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雨果 黃子健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中心婦產(chǎn)科 (廣州 510180)
現(xiàn)已明確持續(xù)性、 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high risk-human papilloma virus, HR-HPV) 感染是鱗狀上皮內(nèi)病變乃至宮頸癌發(fā)生的必要條件。報道顯示, 每年約4 500 萬中國婦女感染 HRHPV, 低級別宮頸上皮內(nèi)病變患者約為1 900 萬,高級別宮頸上皮內(nèi)病變患者1 700 萬, 宮頸癌患者9.9 萬[1]。 Ebisch 等[2]發(fā)現(xiàn) HR-HPV 持續(xù)感染 3 ~12 個月及12 ~24 個月, 高級別宮頸上皮內(nèi)病變發(fā)生率分別約為3.1%和19.5%。 Castle 等[3]發(fā)現(xiàn)間隔9 ~12 個月連續(xù)兩次同一型別HR-HPV 陽性者子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發(fā)生率約為21.3%。 目前對HPV 持續(xù)感染的時間界定并沒有統(tǒng)一標準, 本文所討論的持續(xù)性HR-HPV 感染限于間隔1 年以上、 連續(xù)兩次以上檢測HR-HPV 陽性、 陰道鏡活檢確認無病變或者低級別病變者。 其中HR-HPV型別包括 16、 18、 31、 33、 35、 39、 45、 51、 52、56、 58、 59 共 12 個型別。 目前臨床上采用 HPV疫苗預防其感染, 但是疫苗對已經(jīng)存在的感染無效[4]。 治療性疫苗費用高、 型別特異且尚未普及。因此, 開發(fā)有效針對持續(xù)性HR-HPV 感染的藥物是臨床亟需。
2018 年, 我國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 (Tenofoviralafenamide, TAF,25 mg, 商品名 “韋立得”) 用于治療成人和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感染。 美國肝病學會和歐洲肝病學會亦將TAF 列為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線藥物[5-6]。 TAF 是繼替諾福韋酯后批準上市的第二個兼有抗HBV 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的替諾福韋前體藥。 核苷酸類似物TAF 屬于DNA聚合酶抑制劑, 通過肝攝取轉(zhuǎn)運蛋白進入肝細胞后, 被羧酸酯酶1 水解, 轉(zhuǎn)換成替諾福韋, 從而抑制病毒復制。 同為核苷酸類抗病毒藥的西多福韋有抗多種DNA 病毒和抗逆轉(zhuǎn)錄病毒活性, 例如HPV、 HBV、 HIV 等[7]。 體外研究表明西多福韋可以抗HPV16 感染宮頸癌細胞增殖[8]。 另外, 臨床研究表明西多福韋治療后患者宮頸組織學緩解率約61%[9]。 本研究的內(nèi)容為口服抗病毒藥TAF 治療女性宮頸持續(xù)性HR-HPV 感染, 檢測患者宮頸HR-HPV 感染的變化, 同時觀察細胞學、 陰道鏡Reid 評分和組織病理學變化。
研究方法是基于Fu[10]等方法的改進。 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 2018 年12 月—2020 年6 月在廣州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中心婦科門診就診的患者。 年齡24 ~60歲有性生活史的女性; 間隔12 個月以上連續(xù)兩次至少一個同一型別HR-HPV 檢測陽性; 陰道鏡滿意, 病理活檢未達到宮頸上皮內(nèi)瘤樣病變II 級(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 2, CIN2);近3 個月內(nèi)未使用過其他抗病毒或抗HPV 感染藥物。 排除標準: 過敏體質(zhì)者; 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合并有嚴重內(nèi)科、 外科疾病; 合并陰道炎;曾接受其他物理或藥物治療者; 惡性腫瘤患者;其他原因不適合本研究者。
HR-HPV DNA 采用凱普生物科技公司核酸分子快速雜交技術(shù)測定 HPV 的感染亞型。 薄層液基細胞學 (thinprep cytologic test, TCT) 采用廣州安必平公司液基細胞學檢測。 采集脫落細胞標本后,送交病理科, 采用2001 年Bethesda 診斷分級系統(tǒng)。陰道鏡 (廠家: 江蘇同人醫(yī)療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型號TR6000B) 由婦科門診陰道鏡室同一醫(yī)師采用盲法完成。
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 (生產(chǎn)廠家: 英國PatheonInc)。 治療組給予 TAF, 25 mg, 每日 1 次, 連續(xù)口服3 個月, 記錄個人治療日記卡; 對照組給予宣教說明, 無特殊處理。 于入組前 (Visit 1)、 入組后第3 個 (Visit 2) 及第6 個月 (Visit 3) 隨診。所有參與者隨訪結(jié)束前工具避孕, 保持情緒穩(wěn)定。
1.4.1 安全性指標生命體征、 血尿常規(guī)、 肝腎功能和心電圖, 均在本院完成; 不良反應記錄卡記錄過敏、 皮疹、 胃腸道不適、 血尿、 腰痛、 骨骼疼痛等。
1.4.2 療效性指標宮頸脫落細胞HPV-DNA 檢測、宮頸細胞學檢查、 陰道鏡下的Reid 評分, 于開始治療前及每次隨診時檢查一次。 宮頸組織病理學檢查于開始治療前及第2 次隨診時施行。 HR-HPV轉(zhuǎn)歸定義: HR-HPV 復查結(jié)果陰性為有效; HRHPV 復查結(jié)果提示型別減少或陽性為無效。 細胞學異常轉(zhuǎn)歸定義: TCT 復查結(jié)果示未見惡性細胞和上皮內(nèi)病變 (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 NILM) 為緩解; TCT 復查結(jié)果示意義不明的非典型鱗狀細胞 (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ASC-US) 及其以上者為未緩解。 組織學轉(zhuǎn)歸定義: 陰道鏡宮頸組織病檢證實無CIN 存在為緩解; 宮頸組織病檢證實CIN 存在為未緩解。 病理診斷病變進展為CIN2 及其以上者, 根據(jù)患者意愿決定患者是否繼續(xù)觀察或手術(shù)治療。 若患者行宮頸錐切術(shù), 則自宮頸錐切術(shù)始隨診結(jié)束。
用SPSS 20.0 軟件統(tǒng)計分析, 檢驗水準為α =0.05。P<0.05, 兩組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分類資料的檢驗方法采用χ2檢驗及似然比檢驗法, 等級資料或部分計量資料采用Wilcoxon 秩和檢驗,作圖軟件采用GraphPad Prism 8, 其他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本研究共納入82 人, 其中TAF 組42 人, 對照組40 人。 納入時 (Visit 1) 所有患者均有細胞學、 陰道鏡Reid 評分和組織學評價結(jié)果。 患者基線資料均衡, 見表1。 總共有42 人口服 TAF, 結(jié)果分析時無1 例失訪或退出。
表1 研究對象基線資料
觀察期間無不良反應發(fā)生。 治療結(jié)束時 (Visi 2)、 治療結(jié)束后3 個月 (Visit 3) 清除 HPV 感染的療效見表2。 兩個隨訪時間點, TAF 組的有效率分別為52.38% 和61.9%, 優(yōu)于對照組 (20.00%和30%), 兩組有效率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259,P<0.05;χ2=8.387,P< 0.05)。
表2 兩組患者Visit 2、 Visit 3 時HR-HPV 檢測比較
Visit 2 時, TAF 組中 12 名 TCT 異常 (≥ASCUS) 患者 (總共18 名) 復查 TCT 正常; 對照組中4 名TCT 異常者 (總共18 名) 復查 TCT 正常,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7.20,P<0.05)。 Visit 3時, TAF 組、 對照組中各增加2 名患者復查 TCT正常, 緩解率分別為77.78%、 33.33%,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7.20,P<0.05)。
表3 兩組患者中細胞學檢查異常者Visit 2、 Visit 3 時細胞學變化比較
為更客觀評價患者宮頸外觀變化情況, 并減少不必要活檢, 采用陰道鏡Reid 評分。
比較不同時間點患者宮頸外觀變化情況。 入組時, TAF 組中, Reid 評分 0 ~2 分、 3 ~4 分和 5 ~ 8分的患者分別有26、 12 和4 名; 對照組中分別為24、 14 和 2 名。 Visit 3 時 (觀察開始 6 個月后)Reid 評分 0 ~2 分、 3 ~4 分和 5 ~8 分的患者分別有40、 2 和 0 名; 對照組中分別為 30、 10 和 0 名。 兩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Wilcoxon W=1573.000,Z=-2.576,P<0.05)。 見圖 1, Visit 3 時, TAF 組Reid 評分M±Q 為 (1.5±1.0), 與基線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Z=-4.017,P<0.05, vs 2.5±1.0); 對照組不同時間點Reid 評分無差異 (P>0.05)。
圖1 不同時間點治療組 (A, n=42) 及對照組 (B, n=40) 陰道鏡
Visit 3 時, TAF 組中入組時 CIN1 患者 22 例,其中16 例患者復查宮頸組織病理學未見非典型增生細胞, 上皮結(jié)構(gòu)恢復正常; 對照組中, 入組時 CIN1 者 20 例, 其中 7 例復查 CIN1 消退, 13 例CIN1 持續(xù)。 兩組緩解率分別為72.72%、 3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6.019,P<0.05)。 見表4。
表4 治療結(jié)束后3 個月兩組中CIN1 患者組織學變化
治療、 隨訪期間無嚴重不良事件。 TAF 組1 例患者出現(xiàn)頭暈, 休息后緩解; 1 例患者出現(xiàn)嘔吐,復查血常規(guī)、 肝功能無明顯異常, 后自行緩解。未見嚴重或與治療無關的不良事件。 對照組無不適。 所有研究對象生命體征、 抽血結(jié)果無異常,未行其他特殊醫(yī)療干預。
據(jù)報道, HPV 16/18 陽性者1 年內(nèi)CIN1 的發(fā)生率約為9%, 其中7%的CIN1 一年內(nèi)發(fā)展為高級別病變。 有CIN 病史的婦女較健康婦女宮頸癌的發(fā)病率高20 倍[11]。 CIN1 無需立即治療, 但要密切隨訪, 可能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及失訪率。CIN2 及其以上的治療措施主要是宮頸錐切術(shù)。 盡管80% ~95%的患者可有效清除病變組織, 但是可能破壞宮頸結(jié)構(gòu)而增加宮頸機能不全、 不孕、流產(chǎn)、 胎膜早破和早產(chǎn)等風險[12]。 另外, 部分人群愿意嘗試藥物治療持續(xù)性HPV 感染及其相關病變。 但目前尚無統(tǒng)一治療方案, 可采用藥物療法、物理治療 (如光動力療法[13]等) 和中藥治療 (如保婦康栓[14]、 二黃散[15]等)。 據(jù)報道[9,16], 咪喹莫特、 干擾素、 西多福韋等藥物治療有效。 治療持續(xù)性HR-HPV 感染的原理有改善宮頸局部微環(huán)境、 促進上皮細胞修復及廣譜抗病毒調(diào)節(jié)免疫等。但由于循證醫(yī)學證據(jù)不足、 生殖道局部不良反應、物理治療需要??漆t(yī)師且設備昂貴, 中藥復方發(fā)揮作用的主要成分難以闡明等方面的局限性, 探索有效、 便捷、 成分明確的清除持續(xù)性 HR-HPV感染及改善HPV 相關病變的藥物具有臨床價值。
本研究用口服抗病毒藥物TAF 治療持續(xù)性HR-HPV 感染 3 個月, 治療結(jié)束后 3 個月隨訪,TAF 組的 HR-HPV 清除率分別為 52.38% 和61.9%, 優(yōu)于對照組 (20.00%和30%), 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 9.259,P< 0.05;χ2=8.387,P< 0.05)。 治療 3 個月 18 例細胞學異常者中12 例經(jīng)TCT 檢查治愈, 6 個月后共14 例細胞學恢復正常; 對照組3 個月后復查, 18 例細胞學異常者中有4 例復查示細胞學緩解, 6 個月時共6例細胞學緩解。 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與既往報道中類似, 咪喹莫特治療HPV 感染清除率約為65%[17]。 但是局部使用咪喹莫特可出現(xiàn)分泌物異常等, 對陰道微生態(tài)的影響尚不明確。 報道顯示, 光動力療法治療后患者細胞學檢查緩解率為81.81% ~90.90%[10], 高于本研究中的細胞學緩解率, 可能與所選研究對象的HPV 型別差異有關, 本研究中患者均來自婦科門診, 其研究中84.2%的患者診斷為外生殖器疣, 部分患者來自皮膚科。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TAF 可有效清除HR-HPV 感染, 改善宮頸細胞學異常, 但針對某一型別HR-HPV 抑或更廣譜尚需要進一步研究。
陰道鏡Reid 評分是最常用的、 相對客觀的陰道鏡評分系統(tǒng), RCI 和組織病理學之間有很好的相關性[18]。 包括醋白區(qū)顏色、 邊界、 血管、 碘染色四項評分, 每項 0 ~2 分, 計總分。 其中 0 ~2 分提示 CIN1 或上皮化生, 3 ~ 4 分提示 CIN1-CIN2, 5 ~8 分提示CIN2-CIN3。 隨訪結(jié)束時兩組間≥3 分病例數(shù)量之間存在明顯差異。 治療組患者的Reid 評分較基線時明顯降低, 對照組無明顯差異。 6 個月時藥物治療組CIN1 者中16 例 (共22 例) 經(jīng)宮頸活檢證實組織學恢復正常, 對照組中有7 例 (總共 20 例) 組織學改善, 兩組緩解率分別為72.72%、 35.0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故采用陰道鏡Reid 評分方法得到的結(jié)論是TAF 可加速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組織學緩解。 既往有抗病毒藥促進宮頸HPV 清除、 修復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 且對正常組織無副作用的報道。 Snoeck 等[19]的研究中納入15 例CIN3 患者, 給予1%西多福韋凝膠, 10 ~25 天后行宮頸錐切術(shù)并行HPV 檢測。結(jié)果顯示, 7 例患者組織學完全緩解, 表現(xiàn)為宮頸病變消失或上皮組織修復, 其中4 例患者HPV 陰性, 3 例仍陽性。 1 例逆轉(zhuǎn)為 CIN1。 其中 5 例有限緩解病例, CIN2-3 上皮層病損消失, 但腺體處病損持續(xù)存在, 這 5 例 HPV 陽性。 2 例 CIN2-3 持續(xù)存在并累腺, HPV 陽性。 此研究中廣譜抗病毒藥治療HPV 轉(zhuǎn)陰率約為26.67%, 可能與研究對象的病變更嚴重、 樣本量較少有關。 西多福韋治療CIN2 +總有效率約為 60% ~86.67%[9,19]。 與本研究結(jié)果中的組織學緩解率類似。 由此可見, 口服抗病毒藥物TAF 在促進HR-HPV 轉(zhuǎn)陰及HPV 相關病變緩解上明顯優(yōu)于單純隨訪。 為未來研究中拓展TAF 的適用對象、 改進研究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免疫因素中有助于HPV 感染清除的因素包括:Th1 型細胞因子, 如γ-干擾素升高; 免疫微環(huán)境中CD8/CD4 升高; 而與HPV 持續(xù)感染或進展有關的因素包括: Th2 型細胞因子, 如白細胞介素10 升高等[20]。 Yang 等[21]研究了 HPV 陰性和 HPV 陽性NILM、 CIN1-3 婦女宮頸的 T 細胞、 樹突狀細胞中程序性死亡蛋白 (PD-1) 和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 的表達情況, 同時測定組織中細胞因子水平。 結(jié)果顯示細胞中PD-1 和PD-L1 的表達情況與HPV 正相關, 且隨CIN 級別的增加而增加。 Th1細胞因子γ-干擾素降低和Th2 型白細胞介素10 升高與HR-HPV 感染和CIN 級別正相關。 提示持續(xù)性HR-HPV 感染和CIN 中細胞介導免疫受損, 其機制可能與PD-1 和PD-L1 表達升高有關。 另一方面, HBV、 HIV 及慢性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病毒 (LCMV) 感染后亦存在T 細胞功能耗竭,PD-1 表達升高。 且抑制 PD-1 可以誘導 HIV、 LCMV 感染后T 細胞功能還原。 HBV 核苷酸類似物療法中往往會降低PD-1 表達, 增強抗HBV 免疫力[22]。 故推斷, 核苷酸類似物TAF 可能通過降低PD-1、 增強抗HPV 免疫力, 加速宮頸病變組織學緩解, 但需要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亦存在局限性, 為單中心、 單盲、 小樣本臨床觀察, 僅使用單一劑量, 未行量效關系研究。 隨訪時間有限。 未對宮頸局部免疫因素深入探索。 未來將進一步改進研究方法、 優(yōu)化治療方案、 延長隨訪時間等。
口服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治療宮頸持續(xù)性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安全、 有效, 給藥便捷、 經(jīng)濟,值得進一步探索其適用人群、 量效關系和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