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然
摘要:英語的交流文化中,把語言作為弘揚西方文化的有效媒介,合理應用在課堂上,可以讓教育工作者更好的完成教學工作。這樣教師不僅能開闊學生的知識面,又能豐富自身的教育內(nèi)核。在本文中,將解析為何要重視初中英語里的文化教育,并對廣大教育工作者們提出行之有效的實踐方法。當然,一切都是在提高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幫助中西方文化友好交流,將語言美、英語魅力展現(xiàn)在教育過程中為先提條件的。
關(guān)鍵詞:初中英語;文化教育;新課改背景
一、初中英語教育的過程中文化教育的加強措施
一位基層的單詞、例句對于初中學生們來說過于單調(diào),教師要做的就是解析文字的深度隱喻和例句背后的第二重意思。如果僅僅是把一些小學就接觸過的短語、詞句拿出來要求學生記憶、背誦,將顯得功半事倍。除了提高學生對短語、句子的應用能力外,學生們還需要擴大知識面,了解以前不曾在意過的美英文化。在解讀教材的過程中,要注意其中獨特的“美式語境”、“美式幽默”等,學生理解起來會遇到一定困難。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因材施教。
比如說,我們要解釋一個名詞:"honey"。如果按中國的常情常理來理解,就是字面意思:蜂蜜。沒有任何特殊性。如果換在英語當中,蜂蜜是甜蜜、甜美的象征。可以由名詞轉(zhuǎn)換為形容詞:"心愛的"、"甜蜜的"。中西方的差異就顯示在對一個名詞的解釋上,在不同地區(qū)對同一種事物也有不同的理解。中文和英文在陳述的方式上也有其不同的獨到之處。比如"What's done can not be undone."按西方人的方式可翻譯為:這件事兒已經(jīng)沒有轉(zhuǎn)機了。如果用中文的方式來表達,的確可以繼續(xù)使用上面的句子,但是可以更簡潔:事已至此。中文白話精深醇厚,英文也適用于這個說法。要想在現(xiàn)有狀態(tài)下提升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就要用生動的方法。少一點死記硬背,多一點有趣的文化講解、課外延申。英文不是死板的公式模板,而是一門藝術(shù)。
二、文化教育對于初中英語教育的重要作用
如果選用傳統(tǒng)的英語教育方式,教育工作者們的英語教學是以輸送、灌輸為主。表現(xiàn)方式就是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講臺下聽。而在初中的英語課程當中,內(nèi)容都相對簡單。涉及到英語語言文化講解的內(nèi)容比較少。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二:一是我國早期開展英語教學時條件比較簡陋,英語教師的能力水平有限。二是我國經(jīng)濟落后的偏遠地區(qū)多為老教師,對于語言文化、深度內(nèi)涵、中西方差異的知識面不寬廣。并且在英語教育教學中,學生需要背誦大量的英語單詞、文章和句子,用的往往是枯燥的"死記硬背"方法。從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層面來看,容易感到厭煩。學生對文章、詞句的理解不透徹,沒辦法像背語文那樣,因為對中文有了解基礎(chǔ),所以記憶起來得心應手。
不管是中文還是英文,都是人類的文化載體,要讓學生相信每一種語言都有他的獨特美妙之處。在英語中,一個單詞的性質(zhì)不是固定的,往往包含了好幾層意思。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引導學生認識單詞短語的復雜性,引申到詞語本意以外的概念上。而不是死板的教一個固有翻譯就夠了。
比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這句話就可以運用上文提到的方法來教習學生。它的本意用中文俗語講就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對于英國人來說,這話指完成目標的方法不僅僅一種,還有更多新的體驗等待我們解鎖。如果把這個意思也講給學生,對于孩子無疑是一個正向的引導。學生也能對英語產(chǎn)生新鮮的認識。
三、初中英語教育過程中文化教育的實踐操作以及具體案例
新課改浪潮打來,席卷了整個教育界。為曾經(jīng)枯燥、麻木、無味的教育界一掃低迷。去糟粕、取精華,是我們對傳統(tǒng)教育方法的態(tài)度?,F(xiàn)在我們信奉素質(zhì)教育。這可不是不務正業(yè),而是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新課改的核心內(nèi)容和近幾年提出的“素質(zhì)教育”不謀而合。都是重視孩子在成長階段內(nèi)的心路歷程、身體素質(zhì)、情緒狀態(tài)比單純的學習成績重要。孩子學了英語,不應該只是記住幾個單詞、短語,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認可英語、熱愛語言文化。求同存異,中文與英文各有精彩之處。東西方的文化沖撞勢必將帶來新的教育格局。尤其對于初中生來說,剛剛脫離小學校園,第一次面對突繁重的課業(yè)、復雜的教材,不免心生懼怕。
而新課改的到來,就是為了緩解這一問題。教室面對教育大改革的浪潮沖擊,更應該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比如在新的課堂中,教師一般喜歡使用英語口語和學生簡單對話,但在與學生的一問一答的同時,比書面語言更活潑、更注重英語的文化內(nèi)涵是很重要的。
比如說,注意簡介的表達方式、禮貌口吻,及其習俗。在對學生的教育教學中,要額外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給學生一個常見的場景和氛圍。為了讓學生更好帶入,建議選取生活化一些的情景選段,比如說吃飯、買菜、打掃衛(wèi)生等。如果能夠帶有鮮明的時代、民族特點和民俗介紹就更好了。2.說英語時要側(cè)重“小而美”原則,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語言交流環(huán)境。比如人教版七年級英語下冊UNRT 6 I'am rone kutssing tham my sister這一章節(jié)中,關(guān)于The same and differuint的小結(jié)內(nèi)容,可以選取出來講一講對話的語言特點、興趣愛好、文化特點這些方面,再和中國的習慣習俗進行對比,加深學生印象。這樣的方法就可以比較簡單的施展關(guān)于文化教育的內(nèi)容,事半功倍。
學生在課堂中不僅學到了基礎(chǔ)英語知識,還接受了文化教育、英語語言教育的熏陶。這一點完美契合了新課改下對于英文教學改革的任務目標以及核心理念。不僅如此,還可以通過英文單詞來展現(xiàn)東西方差異:Ham burger, French fries.這些詞都有共同的意思:快餐。這是一種在國外大行其道的食物種類,在給學生講解這個單詞的時候,就可以把兩國不同的飲食文化習慣教給孩子。
總結(jié)
初中英語教師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把英文獨特的語言文化、文化教育融入到課堂中,這是對初中學生學習英語非常有幫助的,同時也是非常符合新課改精神的。這也是順應時代的潮流,和新環(huán)境下教育需要、教育目標的改變而無畏的迎難而上。在有限的課堂中把無限制的西方文化特點、中西方文化差異傳播、滲透出去,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對英語的深層理解,這是每一個初中英語教育工作者應該努力去達到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焦曉彩.淺析初中英語教育中的文化教育[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11).
[2]姚曉娜.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教育的滲透[J]. 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3).
[3]胡海云.人才培養(yǎng)視野下初中英語教育的文化價值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