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穎
前些日子,小杰到學校心理咨詢室找我,接連幾次的成績下降讓他感到沮喪、絕望又無助。父母不能理解他的痛苦,只會對他說:“沒事,你再努力一點,下次會考好的,我們相信你!”這些話反而加深了他的痛苦。他說:“我已經很努力了,現在連我都不相信自己,他們憑什么相信我!”
習得性無助是指一個人經歷了失敗和挫折后,面對問題時產生的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是一種無論如何努力也不會有進展的絕望,會讓孩子變得極度不自信,放棄再次嘗試。這時的孩子非常需要身邊的人,如父母,給他愛和支持。而父母的“我相信你”是不需要思考就能脫口而出的、充滿敷衍的回答。孩子不認為父母真的相信他,因為他感受不到父母對他內心焦慮、恐懼、無助的理解和關心。這時,他可能更希望有人給他一個出口,允許他停止無謂的掙扎。所以,“我相信你”遠遠沒有“別怕,失敗了還有我們”更有意義。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曾說過:“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蹦敲?,如何做到呢?
1.接納情緒,讓愛流動。
作為家長,首先要以抱持的心態(tài)接納孩子的情緒。其次,以積極的態(tài)度和孩子一起面對問題。在一個家庭中,情緒應該是流動的、自然的。父母能夠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的情緒,這樣,“愛”才能在彼此之間流動起來。在成長的過程中,家長要讓孩子明白,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是正常且應該擁有的情緒,難過可以,掉眼淚也可以。痛苦的時候是在前進,辛苦的時候是在成長。即使跌倒了,也可以站起來,拍干凈身上的灰塵,繼續(xù)前行。
就像小杰,當他一開始向父母表達自己的焦慮情緒時,父母首先要無條件地積極接納,陪他一起找到情緒的出口。同時,也要調節(jié)好自己的情緒,真誠地向孩子表達關心和信任,以冷靜和平和的心態(tài)傳達這樣的信息:“我看到了你的痛苦,也愿意努力去了解,并且尊重、接納你的感受。無論遇到什么,爸爸媽媽始終會在旁邊支持你、陪伴你!”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慢慢儲備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積攢投身“戰(zhàn)斗”的能量。
2.學會共情,走進內心。
日本勵志電影《墊底辣妹》講述的是女學生沙耶加在老師的幫助和媽媽的支持下,逆襲考上慶應大學的勵志故事。沙耶加的努力固然是最重要的,但最感人的還是母親的愛和支持。面對一次次的失敗,面對老師、同學包括自己父親和弟弟的冷嘲熱諷,沙耶加徹底崩潰。當她在大雨中肆意而絕望地痛哭時,媽媽沒有一句責罵,而是將她擁入懷中,溫柔地對她說:“如果覺得太累了,放棄也沒關系,你已經很努力了。無論如何,我會一直在你身邊的?!?/p>
這種無限尊重、理解和包容的教育能讓沙耶加毫無阻力和負擔地奮力向前。沙耶加媽媽真正做到了共情,即一方對另一方內心世界的理解和體驗。這是一種能真誠地對孩子的情緒和感受做出回應而又不被孩子的情緒和感受所感染的能力。當然,認同她的情緒和感受并不等于認同行為,而是以此為基礎幫助她改變行為。當孩子出現某些負面情緒或行為時,家長要做的不是粗暴干涉或制止,而是要站在孩子的立場理解孩子為何會痛苦,并允許孩子適當地發(fā)泄,再從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出發(fā)進行安撫、交流和正向引導,真正做到“將心比心”。父母傳遞給孩子的這份共情是他跨越障礙的強大支持力量:不管我是好的,還是差的,都有一個懂我的人,理解我,接納我,還有什么可以比這更能讓我從中獲得勇氣和力量。帶著這樣的心理,孩子就有可能更“輕松”地面對困難。而這份共情也是一種雙贏,孩子得到了力量,父母也因此贏得了孩子的信任,親子關系得到了滋養(yǎng)。
小杰的父母一開始并沒有真正理解孩子痛苦的原因,因此,他們的安慰和鼓勵顯得蒼白無力。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他們真正理解了小杰的絕望與痛苦,也了解了情緒背后的原因。他們真誠地告訴小杰:“我能明白,考試失敗的感受真的太難過了?!痹诶斫饣A上的安撫和交流比較容易走進小杰的內心。
3.站在一起,打敗問題。
在理解和接納之后,需要帶著良好的心態(tài)走進實際問題里。解決問題、促進成長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
首先,沉下心來和孩子一起看清問題。所謂旁觀者清,第三方視角能清楚地看到問題的全貌。試著幫助孩子將自己和問題拉開一段距離,讓他們不被問題遮住眼睛,而看見更遠的路、更廣闊的世界,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如何運用自己的力量。
其次,變問題視角為資源視角。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出發(fā),和孩子一起探索問題中的資源。當遇見問題時,我們首先要問的不是為什么,而是怎么辦。問“為什么”尋找的是托詞,而“怎么辦”尋求的是解決辦法。有時,問題的出現也許是預警,提醒孩子哪里需要注意,哪里需要調整。家長也可以幫助孩子一起挖掘自身的資源,如探索以往的成功經歷,發(fā)掘自身的優(yōu)勢,并讓優(yōu)勢有生長的空間。當然,家長也需要給孩子充裕的時間使用資源,讓他們在不斷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好地了解自己,客觀地看待自己,不被既往的失敗束縛,增強重整旗鼓的勇氣。
最后,以實際行動縮小現狀和目標之間的差距,從而解決問題。父母可以盡自己的能力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尋求資源,如小杰的父母和他一起分析研究各科成績停滯不前的原因,篩選出高效優(yōu)質的學習平臺供他選擇使用,和他一起堅持打卡學習。
父母只有具備了強大的精神資源并用“愛”理解和接納孩子,才能贏得孩子的心,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市滸浦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