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琳
摘 要:本文以美國、新加坡等國家為例,在綜述國外口述檔案工作實操經驗和成果的基礎上,總結其口述檔案工作在組織方式、工作流程、服務對象、利用方式等方面的特色,結合我國實際國情,對我國口述檔案工作如何開展提出了可能性思考,以及如何迎接未來更多地挑戰(zhàn)。
關鍵詞:口述檔案;口述歷史;口述采訪
一、美國口述檔案工作
1. 美國口述檔案發(fā)展概況
1948年,哥倫比亞大學建立哥倫比亞口述歷史研究中心。上個世紀60至70年代,口述歷史機構從90個增加到500個。1967年成立了OHA口述歷史協(xié)會,屬全國性協(xié)會,在學術交流上提供了全國性平臺,并發(fā)行協(xié)會官方???968年,美國通過了口述史第一套目標準則,明晰了訪與受訪者、相關機構的權利義務準則。1979又年出臺了評價準則和通行標準,之后又進行了三度修訂,對于可能在口述歷史中出現(xiàn)的情況提供了實用性指導參考,之后行業(yè)標準和版本也不斷完善。 口述史協(xié)會每年召開學術研討會,參會者囊括世界各學科領域的口述工作者,共同發(fā)起年度計劃并探討熱點問題。其建立的顧問咨詢委員會還負責口述史的培訓和研究工作。在美國,眾多口述歷史協(xié)會協(xié)同效應強,共同實施培訓、檔案開發(fā)及利用。工作成果豐富,有如論著、音像產品、網絡在線等,產品全面豐富。
2.美國口述檔案工作特色
(1)口述機構龐多,合作交流密集,開展高等學校教育
美國口述機構眾多,發(fā)展也非常早。早在1948年,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室”的成立是口述檔案成立的起點標志。之后迅猛發(fā)展,成立有百余家針對口述歷史的專門研究機構。截至上世紀70年代時候,已達到500家有余。目前組織上囊括高校及部分中學、科學研究院和機構、以及各層級圖書檔案館,甚至民間組織,形成完整的體系。從方法流程和準則規(guī)范的層面上,按照檔案流程本身的收集、整理、保存、開發(fā)利用、編纂編研等,都有對應的準則和方法規(guī)范,并不斷更新迭代。
在美國教育系統(tǒng)內,甚至開發(fā)了眾多口述史教程,對學生、志愿者、館員及參觀的各行各界社會人士進行培養(yǎng)。哥倫比亞大學每年秋季學期會開設口述歷史方法研習班,每年夏季小學期還會有短期相關課程,可于世界范圍內學習和交流視界,2008年,哥大設立口述歷史文科碩士項目;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增加了本科生的口述高等教育和口述歷史工作坊;美國肯塔基大學教授和學生也通過網絡授課和分享,如官方網站、推特、臉書;還有一些專門人物檔案館如杜魯門檔案館在網站上可以在線展覽。網站上有專欄頁面,網站上還可教學方案和教學案例定制,以示最佳實踐??傊?,美國教育系統(tǒng)內從高校下至小學,在教學方也面均可享受到口述檔案帶來的顯著成果。
美國還注重在社區(qū)中培訓并募集志愿者,鼓勵社會性參與。美國通過大量招募志愿者的形式,進行口述采訪的搜集信息、訪談策劃、實施訪談、整理編纂等全流程化運作,包括培訓口述師、進行研究等工作,其出版物和相關論文成果豐富。
(2)口述歷史檔案轉向底層民眾和社會問題
美國口述歷史工作的發(fā)展也是分階段性的。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檔案模式,主要采訪社會精英;上世紀60年代以后出現(xiàn)轉向,開始關注少數(shù)裔(如美國移民華裔、墨西哥和非洲裔等)、勞工運動、黑人運動、婦女解放、美國社區(qū)隔離等相關課題。從精英向下扎根,通過被忽略的各階層社會大眾映射社會問題,揭露被隱藏的敏感問題。 自下而上看歷史,使得口述歷史普適化、大眾化趨向產生。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口述檔案的內容生產者和產品生產者。
二、新加坡口述檔案工作
1.新加坡口述檔案發(fā)展概況
新加坡口述歷史中心成立于1979年,組織上隸屬于新加坡國家檔案館,堪稱國家早期歷史集體記記憶庫。作為配套組織,新加坡檔案與口述歷史委員會的成立,督導和落實了口述歷史的工作。《口述歷史使用條例》從流程上和標準上保障了工作的成熟開展。
新加坡口述歷史中心在編制的口述歷史計劃下劃分經濟、政治、文化教育、人物等專題,專題下再劃分類目,對應類目選定相關人員進行訪談采集、錄音轉錄、文稿生成、保存收藏、編研出版、宣傳培訓,條線全面而豐富??谑鰵v史中心的訪談和研究對象目前所涉具體主題包括但不限于:新加坡先驅人物、消失的行業(yè)、多種族多元化社會、新加坡華人、政治經濟及教育等。每一項計劃任務完成后,口述歷史中心會整理成冊(目錄冊、索引冊和部分訪談實錄),發(fā)布公眾,接受建議和進行普及。相也會有相應的文集或紀念冊生成。成績斐然的新加坡口述歷史中心目前業(yè)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論和方法。被大力推廣的新加坡式的口述方法學,給國際社會提供了最典范的參考使用。
2. 新加坡口述檔案工作特色
(1)流程規(guī)范清晰,備份翔實
新加坡在組織及規(guī)劃、收錄及整理、保管及開放、服務與利用諸方面都梳理出了清晰可實踐的工作流程和標準規(guī)范。首先,編制口述史計劃大綱,按專題(正經文史哲等)分類目。目前已有20多個主題。采訪對象從國會議員到市井人民,征采廣泛。每一項計劃完成后,都會以摘要及目錄索引、刊物教材、紀念文集等不同形式成果展示。新加坡在此提供了最佳實踐準則,同時也可用作我的國民教育宣傳。
該中心還對語音識別軟件進行技術探索,使之更精準。自上世紀90年代,新加坡對早年錄音膠卷卡帶進行數(shù)字化。目前CD有效保存期在50年以上并存有備份。除高版本的高清庫藏外,中心也在不斷探索更新的保存手段,不斷進步。
(2)宣傳培訓方式多樣,注重交流合作
新加坡口述歷史中心將口述歷史訪談整理成文稿, 也有許多可對外公開的錄音稿被上傳到國家檔案局網站,被更多人使用。目前的統(tǒng)計是有95%館藏錄音稿件已網上公開可查詢。同時,新加坡口述歷史中心還對歷史錄音錄像摘錄講解。圖書刊物、展覽長廊、拍視頻宣傳片更是他們必不可少的宣傳手段。
中心曾派遣人員赴英國帝國戰(zhàn)爭博物館、大英圖書館進行學習交流?!犊谑鰵v史手冊》作為實操經驗的總結,定期會賦能給中心內部培訓。
三、對我國口述檔案工作啟示和思考
1.建立監(jiān)督指導機構,組織配套體系
繼新加坡口述歷史中心之后, 新加坡同時建立了檔案與口述歷史咨詢委員會,方便對口述檔案工作進行指導監(jiān)督, 新加坡口述歷史中心編制的《口述歷史使用條例》從組織層面上規(guī)范了工作程序和規(guī)范方法。在美國,也有口述歷史協(xié)會成立,他們制定標準,定期召開會議,進行研討和制修標準。反觀我國,尚未查明有以規(guī)范口述檔案工作的國家級監(jiān)督指導組織機構建立。其實我國國情下,更加應尤為注意首先“自上而下”地強化口述檔案規(guī)范化意識,后成立國家級口述檔案機構,建立監(jiān)督指導組織和專門領導小組,主抓這一工作。隨之出臺相關法案和文件,建立符合中國實際的評價標準和規(guī)范。
繼而,再配備最新錄制設備,申請保管空間場地,組建招募相應專業(yè)人員??蓪W習新加坡模式,在編制內人員不足的情況下招募社會志愿者(可以是學生,可以是感興趣的各行各界人士)進行相關工作開展。這樣,才能有目標、有計劃、分階段地相對順利地執(zhí)行年初或特定時間制定的口述檔案工作計劃。
2.建立清晰工作流程,結合中國特色實際
建立相關組織后,工作流程上便可以像每年編制年初財務工作計劃一樣編制口述計劃。學習新加坡,先分大領域、大類目,類目下再分專題,制定細分計劃。筆者認為,專題計劃可考慮中國特色問題專題,如中國式抗疫口述采訪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的紅旗人物口述訪談、黨建百年之際的人物訪談、匯編少數(shù)民族各風俗傳統(tǒng)集錦、逝去的城市檔案記憶、聽長壽老人們口中的民國史等等,可探索內容博大精深。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風土人情可志的實乃豐饒,值得細挖探索。
隨后,在有條不紊地計劃下開設各門類口述歷史項目。每一個項目可針對特定人群。每次訪談為達到特定目的。而每一個項目又是隸屬于多個項目的子項目,既可作為總匯,又可查清層次,形成結構化立體式口述訪談集錦。如若電子化,便還可實施電子集成化管理。
3.加強相關機構組織及團體的交流聯(lián)絡,獲取支持助力
單個機構的力量未免單薄,所取得的資源也有限。若與國家檔案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xié)會等相關組織和協(xié)會聯(lián)絡,便可以獲得支持、展開合作。另外,還可邀請其合作單位的專家、學者,以及專門的研究人員進行項目合作。同時,我們也可邀請專家學者來授課。專家學者和著名機構可提升口述檔案主辦單位知名度,也可擴展口述檔案工作輻射力。
第二,我們還可以參考國外的會員制,建立基金會。對于企業(yè)和私人捐贈和資助,設立獎學金,并基于捐助人授予勛章和給予宣傳。尤其在暫難以獲得政府支持時,此類行業(yè)協(xié)會合作的方式在籌集運作資金、共建館藏、共同辦展、吸納培訓人員等各方面時就顯得尤為重要。
第三,與各歷史機構、文博機構、教育宣傳基地以及高校博物館和歷史學系合作,共同進行項目合作。以此,所編研的口述成果既可普及社會公眾閱覽,又可提供實踐教學和人員培訓。我們編研的成果可以走入大學和科研機構里去,深入人心,而文博機構和高校等科研院所的教工和學生也可以作為項目深度參與人員,為社會公眾提供口述檔案培訓,普及相關知識。畢竟尋得通曉方言的人士有一定的難度,這樣同時也彌補了人員不足的尷尬。
新加坡和美國系多種族社會,尚且有不同方言和措辭,在我國的多民族多方言環(huán)境下,更需要方言學家、民俗學家提供專業(yè)的支持,以便對口述歷史記錄的內容進行翻譯,便于理社會公眾理解。與高校和歷史相關機構的合作,補充了有相關經驗和學識的人員,又剛好可以滿足這一需求。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采用贈予紀念文集或復制品卡帶的形式,感謝曾給與我們工作幫助的人們。這也是鼓勵社會公眾參與的激勵手段。
高校亦可以大膽嘗試開展口述史專業(yè)設置,豐富學科門類。仿照美國,建立口述歷史學位。課程設置上,可從本校校史相關及邊沿史著手進行培養(yǎng),不斷拓展口述項目。
4.拓展多渠道宣傳利用形式,多措并舉
在口述歷史工作的展示成果和利用方式上,我們可以編制口述采訪書籍、在線預覽和交互、開展館際互借、資料共享、舉辦展覽、舉辦專題講座、開展相關專題研究探討、開展宣傳講習班、選派人員交流、招募義工并展開培訓??砷_發(fā)培訓講師計劃,統(tǒng)一印發(fā)培訓手冊;與廣播電臺、報刊讀物的合作中可開發(fā)相關欄目,吸引公眾;把成果編研出書,同時在線提供服務指南和經驗分享。新媒體時代下,不只是官方網站,還可以設立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眾號、甚至官方抖音短視頻號進行傳播,輻射面廣。
我們需要定期發(fā)布檔案公開秘史。對于那些研究機構本身不甚了解的照片檔案、晦澀難懂的錄音文件,可以向社會公眾開放詢問。同時,開展調查問卷等形式的收集工作,有助于抓緊最新用戶需求。美國方面,就進行口述歷史工作而言,就時常以其戰(zhàn)爭史為教育主題。
5.規(guī)避法律風險,專業(yè)化運作:美國倫理審查委員會審查監(jiān)督口述歷史相關工作,主要審查方面包括敏感內容和保護受訪者的個人隱私。以美國民俗中心為例:“口述檔案的參與者(包括訪與受訪者)合法擁有口述檔案的著作權。需事先獲得其書面許可,用戶才可將口述檔案用于出版和傳播?!?同時,該中心還規(guī)定利用者需按照標準格式引用, 以防侵權。在規(guī)避風險方面,可謂細致謹慎。新加坡亦有嚴明的法律規(guī)定錄音需在訪談完成后 75 年才能公開。因此,采訪開始前,就應簽署保密協(xié)議,明晰雙方權利與義務,并著重就雙方有歧義的部分達成一致,以協(xié)議形式固定下來。后期需利用前(無論對于采訪者還是其他文件訪問者而言),同樣需要簽署相關文件,聲明利用范圍和目的、引用格式、明確律責任和后果。幾方協(xié)議在法律和道德框架和邊界下下進行口述檔案歷史工作。
口述檔案作為檔案類型的一個分支,從大面上依然遵從檔案管理制度和模式。如,就檔案領域本身而言,口述檔案在數(shù)據(jù)庫里描述時,可擴展元數(shù)據(jù)項目并深度挖掘,轉換成可修飾的DC格式,以便日后收集到新口述文件描述的加入。同時,需要運用不僅限于語言學的剖析模式、歷史學的研究方法和新聞學的傳播方法,進行專業(yè)化運作。多項領域的研究方法互相學習,交叉利用,才能夠升華式立體、系統(tǒng)、深入、全面地開展好口述歷史這項國家記憶保存重大工作。
五、結語
美國是開展口述檔案工作較早、相關機構參與較多、口述檔案涉及課題較廣較而深入的國家;新加坡是口述檔案工作流程較規(guī)范化、制式化、主題分類較全面的國家。對以這兩個國家為代表的國外口述檔案工作進行深挖,必將對我國探究口述檔案工作開展具有極好地借鑒作用,包括規(guī)避一些可能的法律風險。與國外口述檔案發(fā)展相比,我國口述歷史內容浩若星河,可挖掘者眾多??谑鰴n案的潛力目前還未被全面認識到和深挖,未來發(fā)展還大有可為??谑鰴n案作為一個相對新興且易被忽略的分支領域,筆者在此僅提供口述歷史工作開展思路??谑鰴n案有望在豎向統(tǒng)籌規(guī)劃,橫向交流合作下,作為冉起的新星領域方向,閃耀在我國的歷史檔案和現(xiàn)行教育中,發(fā)揮獨特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艾 琦.美國口述史發(fā)展與經驗及對中國檔案部門的啟示[J].北京檔案,2013
[2]劉建平.美國口述歷史檔案機構提供教學服務的特色及啟示[J].中國檔案,2020
[3]王 鵬,范智新.美國口述歷史工作的特點及啟示[J].中國檔案,2019
[4]蔡志遠.新加坡口述歷史中心[J]. 圖書館,2015
[5]賴素春.匯聲聚史四十載——新加坡口述歷史中心[J]. 高校圖書館工作,2019
[6]侯 彤.美國民俗中心退伍老兵口述檔案數(shù)據(jù)庫建設亮點及啟示[J].中國檔案,2018
[7]王玉龍.口述檔案的著作權保護:基于英美口述史法律倫理指南的分析[J].浙江檔案,2015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