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帆,李懷蒼,王 勇
(昆明理工大學 藝術與傳媒學院,云南 昆明650500)
政務短視頻,是指政府機關及其相關部門基于溝通公眾,管理社會,服務群眾,應對輿情,宣傳形象等政務需要,通過其在短視頻平臺開通并實名認證的短視頻賬號發(fā)布的有關政務性、事務性、服務性、宣傳性信息的短視頻①在生活中,目前我國政務短視頻所指比較寬泛,泛指黨政機構、行政事業(yè)單位及一些社會團體通過其開通的短視頻賬號發(fā)布的短視頻,一般將黨委、人大、政協、政法、共青團等部門通過其開通的短視頻賬號發(fā)布的短視頻也都歸于政務短視頻。。政務短視頻是繼政務微博、政務客戶端、政務微信之后“互聯網+政務”的新發(fā)展,是隨著近年來抖音、快手等短視頻APP的異軍突起而快速發(fā)展起來的。自2016年9月20日正式上線到2020年3月,抖音月活躍用戶數已達到驚人的5.18億[1]。而自從2018年4月抖音平臺推出首批政務短視頻賬號后,截止到2019年12月,我國各級政府開通政務抖音號已達17 380個,并且31個?。▍^(qū)、市)均已擁有了政務抖音號[2]。同樣,快手自2013年7月轉型為短視頻社區(qū)后也得到快速普及,到2020年3月,月活躍用戶數也已達到4.43億[1]??焓值目焖侔l(fā)展也贏得了政務機關的青睞,各級政務機構紛紛進駐,目前,在快手短視頻平臺注冊的各類政務號已超過8 000家,覆蓋中央部委、軍隊、公安以及中央媒體,包括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中國軍網、交警在線、人民日報、新華社等[3]。政務機關進駐短視頻平臺的趨勢還在加速發(fā)展。據報道,2019年8月20日,貴州省有關部門與北京快手科技公司簽訂協議,貴州全省2 000個政務號、媒體號將集體入駐快手[4]。
雖然在數量上,目前我國的政務短視頻與政務微博(13.9萬個)、政務頭條號(8.3萬個)還是有一定差距,但是,早在2018年,抖音平臺發(fā)布的25.8萬個政務短視頻總播放量就達到了1 297.9億次,點贊量也達到了43億次[5]?!霸诠俜秸J證的政務抖音賬號中,不乏‘北京SWAT(北京特警)’‘中國長安網’‘江蘇網警’等粉絲量超百萬、點贊量近千萬的網紅賬號。”[6]中央政法委快手官方號“中國長安網”粉絲量達155萬,其于2018年6月29日發(fā)布的短視頻作品《馬背上的派出所》,上線僅5小時,播放量就達5 100萬,創(chuàng)下快手破5 000萬播放量最快紀錄[7]??梢?,憑借短視頻平臺規(guī)模巨大的用戶群,以及當前廣大網友對短視頻傳播的消費偏好(截止2020年3月,我國擁有短視頻用戶7.732 5億,網民使用率達85.6%)等優(yōu)勢[2],政務短視頻已成為當今最為活躍的政務新媒體之一,特別是其傳播力、影響力已不亞于政務微博、政務微信等政務新媒體。“短視頻的出現為政務新媒體的迭代和突圍提供了新的契機”,“政務新媒體的發(fā)展進入向短視頻平臺進軍的3.0時代。”[8]21
政務短視頻的快速發(fā)展和巨大傳播力、影響力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政務短視頻也逐步成為近幾年學界研究的熱點,研究成果快速增長。以“政務短視頻”為主題在中國知網上進行搜索,可以找到相關論文314篇。其中,2015年有1篇,2017年有3篇,2018年增加到17篇,2019年更是猛增到130篇,2020年有158篇。經過對研究成果的梳理發(fā)現,對于政務短視頻這種新興政務新媒體,學者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務短視頻的特征、功能及發(fā)展等三個方面。
對于政務短視頻這種新事物,學者們首先是從探討政務短視頻的特征入手來進行認識和把握的。學者們主要對政務短視頻傳播的主體特征、媒介特征、內容特征、受眾特征等進行了分析研究。
政務短視頻傳播主體,即政務短視頻傳播者,也就是政務短視頻賬號的擁有者及政務短視頻的發(fā)布者。政務短視頻傳播屬于政府傳播范疇,而“政府傳播的主體是政府及代表政府的人員,在我國,目前一般包括行政、立法、司法等權力機關及黨委、政協、共青團等部門及代表以上機關或部門的人員”[9]102。因此,目前在我國對政務短視頻的界定比較寬泛,通常將廣義上的國家機關通過其開通的短視頻賬號發(fā)布的短視頻都稱為政務短視頻。入駐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的政務短視頻政務號的傳播主體包括中共黨組織、政府部門、軍隊、檢察機關、法院、消防、警察等各級各地各類廣義國家機關[10]33-39。學者們通過統(tǒng)計分析現有的政務短視頻的傳播主體的級別、所屬地區(qū)、領域等,并研究其短視頻賬號的活躍度、短視頻傳播力等,發(fā)現當前我國政務短視頻在傳播主體方面整體上表現出一些鮮明特征。
劉柳等對各級政府抖音號的數量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從上到下呈“金字塔”型分布,行政級別越低,政務抖音號數量越多;而一個地區(qū)是否采用短視頻進行政務宣傳與其經濟發(fā)展狀況并沒有多大關系[11]11。
巫霞等對政務短視頻的傳播力進行研究發(fā)現,行政級別越高的政府,其政務短視頻在傳播力方面表現越好,地級市和部委的“爆款”短視頻比較多;政務短視頻傳播力在不同地區(qū)間差異明顯,西部地區(qū)的“爆款”短視頻較少而沿海地區(qū)較多;不同領域的政務短視頻傳播力也呈現出較大差異,平安、正能量、交警、解放軍、共青團等領域有較好的表現;政府規(guī)模與政府財政健康狀況對政務短視頻的運營沒有什么影響[12]。
王程偉等統(tǒng)計發(fā)現,大部分熱門政務短視頻都屬于公共秩序與安全領域傳播主體,約占74%;其次是正能量人氣賬號,占20%;只有少量政務短視頻發(fā)布的傳播主體是教育(占3%)、健康(占1%)、文化(占1%)和科學(占1%)等領域[13]36。
曾潤喜等以排名前30的公安抖音政務賬號為樣本進行分析發(fā)現,地級市的公安政務抖音數量最多,也最活躍,與省級、縣級的政務抖音聯系也最為緊密,省級公安政務抖音的總體數量偏低;華南、華東地區(qū)的公安政務抖音要明顯比西北部、北部的政務公安抖音活躍,地域差異明顯[14]11。
徐自強等通過對“十佳政務抖音號”進行分析發(fā)現,地市級部門抖音賬號最活躍。政務抖音號“一反嚴肅高冷的日常,走起了活潑新潮的‘人設’”,使政府機關具體化、形象化,拉近了與公眾的距離,有利于在政府機關與公眾之間構建一種新型“社會關系”[15]37-42。
以上學者們研究發(fā)現的當前我國政務短視頻傳播主體所表現出的整體特征,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前我國不同級別、不同地區(qū)、不同領域的政務機關對政務短視頻重視程度的不同,以及其政務短視頻制作質量、傳播力、影響力的差異。
由主導媒介所形塑的媒介環(huán)境是社會、文化生存和演化的重要力量,不同的媒介環(huán)境支持不同的社會結構和文化形態(tài)[16]。作為信息傳播渠道和內容播發(fā)平臺的媒介,對其所傳播的信息和內容具有一些重要影響,媒介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形塑和決定信息和內容的特征。政務短視頻是一種通過抖音、快手、西瓜等短視頻平臺進行傳播的政務媒體形式,很多學者在對政務短視頻進行研究時,也對短視頻平臺的特征進行了簡要分析,且大多數學者將影響力較大的抖音短視頻平臺作為其分析對象。丁游淞研究抖音APP,認為其具有碎片化、個性化的特征[17]81-83。謝澤杭等則認為,短視頻具有快節(jié)奏、碎片化、趣味性等特點[18]34-47。馬亮認為,短視頻具有平等性、多媒體性、“短平快”、傳播力強、互動性強,以及具有一定的制作成本和制作門檻等媒介特點[19]3-4。馮帆提出,短視頻具有聲畫同步的傳播方式、豐富的敘事、生動的表達等特征,從而可以更直接地沖擊受眾的感官,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他認為,這是政務機關選擇短視頻作為政務傳播媒介的重要原因[8]21。于建華則認為,短視頻在表現手法和表現形式上“蘊含情感”,對受眾具有強烈的吸引力,且傳播效果事半功倍[20]125-130。
學者們對短視頻媒介特征的以上研究成果,有助于人們更好地認識和把握政務短視頻的特征。
傳播內容是政務短視頻與其他短視頻的最大區(qū)別。政務短視頻發(fā)布的內容,除了在性質上是政務信息外,還具有哪些特征呢?學者們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馮帆認為,政務短視頻在生產上是“專業(yè)用戶”的PUGC形態(tài),相比UGC或PGC形態(tài)①PUGC,全稱為“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專業(yè)用戶生產內容”或“專家生產內容”;UGC,全稱為“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戶生成內容”;PGC,全稱“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即“專業(yè)生產內容”,這里主要指視頻網站等公司生產內容。,政務短視頻的內容既新穎獨特,又免受商業(yè)利益干擾[8]21。于建華認為,政務短視頻發(fā)布的信息代表著政府部門,具有內容權威、立場鮮明、形式生動等特征[20]125-130。賈哲敏通過對在抖音平臺播放的10個典型政務短視頻案例進行分析認為,政務短視頻的內容具有場景豐富、貼近現實、題材廣泛、重視人情味、善用流行語和表情包等特點[21]。曾麗紅則研究認為,政務短視頻內容具有高相容性和低復雜性特點,并認為這是政務短視頻之所以能被受眾所快速接受的重要原因[22]118-120。
政務短視頻發(fā)布后,只有被觀眾接受、觀看,才能產生傳播效果。如果一則政務短視頻發(fā)布后,受到大量觀眾的喜愛,瀏覽量大、獲贊多,并被大量轉發(fā)進行二次、多次傳播,就說明這則政務短視頻的傳播效果好,影響大。如果一則政務短視頻的觀眾規(guī)模達到百萬、千萬,甚至上億,說明它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影響,這則政務短視頻就稱為“爆款”政務短視頻。對于政務短視頻的傳播主體來說,總是希望制作和發(fā)布的政務短視能得到最大多數觀眾的接受和認可,產生好的傳播效果,特別是如果能夠“爆款”,那就是最理想的效果。但由于短視頻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能夠受到觀眾喜愛的政務短視頻并不多,特別是“爆款”產品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學者們也重點關注和研究了受到觀眾喜愛的政務短視頻的內容特征。
姜景以中國消防政務抖音為研究對象,從發(fā)文量、文本、單條“爆點”信息等三方面進行對比研究,發(fā)現“娛樂屬性”是瀏覽量大、獲贊多的政務短視頻在內容和主題方面的重要特征[23]。
王程偉、馬亮運用內容分析及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對“爆款”政務短視頻進行全面研究,發(fā)現“爆款”政務短視頻主要是短小精悍、感情強烈的知識普及類或者正能量傳播類的實拍、情景劇以及原創(chuàng)連載類短視頻[14]31-40。
學者們對政務短視頻內容特征的研究成果,對于政務短視頻的策劃、制作特別是“爆款”政務短視頻的策劃、制作,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信息傳播的最終落腳點在受眾。而不同的受眾對不同的媒體、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傳播方式具有不同的偏好。傳播者總試圖發(fā)現大多數受眾在內容和傳播方式上的偏好,并以受眾所偏好的內容和傳播方式來吸引最廣大的受眾。學者們也對政務短視頻的受眾特征進行了研究,試圖給政務短視頻的受眾“畫像”。
李鵬飛認為,相比傳統(tǒng)媒體,政務短視頻的受眾更加年輕化。因此,他認為,政務短視頻要取得好的傳播效果,必須適應在新媒介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人的接受習慣和認知方式[10]33-39。徐自強等認為,從政務短視頻獲取實用性的信息是公眾的主要愿意[15]37-42。陳強等以“共青團中央”政務抖音號為例,重點研究了影響政務短視頻受眾參與的因素,發(fā)現受眾更容易點贊、評論和轉發(fā)時事熱點類及軍隊形象宣傳類短視頻;此外,“悲傷的”背景音樂更能博得受眾的評論。而視頻是否帶話題、標題的語體特征、視頻的長短等對受眾的點贊、評論和轉發(fā)量并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24]。
謝澤杭等通過對政務抖音號“四平警事”進行實證分析,發(fā)現政務短視頻的有用性、趣味性、易理解性、易用性、信源可信度和社會影響等對受眾的采納意愿影響較大[18]34-47。
學者們對政務短視頻受眾特征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政務短視頻傳播主體認識和把握受眾的偏好,制作更符合受眾需要和偏好的政務短視頻,從而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
政務短視頻作為繼政務微博、政務微信、政務客戶端之后出現的政務新媒體,其創(chuàng)辦宗旨與其他政務新媒體是一致的,就是為政務機關進行政務傳播服務。學者們大都認為政務短視頻像其他政務新媒體一樣,是政府部門對外宣傳、處理輿情、傳播信息、塑造形象、促進政民互動以及提升公共服務的有效工具。就其功能來說,政務短視頻與其他政務新媒體也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但由于政務短視頻具有自身的特征,因此,在具體功能方面也有一些獨特之處,這也是近年來政務機關熱衷于開通政務短視頻賬號的重要原因。為此,學者們進行了深入分析。
有人認為,政務短視頻以形象宣傳為主要功能,并具有輿論引導功能,教化和信息發(fā)布功能[25]19-23。有人則提出,政務短視頻在政務宣傳、現場還原、政策解讀、輿情回應、知識科普、城市宣傳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8]21。還有人認為,政務短視頻有利于不同級別、不同職能范圍的政府部門對政務特色進行個性化宣傳,傳遞社會主流價值觀和塑造政府形象[22]118-120。
近兩年來,政務短視頻風靡各級政務機關,甚至有超越政務微博、政務微信成為傳播力、影響力最強的政務新媒體的趨勢。學者們也從政務短視頻的功能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認為政務短視頻對于政務傳播具有以下突出功能:
在政策解讀和政務信息傳播方面,政務短視頻的視覺呈現方法是將數據映射為視覺符號,信息的可視化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信息和獲取信息,因此,政務短視頻可以提高政務信息的傳播效果[26]1269-1276。政務短視頻可以把人口、經濟、發(fā)展等政務數據做成視頻,將靜態(tài)數字轉變?yōu)閯討B(tài)的趨勢變化,吸引受眾收看;政府可以利用短視頻來解讀政府文件和公共政策,突破傳統(tǒng)政務傳播模式,讓晦澀抽象的政務信息以高可視化的動畫和影像的方式出現在大眾面前,極大地方便了大眾理解和接受政務信息[25]19-23。
政務短視頻作為一種新的傳播方式,不但能夠激發(fā)政府傳播活力和積極性,而且能夠挖掘和開發(fā)更多的政務傳播資源,使更多的數據資源和內容信息通過政務短視頻進行傳播,面向公眾開放,從而開拓和豐富了政務傳播。比如,現如今許多政務微博、政務微信以及政務網站上既有價值又有趣味的信息被政務傳播機構挖掘了出來,拍攝成短視頻在抖音等平臺發(fā)布,在短時間內便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此外,很多政務短視頻的內容來源于政府部門安裝的視頻監(jiān)控設備和攝像頭產生的TB級數據。這些數據具有很高的傳播價值,只要對這些視頻資源稍加剪輯,就能制作出記錄真實社會生活、場景自然、滿足受眾好奇心的短視頻[25]19-23。
政務微博、政務頭條號以及政務微信等政務新媒體以圖文為主的形式聚合大量信息。因此,其主要功能是新聞發(fā)布,受眾也更傾向于在這類平臺進行社交和獲取新聞資訊[25]19-23。但是,以抖音為主的短視頻平臺則更加偏向娛樂屬性,因此,通過這些平臺發(fā)布的政務短視頻則更加適合政府形象的塑造。以“四平警事”為代表的很多政務短視頻賬號都在通過寓教于樂和親民化行為試圖將自己打造為政務網紅和政務段子手,打破嚴肅僵硬的刻板印象,實現吸引力與影響力雙驅動,促進政府親民形象的樹立[27]71。
政務短視頻因其短視頻媒介性質和短視頻傳播特性為政務服務提供了許多創(chuàng)新和拓展可能。以抖音政務短視頻為例:公益扶貧,執(zhí)法破案、文旅推廣等均為政務服務創(chuàng)新的典型方式,如“山貨上頭條”便是政府與抖音平臺合作,將貧困戶生產的農產品拍攝成短視頻通過政務短視頻抖音帳號精準推薦給有需要的客戶,幫助貧困戶銷售農產品,從而實現利用技術精準扶貧的目標[13]36。目前,政務抖音號的政務服務已經拓展到社會信用建設及公共安全治理等方面,如交警、法院和公安等部門利用政務抖音來追捕肇事逃逸的犯罪嫌疑人、抓“老賴”、發(fā)布通緝令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2-10。
總之,學者們研究認為,相比政務微博、政務微信、政務客戶端等政務新媒體,政務短視頻因其“短視頻”屬性,而在政務傳播中具有政務微博、政務微信、政務客戶端等政務新媒體所不具有的一些功能。這也是政務機關青睞和熱衷于政務短視頻傳播的重要原因。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高度肯定和鼓勵各級機構入駐新媒體平臺,并提出加大短視頻正能量供給力度,提升政務新媒體宣傳水平。受此影響,政務新媒體紛紛搶灘短視頻平臺”[28]。作為“指尖上的政府”建設的重要形式,政務短視頻在政策的推動下,搭著短視頻平臺迅猛發(fā)展的快車蓬勃發(fā)展,截至2020年12月,各級政府共開通政務抖音號26 098個[29]。但是,作為一種新事物,“政務類短視頻在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保?0]33因此,學者們在研究政務短視頻的過程中,也重點關注了政務短視頻的發(fā)展問題,絕大多數研究成果都涉及到對政務短視頻當前存在的問題的分析和未來發(fā)展對策的探討。
雖然我國的政務短視頻數量已取得了長足增長,但正如人民網輿論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政務短視頻發(fā)展研究報告》所判斷的那樣,“目前政務新媒體仍處于初級階段。”[28]因此,各級政務機關對政務短視頻的認識、制作、傳播以及對短視頻賬號的運營和發(fā)展仍處于探索階段,其中難免出現各種各樣的偏差和問題。學者們研究認為,當前我國的政務短視頻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理念存在偏差。學者們認為,當前我國的一些政務短視頻在傳播理念、發(fā)展理念上存在偏差。如有學者指出,一些地方“利用短視頻塑造政府形象時怕出事、怕麻煩,直接把在傳統(tǒng)媒介傳播的內容生硬套到新媒體上來”[31];還有學者指出,“目前一些政務短視頻號走偏”,“短視頻有了,卻沒了政務沒了服務,成了電子化的形式主義。”[29]有學者分析認為,“專業(yè)素質落后和指導思想滯后”是導致一些政務短視頻在傳播理念、發(fā)展理念上出現“偏差”的主要原因[27]69-75。
2.定位不明確。有學者認為,目前,一些政務短視頻“定位模糊”,“為了追求流量,盲目發(fā)布與自身形象不符內容”[28];有學者則認為,一些政務短視頻的定位“尚不明確”,“內容輸出混亂,問政乏力,一味的追求‘大而全’”,“沒有能找到與平臺以及自身形象相匹配的定位”[26]1269-1276;還有人認為,政務短視頻賬號“其根本目的是服務于政治”,但是“發(fā)布的卻是娛樂休閑、民俗文化的內容”,“單一追求流量和娛樂性,忽視了自身的政治職能?!保?2]對此,有學者認為,“定位模糊的政務短視頻號難以做到持續(xù)生產個性化產品以及長時間吸引受眾的關注度”[30]33-36;還有學者認為,短視頻的“風口紅利很可能稍縱即逝”,“一旦新平臺出現,如果沒有正確的定位,政務短視頻的影響力就會逐漸減小?!保?]21-23
3.管理滯后。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支持下,各級政務機構紛紛進駐短視頻平臺,政務短視頻得到快速發(fā)展,政務短視頻帳號數量急劇膨脹。但有學者研究發(fā)現,目前對政務短視頻的管理滯后于政務短視頻的發(fā)展,甚至可以用疏于管理,比較混亂來形容。如在抖音平臺上搜索“城管”,可以找到80多個政務賬號,但是絕大多數賬號的粉絲關注量均在10個以下,還有一些地方的城管賬號是由不明身份個人或城管隊員私人開通的,存在極大的輿情風險[33]65-66。一些政務短視頻賬號的開通只是為了應對上級部門的檢查,日常則發(fā)布一些低質量內容蒙混過關,存在錯別字、標點誤用、話題管理混亂等低級錯誤[26]1269-1276;還有的部門做政務短視頻變成了一陣風,只有“三分鐘熱度”,短視頻政務賬號成了“僵尸賬號”[34]。
4.質量參差不齊。學者們研究認為,目前的政務短視頻在質量上存在參差不齊的問題,許多政務短視頻原創(chuàng)性不強,質量不高。如有人分析認為,當前政務短視頻的內容“略顯單一”“仍未脫離傳統(tǒng)媒體的影響”[35]27;有人則分析認為,一些政務短視頻“內容重復率很高”,“同樣的內容通常出現在幾個賬號中,原創(chuàng)內容很少,內容多為從其他地方搬運過來”“雖然短時間內可以收獲高關注度,但是很難留住用戶,不利于長遠發(fā)展”[26]1269-1276;還有人認為,短視頻“碎片化、娛樂化的特征”“正在消解其發(fā)布內容的權威性”,“保持高質量內容的持續(xù)不斷輸出是發(fā)展難題。”[30]33-36
5.偏向娛樂化。學者們在研究中發(fā)現,一些政務短視頻出現了娛樂化傾向,背離了政務傳播的性質和宗旨。有人研究認為,一些部門“將政務抖音號簡單理解為了將工作內容娛樂化包裝”,“與公共互動溝通以及進行政務傳播的初衷是不相符的”[35]23-32;有人則分析指出,一些基層政務類賬號“流量為王”“一味‘媚俗’”“一味追熱點”“發(fā)布不符合官方身份的內容”“忽視了自己的政務公號屬性”[34]。對此,有學者指出,“過于娛樂化的視頻形式,使得公眾注意到的更多的是娛樂內容本身,而忽略背后實際傳播的真正深意”[35]28;還有學者強調,“政務賬號在‘賣萌’‘接地氣’的同時要注意把握自身的特殊性”,不應落入“庸俗、媚俗、低俗”的陷阱[33]65-66。
6.互動性不足。短視頻平臺作為社交媒體,具有互動性強的天然優(yōu)勢。但有學者研究發(fā)現,當前的一些政務短視頻存在互動性不足的問題。有學者指出,“許多政務短視頻賬號在評論區(qū)表現不佳,互動性不足”,“尤其是面對模糊不清的視頻內容造成信息缺失、影響受眾理解的情況,賬號主體未能在評論區(qū)及時到場回應”[36]37-41;還有學者指出,“一些官方極少對用戶的評論進行回復,使得傳播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官方親民形象的塑造,也會導致忠實受眾的流失。”[36]37-41
此外,還有學者研究認為,當前一些政務短視頻存在制作隊伍弱小,制作成本大,制作周期長,時效性差,應對突發(fā)性事件難等問題[33]65-66。
針對當前政務短視頻存在的問題,正如人民網輿論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在《政務短視頻發(fā)展研究報告》中所指出的那樣,“只有在發(fā)展中才能解決好政務短視頻的問題。”政務短視頻的發(fā)展策略就成為了學者們的研究重點。學者們站在不同角度,提出了有關政務短視頻發(fā)展的策略。
1.思想理念方面:充分重視,精準定位。學者們研究認為,發(fā)展政務短視頻,首先在思想上要充分重視;其次在發(fā)展理念上,要根據政務短視頻的性質來給予其精準定位。例如,有學者提出,“政府要提升對政務短視頻的重視程度”“將其作為政府在新媒體時代重要的表達路徑,并占領流量高地”[14]2-12;有學者強調,“政務抖音號必須把公共利益放在第一位,嚴格遵守新聞專業(yè)主義精神,切忌過度追求娛樂化”[37];還有人認為,政務短視頻應“服務和引導好相關用戶”,“樹立好用戶意識是提升政務抖音號傳播能力的關鍵?!保?8]此外,還有人建議,政務短視頻可以利用領先定位、比附定位、差異化定位等方法尋求自身特色[20]125-130。
2.內容制作方面:注重原創(chuàng)與特色。學者們研究認為,發(fā)展政務短視頻,同樣必須遵循“內容為王”規(guī)律。在內容方面,各個政務短視頻傳播機構必須注重原創(chuàng),并做出自己的特色。例如,有人認為,政務短視頻“內容制作者要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創(chuàng)新”,“不做爆款的追隨者”[39];有人認為,“現在政務短視頻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公安、消防、特警三方面是遠遠不夠的”,“短視頻應當大力拓展選材領域,創(chuàng)新內容”[40]1-3;有人則提出,“視頻內容要結合時代特點,把政府部門的特點和時代特點結合起來,才能產生出乎意料的傳播效果”[35]23-32;還有人提出,“應該注重深耕視頻內容,在其內容的有用性和趣味性上下功夫,吸引更多的受眾接受。”[18]34-47
3.平臺形式方面:不斷創(chuàng)新,運用智能技術。關于政務短視頻的發(fā)展,學者們從政務短視頻的平臺建設和短視頻的形式設計等方面提出了不斷創(chuàng)新,運用智能技術等對策。例如,關于政務短視頻平臺建設,有人提出,“要做出別具一格背景裝飾,可以為每則視頻定制獨特的視頻背景,把文案、封面、視頻巧妙地結合到一起,提升短視頻的趣味性”[35]23-32;有人則提出,在技術層面要進一步完善大數據推薦算法,加強智能化平臺的建設[41]103-104;還有人提出,“可以通過打造專題欄目來制造社會熱點”[13]31-40;關于政務短視頻的形式設計,有人提出,“可以嘗試漸進式的原創(chuàng)系列或特色合集,或者依托平臺打造話題專欄、進行信息的推送”[20]125-130;有人則提出,“可通過策劃系列短劇等方式進行層層滲透”。還有人提出,“通過控制視頻時長來提高信息溝通效率,從而在較短的時間內吸引受眾的興趣。”[13]31-40
4.運營監(jiān)管方面:樹立品牌,加強監(jiān)管。學者們研究認為,政務短視頻要健康發(fā)展,對于政務短視頻傳播機構來說,必須樹立品牌意識,建設政務短視頻品牌。有學者認為,“政務短視頻要加強品牌意識,優(yōu)化品牌管理,重視信源可信度和社會影響的提升”[41]103-104;有學者則認為,“政務短視頻想要吸引受眾,必須要強化自身的服務意識,想人民之所想,解人民之所急;同時警惕深度性欠缺和過度娛樂化等問題”[40]1-3;還有人認為,政務短視頻應契合互聯網的傳播語境,在運營方式上將自身人格化[42];轉變情感策略和傳播手段,發(fā)揮情感優(yōu)勢來引發(fā)公眾共鳴[43]。
學者們研究認為,要確保政務短視頻健康發(fā)展,政府必須加強對政務短視頻的監(jiān)管。有學者建議建立原創(chuàng)審核制度,提出“各級政府部門和抖音平臺應鼓勵建立原創(chuàng)視頻審核制度”“獎勵原創(chuàng)視頻”“懲罰惡意抄襲的行為”[13]31-40;有學者則提出“公安政務號應該做到人工審核,做好‘把關人’”“要把審核重點放在內容是否具有正確的導向性和價值觀,能否促進公安文化的傳播,能否幫助公安機關與人民警察積極形象的樹立”[17]81-83;還有學者認為,“刪帖等管理手段可能影響政府的形象”,主張采取“采取鼓勵和獎勵措施”,“通過評選優(yōu)秀短視頻的方式引導政務短視頻的良性發(fā)展”[36]39-41。
總之,學者們針對我國政務短視頻存在的問題,就我國政務短視頻的發(fā)展對策,分別從思想理念、內容制作、平臺形式、運營監(jiān)管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對于我國政務短視頻的健康發(fā)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近年來,政務短視頻的迅猛發(fā)展引起了一批學者的關注,他們從政務短視頻的特征、功能、發(fā)展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對于人們認識和把握政務短視頻這種新興的政務新媒體的性質和傳播規(guī)律,對于政務傳播機構更好地使用和發(fā)展這種政務傳播新媒體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和借鑒價值。但是,總體來講,我國有關政務短視頻的研究仍處在起步發(fā)展階段,還存在許多不足,需要進一步加大研究力度。
1.滯后于實踐?!皞鞑ゼ夹g的發(fā)展和新媒體的出現速度明顯加快,政府傳播實踐的發(fā)展也在加速”[9]100-108。政務短視頻平臺也一直在隨著傳播技術的發(fā)展和受眾的需求不斷改進和發(fā)展,而學者們的研究卻跟不上政務短視頻的發(fā)展步伐,對政務短視頻發(fā)展中出現的一些新做法、新事物、新現象缺乏學術敏銳性。比如,對2019年非?;鸨幕鶎诱I導紛紛在抖音短視頻平臺“直播帶貨”,推廣本地水果、蔬菜等農作物、土特產這一現象,便很少有學者關注到并對其進行深入研究。
2.研究面窄。政務短視頻作為政務傳播機構發(fā)布信息、溝通公眾、管理社會、服務民眾、樹立形象的新興媒體,涉及面廣,社會影響面大。但目前我國的已有研究總體來說關注的面還比較窄。目前,從政府主體視角進行研究的多,而從用戶視角出發(fā)的研究就很少;對抖音政務短視頻研究的多,對其他平臺政務短視頻研究的少;對公安、消防等熱門領域政務短視頻研究的多,對文化、教育等冷門領域研究的少,研究面具有一定的狹隘性。
3.研究方法單一。與對政務微博、政務微信的研究相比,對于政務短視頻的研究,無論是從理論框架,還是從研究方法來看都還不成熟。目前,已有研究成果大多為定性研究。這類型研究大多是對政務短視頻的宏觀問題,采用理論思辨的方法進行分析,較少就具體的問題進行深入調查。已有研究成果中很少看到實地考察、問卷調查、深入訪談等實證研究方法的運用。因此,總體來看,已有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上比較單一。
4.研究深度不夠。已有的研究成果中的許多研究比較膚淺,缺乏研究深度。有的就政務短視頻的特征、發(fā)展泛泛而談;有的隨便找一個當下熱門政務短視頻賬號,對其點贊、評論、轉發(fā)等數據簡單統(tǒng)計一下就得出有關政務短視頻的發(fā)展對策;有的以幾個熱門視頻的內容作為例子,便得出政務短視頻共有的特征、問題等等。許多研究成果在內容上雷同,在研究結論上相似,沒有太大的價值。
5.功利性強。目前,已有研究對于政務短視頻的探究大多聚焦于應用研究,而忽視了基礎研究。麥克盧漢曾指出對一種新傳播工具來說,其對社會的最大意義不是它傳播的信息,也不是它的具體應用,而是它可能帶來人們信息傳播方式、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社會變革缺乏重視和研究[44]。但是,目前還很少有人去研究政務短視頻這種政務新媒體的產生和發(fā)展對于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影響、對于公眾的影響,乃至對于社會治理、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的影響。
總之,目前我國有關政務短視頻的研究尚處于起步發(fā)展階段,雖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還存在滯后于實踐、研究面窄、研究方法單一、研究深度不夠、功利性強等不足。
作為正在快速崛起的政務新媒體,政務短視頻“打破了原有的政務媒體矩陣,重構了政務信息傳播生態(tài)”,“從而對政府的政治傳播、信息公開、政策制定、社會治理,以及公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jiān)督權的實現和維護,乃至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重要影響,甚至對新聞媒體矩陣和新聞傳播生態(tài)也會產生一定的沖擊和影響?!保?5]基于政務短視頻的影響,很有必要進一步加大對政務短視頻的研究力度。
1.拓寬研究面。針對目前的研究主要局限于政務短視頻的傳播機構,公安、消防等熱門領域的政務短視頻,抖音、快手等熱門平臺的政務短視頻等不足,未來的研究要拓寬研究面,加大對政務短視頻受眾的研究,對公安、消防等熱門領域以外的政務短視頻的研究,對抖音、快手等熱門平臺以外的政務短視頻的研究;對政務短視頻傳播機構的研究要細化到對政務短視頻策劃、制作和運營人員的研究。然后,要逐步拓展到有關政務短視頻所帶來的影響方面的研究,包括政務短視頻與政務信息公開、政務短視頻與政府決策、政務短視頻與輿論監(jiān)督、政務短視頻與輿論引導、政務短視頻與形象塑造、政務短視頻與社會治理等等。
2.豐富研究方法。政務短視頻研究屬于政府傳播研究的一種,具有多學科性,涉及傳播學、政治學、行政學、公共關系學以及戲劇與影視學等多個學科。但是,目前的研究在理論框架和研究方法上都比較單一,大多采用定性研究和文獻研究的方法,一些研究甚至缺乏科學的研究方法,這無疑降低了成果的有效性。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有必要從不同學科進行研究,特別是要豐富研究方法,要根據研究選題采用抽樣調查、深入訪談、焦點小組、現場觀察、控制實驗、內容分析、模型分析、個案研究等研究方法,鼓勵采用實證研究方法。
3.提高研究質量。目前,雖然學者們對政務短視頻的研究產生了一些有深度、有創(chuàng)見、高質量的成果,但是,也有許多研究成果比較膚淺,缺乏創(chuàng)新,甚至存在人云亦云、以偏概全、信口開河的問題,以至一些研究結論和觀點相互矛盾。例如,有人認為,“許多政務抖音號將工作內容娛樂化包裝,這與公共互動溝通以及進行政務傳播的初衷是不相符的,會產生一定的負面?zhèn)鞑バЧ保?5]23-32;但有人卻提出,政務短視頻需要“打造自己的網紅屬性,塑造短視頻賬號的官方人設,注重發(fā)揮短視頻的娛樂屬性?!保?3]65-66這種觀點相互矛盾,讓人莫衷一是。因此,未來的政務短視頻研究需要注意研究方法的科學性,文獻資料的可靠性,思考的全面性,結論的嚴謹性,提高研究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