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芬,黃冬華,王 婧
(1.贛州市人民醫(yī)院腫瘤科;2.贛州市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一科;3.贛州市人民醫(yī)院護理部,江西 贛州 341000)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其最大的危害是導致腦卒中及心力衰竭;且其導致的卒中具有發(fā)病率、住院率、病死率高等特點[1]。據統(tǒng)計我國房顫患者已超過1 000 萬,并且呈現(xiàn)老齡化的趨勢[2]。研究證實華法林是最有效的抗凝藥物,可使房顫患者腦卒中危險降低68%,病死率降低33%[3]。但是華法林需要長期且按時按量服藥,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出血的風險,需要動態(tài)監(jiān)測國際標準化比值(INR),而目前房顫患者普遍存在漏服、停服、不動態(tài)監(jiān)測INR,華法林服藥依從性差[4];同時,老年房顫患者由于視力和聽力的減退及記憶能力衰退等原因,導致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服用華法林自我管理的困難,這不僅影響了華法林的治療效果還增加了遠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厥诜ㄊ亲尰颊哂猛ㄋ滓锥恼Z言重述醫(yī)護人員所教的知識,以評估其回憶和理解力的健康教育方法[5],該方法將評估和反饋不斷地貫通整個過程,利于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的問題并解決,已被廣泛運用于食管癌、腹膜透析等人群的健康教育中[6-7],本研究將回授法運用于老年房顫患者的抗凝自我管理中,以期提高老年房顫患者服用華法林期間的自我管理水平,確保其治療效果。
1.1 研究對象選取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入住贛州市某三級甲等綜合性醫(yī)院心血管內科一病區(qū)和二病區(qū)的房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病史及心電圖診斷為房顫;年齡≥65 歲且口服華法林抗凝治療>1 個月者;意識清楚,有良好的閱讀溝通能力;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惡性腫瘤;可逆性房顫,包括酒精中毒、甲狀腺性功能異常等;瓣膜病術后;有精神疾病、認知障礙或合并有嚴重的心腦肺等功能障礙或正在參加其他的研究者。根據公式N=2[(Zα+Zβ)σ/δ]2,檢驗效能(1-β)=0.9,α=0.05的檢驗水準,計算樣本量=2[(1.96+1.281 6)×20.04/18.262]2=25,按照20%的失訪率,每組樣本量為30 例,共60 例。兩病區(qū)治療方案一致,護士配比相當。為避免組間沾染,通過拋硬幣法確定心內科一病區(qū)納入的患者為干預組,心內科二病區(qū)納入的患者為對照組。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并獲得患者及家屬的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干預組干預方法
1.2.1.1 組建回授法健康教育小組健康教育團隊由1 名主任護師(科護士長)、1 名主任醫(yī)師、1 名心血管??谱o士、1名健康管理師、1名營養(yǎng)治療師、4 名研究生組成。主任護師擔任組長,負責回授法健康教育方案實施的指導和督導干預落實情況;主任醫(yī)師、心血管??谱o士和健康管理師負責對研究小組成員進行健康教育內容、實施方法及房顫運用華法林抗凝治療相關知識培訓;營養(yǎng)師負責營養(yǎng)篩查評估與治療;研究者負責設計和實施基于回授法的健康教育方案的實施,并由心血管專科護士進行床旁協(xié)助;其他3名研究生負責資料收集。干預前,主任護師、主任醫(yī)師和心血管??谱o士分別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培訓時長為4 周,每周四晚上,每次培訓2 h。培訓內容包括回授法相關知識、房顫及華法林抗凝治療相關理論知識與護理技能、溝通技巧、量表填寫方法等,小組成員考核合格后開展本研究。
1.2.1.2 制定并實施基于回授法的健康教育方案本研究以回授法的健康教育模式為指導,以自我管理任務為目標,以需求為導向,并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制定基于回授法的心內科房顫患者華法林抗凝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模式。如圖1及表1。
1.2.2 對照組干預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包括:(1)入院宣教(環(huán)境、安全、病房制度等);(2)按房顫疾病的護理常規(guī)對患者進行飲食、用藥、并發(fā)癥預防等方面的指導;(3)出院前由責任護士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出院指導,并邀請患者加入心血管康復之家微信群,囑其根據INR值定期復查,INR 值達標,1 個月后、3 個月后返院復查,若INR 值不達標則2 周后返院復查,告知患者根據醫(yī)囑調整華法林的用量,注意觀察有無服藥后出血、血栓等不良反應。
圖1 .回授法的構架模型
1.2.3 研究工具(1)一般資料調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含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居住方式、醫(yī)保類型、房顫病程、有無出血等14 項內容。(2)自我管理量表。采用盧冰清[8]團隊編制的房顫患者服用華法林抗凝自我管理量表評估患者的華法林抗凝自我管理水平。該量表共6個維度,22 個條目,包括房顫特異(栓塞等)征象的監(jiān)測(條目16、17、18、19)、影響國際標準化比值(INR)因素的管理(條目25、26、27)、遵醫(yī)行為(條目11、20、23)、服用華法林管理(條目12、21、22、24)、生活方式管理(條目7、8、9、10)、不良嗜好管理(條目1、2、3)。采用Likert 4 級評分法,“0~3 分”分別代表從不、偶爾、經常、總是,問卷總分為0~66 分,根據得分的高低分為3 個等級,總得分>52 分為自我管理水平良好,39~52 分為中等,<39 分為低水平,該量表內容效度為0.988,Cronbach's α 系數為0.733,6個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在0.479~0.869之間[9]。(3)華法林抗凝并發(fā)癥。采用自行設計的隨訪手冊記錄患者華法林抗凝治療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出血、栓塞。
表1 回授法的健康教育干預方案
1.2.4 資料收集方法患者入院第1 d,研究者從醫(yī)院信息系統(tǒng)或詢問患者采集一般資料;于出院當天、出院后1個月、3個月,采用房顫患者華法林抗凝自我管理量表對患者華法林抗凝的自我管理水平進行測量;于出院時、出院后1個月、3個月,觀察、判斷及記錄患者抗凝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所有問卷均使用統(tǒng)一規(guī)范的指導語向患者發(fā)放并指導其填寫,并當場檢查回收、核對。
1.2.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描述計量資料;兩組患者出院時、出院后1 個月、3 個月的華法林抗凝自我管理得分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采用頻數、百分比描述計數資料,兩組患者出院時、出院后1個月、3個月時抗凝相關并發(fā)癥率比較采用Fisher's 精確概率法,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本研究共納入60例樣本量,其中1例患者因病情變化導致隨訪中斷,最終納入59 例房顫患者,對照組29 例,干預組30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2.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華法林抗凝自我管理水平得分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華法林抗凝自我管理水平比較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華法林抗凝自我管理水平隨著時間的推延也隨之提高,但干預組與對照組相比較,得分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圖2。
表3 兩組患者不同時點華法林自我效能得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不同時點華法林自我效能得分比較/分,
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F干預=23.223,P<0.001;F時間=432.850,P<0.001;F交互=132.664,P<0.001。
出院后3個月35.17±4.91 40.93±5.04-7.519 0.000組別對照組干預組例數n 29 30 t p干預前31.68±2.05 32.50±3.33-1.13 0.262出院時33.75±2.53 36.28±3.26-5.232 0.000出院后1個月34.14±3.84 38.37±5.06-3.959 0.000
2.3 兩組患者在不同時點華法林抗凝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兩組患者在不同時點抗凝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在出院時,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院后的1 個月、3 個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圖2 兩組患者在4次不同測量時間上的情況變化
表4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華法林抗凝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n(%)
3.1 回授法對患者華法林抗凝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口服華法林是預防房顫患者發(fā)生血栓的重要舉措。文獻報道僅有1/4 的患者能夠做到有效抗凝,而影響抗凝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患者的華法林抗凝依從性差,可能與患者華法林抗凝相關知識掌握不足,不能定期檢測INR,擔心出血,自我管理能力差有關[10]。國外研究表明[11]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40%~80%的信息會被忘記或將近50%的相關信息理解不準確,因為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僅是一種單項的信息傳遞模式,對患者是否真正掌握和理解知識并未及時做出反饋和評價,所以積極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顯得尤為重要。回授法是一種雙向的信息傳遞模式,通過患者復述醫(yī)務人員講提供的健康教育信息,以評估其理解和掌握程度,從而使患者誤解信息的風險降至最低的一種健康教育方式[12]。對患者未掌握或理解有誤的信息,護士通過再次強調、反復評估、教育,直至患者正確掌握所有信息,從而提高房顫患者對抗凝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對自身疾病的認識。此外基于回授法的健康教育與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相比較有更多的護患互動,使患者參與到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不僅加強了護患溝通還提高了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使其充分認識到抗凝治療的目的和意義,從內心徹底接受抗凝治療,積極主動接受有效的治療方式,從而提高了抗凝治療的依從性和治療效果。
3.2 基于回授法的健康教育方式可以提高老年房顫患者的華法林抗凝管理水平基于回授法的健康教育方案實施后,兩組患者的華法林抗凝自我管理得分均有提高,干預組患者自我管理得分的提高幅度要高于對照組,且干預組在不同時間點的自我管理得分均高于對照組,表明該方案的實施能夠提高老年房顫患者的華法林抗凝的自我管理水平。分析原因可能是本研究運用回授法進行健康教育,其強調了華法林抗凝自我管理的重要性[13],并囊括了影響華法林抗凝自我管理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干預效果明顯?;诨厥诜ǖ慕】到逃桨?,在信息傳遞方面,采用多途徑為患者提供了系統(tǒng)化和碎片化健康教育[14],持續(xù)強化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和華法林抗凝的認識,并通過微信群同伴經驗交流會、健康教育微視頻、預警教育等方式增加了患者的社會支持,利用了他人的替代性經驗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識,樹立了自我管理信心;在信息復述方面,通過動機性訪談深入了解患者華法林抗凝知識掌握程度及自我管理的困難,對患者未掌握的知識并通過言語說服幫助患者加強理解,以幫助其提高自我概念和自護責任感,從而激發(fā)患者華法林抗凝自我管理動機;在行為干預方面,采用住院期間華法林抗凝自我管理和出院后延續(xù)性的個體化指導,使其提前掌握INR監(jiān)測技能,感知華法林抗凝并發(fā)癥的觀察,利用患者獲得的行為成就感逐步培養(yǎng)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此外,本研究小組在進行家庭支持因素評估時,對家屬進行心理疏導,讓家屬明確角色定位,對于獲得社會支持水平不足的患者,加強相關知識的理解,同時給予更多的關注,提供更細致的出院護理服務,保障此類患者出院后即使獨居也具有較好的自我護理技能,使老年房顫患者華法林抗凝自我管理水平得到了整體提高。
3.3 基于回授法的健康教育方式降低了華法林抗凝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研究結果顯示,基于回授法的健康教育方式能夠有效降低房顫患者華法林抗凝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究其原因為本干預方案是一個系統(tǒng)的、持續(xù)的、個體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并且是采用講授、示范、情景訓練等方式來逐步提高患者對房顫疾病及華法林抗凝的認知水平和護理技能,同時利用華法林抗凝預警教育,強化患者遵醫(yī)行為,能及早識別華法林抗凝并發(fā)癥先兆和提高應對能力,規(guī)避了華法林抗凝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此外,讓患者參與健康教育的互動,可適當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激發(fā)患者潛能,使其收獲了成功的快樂,繼而可抑制機體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兒茶酚胺分泌,間接阻斷了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5]。本研究對患者實施院外微信視頻隨訪,可密切追蹤患者華法林抗凝情況,并可給予實時指導,從而緩解了患者出院后的焦慮,還可持續(xù)推進患者行為改變和促進健康行為的養(yǎng)成。因此,基于回授法的健康教育方式能夠有效降低房顫患者華法林抗凝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本研究護理人員將回授法的健康教育方案應用于老年房顫患者的華法林抗凝的自我管理中,不僅提高了患者的華法林抗凝的自我水平,還有效降低了華法林抗凝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促進了患者的康復,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后期將進一步擴大研究人群,增加樣本量,進一步驗證和完善本方案,提高研究結果的可推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