劉方方
摘要:閱讀時,一個“核心問題”的出現(xiàn)是學生了解整本書的鑰匙。在語文教學中,“核心問題”牽動著課堂教學進程,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討論時間,往往能拓展學生的思維。核心問題的設計在整堂課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語文課堂上,一篇文章“核心問題”能否解決是檢驗學生課堂學習是否有收獲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語文教學;核心問題;小組合作;整本書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03-056
“核心問題”應有利于學生思考與揭示事物本質(zhì)的問題,既要符合問題的特征,又要滿足教學的需要。它是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積累學習經(jīng)驗和方法,并依據(jù)具體教材內(nèi)容,課堂教學互動生成的情況,提煉出的本節(jié)課教學的最有價值的問題。
一、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核心問題
語文課程內(nèi)容的開發(fā),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研究編寫,這就要求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備教材”時,還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觀潮》時,教師在初讀課文時,腦海中會浮現(xiàn)出一定的畫面,感受到大潮的奇特、壯觀。在設計問題時,要想讓學生有直觀的感受,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通過觀察大潮來時的視頻,看形態(tài)、聽聲音,引出本文的核心問題:錢塘江大潮到底“奇”在哪里?有了初步的視頻觀察,再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生很快就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通過視頻,學生在直觀上對“奇”有了初步的認知,所以在文章的理解上,思維也能夠根據(jù)認知來找到答案。這樣的核心問題設計,教師的教學目標可以完成,學生的學習目標也能夠達到。重點問題解決后,學生對課文的中心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綺麗、壯觀。
就語文教材而言,學生在讀課文時,對于重點語句或段落,往往一晃而過,抓不住重點,而這些語句,往往是理解課文的關鍵。針對這種情況,站在學生的角度、學生的思維來設計“核心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聚焦教學目標,呈現(xiàn)核心問題
作為教師,在設計教案時,必須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也就是在一節(jié)課的四十分鐘里,教學重點是什么?對于這部分重點應該如何去教?學生一節(jié)課結(jié)束知道這篇文章的重點是什么嗎?對于這個重點,他們是否能夠把握?這些問題恰好反映出課堂核心問題的重要性。在教學《蟋蟀的住宅》時,核心問題是結(jié)合課后的兩個思考題來設計的?!绑暗摹≌甘裁矗繛槭裁凑f它是‘偉大的工程?”直接放手給學生,根據(jù)核心問題的提示,找到小組感興趣的問題,自主學習相關段落。讀是語文課堂的重中之重,從讀中去感悟,先初讀,再深入讀,把自己有想法的句子,反復讀。接著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分享自學成果,共同質(zhì)疑。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把自己轉(zhuǎn)換成蟋蟀角色,匯報介紹“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點?為什么被稱為“偉大的工程”?學生根據(jù)核心問題,情景帶入,理解住宅稱為“偉大的工程”的原因。
“核心問題”的提出,應著眼于課堂,自然地呈現(xiàn)。學生能夠根據(jù)問題,有效地進行組內(nèi)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同一任務,從而達到全面思考、深入探究的目的。
三、鼓勵發(fā)散思維,突破核心問題
教學中教師要想法設法地讓學生多思考,讓不會思考的學生找到學習的方法。課堂上有趣的教學手段,有趣的“核心問題”,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教學文言文《精衛(wèi)填?!芬徽n中,這一課時的“核心問題”的設計非常簡單,“精衛(wèi)為什么填海?”學生只要能疏通文意,便能很好地找到答案,課堂反饋時,小組發(fā)言代表能夠準確地把組員的討論結(jié)果用流利的話說出來,“核心問題”的答案自然而然地就呈現(xiàn)出來。學生能夠自主預習、自主探究,說明他們已經(jīng)在慢慢吸收課本中的知識,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一系列問題,就是他們思維的突破。
四、整本書閱讀,分解核心問題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F(xiàn)如今提倡的海量閱讀,已經(jīng)讓學生形成了愛閱讀的習慣,但他們是否真的會讀書?這還有待考量。但是對于真正愛讀書的孩子來說,教給他們閱讀的技巧,會讓閱讀速度大有提升,提高閱讀效率。
閱讀課,先讓他們根據(jù)書名來提取重要信息,對書中內(nèi)容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提取一本書的核心問題。再根據(jù)這一問題,去閱讀每一篇章,這時,學生的潛意識里已經(jīng)能根據(jù)目錄對這一篇章產(chǎn)生疑問,這其實就是他自己構建出來的核心問題,帶著這個問題讀完一篇章,學生的疑問也就迎刃而解了。學生在閱讀《柳林風聲》這本書時,看到書名,他們可能會想,這是不是一本描繪美好景物的書?或是一本和森林有關系的書?……這其實就是他們提取的核心問題。他怎么也不會想到,里面的主角兒竟然是鼴鼠、河鼠和一只蟾蜍。這樣,他就學會了排除、刪選、明確問題的方法,從而在翻閱目錄時,更加明晰自己的核心問題,也會對一個個目錄又產(chǎn)生一個個問題:“第1章 河堤春曉”,春天的河畔旁,會發(fā)生什么樣有趣的事?“第10章 蟾蜍二次歷險”,蟾蜍這次又要闖出什么樣的禍端呢?……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已經(jīng)是在激發(fā)他們探索的意識,在以后的閱讀中,他們對于整本書的閱讀能力也會因此大有提升。
分解一個核心問題,能夠讓學生的腦袋里蹦出無數(shù)個問號?帶著這些問號,去閱讀、去找尋,去分享,去探尋一切未知的秘密,這可能就是整本書閱讀、海量閱讀帶來的益處。
總之,語文教學,不僅僅是教課本,作為教師,不停地學習,汲取新鮮知識,才能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最好的傳授。語文課堂,不僅僅是對教材的解讀,更重要的是教材背后,還有什么知識需要我們自己去尋找、發(fā)現(xiàn)?!昂诵膯栴}”是一堂課的關鍵,同時也是整本書閱讀的一把鑰匙,學生能夠根據(jù)這一問題,有諸多自己的思考,思維上得到很好的訓練,我想,這便是核心問題存在的價值。
(作者單位:徐州市睢寧縣菁華學校,江蘇 徐州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