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磊
小說是初中語文的重要文體之一。對于小說的閱讀,課標強調(diào)“能閱讀、欣賞和評價”。但在實踐中,初中生小說閱讀能力偏低,費時低效問題突出。小說應該怎么去讀,如何去教,基于小說閱讀,如何整合教學目標與內(nèi)容,如何搭建生動活潑的小說閱讀課堂。所有這些問題的解答,可以從“宏觀”“中觀”“微觀”三方面來落實。
一、宏觀層面:把握小說閱讀四項要點
小說文體的閱讀,從宏觀上,需要把握四點。第一,多角度綜合探析。讀小說,無論是讀文本,還是探析小說內(nèi)涵,都需要指向語文素養(yǎng)。教材、文本、學情、課標,這些都是確定小說閱讀教學任務的重要條件,都需要綜合考慮。以七年級語文上冊《貓》一文為例,鄭振鐸用富有表現(xiàn)力的言語,講述了一家人對三只貓的不同看法。對于初一學生來說,讀這樣文本中的世態(tài)人情是教學難點。有學生認為,全文中講述了三只貓,但作者卻只對第三只貓表示愧疚,為什么還要寫前兩只貓?結(jié)合本單元選文特點,主要是讓學生從文本閱讀中,厘清段落大意,找準寫作思路,學會概括文本中心思想。因此,在全文內(nèi)容承接關(guān)系上,前兩只貓與第三只貓有何異同,這是本文的核心問題,為什么不喜歡第三只貓,卻對其亡失表示難過。顯然,要從第三只貓的外貌、性格、家中地位等方面,探究出第三只貓是被冤枉的,從而會獲得作者的“偏愛”。第二,緊扣語文學科特質(zhì)。語文學科目標在于學習語言文字,了解和運用語言,增強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小說文體閱讀,要抓住小說的特質(zhì),關(guān)注小說的敘述方式、抓住作者的表達意圖。在學習《范進中舉》時,該文主旨在于揭示“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精神摧殘是深刻的”。但對于這一主題的展示,反而脫離了語文學科性質(zhì)。在故事情節(jié)中,作者采用了諷刺手法,教師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范進要發(fā)瘋,有何用意?從小說人物形象及故事發(fā)展中,讓學生知曉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才是造成人物性格的根本原因。由此,小說閱讀才變得極富戲劇性,也更具可讀性。第三,要契合學情認知。小說閱讀教學,通常是要引領(lǐng)學生去讀小說,從小說中發(fā)現(xiàn)問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思維力。從小說閱讀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教師要抓住“核心問題”,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熱情。在讀《智取生辰綱》時,該文的題目就是值得探討的話題。題目是基于吳用視角來設定章回題目,而小說主旨內(nèi)容是關(guān)于楊志,為什么要這樣設題,“痛失生辰綱”與“智取生辰綱”,比較這兩個題目,孰優(yōu)孰劣?顯然,考慮初中生的認知力,“智取生辰綱”更具吸引力,更契合學生的心智實際。第四,貼近學生生活。讀小說,往往需要圍繞小說主題展開探析。如何提煉主題,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體驗,構(gòu)設探究話題,激活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學習《臺階》時,該文的核心問題“如果要讓你在文中配一幅插圖,來凸顯父親形象,你會選配什么樣的插圖?”由此,學生在閱讀時,更會將思維的焦點聚集于父親形象上,讓閱讀探究更具指向性。了解了父親的形象,自然就能抓住人物刻畫的寫作手法。
二、中觀層面:提取小說閱讀核心問題
由核心問題展開小說閱讀,幫助學生抓住小說的寫作主題。什么是核心問題,如何提取核心問題,通常需要從兩個方面來推進。第一,結(jié)合小說的時代特征,去挖掘核心問題。小說文體、時代性是其顯著特征。小說閱讀時,要圍繞小說內(nèi)容,聯(lián)系其所處的時代特點,把握小說的脈絡與情感。比如《詠雪》《陳太丘與友期》,屬于志人小說,具體來講,屬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筆記體小說,在寫作手法上,往往從一兩件事中來敘述人物性格,故事性不是太強。讀《狼》《河中石獸》時,屬于文言志怪小說,小說在寫人、寫事的過程中,融入了“怪”的特色。再如讀《智取生辰綱》《范進中舉》,該類屬于白話體章回小說,如果看原著,則篇章內(nèi)容較多,故事線索復雜,人物關(guān)系繁復。但通過節(jié)選小說,便于突出某一主題或某一事件。第二,結(jié)合小說類型,挖掘核心問題。小說這種文體的類型特征可以理解為小說的寫作特色,在于突出某一方面的特有現(xiàn)象。教師在教讀小說時,要結(jié)合小說類型劃分,把握小說的閱讀重點。舉例來講,讀《孤獨之旅》時,該小說的顯著特點是詩化特征,沒有過多的故事情節(jié),也沒有豐富多樣的人物形象,而是在于通過詩意化語言,來表達某種情感。因此,在提煉核心問題時,要抓住“環(huán)境描寫與孤獨之旅的關(guān)系”讓學生從文本鑒賞中,將閱讀重點放在環(huán)境描寫上,體會作者的這份孤獨。另外,在小說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善于對小說文體進行橫向比較。如對清代志怪小說《河中石獸》與《狼》進行對比閱讀,讓學生認識文言志怪的寫作方法。對《孔乙己》與《范進中舉》進行對比閱讀,探析兩者的命運有何不同。比較閱讀在小說中的運用,能幫助學生把握小說文本的寫作內(nèi)涵,促進學生深度閱讀。
三、微觀層面:關(guān)注小說材料文本體式
王榮生提出:“對小說閱讀教學,要關(guān)注文本體式,由此來確定教學目標?!蔽谋倔w式,對于不同的小說,都有其個性特征。結(jié)合文本體式來設計核心問題,突出小說閱讀的針對性。應從四個方面來探討。第一,從人物形象入手來設計核心問題。小說中的人物是重要的要素,對人物形象的刻畫,更是小說敘事的核心。通常,小說人物形象在表現(xiàn)手法上需要從多個層面來細致塑造。讀小說,就要去探究人物形象,把握好小說的寫作手法。舉例來講,讀《臺階》時,確立“為父親這一人物形象配一幅插圖”,并對插圖內(nèi)容進行表述和說明理由。父親是《臺階》中的重要人物,對其形象的把握,著重從細節(jié)描寫來獲得。學生在閱讀小說時,重點去品讀父親形象,找準哪一個方面是最重要的,與其命運有何關(guān)系。第二,從小說矛盾沖突入手,設計核心問題。小說中,矛盾沖突是推動敘事發(fā)展的重要線索,也是塑造人物,表達情感的有效手段。在讀小說時,要引領(lǐng)學生抓住矛盾沖突,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舉例來講,讀《故鄉(xiāng)》時,對“阿,這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xiāng)”這句話,展開思考,記憶中的故鄉(xiāng)與現(xiàn)實中的故鄉(xiāng),有何差距?由此展開對人物、環(huán)境、主旨”的探究,走向深入。第三,關(guān)注敘事視角,設計核心問題。對小說的敘事,不僅僅是講故事,還要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讀《孔乙己》時,描寫孔乙己,不只要講孔乙己的故事,更要從中反思冷酷、麻木的社會現(xiàn)實。第四,把握寫作手法,設計核心問題。小說創(chuàng)作,往往是通過多種手法來展現(xiàn)故事情節(jié)。讀小說,就是要提取寫作手法,揭示小說的本來面目。在讀《變色龍》時,對話部分占了近70%的篇章。為什么要設定人物對話,從對話的閱讀與品味中,抓住“這兒出了什么事”“你在這兒干什么”“你干嘛豎起指頭”“是誰在嚷嚷”這一連串問題,讓讀者從中明白,問話的目的不是要別人回答,而是通過問話來體現(xiàn)人物自我權(quán)威。但在確認小狗是將軍哥哥時,人物則語無倫次,折射其內(nèi)心慌亂的實質(zhì)。
總之,小說閱讀,問題的提取很關(guān)鍵。對小說,要結(jié)合課標、文體、核心素養(yǎng)、學情等綜合內(nèi)容進行探析,設計核心問題,幫助學生讀透小說,抓住小說的思想內(nèi)涵、寫作技巧和方法,提升學生小說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市周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