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書人
說書人像一只蒼茫的鼓槌,立在鼓上,千百年拍鼓驚奇。書文驚詫驚奇,說書就是傳奇歷史?;椟S的手抄冊頁里不安分的一個個漢字如鼓,有大音唱出《楊家將》《說唐》《說岳》《封神榜》《穆桂英掛帥》,從鄉(xiāng)村木窗盤繞三匝騰云飛掛在槐樹栗樹桂樹枝上,古味深奇。
我小時候在皖西南鄉(xiāng)村,春節(jié)喜氣厚樸,早早叫老娘準備了火爐,搬凳子只靜等說書人入夜送喜。飯畢陸續(xù)有老頭老太小伢和愛趕熱鬧的小媳婦在某主家堂軒坐定,嘴上又不安分,七扯八拉,家長里短。說書人還在主家飯桌上慢騰騰嘬酒,一小盅一小盅,每次喝半盅,姿勢古氣,其實我知道他酒量不錯。我跑進去看了三次,目光催了他三次。他似乎不屑于一個小伢子的分量,倒是大人的目光在或真心或假意地責怪我心急。終于說書人放下碗筷,謝了主家招待,酒好菜好酒足飯飽,趕緊說書消消食。說書人慢慢坐在方桌旁,慢慢慢慢喝了幾口香茶,慢慢慢慢慢慢打開了鼓架子,這是應有且必然的前奏或前戲。終于說書人姿態(tài)開始高昂高傲,畫風一變,鼓槌一擊,牙板一響,全場肅靜,百喧歸寂。然后“敲起鼓板呢響叮叮,各位吔鄉(xiāng)親聽分明,今夜不把那別的表,我先表的是一段勸善文……”咚咚咚,咚咚咚……書帽子長腔拖尾而臃腫,說書人搖頭擺尾,搖頭擺尾的還有一只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咬褲腳的小黑狗。良夜里戲文輾轉(zhuǎn)曲折,書生或男將各有非凡遭遇,女扮男裝或男扮女裝,一路往高潮陡峭里溯去,聽書人癡癡傻傻。說書人一嘴飾演雙角或三角四角,坐著如墨團,站起如挺戟,時坐時起,時起時坐,袍袖里抖落的戲文戲事繽紛絡繹,說到緊要處,說書人居然撂下一句“且聽下回再追根”之類,又喝茶抽煙,讓聽書人無可奈何地憤恨。
說書人深得抓弄人心之妙,待聽書人夜深倦倦,詞風一變,扯到一個民歌小調(diào)葷話的段子,提振聽書人的精氣神。這是中國古典小說常用的段式,窮小子和高妓或和侯門女入了戲,入了戲便是一段花木繁茂曲徑通幽,遮遮掩掩鶯鶯燕燕掩掩映映。說書人反其道而行,段子坦蕩直白,一段鄉(xiāng)村無忌的直白,聽書的男人嘿嘿哈哈不懷好意,聽書的女人小聲嗔罵“你這個不怕丑的——”笑畢又見說書人正襟危坐如大德高僧。這是鄉(xiāng)村美好的游戲。現(xiàn)在想來格外美好,缺心眼兒直露衷腸的性格美好。好多年我沒在人家堂軒聽過圍鼓說書,戲臺上改良的鼓書倒是常聽。為安慰說書人的嘴再說個把小時,主家在午夜十一二點鐘,會適時端出一蘆花大碗荷包蛋臘肉面,熱騰騰香噴噴。一碗瑩白之色金黃之色和蔥蒜點點青白之色,美好到讓聽書人亦泣淚涕零。
這是安徽與湖北交界的鄉(xiāng)村和良夜,冬風里霜落石出,槌落戲出。一轉(zhuǎn)眼三四十年過去。說書人如故人過往,鼓聲寥落。前幾月到鄉(xiāng)下,見了一個八十余歲的說書人,一人一鼓,冥然兀坐,姿影斑駁,似雪后的蔬筍芋栗,是孤傲也是孤獨。
前天我無所事事,無所事事坐在無事可擾的小凳子上,長如小年。余元平的鼓聲響起,書名《薛仁貴征西》,此藝事名為岳西鼓書。清音落落,自合韶雅,雅到俗處,俗到村落和群山之間群鳥偃仰嘯歌,灑下一地世外清朗煙色。果然好鼓好書也,果然。
蘭園記
細雨如繩。細雨別有刀剮之力,又如繩索絆在腳踝間,步步垂危。亦如進霍山地界,山勢回環(huán),地勢起落,花花草草灌木叢林均帶枯黃的霜色。轉(zhuǎn)眼我快五十歲了,五十年走得好快,滿臉霜色。人也是要經(jīng)霜的,才有沖天花陣好顏色。
霜色之前是春色。春色驕人,行前在讀張岱《西湖尋夢》。西湖春色如秦樓,如蘇公堤,如六一泉,如醉白樓,白樂天的傲嘯湖山,大有風流古色。但都是夢。張岱尋夢,夢醒已蕩為冷煙之色。我在尋園,只有匆匆行色。
冬日的蘭園并無蘭花。數(shù)百平方米的保溫塑料棚下,幾千棵蘭草一排排立于鐵架子上,披針形葉條,甚是纖細纖弱。伸手摸去,一片懸空的冰涼。園內(nèi)以春蘭和夏蘭為主,宋梅、萬字、老十圓、汪字均有。輾轉(zhuǎn)到門口,竟有寒蘭數(shù)株,幾個小盆子里,各自立起一枝蘭花,清淺消瘦,消瘦伊人,若入夜山野月光來邀約,應是蘭園尋夢。
今年卻憶去年春,同在木蘭花下醉。日照玉樓花似錦,樓上醉和春色寢。
唐人歐陽炯的詩詞,多帶富貴冷灰。這是春天的蘭花:綠楊風送小鶯聲。蘭園院內(nèi)無鶯啼,潑天的是冬日寒風嘶吼。
步行往上,一片片青瓦,一塊塊方石。下有一溝渠水,悠悠不息,清澈可照人。
再往上,是敞闊的四合院,黑瓦白墻,黑白分明,黑白中精神力又增幾分。
再往上,有半山幽竹。大約這枝葉滯重,風搖來,簌簌里藏冰雪音,萬籟有聲。
仰視后山如大棉襖,寬厚地抱住人間,其姿勢不拘成法,自抒胸臆。山色自有母愛情懷,謙卑,因極度簡陋而倍感溫柔。一時間蘭香繚亂,直入鼻端和胸腔,不知今日何日,也不知斯世何世。
晴氣
晴氣如大道,晴氣長精神。
晴氣和淑氣一脈相依,是晝和夜的南窗北窗,是人家天井上漏出的晨昏明晦。不過這兩月晴氣過分,空氣里一捏似乎都是滿把塵粉。從宣城到黃山腳下的屯溪,一路響晴,黃山晴,屯溪晴,街邊行道樹晴,晴和晴暖晴爽晴美,美看得多了,竟是目中無美。君子愛美,對美是目不斜視的,對美女則是要用目斜視的曖昧。
呈坎古村是老美女,遲暮得偏要妖嬈出舊式姿態(tài)。呈坎是遲暮之美,一幢幢徽派老建筑呈現(xiàn)凋零之美,它保留下來的時空隧道,更具世事盛衰之滄冷。中午的曬場上,趕晴的異鄉(xiāng)美女繽紛,如柳綠花紅,曬秋的玉米棒、紅辣椒,因招攬游客不知道掛了多久,顏色漸褪。冬日的呈坎連水光荷色都瘦了枯了,似老美女的美被逼回了老境。
突然就下了雨。是一場綿綿的細雨,雨滴灑在身上如嬰兒小手。好久沒見雨了,我欣喜雨中下午的呈坎開始帶出一絲晨色,生命初萌的晨色。在雨落下的前一刻,五臟六腑都和村前的永興湖一樣張開。天地四合,亭臺軒榭古橋池塘合一,似乎我就是魚的前身或后世。呈坎是個八卦形村落,按《易經(jīng)》解呈為陽,坎為陰,體現(xiàn)二氣統(tǒng)一,天人合一。在呈坎村幾次路遇老年村婦,用殺魚前的亢奮之姿盯著我,毛遂自薦當導游。她們估計我是一尾來自小地方、落單或游散的魚,蒼發(fā)黑臉,容易上鉤。她們的老態(tài)和全國各地村民的老并無不同,一絲絲被旅游催熟的狡黠也無二致。呈坎果真八卦,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我還是在呈坎,還是在牛腿、房梁、豬糞、青苔、散亂的石雕木雕磚雕、陳腐的頹墻磚石、祠堂和雨水之間,神經(jīng)病似的游來游去。
村里人家的天井寂寂,正中放著一口大缸,落下的雨水叮當。雨水叮當恍如銅錢叮當。明清時期徽商興盛,商人都希望發(fā)財,這個缸里盛的是天落的財水。
徽商在外奔波,徽州的女人都守在家里聽財水叮當,叮當了多少年。叮當聲中青絲沉落,白發(fā)無數(shù)。
晴氣和淑氣是一男一女結伴,在春花秋月里漫行。晴氣和淑氣是乾卦坤卦彼此照和,陰陽一體。晴氣少了,淑氣或許退化成了陰氣,陰森之氣。
村中有貞靖羅東舒先生祠,四進四院,石雕、雀替、梁頭、斗拱無一不至精絕,被譽為“江南第一祠”。董其昌手書的“彝倫攸敘”巨型匾額,四字寫得雍容大度、莊重圓融、端正內(nèi)斂。倫理、禮制,似在褒揚羅東舒是守仁禮綱常的楷模,似在暗示老徽州女人。
黑白徽州。黑是女人眉間一點痣,硯中一滴墨。白是宣箋千里一卷無字書,亭中一朵梅花雪。
往東走,繞彎子也要往東走。走著走著,似走出了迷茫,走出了呈坎。恰好天放晴,天地晴氣響亮清明。肉身陰郁,還是要晴氣補一補精氣神。
天上大風
天上無風,柳絲不動,潭邊的日子都快晴和到老了。日子是桃花潭的老日子,一千余年了,亦是李白和汪倫的好日子。想他們喝小酒,飲風月,住在好日子隔壁,坐在小方桌邊,舉箸捉豆,醉態(tài)如憨童撲跌,酒意將烏漆墨黑的天空戳出一個亮堂的窟窿,真是別有唐朝風致。我們在潭邊的老街閑走,暖陽鍍?nèi)寺曇粚庸陪~色,鍍祠堂、竹器、瓦檐、門當戶對、漸枯藤蘿和三五背影一層暖色,亦是好日子。夕輝漸覆,桃花潭截了青弋江一段,衣袖清癯,我們乘舟要往對岸去,在水上無人踏歌行。今人在人前多假裝羞澀,臉皮內(nèi)里實厚。只有湘人內(nèi)心孔武,在舟上何立偉大兄和胡竹峰勾肩搭背,風騷燦爛,一個六十多,一個三十多。我想狂喊,只有一聲短促的啊。啊來啊去,已到對岸館舍。館舍小青瓦、白粉墻、馬頭墻,老舊的和做舊的,依然古香古色。入夜吃得幾盞小酒,冬風凜冽,乘興去賞何立偉寫字作畫,得贈“天上大風”一句?!皝砜土恕?,茶壺一把、茶杯一盞、小托盤一個。實乃吝嗇,當有四五閑人喝茶,需添茶杯三四盞,且等風雪中叩門的閑人一個??秃卧冢坷畎讻]來,汪倫沒來。一時間天上大風,嗚嗚吹,恍恍惚惚,好風生暖樹,潭水深無語。
(選自2020年第5期《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