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紅作為紅樓四玉之一,雖是丫鬟 ,卻有名有姓有來歷,作者亦不惜絮絮言之。清代《紅樓夢》評點對小紅的關(guān)注比較廣泛,涉及多個方面。關(guān)于名字,“小紅”二字或隱含寶黛,或?qū)嵵各煊裼吧?;關(guān)于容貌的評說,或出以平實之論見仁見智,或強調(diào)藝術(shù)表現(xiàn)由籠統(tǒng)到具體;關(guān)于性情與才干,或借以感嘆世情,或直言紅顏失志;關(guān)于愛情與命運,多數(shù)評者看好蕓紅情緣,但慮其不得遂愿者亦有。至于脂批所云寶玉后來大得其力,當(dāng)源于小紅心有“余情”,相信“薄命司”仍是她的最終去處。
關(guān)鍵詞:清代 《紅樓夢》評點 小紅 有余情處
小紅,賈府管家林之孝之女,榮府世代的舊仆。原名林紅玉,因犯了寶玉、黛玉的名諱,單喚小紅。先是寶玉院里的丫頭,后隨了鳳姐。第24回“癡女兒遺帕惹相思”中正式出場,第26回“蜂腰橋設(shè)言傳蜜意”中與賈蕓結(jié)情,第27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中被鳳姐索去,第88回與賈蕓再次相遇,第117回鳳姐去世后便沒了下落??v觀全書,“癡女兒”小紅出場先聲奪人,蕓紅情緣歷經(jīng)曲折,后來完全淡出,草草收結(jié)。紅樓四玉中,黛玉以來自幻境的翠綠欲滴,妙玉以來自佛界的潔白如冰,紅玉以來自塵世的鮮紅似血,鼎足而映通靈寶玉,不容小覷。清代《紅樓夢》評點a也論到了小紅情事,并給予較為充分的注意。有關(guān)解析涉及名字、容貌、性情與才干、愛情與命運等方面,梳理如次。
一、關(guān)于名字
清代《紅樓夢》評點解說小紅名字的不多,主要有脂硯齋、張新之評。如前所述,小紅名字有改動。脂本第24回介紹小紅名字云:
原來這小紅本姓林,小名紅玉,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寶玉,便都把這個字隱起來,便都叫他“小紅”。 b
針對這段文字,脂硯齋下了三條評語。c一是“又是個林”,意思是小紅與黛玉同姓,行文中先有黛玉姓林,此有小紅姓林。二是“‘紅字切‘絳珠,‘玉字則直通矣”,“絳”為紅色,“絳珠”即為紅色的珠子,或為血淚。林黛玉乃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絳珠草化身,賈寶玉乃赤瑕宮的神瑛侍者化身?!拌Α敝赣裆系陌唿c,“瑛”指玉的光彩。在脂硯齋看來,這兩個字都是在暗點寶玉之“玉”,相較而言,紅玉之“玉”字則是明提寶玉之“玉”。由此,紅玉之名關(guān)聯(lián)寶黛二人。三是“妙文”。指的是林紅玉因避寶黛名諱易為“小紅”,妙在合乎情理,又與寶黛似離還即。特別是與黛玉,多數(shù)評者認為小紅即是黛玉的影身。然而,脂批認為“玉兄除顰兒外,俱是行云流水”(甲戌本第28回夾批),這樣的小紅也不例外??傊?,“小紅”隱含寶黛,此為其一。
其二,“小紅”實指黛玉影身。據(jù)張新之分析,小紅是黛玉的第三個影身。d從姓名用字看,首先是“為絳珠,為海棠,是為紅,故此曰小紅。曰姓林,則明說矣”。其次是犯了“玉”字,寶玉之玉與黛玉之玉是一不是二,“因污染失其為寶而為黛,此玉不能紅矣,故曰犯了玉字”。張新之認為黛為黑色,情是物欲是污染,“得情之正,為‘通靈,為‘寶玉;一涉人欲,則受染而失‘通靈,為‘黛玉矣”(第2回夾批)。最后是去“玉”加“小”,蓋是書寫情、寫淫、寫意淫,釵、黛并為全書之主,于本人必不能處處實寫,故必多設(shè)影身以寫之。至于黛玉其人,有五個影身:一晴雯、二湘云、三即小紅,四四兒,五五兒。試看秋紋、碧痕提水開發(fā)眾人,而獨無晴雯下落,“可見其為一影矣”(第24回夾批)。尤其是滴翠亭小紅與佳蕙的一段私語,話中小紅的病,小紅的聲口,“都與黛玉有關(guān)合”(王伯沆第26回批)e,故而張子梁認定“吾言小紅為黛玉小照定不誣也”(第26回夾批),然已不是由名而得。
二、關(guān)于容貌
清代《紅樓夢》評點評析小紅容貌的略多,以姚燮、王伯沆所評為要。書中有三處寫到小紅的容貌。
第一處是第24回賈蕓眼中:
賈蕓往外瞧時,只見是一個十六七歲的丫頭,生的倒也十分精細干凈。
第二處是第24回寶玉眼中:
寶玉一面吃茶,一面仔細打量:那丫頭穿著幾件半新不舊的衣裳,倒是一頭黑鴉鴉的好頭發(fā),挽著?兒,容長臉面,細巧身材,卻十分俏麗甜凈。
第三處是第27回鳳姐眼中:
鳳姐打諒了一打諒,見他生的干凈俏麗,說話知趣。f
這幾段描寫小紅容貌的文字中,“精細”是指精明能干,“干凈”是指相貌清秀,“俏麗”是指俊俏美麗,“甜凈”是指甜美純凈,數(shù)詞交互出現(xiàn),反復(fù)形容小紅的“三分容貌”(第24回)。清代《紅樓夢》諸家評點中,獨有姚燮三處皆批。第一處描寫,姚燮批曰:“精細而又干凈,丫頭中不可多得者”,稱賞之意溢于言表,因為小紅貌雖三分,精細干凈卻有十分。第二處描寫,姚燮認為前文賈蕓眼中云“十分精細干凈”,此處寶玉眼中云“十分俏麗甜凈”,叔侄二人感覺略異,亦是“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之意。從衣著看,“半新不舊”四字,標(biāo)示著小紅在怡紅院是次一等的丫頭。不過,“俏麗”下加“甜凈”二字,其人可知?!皟簟豹q容易,“凈”而能“甜”卻難。小紅能使寶玉留意“自非劣品”(陳其泰第25回眉批) g,而寶玉眼中云云自是“為小紅出力一寫”。第三處描寫,姚燮在回末總評中概而言之,前文第24回,賈蕓見小紅云“精細干凈”,寶玉于小紅云“俏麗甜凈”,此處于鳳姐目中云“干凈俏麗”,可知三人“有目共賞”。
與姚燮評語出以平實不同,王伯沆評語則注重藝術(shù)表現(xiàn),認為第24回寶玉評小紅:容長臉兒,細巧身材,十分俏麗甜凈,只可想象而已。自第25回言小紅過翠煙橋,才寫出小紅俏麗之影;第26回言小紅至沁芳亭,才寫出小紅甜凈之心;又言小紅至蜂腰橋,并寫出小紅細巧身材之體態(tài)。王伯沆不禁感嘆“陳王八斗之才,江郎生花之筆,作者豈非兼有之耶!”而且,鑒于鳳姐與寶玉對小紅所評相同,王伯沆稱贊叔嫂二人“真選色法眼”。其實“干凈俏麗,宜蕓哥之中意也”(姚燮第27回眉評)。
三、關(guān)于性情與才干
清代《紅樓夢》評點關(guān)注小紅性情、才干的較多,大致有兩種觀點。小說第24回有一段介紹小紅性情、才干的文字:
這紅玉雖然是個不諳事的丫頭,卻因他原有三分容貌,心內(nèi)著實妄想癡心的往上攀高,每每的要在寶玉面前現(xiàn)弄現(xiàn)弄。只是寶玉身邊一干人,都是能牙利爪的,那里插的下手去。不想今兒才有些消息,又遭秋紋等一場惡意,心內(nèi)早灰了一半。
評者眼中,賈府丫頭既多,“吃醋者隨在皆是”(東觀主人第24回批) h。原本“清幽雅靜”(第24回)的怡紅院也是個讓人“難站”(第26回)的地方,其中的小紅“自是有色而屈于人者”(王伯沆第24回批)。正因小紅一心攀高,寶釵看她“素習(xí)眼空心大,最是個頭等刁鉆古怪的東西”(第27回);鳳姐卻贊她口氣“間斷”,辦事“伶俐”(第27回),要認作女兒。最不堪的是在秋紋等人眼中,小紅就是個不配遞茶遞水,等著做巧宗兒,爬上高枝兒去的“沒臉的下流東西!”(第24回)因此,脂硯齋在體會小紅“有三分容貌尚且不肯受屈,況黛玉等一干才貌者乎”的同時,不勝感嘆世情,呼告“爭奪者同來一看”,“爭名奪利者齊來一哭”(庚辰本第24回雙行批),憐惜小紅在怡紅院“為諸嬛環(huán)所掩,亦可謂生不遇時”(同回回末總評)。此為其一。
其二,“紅顏失志”(張子梁第27回夾批)。脂硯齋認為,小紅一腔委曲怨憤,“系身在怡紅不能遂志”(甲戌本第26回眉批)。在姚燮看來,秋紋、碧痕、小紅三人,有時你妒我,我妒你,有時一人銜幾人,有時兩人奭一人,“皆玲瓏剔透,齒里有風(fēng)”。小紅與秋紋等年紀(jì)不相上下,其“言語不敢相抗者,亦是朝廷尚爵之意”;小紅確有巴結(jié)之心,但秋碧二人才上臺盤便有如許禁忌,“不宜如此醋意”,如此直逼得小紅竟無容身之地??芍t院中,小丫頭稍出色者,大丫頭便人人嫉妒,動輒疑人不肖,爆出誣陷之詞。張子梁認為,“小紅真非讓人者,此所以郁郁不得志也”,紅顏失志,憂讒畏譏,后來所以舍此就彼,另事他人。不過,依陳其泰之見,小紅自為賈蕓援引,而秋碧二人疑其勾搭寶玉,閑言冷語,互相譏誚,“小紅亦將竊笑矣”,且“宜小紅之有外心也”。值得注意的是,王伯沆由小紅眼前想到黛玉的將來:“一個丫頭姓林尚不能相容,黛玉焉得不死”。細思小紅之名,小紅之病,及其“還不如早些死了倒干凈”(第26回)的“亦似黛玉”(張子梁第26回夾批)的口吻(第20回黛玉有說“不如死了干凈”),此處意外寫意,“真是骨脈靈通”。
四、關(guān)于愛情與命運
清代《紅樓夢》評點論述小紅愛情、命運的多寡不一,擇要如下。
首先,“種下愛根”。(王府本第24回夾批)
小說集中敘述蕓紅情緣的是第24回到第27回,第88回再寫兩人相遇已是三年之后的事了。
第24回蕓紅初次相見:
那丫頭聽說……下死眼把賈蕓釘了兩眼……賈蕓聽這丫頭說話簡便俏麗,待要問他的名字……又不便問……眼睛瞧那丫頭還站在那里呢。
第25回再次相遇:
正走上翠煙橋……因轉(zhuǎn)身一望,只見……賈蕓正坐在山子石上。紅玉待要過去,又不敢過去,只得悶悶的向瀟湘館取了噴壺回來,無精打采,自向房內(nèi)倒著去。
第26回第三次相遇:
紅玉剛走至蜂腰橋門前,只見那邊墜兒引著賈蕓來了。那賈蕓一面走,一面拿眼把紅玉一溜;那紅玉只裝著和墜兒說話,也把眼去一溜賈蕓。四目恰相對時,紅玉不覺臉紅了,一扭身往蘅蕪苑去了。
蕓紅二人三次相遇,中間失帕、揀帕、換帕、還帕到贈帕,彼此心照,定下名分。脂硯齋分別在初次相遇和第三次相遇處下批,言蕓紅初見便自種情孽,撞上“五百年風(fēng)流孽冤”(王府本第24回夾批),第三次相遇由“剛走到”三字,“可知紅玉有私心矣”(甲戌本第26回雙行批)。其實,之前小紅釘住,有釘住之妙;之后蕓兒一溜,有一溜之妙,凡“眼角留情處,即可將心事傳也”(張子梁第26回夾批)。黃小田以贊代評,指出書中所寫蕓紅全是尋常小說之情,“然傳神之妙,豈尋常小說所能寫出?”即便是“此二人不過帶寫耳”(第88回夾批)。 i
說到蕓紅緣起,“蓋小紅一極有心人也”(張子梁第26回回前總評)。姚燮指出,小紅四面受敵,怡紅院已不可一日安處,即便處之亦終無出頭之日。不如早離坑阱,別傍門楣,此為小紅意中所計。張子梁與之相近,認為小紅受秋紋等奚落以后,固已絕望怡紅,因思色艷如花,命薄如紙,天生麗質(zhì),竟使郁郁以終乎?不得已而思變計,故自與賈蕓會面,情意纏綿,魂夢縈繞,乃費盡心思,方得設(shè)言以傳心事。兩人“一路以無數(shù)帕子作線”,墜兒交代帕子之時,正是小紅與賈蕓得交接處。姚燮查是年賈蕓十八歲,小紅十七歲,“是一對及時兒女”(第24回眉評),“及時”當(dāng)指男女已到婚嫁之年。王希廉解釋小紅屬意賈蕓,是秋紋、碧痕奚落逼之使然,“否則必專心勾引寶玉矣”。王伯沆沒有否定王希廉的說法,但對他用“勾引”二字非常反感,覺得“二字甚屬鄙陋”。似乎王希廉很不喜歡蕓紅二人,認為丫頭中小紅最為不堪,小輩中蕓兒最為下作;不堪之幼婢,自然看中下作之小主。如此評說,可知“雪香大概亦非雅人”(王伯沆第4回批),有違作者記述“小才微善”(第1回)的初衷。
其次,“卒不得遂其愿也”。
依張子梁之見,男女情緣有天意人為之別。諸如襲人與琪官換帕(按:應(yīng)該是汗巾)而終成親,小紅與賈蕓換帕而未得相配,“非朕兆之有驗有不驗也”(第26回夾批)。蓋襲人與琪官換帕,本出于無心,事乃天成;賈蕓與小紅換帕,乃出于有意,事乃人謀。天成則莫之能逃,人謀則不能強致,理有固然。張子梁認為,小紅乃書中至不相干之人,在寶玉房中不過是二等丫鬟,即使秋紋、碧痕,亦且羞與為伍。偶為寶玉遞茶一次,遂致訕謗交加,則其分之賤可知。然作者竟大寫特寫小紅,及與賈蕓相見,一發(fā)經(jīng)心細寫。作者之所以如此,蓋小紅“其姓則林也,其名原紅玉也”。雖與賈蕓兩情繾綣,然不過以目送情,借端攀話,區(qū)區(qū)私顧,終成畫餅。小紅“生平亦明明一顰卿小照也,故寫之不憚其煩”。從暗映的角度看,蕓紅二人,得結(jié)情緣但情密緣慳,恰如寶黛二人,徒以心交而不能身合。以此證彼,實“一而二,二而一耳”(第27回回前總評)。且黛玉亦曾受寶玉之帕,觀其究竟便知小紅與賈蕓終難遇合。至于原因,解盦居士認為小紅“后為熙鳳索去,即是拆散絳珠姻事之意”j。以之反照小紅姻事,宜乎“卒不得遂其愿也”。
最后,“后有寶玉大得力處”。
這一說法出自脂批,涉及小紅在原著中的結(jié)局。脂批中與之相關(guān)的評語計有三處。
第一處第26回“蜂腰橋設(shè)言傳心事”,小紅與佳蕙閑話一段,庚辰本有則墨筆眉批:
“獄神廟”回有茜雪紅玉一大回文字,惜迷失無稿,嘆嘆!丁亥夏,畸笏叟。
第二處第27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小紅應(yīng)答鳳姐一番話中,庚辰本有則眉批:
此系未見“抄沒”“獄神廟”諸事,故有是批。丁亥夏?;?。
甲戌本有則夾批:
且系本心本意,“獄神廟”回內(nèi)方見。
第三處第20回李嬤嬤嘮叨當(dāng)日吃茶、茜雪出去之事后,庚辰本有則夾批:
茜雪至“獄神廟”方呈正文。襲人正文標(biāo)目曰“花襲人有始有終”。余只見有一次謄清時,與獄神廟慰寶玉等五六稿被借閱者迷失,嘆嘆!丁亥夏,畸笏叟。
關(guān)于“獄神廟”的評語盡數(shù)如上,得知的信息有二:一是“獄神廟”一回的文稿被借閱者迷失;二是“獄神廟慰寶玉”的大致情節(jié):賈府被抄沒之后,鳳姐曾淹蹇于獄神廟,寶玉也一度身陷獄神廟,茜雪和小紅曾往獄神廟慰問。在第27回回末總評中,脂批云“紅玉后有寶玉大得力處,此于千里外伏線也”。當(dāng)初鳳姐索去小紅,可知晴雯等眾埋沒其人已久;而小紅等辭寶玉,正是“小紅有余情處”(王伯沆第28回批)。由此,估計小紅之于獄神廟中的寶玉,不僅一“慰”而已,當(dāng)有一系列的重要活動。但在續(xù)書中,小紅沒再有什么別的活動,幾次龍?zhí)资降某鰣?,換成別人也毫不影響情節(jié),“這與曹雪芹的原定計劃,相去是十分遠的”k。小紅終至湮沒無聞,恰如諸聯(lián)所云:寶玉如主司,群釵為應(yīng)試諸生,“而小紅似不得終場者”l。
綜上,作為丫鬟身分的紅樓四玉之一,小紅雖是“奴婢中之不足數(shù)者”(張子梁第24回回前總評),卻有名有姓有來歷。作者于小紅的三分容貌、十分精細、聰明心性、伶俐口齒,不惜絮絮言之。清代《紅樓夢》評點對小紅的關(guān)注也比較廣泛,涉及多個方面。諸如關(guān)于名字,“小紅”二字或隱含寶黛,或?qū)嵵各煊裼吧?,皆從字義與人物關(guān)系中析得;關(guān)于容貌的評說,或出以平實之論見仁見智,或強調(diào)藝術(shù)表現(xiàn)由籠統(tǒng)到具體;關(guān)于性情與才干,或借以感嘆世情,或直言紅顏失志,富有意外寫意之致;關(guān)于愛情與命運,多數(shù)評者看好蕓紅情緣,但慮其卒不得遂愿者亦有,據(jù)脂批寶玉后來大得小紅之力,理當(dāng)源于其對主人的“有余情處”,等等。若論蕓紅能夠結(jié)緣,似乎從長相上也可看出。小紅是“容長臉面,細巧身材”,賈蕓“容長臉,長挑身材”,都屬于寶玉眼中的長臉細身,應(yīng)是型格相近的夫妻相。曹公筆下屬于這一型格的還有襲人,有無特別用意不得而知。若誠如張子梁所論,蕓紅恰如寶黛,那么“絳蕓軒”或與蕓紅有關(guān),襲人的“細條身材,容長臉面”(第26回)亦當(dāng)有解,但不敢妄擬。另外,“小紅”二字曾出現(xiàn)在第51回薛寶琴《普東寺懷古》詩中——“小紅骨賤最身輕”,“紅玉”二字曾出現(xiàn)在第79回寶玉所吟一歌中——“吹散芰荷紅玉影”。今人解“小紅”為紅娘,“紅玉”為荷花。眾所周知,崔張愛情大得婢女紅娘之力,荷花亦可喻指黛玉。那么,小紅之玉不單輝映通靈之玉,還處處牽情,此言當(dāng)不為過。至于第24回之末小紅的私情癡夢,第25回之首小紅的隔花人遠,都是“文人構(gòu)思境界”(王伯沆第24回批),“極力為小紅生色”(王伯沆第25回批)。固然小紅睡夢中的當(dāng)然一跑,海棠花隔著的模糊身影,令“方心木舌者所不能作,亦不能讀”(姚燮第24回回末總評),而曹公于“悼紅軒”中懷金悼玉,“一把辛酸淚”(第1回)中必定閃過小紅的面影,寶玉在太虛幻境隨喜的“薄命司”當(dāng)亦是她的去處。
a 《紅樓夢》評點,從乾隆十九年(1754)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到完成于1938年的王伯沆評點《紅樓夢》,四十多家中可見者有二十多家。本文“清代《紅樓夢》評點”是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脂硯齋、東觀主人、王希廉、陳其泰、張子梁、哈斯寶、張新之、黃小田、姚燮、佚名氏、王伯沆等十余家。張子梁《評訂紅樓夢》,今藏于山東省圖書館。
b 本文所引《紅樓夢》正文皆據(jù)鄭慶山?!吨緟R校石頭記》,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特殊情況另注。
c 陳慶浩:《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87年版,第451頁。
d 馮其庸:《八家評批〈紅樓夢〉》,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1991年版,第555頁。(按:王希廉回評、張新之評、姚燮評皆據(jù)此本,不另注)
e 王伯沆:《王伯沆〈紅樓夢〉批語匯錄》,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72頁。
f 以上三段引文據(jù)馮其庸《八家評批〈紅樓夢〉》,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1991年版。 g 劉操南:《桐花鳳閣評〈紅樓夢〉輯錄》,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08頁。
h 曹立波:《東觀閣本研究》,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版,第254頁。
i 李漢秋、陸林:《黃小田評點〈紅樓夢〉》,黃山書社1989年版,第1074頁。
j〔清〕 解盦居士:《石頭臆說》,一粟:《古典文學(xué)研究資料匯編》,中華書局1963年版,第189頁。
k 林冠夫:《紅樓夢縱橫談》,廣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25頁。
l 〔清〕諸聯(lián):《紅樓評夢》,一粟:《古典文學(xué)研究資料匯編》,中華書局1963年版,第121頁。
作 者: 何紅梅,文學(xué)博士,曲阜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講師,研究方向:古代文學(xué)。
編 輯: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