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慶 包婷瑤
草圖是容易被忽視但卻對后續(xù)意義重大的一項工作,是對創(chuàng)作的信息保障和效果推演,使后期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擁有可控性。從基礎出發(fā)通過各個方面考慮影響創(chuàng)作的因素繪制一張甚至多張草圖,從而達到最終畫面和諧科學同時富有表現力的效果,應突破大部分人觀念中草圖只是簡單勾勒的桎梏,創(chuàng)作前草圖的積累是一個確定思想構圖色調等的有效環(huán)節(jié)。在前期手稿的過程中注意不同的姿態(tài)位置和色調對畫面甚至包括風格的確立和藝術語言的表達的影響,所提升的能力和系統全面的草圖繪制是后期創(chuàng)作的有力支撐。
草圖是畫面結構穩(wěn)定嚴謹、色調和諧統一的前提和保障。創(chuàng)作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為了讓創(chuàng)作更加生動鮮活,草圖是必不可少的基礎環(huán)節(jié)。通過在草圖上不停調整人物位置和動作以及人物組合中不同人物之間的關系,才能確定每張畫中所有構成部分的最佳方案。從古至今,草圖在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都無可替代。無論何種繪畫方式,都需要通過草圖來保證后續(xù)創(chuàng)作的順利進行。
在技術革新的時代,如今有些畫家通過攝影采集圖像以及PS 合成等技術來完全代替草圖,這肯定不是最佳方案。不可否認現代科技對于保存圖像的便捷,比如記錄動態(tài)的或者無法長期作為模特的人物群體。我們確實需要并且應用這種技術,這對于保存瞬間的畫面是一種非常有效且精準的方法,可以是草圖構成過程中的一部分,但絕對不是對草圖的完全代替。草圖作為能夠迅速地構建眼前的景象的工具,不僅僅是單純的復制畫面客體,而是有意識地去處理畫面,否則繪畫就失去了意義。繪畫之所以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勝過相機,正是因為這是帶有畫家審美的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而非簡單的缺乏思考的真實再現,這種主觀意識的處理是一種感受性的做法,讓畫面更加具有表現力和人文價值。埃烏琴·博巴認為:“畫素描是從我們看不見的東西開始,而以看見的東西結束?!碑敳輬D的準備更加充分時,素描與色彩才能獲得更準確或富有張力的適合畫面的表達。
草圖是靈感的捕捉,在前期思考的過程當中不一定能一步到位構想出整個作品,不時閃現的靈感和新的想法都被記錄在草圖當中。通過一些小的構思點,將其整合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即時畫面。草圖記錄和代表了畫家不同時期的想法和心理,自然而然流露出的情感經常具有觸動人心的效果,這是作者本身內心在二維平面上的映射,感染力和表現力在紙張上的升華。約翰·辛格·薩金特對于同一主題內容通常會繪制大量不同類型的草圖并準備各種尺寸的畫布以便及時記錄各種靈感,例如《X 夫人》流傳的草圖就包括了素描頭部草圖、素描半身草圖、素描全身帶場景草圖以及水彩半身場景草圖等,逐步確定了畫面的姿態(tài)構圖與色調。巴伯羅·畢加索大約留有7000 張草圖,足見草圖的重要性。它隨著作者想法的改變而變化,隨著畫家思路的抽絲剝繭而在紙上逐漸清晰,可以說是畫家思維的一種展示,蘊含了后期想呈現的畫面中的重要信息,包含了作者感性和理性的思考,從而篩選出最能體現畫家想法的畫面。
不少人認為草圖是可有可無的,其實不然,反復推敲的草圖無論是精密度還是完整性都是未經雕琢的直接作品難以比擬的,對后續(xù)的推進工作意義重大。經過慎重考慮的畫面才是相對科學的,不至于留有太多紕漏,雖然繪畫是感性的、富有想法與激情的,但始終要保持畫面內容的準確性,草圖是至關重要的準備工作。歷史上大部分繪畫大師都有手稿留存,手稿非常明確且清晰的保留了畫家的思考過程,這是畫家創(chuàng)作出更富有感情和張力的作品的有力保障,也給予后世人們對于那個時代作畫過程思考的契機??梢哉f草圖是通過了歷史檢驗的有效藝術形式。
草圖的嘗試可以分析畫面不同構圖與色調所形成的視覺沖擊與情感表達從而確定最合適的畫面構成形式。只有在否定和完善中才能得出創(chuàng)作的最佳畫面,通過調試才能確定最合適的方案使畫面更加科學、合理,所以創(chuàng)作前草圖的構思和記錄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創(chuàng)作應該從基礎的草圖做起,在繪畫過程中就減少失誤,培養(yǎng)形成對最后畫面的把控能力。
歐仁·德拉克洛瓦名作《自由引導人民》《西奧島的屠殺》都用了穩(wěn)定的三角形構圖,前者的畫面結構輔助主題更好地突出人民堅定反抗的決心,在主基調選取時采用了法蘭西三色旗的顏色,烘托了對自由的向往,并且和主體人物自由女神手中的旗幟形成呼應;后一幅畫面以強烈的色彩對比和成熟的筆觸奠定了該作品給予觀者巨大視覺沖擊的基礎,使人們更能體會到被壓迫下群眾悲戚無力的情感。兩者都通過構圖將大場景巧妙地聯系在一起,避免了人物過度分散而導致畫面凌亂的問題,優(yōu)秀的構圖使畫面極具張力。約翰內斯·維米爾代表作《繪畫藝術》則使用了左側繪制掀起的窗簾、強烈的透視與空間縱深感使觀者更能身臨其境地進行代入式欣賞,體現了畫家在創(chuàng)作前精巧的構思。尼古拉斯·普桑作品《福西戎的葬禮》通過構圖上的創(chuàng)新將人物作為非常小的體量去刻畫,花費大量的筆墨描繪背景古希臘城邦的恢宏美好,反襯出福西戎遭遇的不公,又使用了較暗的偏灰調的色彩突出福西戎妻子的悲痛哀傷。普桑對于作品因素全面的考慮使其繪畫作品富有哲理和思考性的悲憫的特點??枴ぐ透β寰S奇·布留洛夫的《龐貝的末日》的明暗構成以暗色為主暗喻末日的環(huán)境,人物所處的方位使用亮色,顯示出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依然相互依偎、不離不棄的人性光輝。諸如此類許多優(yōu)秀經典作品的主題構思、構圖與色調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和手稿的推演才能擁有這樣的藝術效果。
畫面后期效果除了畫家自身的水平因素之外,這幾個構成部分也是在考慮草圖時必不可少的。除了人物的準確刻畫外,時代性、地域性也是畫面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仔細考究,另外為了畫面基調和中心思想的表達,畫面的形式性也不可忽視。
草圖不光只有整體的草圖,當畫家進行一些大型創(chuàng)作的時候,除了人物形象和動態(tài)與動態(tài)之間的聯系的草圖外,還會作一些細節(jié)部分的手稿,包括一些手腳、衣褶等細節(jié)草圖。不同的肢體動作、位置都表達出不同的情緒,甚至于某些衣紋都有暗示作用。有些草圖中還有帶有輔助線條和文字注釋,來保證畫面組成的嚴謹性以及更好的記錄畫家即時的想法。萊奧納爾多·達·芬奇在安德烈·德爾·韋羅基奧要求所有門徒學習解剖學的契機下解剖了30 余具人體,留下了大量的解剖圖,深入了解了人體不同器官及肌肉的構造,使得繪畫功底更加扎實。而且由于達·芬奇發(fā)明家、工程師等職業(yè)的需求,其草圖具有非常嚴謹的特點。草圖不要求精細程度可以簡略,但想法和結構都需要明確。
當畫一些具有某一時代特色的畫時,需要去研究當時的穿著服飾,例如旗袍、唐裝、中山裝等等,以及那一時代特有的建筑以及環(huán)境。另外光源和明暗等等都是隱晦的時代背景的表達方式。在繪制草圖時,要非常嚴格的查閱資料以確保具有時代特征事物相符合。
不同地區(qū)的自然風貌和動植物以及建筑樣式都有區(qū)別。在構思草圖的時候必須考慮到背景的準確性,否則這張畫的畫面構成是經不起思考的與推敲的。畫家不僅要保證人物的豐滿塑造,也要讓人物在這張畫面中成立。
不同形式的油畫的草圖也有所區(qū)別,比如古典油畫和當代油畫以及表現形式的油畫的草圖其構成形式都有所不同。古典油畫的草圖就需要更為準確的結構,線條相對柔和,而表現形式的草圖更傾向于畫家內心情緒的展露,當代油畫則介于兩者之間。各種題材的色調也都有差異,冷暖色調以及高調或沉著的調子都有它內在的含義。比如進行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的時候,就需要用深刻的調性來暗指我們對歷史的思考以及尊重。當畫一些當代現代年輕青春題材的時候,就可以用靚麗的色調來表達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與思想。
草圖沒有特定的風格與完成度,無論狂野或細膩都是畫家前期的一種迅速記錄也可以理解為畫家的心理映射,甚至同一畫家在不同情境下所做出的草圖風格也是有所變化的,這些都帶有畫家本人藝術特質。繪畫水平是有區(qū)別的,但是風格不應該是標簽化的,不應被評定孰優(yōu)孰劣,任何風格都不應該被否定。應該去創(chuàng)作感受性的線條而不盲目跟風,多嘗試以探索個人合適的風格。立體畫派創(chuàng)始人巴伯羅·畢加索和文藝復興三杰之一的拉斐爾·圣齊奧,他們兩者的畫風截然不同。畢加索雖然在不同時期創(chuàng)作風格有所區(qū)別,但保持了一貫大氣粗獷的手法,拉斐爾的藝術特點以突出人物的柔和圣潔為主。但兩者的畫面無疑都非常精準和生動的,甚至可以說草圖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品。當畫面所傳達的信息能非常完整的被觀者所感知時,畫面是否非常完整已經不是一個必須的條件了。
對于再現的客觀對象我們需要理性的觀察和感性的畫面,是畫家通過觀察之后以自己的方式所表達的作品。不同的人對復雜的社會對象所擁有的感受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所以理論上不可能有兩個人所做出的畫面是重復的。應該開放天性,除去模式化的教育理念殘留,這之后所得到的畫面是不可復制且具有開發(fā)潛力的。事實上不僅草圖如此,后期的創(chuàng)作也是相似的,不應過度依賴特定的風格而埋沒自己本身原有的感知力,學習并不是一個專業(yè)模式化的環(huán)節(jié)。
重視草圖的功能并加以利用,人們都可以從這個過程中受益匪淺。草圖幫助我們開拓了創(chuàng)作思路,增強了畫面的美感與和諧度。歷久彌新的思維載體能進一步豐富畫面所蘊含的內涵,作品的思維深度和藝術價值也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