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
語言是人類溝通交流的工具,文學是文明傳承的紐帶。小學生剛開始接觸語言文字,教師要重視教學方法,既讓學生學會溝通和表達,又能領略語言的美,提升文學素養(yǎng)。很多教師注重知識的灌輸,忽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難以滿足社會的發(fā)展需求。本文基于過程教學法,通過指導,讓學生在學會理論知識與方法的同時,自主觀察思考,將學到的知識與社會現(xiàn)實結合,解決現(xiàn)實問題,提升寫作能力。
一、過程教學法的意義
教育的終極意義在于培養(yǎng)符合社會需要的、有文化的、有素質的、有能力的新一代接班人和建設者,目前很多教師偏重于知識的灌輸,忽視學生的知識轉化能力,造成學生畢業(yè)后工作能力不足,難以勝任社會工作,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因此,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過程教學法很有必要,教師指導,能讓學生接觸社會生活,發(fā)現(xiàn)社會及生活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實現(xiàn)學與用的結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化知識的理解運用,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更好地融入社會,實現(xiàn)學習的價值。
二、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實施過程教學法的意義
在小學寫作教學中采用過程教學法,教師可以在寫作的前、中、后階段進行指導,有利于學生熟悉和掌握寫作的流程,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各階段的工作,提升寫作能力,夯實寫作基礎,從而寫出高水平的文學作品。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增加在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中體驗和感悟的機會,提升思維能力,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做到我手寫我心。
三、實施過程教學法的方法
1.寫作前階段
學生在寫作前需要構思,搜集素材,確定寫作主題,謀篇布局。學生對素材的認識,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教師的指導,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世界,總結歸類,積累寫作素材;學生理解和認識事物的過程,需要教師指導,讓學生準確理解寫作的目的,不偏離寫作主題;學生在文章的布局上,需要教師傳授技巧,通過課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總結出多種寫作類型的布局方法。
比如在三年級之前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認識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事物,比如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天地人”、“金木水火土”、春夏秋冬、各種小動物等,還可以通過室外活動或者場景演練,加強學生對人、事、物的認識和理解,以此獲取寫作素材,不斷充實素材庫。口語交際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指導學生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進行口語表達,交流分享。教師要注意觀察指導,讓學生掌握表達技巧,提高思考和溝通的能力。其次,隨著教學內(nèi)容逐步加深,教師可以總結每篇文章的結構、段落大意,然后出示范文,讓學生自主總結,掌握謀篇布局的技巧。
2.寫作中階段
學生通過課堂學習,掌握了語言表達、文章結構設計、確定主題思想等技巧,根據(jù)寫作要求寫作。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指導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和技巧的運用,做到牢記舊知識和強化新知識,學以致用,不斷強化,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形成獨特的寫作風格。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分析題目,從多個層面詮釋如何寫,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學生的思考。
比如三年級作文教學注重寫作技巧的訓練和寫作習慣的培養(yǎng),“猜猜他是誰”注重外貌描寫,教師可以從側面指導從哪些方面寫、運用哪些技巧等,指導學生寫出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皩懭沼洝弊⒅厝粘懽髁晳T的養(yǎng)成,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寫日記,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還要根據(jù)日記內(nèi)容,進行個性化點評。四年級以后的作文課逐步由段落描寫向整篇文章延伸,多以記敘文、抒情文為主,教師應及時點評學生的作文,順著學生的思路指導和完善,同時注意關注文章的主題思想,讓學生更好地表達。
3.作文修改階段
小學生是寫作初學者,在寫作時的措辭、語法等方面均需教師的指導。運用過程教學法,有比較有針對性的作文修改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完善自己的文章,也可以糾正學生不切實際的表述,通過多種途徑,貼近生活寫作,充分運用課堂所學,不斷提高寫作能力,掌握豐富的寫作技巧。
比如“續(xù)寫故事”“我有想法”“這樣想象真有趣”“故事新編”等,需要學生在現(xiàn)實的基礎上展開想象,教師有必要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可以分組修改,易于學生間交流溝通,修改不合理的地方,減少不必要的失誤。其次,教師觀察矯正,提問學生的靈感來源于哪里、這樣表述的原因,指導學生進行切合實際的想象,避免天馬行空,脫離實際。此外,還可以評選出優(yōu)秀文章,并進行解析,讓學生掌握主題表達、段落銜接、過渡等方面的寫作技巧。
4.重新寫作階段
為了更好地吸收寫作知識,有必要在寫作后重新寫作。利用修改階段獲得的經(jīng)驗和寫作技巧,修改自己的文章,重新寫作,提升寫作能力。
如“故事新編”是重新編寫故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jù)課文重新編寫故事,并與課文比較,找出優(yōu)缺點,總結完善后再寫作,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可以組織“這樣會更好”活動,展示優(yōu)秀作文,教授學生修改的方法,不斷提升寫作能力。
5.寫作評閱階段
教師對學生的作文要認真評閱,對主題思想、語法、語病等要有全面的了解,最終匯總到一起,集中講評,讓學生認真品讀,積累經(jīng)驗。同時,要善用情感教學法,充分尊重和認可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讓學生在寫作中不斷成長。
綜上所述,基于過程教學法的小學寫作教學,通過對寫作前、中、后的全面把控,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寫作觀念,培養(yǎng)系統(tǒng)的寫作技巧,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訓練了學生的思維,運用寫作技巧寫出貼合社會現(xiàn)實的文章。隨著學生掌握的知識逐漸增多,對事物的認識會更加準確,進而在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上會更有創(chuàng)造力。因此,基于過程教學法的小學寫作教學實踐,具有重大意義,值得教師從學生啟蒙教育開始重視并加以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