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東良
【摘要】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和思想水平是立德樹人德育教育的目標和要求,也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生成的方向。小學音樂作為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學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音樂這一形式向學生傳遞美與藝術,讓學生感受愛和情感。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內容既與音樂教學的目標相一致,又可以促進德育形式、德育內容的豐富,綜合帶動德育目標的實現(xiàn),需要教師結合學情進行二者的深度融合。
【關鍵詞】小學音樂? 德育教育?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7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5-0165-02
在一段時間內,由于我國的教育目標指向為考試內容和考試要求,導致小學音樂教育被排斥在整體的教學結構之外,課時少,課堂質量得不到保障,更難以談到利用音樂形式、作品等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能力與素養(yǎng)。但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和素質教育的深化落實,音樂教育又被重新提上重要的教學日程之中,需要小學音樂教師在教育樂理等基礎性、技能性內容之上,讓學生在學唱歌曲、解讀歌詞、培養(yǎng)節(jié)奏感和樂感等活動中透過音樂受到熏陶和德育教育,讓其認識到自己不曾接觸的領域、空間,從而通過音樂獲取生命的力量,培養(yǎng)健康的三觀。
一、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意義
小學音樂課程中有許多有關于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等的歌曲、樂曲素材,其悠揚的旋律、感人的歌詞都彰顯了我國人民的勞動智慧和淳樸的愛國主義情感。在解讀這些歌詞,欣賞歌曲,介紹創(chuàng)作背景和意義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帶動學生通過音樂這一形式與作者與藝術達成交流,既幫助學生更親切地體會生活中存在的美好與快樂,又可以激發(fā)其情感共鳴,讓學生利用音樂的形式來表達自我,贊美生活,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的成長。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德育教育對學生的具體作用
(一)通過德育滲透可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
小學音樂不只是讓學生模仿唱歌,更要讓學生在懂得基本的樂理知識基礎上學會欣賞歌曲,并能夠綜合鍛煉自己已掌握的基礎音樂知識。在教學如《國旗國旗真美麗》《草原就是我的家》等主旋律歌曲時可以感受優(yōu)美的旋律,生動的歌詞,與小學生此時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習慣相一致;讓學生在聽歌曲、唱歌曲、解析歌曲中的感情進行再加工、再表達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既能體會美好生活的得來不易,又可以激發(fā)孩子們熱愛身邊生活,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1]。
(二)通過德育滲透對學生的個人品質形成潛移默化的感染
歌唱只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一種形式,教師也可以將音樂故事、舞臺劇、歌伴舞等形式搬到教學課堂之中,讓學生透過音樂所傳遞的感人的故事挖掘音樂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細節(jié),再利用諸如視頻、圖畫等方式營造恰當?shù)牡掠虒W氛圍,實現(xiàn)對學生意志品質潛移默化的影響。如一邊播放野外油菜花地的圖片、視頻,一邊播放《野蜂飛舞》這一世界名曲,讓學生對樂曲所描繪的繁忙的、緊張的自然情景有更真切的體會,借由想到自己踏青、戶外娛樂的夏日時光,既培養(yǎng)學生陽光向上的品質,又讓學生意識到與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夠看到這一美好情景。
(三)通過德育滲透可注重學生的愛國情感培養(yǎng)
愛國主義情感是德育教育中最重要的內容,作為生長在紅旗下的當代小學生,更要通過音樂教育實現(xiàn)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生成,并能夠樹立為祖國發(fā)展進步而不斷學習進步、突破困難的愛國主義思想。教師通過音樂創(chuàng)作故事、音樂視頻、音樂MV等的引入,讓學生學唱民族歌曲時有更豐富的情感,通過歌伴舞、情景編演等方式更深刻地理解歌曲中所傳達的愛國主義思想和老一輩革命者的無私無畏精神。
三、以樂育人,潤物無聲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具體形式
(一)在小學音樂歌曲演唱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歌曲演唱教學是小學音樂最主要的形式,又由于教材中所選定的演唱歌曲題材具有較強的德育教育意義,所以教師可以挖掘教學內容中所包含的德育因素融入在歌曲演唱教學之中,讓學生可以深切地感受歌曲情感,走入歌曲故事中接受德育教育[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本是教材中的欣賞課,但由于學生從小即在各種升旗儀式和重大活動中聽到過這首歌曲,會演唱歌曲,所以教師可以將欣賞與演唱學習相結合,先讓學生以閱讀的方式再仔細分析一下本歌曲的歌詞,理解其中所潛在的深層含義,再為學生擴展對應歌詞的具體形象,以視頻資料等的方式展現(xiàn),如“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這一句對應抗日戰(zhàn)爭時期無數(shù)先輩拋頭顱灑熱血的視頻資料。也可以請孩子們講一講自己對于這段歷史的認知,讓孩子不只是會唱,更要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唱。再播放2020年東京奧運會領獎儀式上播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情景,提問孩子們在當時的背景中播放這一首歌曲又有怎樣的意義,談一談聽到激昂的旋律時自己會有哪些感覺,引發(fā)學生去思考國歌中所包含的老一輩革命家奮斗抗爭的不屈歷史,以及當代社會國歌所展示的民族自信、國家自信,讓孩子們帶著民族自豪感起立,共同大聲歌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讓學生可以在自己深入地理解了歌詞,感受了激揚旋律,認知了創(chuàng)作背景,了解了不同時期聽到國歌時不同情緒等內容之后再演唱歌曲,可以一邊演唱一邊在腦海中過電影般呈現(xiàn)不同時期的多種畫面。在孩子們熱情激昂的同時還要介紹有關于愛國旗、愛國歌的知識點,形成基于歌曲演唱教學而升級的情感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感恩教育。
(二)在小學音樂歌曲鑒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音樂鑒賞是讓學生基于對樂理知識的一定了解,通過帶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去聽一些或美妙或哀傷的音樂,解析出該部分音樂傳達出怎樣的情感特征,再由教師講解其中包含的具體故事,以驗證這一情感的真實性,進一步帶動德育內容的講授[3]。
《五十六朵花》系列的教學內容包含了如《快樂的羅梭》《快樂的牧羊人》《滾核桃》等欣賞類歌曲,主要表達了我國56個民族的幸福生活。在欣賞之前,教師可以先播放對應歌曲的民族視頻,如歌伴舞、民族游戲、生活場景、生活地區(qū)等,讓學生一邊聽著歌曲一邊看著視頻,感受其中所傳遞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同胞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與奮斗歷史,并通過多樣對比視頻的展示,讓孩子們激發(fā)出祖國如此得大、如此得壯美,我們應該努力學習,走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的情感。同時還要介紹我國的少數(shù)民族政策,讓學生明白尊重他人的民族習慣既是國家的政策要求,也是基于人與人平等觀念而應具備的自主的意識,只有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中才能夠帶來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另一方面,也可以請學生隨機聽一段歌曲,與教師提供的少數(shù)民族的名稱或該民族的風俗習慣進行連接,既可以加深學生對于該部分內容的認知,又可以進一步地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和音樂視野,學會從快樂的歌曲中學習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學習仔細觀察身邊的美好。
教師還要注重教材中有關于世界名曲的欣賞解析,例如《凱皮拉的小火車》。為了拉近學生與看似陌生曲調音樂之間的聯(lián)系,可以借由動畫片《托馬斯和他的朋友們》的視頻片段引入歌曲欣賞課題,在小火車呼啦啦呼啦啦的運行中欣賞歌曲,讓學生認知到音樂沒有國界,都可以實現(xiàn)對情感的表達。音樂不同于文字,其本質是相通的、相一致的,學生不應對自己不熟悉的事物抱有刻板印象或排斥心理,而應該保持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這也與我們國家的民族政策、對外政策相一致。
(三)在小學其他音樂組織活動中進行德育滲透
教師除了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教育,還應當結合音樂教學的活動、任務要求、內容方向要求設計諸如實踐音樂活動、比賽音樂活動等多樣形式,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進取精神等品質,幫助學生成長為懂文明,懂禮貌,積極向上的綜合素質人才。
一邊聽一邊唱一邊拍手完成《拍手唱歌笑呵呵》一課的集體舞活動。在第1遍游戲結束之后可以請孩子們分小組討論還可以用哪些方式完成該課,請學生將自己的身體開發(fā)為節(jié)拍器,分小組接力完成整個歌曲。每一名學生負責一句歌曲的演奏,不唱出來,僅用身體打節(jié)拍,另一名學生通過自己的認真聆聽和理解,表演出接下來的一句,看哪一名學生做得不到位,要請其為大家演唱一首歌曲作為小小的懲罰。利用此種集體游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更可以集中學生的思維。在第2輪游戲時,學生們通過調整順序、再次學習、彼此演練等方式提升游戲質量,在合作交流中學會正確給出自己的建議,并幫助其他小伙伴共同進步。
音樂不只具有課堂教育意義,同樣有生活指導意義,教師通過社會或社區(qū)實踐活動、校園藝術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確實感受音樂的魅力與力量。
請學生們練習合唱《團結就是力量》一首歌曲,作為校園藝術節(jié)的演出活動之一。孩子們共同學習、排練,找到自己的音準、節(jié)奏或理解問題,不斷地在課后練習中進行突破和提高;對于本身樂理基礎或音樂天賦較弱的學生,其他伙伴也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包容,認為團體音樂活動不應該讓任何一個人缺席,在這樣的活動中也踐行了《團結就是力量》的實際意義,體現(xiàn)了音樂對人的德育教育。
四、結束語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現(xiàn)德育教育因素、目標和內容的滲透與音樂教學的目標相一致,與培養(yǎng)小學生綜合素養(yǎng)、提升德育水平的教育初衷相一致,也與音樂透過形式表現(xiàn)情感、傳遞情感這一特質相一致,小學音樂教師要結合音樂教學的形式、內容和多樣音樂活動做到德育體現(xiàn)在音樂教學的無聲處。
參考文獻:
[1]劉芳.小學音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幾點思考[J]. 中國校外教育, 2019, No.684(28):18.
[2]徐佳音.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J]. 吉林教育,2020(13).
[3]倪爾康.談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黃河之聲, 2020(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