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課程整合是我國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方向,在我國的高校教育的實踐中,不同課程的整合與改革是專業(yè)教育中需要探索與研究的問題,也是我國高等教育教學實踐中改革的主要方式。本文以西方音樂史與音樂欣賞課程為例,探究這兩門音樂專業(yè)課程融合中的價值取向與實用意義,并以就這兩門課程具體的融合方式展開探討與研究。從課程目標與價值取向一致性的原則探析西音史與音樂欣賞整合的可行性,并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整合策略。力求實現(xiàn)音樂知識的復合與聯(lián)動,希望解決西方音樂史和音樂欣賞課程相互獨立而引發(fā)的專業(yè)知識的“孤島”問題。從培養(yǎng)音樂專業(yè)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與效率提出了新的思路。
[關鍵詞]課程整合;價值取向;西方音樂史;音樂欣賞
[中圖分類號]G6424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21)05-0020-04"
一、音樂專業(yè)學科定位中課程整合的必要性"
(一)音樂專業(yè)課程整合的背景
教育部就各級教育體系的人才培養(yǎng)與課程改革,出臺指導性文件,其根本宗旨是應該重視課程改革在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性,在人才培養(yǎng)上做到“綜合育人、全面發(fā)展”。這個指明了高校的教育發(fā)展方向,并明確提出了利用課程整合、學科融合的方式,提高各學科的綜合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全面而又良好的素養(yǎng)。課程整合是我國近年來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式,也是實現(xiàn)多元化、個性化、定制化教學的主要渠道。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科技的發(fā)展可謂日新月異,教育的發(fā)展也是舉世矚目,新時代中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要求越來越高,對人才知識能力的結構也是與時俱進,在社會發(fā)展、時代巨變的大的教育環(huán)境下,社會對音樂人才的需求不斷在更新與提高,特別是對音樂師資的需求,已經逐漸從對專業(yè)技術單一的音樂專業(yè)能力人才的需求,升級為技術全面的、較高音樂素養(yǎng)、跨學科的綜合音樂人才。這個就對高等專業(yè)音樂教育提出了需要改革的要求,要讓我們培養(yǎng)的專業(yè)音樂教師不僅要滿足專業(yè)提升的需求,同時在大多的音樂專業(yè)理論課程上通過多元化的課程設置,培養(yǎng)更加復合型、全面型的綜合音樂素養(yǎng)的專業(yè)人才,在教學實踐中更加培養(yǎng)學生具有思維發(fā)散能力,以及音樂專業(yè)上的綜合運用與分析的能力。而課程整合的出現(xiàn),恰恰滿足了這一發(fā)展需求,實現(xiàn)了知識的復合與聯(lián)動,解決了專業(yè)知識的“孤島”問題。
(二)音樂專業(yè)課程整合的價值意義
音樂專業(yè)課程整合是對學科內容的精簡與提煉,并且也是在現(xiàn)有音樂專業(yè)理論學科課程的不斷優(yōu)化與改進。我國目前專業(yè)音樂學科發(fā)展尚不完善,在我們所設置的專業(yè)課中,學科專業(yè)課程的設置存在一定的重復性,并出現(xiàn)學科融合性不足的偏差。相似學科或相通學科的分離教學,增加了教師教學的負擔、延誤了學生的學時,浪費了寶貴的教學資源,增加了師資負擔,學生在學習中由于課程的重復與雷同,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厭學棄學的情緒,最終會喪失音樂學習的興趣[1]。同時這種重復的知識教學也不利于學生對音樂知識進行綜合整合和全面的貫通。因此,音樂專業(yè)理論應當結合教學環(huán)境以及學生的真實學情,綜合教學目標、師資狀況、人才需求方向等因素,在對音樂學科課程進行精準定位后,將相似定位和相通定位的課程進行合理化的融合,例如將西方音樂史課程與音樂欣賞課程進行有序的整合,進而實現(xiàn)音樂教育資源的整合,專業(yè)師資的整合,強化此兩門音樂專業(yè)學科的關聯(lián)性,以形成更加完整的西方音樂史課程體系。這種課程整合的思維,體現(xiàn)了當代社會中專業(yè)音樂教育中綜合育人的思想,也彰顯了音樂教學靈活改革、特色化建設的時代特點。
二、課程目標設置一致性的西音史與音樂欣賞整合"
(一)西方音樂史與音樂欣賞課程設置具有相同教學目標
西方音樂史是專業(yè)音樂學習中重要的理論課程,設置本門課程就是讓學生了解西方音樂文化的歷史、音樂家、西方音樂作品,其教學目的是掌握西方音樂的發(fā)展歷程、音樂作品,以及主要音樂文化的內容與音樂文化特色,并通過西方音樂史的教學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與對西方音樂文化的認識,增強音樂專業(yè)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yǎng),提高學生對音樂文化分析與音樂認知的能力[2]。
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是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提高音樂審美與鑒賞的能力,理解音樂技術本體、音樂人文背景、音樂情感表現(xiàn),并提高音樂認知的品位。音樂欣賞教學中有一個重要的部分是西方音樂欣賞,其教學目標是學習西方音樂相關知識,掌握與分析各個歷史時期的經典西方音樂作品,了解并掌握西方各國音樂家的作品與西方音樂文化,進而提高專業(yè)學生的音樂辨析能力與綜合音樂素養(yǎng)。
從兩門課程的教學目標可以分析出,西方音樂史和音樂欣賞課程中均以“音樂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主,其學習西方文化、了解西方作曲家、賞析經典西方音樂作品的教學目標是一致的。這兩門課程的總體課程要求,都是西方音樂文化學習與西方音樂中作曲家與音樂作品的掌握,這兩門的教學都突出了學生潛在音樂文化上的熏陶,以及對人類歷史中西方音樂文化的理解與學習。因此,此兩門課程在教學目標上具有很大的融合性與一致性,在綜合音樂素質的教學活動中,有相同甚至雷同的教學內容較多。在教學實踐活動中,這兩門課常常都是同一位教師,教學資源浪費、學生課時增大的問題就顯得突出,而且重復教學使學生逐漸失去興趣,教學效果不好。從課程設置的角度應該就西方音樂史與音樂欣賞課程進行整合,這種整合的可能性是顯而易見的。
(二)西方音樂欣賞的教學內容是西方音樂史的組成部分
在西方音樂史課程中的教學活動中,其內容包括了許多西方代表性經典音樂作品的欣賞,如肖邦《波蘭舞曲》、貝多芬《田園交響曲》、勛伯格《一個華沙幸存著》、約翰施特勞斯《春之聲》等作品。這些西方音樂精華作品經常被從西方音樂作品中作為經典提煉出來,作為代表西方音樂發(fā)展歷程的音樂作品標志,以便于學生從作品本體的角度理解與掌握西方音樂史,是西方音樂史課程的必須內容與必要的教學程序。而這些音樂作為西方音樂史中西方音樂文化的代表外,其作品本身所具有的音樂特性、音樂技術價值也正是音樂欣賞課程中所要重點講述與分析的內容,這種對音樂本體技術特性、作曲創(chuàng)作背景的分析,也是音樂欣賞課必須完成的教學內容,而且對作曲家所處時代、人文思想、生活背景的分析與介紹也是提高音樂賞析能力與欣賞能力的重要保證。因此,經典音樂作品的賞析與講解是兩門課程的重要連接部分,在教學內容上存在著一致性與雷同性,音樂欣賞實際上是西方音樂史必要組成部分。只是在西方音樂史課程的教學活動中,西方音樂欣賞課程所包含的曲目應該是更加豐富多樣化與多元化。將音樂欣賞與西方音樂史兩門音樂專業(yè)的課程相互融合與整合,其本質上是對西方音樂史課程教學的延展、擴充,因此,這兩門課程的整合是具有較大的可能性。
(三)西方音樂欣賞中的賞析內容是西方音樂史必須詮釋的
音樂欣賞課程的根本任務是要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理解與知曉不同歷史時期的西方音樂作品,并且在學習中也通過音樂作品的賞析來提升學生的音樂文化的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音樂分析能力。而在西方音樂史的文化篇章里,對西方音樂文化和發(fā)展歷程的深刻解讀,正是對西方音樂背景下的不同時代音樂文化所開展的深入挖掘。將西方音樂史中的音樂文化內容深刻地融入到西方音樂欣賞的課程中,可以更好地讓音樂專業(yè)的學生從西方音樂歷史的角度,更加深入并透徹地欣賞音樂,在充分感受西方音樂所具有的獨特人文魅力的前提下,更加能夠提升音樂專業(yè)素養(yǎng),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欣賞音樂的本體音樂特征,還能從音樂的進行中透析出音樂的創(chuàng)作風格與時代背景以及音樂技巧,進一步理解音樂的情感來源、人文背景、時代價值等。這種對兩門課程科學而又適當的融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對音樂理論學習的興趣,能全面地提升西方音樂史的學習效果。
三、西方音樂史與音樂欣賞課程融合實施方案"
(一)兩門課程教學內容上的融合
教學內容上是一門課程呈現(xiàn)出的具體知識體現(xiàn),音樂欣賞與西方音樂史課程要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整合,需要緊密圍繞兩門課程內容的共同特點,以兩門課程共有的課程屬性與價值標準為基礎,對教學方案與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改良與整合,并結合兩門課程的異同教學進一步地調研與探析,在共同的價值標準下將兩門課重疊的內容做優(yōu)化與整改,抓住西方音樂文化中譜例留存完整、音響資料豐富這個特點,完善各種文字資料與音響資料。對此,考慮兩門課程在欣賞西方音樂作品方面的共性,可以按照音樂歷史順序、音樂風格流派、音樂體裁類別、國家民族風格等幾種方式對兩門課程內容進行課程設置上的整合,并在課程設計上進一步明確化具體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使這兩門課程實習真正意義上的融合,以適應新時代背景下的音樂專業(yè)理論教學。
1音樂歷史順序:音樂的發(fā)展是有一定歷史順序的,不同的歷史時期呈現(xiàn)出的音樂文化是不一樣的。西方音樂文明具有悠久的歷史,在教學過程中應按照歷史的脈絡順序講授。但就音樂欣賞而言,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之前的音樂資料相對較少的,更多的樂譜資料與音響資料是從巴洛克時期以后。我們按照歷史順序,常將西方音樂分為巴洛克時期音樂、古典主義音樂、浪漫主義音樂、20世紀音樂、當代音樂。在音樂史課程講解不同歷史階段音樂時,教師同時欣賞與講解各個時期的作曲家的代表經典音樂作品,能夠做到歷史時代、人物背景、作品風格的統(tǒng)一教學,這是一種融合與統(tǒng)一的教學原則,這種方式便于學生的記憶,也會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達到多重音樂知識點有機地融合與貫通。
2音樂風格流派:流派也是音樂學習與欣賞中一個重要的話題。在同一個歷史時期出現(xiàn)的音樂,由于作曲家的技巧水平、生活背景、人文環(huán)境的不同而產生了不同的流派。在音樂史的學習中這也是個重要的知識環(huán)節(jié),在確定時間順序后,對同一時段的音樂作品進行流派劃分,并結合歷史時間主線,創(chuàng)建不同音樂流派的發(fā)展歷程。通過對流派產生背景、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方面,典型地選取流派作曲家的音樂作品,就這些流派的音樂風格與技術做重點的講解。并結合欣賞與解讀他們的代表作品,幫助學生明辨各種流派風格的音樂特征,這對理解與學習西方音樂史有很重要的幫助。這種音樂的講授也會使學習者感到音樂充滿著無限的魅力。
3音樂體裁類別:體裁分類是西方音樂作品的特點之一。西方音樂中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時在對體裁的運用是匠心獨具的,也是西方音樂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從巴洛克時期到近現(xiàn)代音樂,西方音樂體裁總是貫穿著音樂作品中的。在不同的音樂歷史階段,體裁的運用也是有特點的,也是可以歸納與總結的。抓住音樂體裁的這個特點,并結合歷史時間順序,從不同的時代背景中歸納出西方音樂主要的音樂形式,如交響曲、歌劇、協(xié)奏曲、組曲、奏鳴曲、序曲等。將音樂體裁與流派風格的音樂進行分析與歸納,對不同時期音樂特色與不同流派的音樂體裁用法進行科學的歸類,從體裁入手進行分析,對這些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進行更加深入細化的分析[3],能夠提高學生對音樂技巧的認識,增強音樂欣賞的技術性分析能力,能夠深入地從音樂的本體欣賞與分析音樂,從而進一步地認識與理解西方音樂文化。
4國家民族風格:西方音樂史是歐洲各國各民族音樂發(fā)展的歷史,不同的西方國家在音樂文化上既有共同的音樂文化特征與創(chuàng)作技術,但又存在很多不同音樂風格與本國本民族的音樂特征,這些就構成了豐富而又獨特的西方音樂。西方音樂史中有著民族主義時期,這個是西方各民族音樂發(fā)展最鼎盛與光彩的時期,各民族的音樂文化在西方音樂的大的框架下各自熠熠生輝、精彩紛呈。西方音樂史課程教學中,將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國家民族的風格音樂,有代表性的選擇與運用到欣賞中,對這些音樂從國家背景、作曲家背景、人文環(huán)境、民族音樂風格、作曲家技術等多個方面進行闡述。這就能最好地對西方音樂史與西方音樂欣賞相融合,對掌握西方音樂史中歐洲民族、國家的音樂風格產生積極的效應。
(二)兩門課程音樂教學方法的融合
正確與合理的音樂教學法是音樂課程教學所必須具備的,從專業(yè)的音樂教學方法來看,西方音樂史的教學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注重對知識的分析能力和解讀能力的傳授,在教學過程中會配合適當的代表作品的音樂欣賞,從音響上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西方音樂史。而音樂欣賞課主要以學生聆聽為主以及教師引導聆聽相結合的方法,教師通過播放音樂作品的方式,帶領學生感受不同時期的音樂作品、感知音樂旋律、感覺音樂情緒,并配合教師對所聽音樂知識的講解與分析。因此,西方音樂欣賞課與西方音樂史課程這兩門課程的緊密整合,其教學方法也在不斷地融合與中和。在深入的教學中,盡量保持“音樂史知識講解”與“西方音樂欣賞”兩種教學方法的均衡占比,并需要充分地保留這兩種課程的固有教學法特點。但是這種“均衡與中和”并不是完全意義的平均,也不需要做到所謂的平均,而必須是應該根據課程的各個階段對兩種教學方法進行合理地分配。如在按照歷史時間順序,講解不同的西方音樂作品時,由于各個時期的跨度較大,因此作品相對豐富的,并且由于多而顯得混亂,因此可盡量以“講授知識”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并輔助少量音樂片段欣賞。而在按照風格流派和講授體裁形式分類授課時,則可主要以某個音樂作品的“音樂聆聽欣賞”為主,并少量地進行“講授知識”,這樣會更加突出欣賞的特征,讓學生知悉不同的音樂教學方法和不同的知識結構,并繁簡適度、綱目分明,能在教學中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兩門課程價值取向一致性整合的思考與設想"
(一)建立在價值取向一致性原則下的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
在對西方音樂史和音樂欣賞課程進行整合教學后,教學內容與教學繁雜度一定會有所增加。在價值取向一致性前提下做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就有重要的意義,課程的整合與融合并不是單純的知識疊加,更不能機械化地重復再現(xiàn)兩門課程的原本內容,這樣導致的是課程單一無趣,課時繁復增長,教學中影響教學效果,學生學習索然無味,令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精神疲憊與審美疲勞感。對此,改革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與教學習慣的要求就非常重要,這樣,在教學中應該更加地探索創(chuàng)新,改進教學習慣,探索更加適合課程整合后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
對整合后的課程創(chuàng)新按照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綜合音樂素養(yǎng)入手,對新課程進行精細化分類,按照歷史時間順序梳理不同的音樂歷史時期,作為課程改革的主線,并充分理清歷史脈絡、作品類別,作曲家風格有條理地教學。將風格流派和音樂體裁類別學習的作為副線進行再講解,給學生適當的自由選擇度,學生可根據主線課程的學習成果,結合自身對某一時期音樂流派和音樂體裁形式的喜好選擇副線課程,及有選修的自由度并進行深入地學習,課程教學中分門別類地理清作曲家作品的風格、時代與特點,并代表性地選擇流派作曲家與音樂作品,就經典作品與重要作曲家做重點講解,做到疏密有致,不重復近似與類似的內容,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根據課程主線的講授下會有較好的學習成果,還可以結合自身的興趣,對某一時期音樂流派和體裁分類的喜好選擇副線作重點學習。在進行不斷深入地學習后,必會從音樂史的角度理解與掌握這些知識點上的音樂家與作品,達到音樂史與西方音樂欣賞知識能看的同步增長。進而能保證在不過度增加教學壓力的情況下,實現(xiàn)宏觀教學與精細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將兩個課程體系有機地融合。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朝著有方向、有目標、有目的地進行音樂欣賞和西方音樂史的學習與探索,這種創(chuàng)新模式一定會使學生對學習這兩門課充滿期待并興趣盎然。
(二)在價值取向一致性原則下的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
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是音樂專業(yè)理論課的重要目的,西方音樂史與音樂欣賞的價值取向都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為根本目的的。這兩門課程都是音樂專業(yè)學生必修的音樂理論課,強調的是對西方音樂理論的理解與分析,對西方音樂審美與人文價值的認識,這完全不同于音樂技能的訓練。在整個的教學活動中,對音樂的\"體驗感、理解力\"是這兩門課程的重要考量因素,也是學科價值的體現(xiàn)。在教學中,不僅需要對相關知識進行傳播輸出,還需要緊密結合學生的喜好和興趣。在保證課程教學方案對學生的真實學情的基礎上,選擇學生喜聞樂見、風格獨特的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開展創(chuàng)新的教學形式,在教學中開展人文化、經典化、興趣化,甚至是學生個性化、需求化的教學方法,在常規(guī)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下做適當刪減與調整,以確保整合后的課程能夠因學生而異、因專業(yè)方向而異、因時代發(fā)展而定。因此融合后的音樂欣賞與西方音樂史課程,應是以在教師主導授課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學生自我學習為主體的全新的綜合性音樂理論課程。在教學中不能完全拘泥于課程內容,而是應當在遵循教學規(guī)律、教學目的基礎上,以學生學習的意愿作為重要考量標準,在完成課程基本任務、大綱要求后,以激發(fā)學生音樂興趣、以培養(yǎng)音樂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為價值取向,在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熱情的前提下,開展更加積極有效的教學活動。
在兩門課程教學方法上創(chuàng)新上,不能拘泥于原本傳統(tǒng)的教學習慣與教學方法。在策略上對不同基礎、不同類別的學生展開不同的教學策略。由于音樂不同專業(yè)方向的不同特點,不用同一種標準要求每個學生。
在教學手段上采用互補的、融合的、個性的、交叉的授課模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確的教學方法、完善的教學策略指引下,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取得一定是必然的。并明確該課程的教學目的并不在于知識的掌握程度,而是在于學生自身的興趣培養(yǎng)。因此,在教學中應盡量避免采用標準化、模式化的評價方式引導教學,對學生自我評價的方法加以充分的鼓勵與發(fā)揮。并模糊\"成績\"這一過度量化的考核方式。
在考核方式與成績評定上做創(chuàng)新,制定更加科學的考核方法與成績評定方法。在考試成績評定上以綜合考量、素質培養(yǎng)為前提,考試方式上采用閉卷、開卷、小論文、音樂評述等多種方法,不做過度量化的考核方法,避免以分數論好差的傳統(tǒng)思維,
總"結"
音樂欣賞與西方音樂史有著共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兩門課程的價值取向也是一致的,在審美與人文價值認知上具有相同的體驗感,使得這兩門課程具有了整合的條件與可行性。在整合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內容的調整與優(yōu)化,同時也應當注重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的改變,并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實踐。唯有建立“以人為本”的生本教育思想,以及切實貫徹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教育理念,緊密圍繞學生訴求進行個性化、靈活化、科學化、趣味化的教學,才能夠更好地施展兩門課程融合后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更好地學好西方音樂史與音樂欣賞,在激發(fā)學習音樂理論的興趣,真正實現(xiàn)音樂專業(yè)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