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海平
【摘要】目前,在小學寫作教學中存在著學生“不愿寫、不會寫”和教師“不想教、不會教”的困境。筆者基于“交際語境”寫作理念,以“交際語境”寫作教學范式為寫作教學發(fā)展方向,進行小學六年級寫作課程實踐,從而探尋適合小學生言語和精神成長的寫作教學的基本特征和規(guī)律,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交際語境 寫作 課程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提出,編寫校本課程,既是對教師的新要求,也是新時代教師必備的一項基本功。但是,當前作文教材編寫進度緩慢,如何進行作文教材校本化改造,成了當前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緊要工作。
因此,我們汲取先進寫作教學理念,借鑒國內(nèi)外優(yōu)秀經(jīng)驗,以榮維東教授的“交際語境”寫作教學范式為寫作教學發(fā)展方向,進行小學六年級寫作課程教學實踐,還原或者營造交際語境,倡導在“真實”或者“擬真”中寫作,為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寫作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課程實施緣由
1.基于落實新課標中的高年級習作要求
(1)高年級的習作要求。新課標中關于高年級的習作要求是這樣的:“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jù)內(nèi)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學寫讀書筆記,學寫常見應用文?!?/p>
(2)教材中的習作任務。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的習作安排共計14篇。
2.基于厘清六年級學生習作異象的需要
(1)篇幅無邊際?,F(xiàn)在的小學六年級習作的字數(shù)偏多,往往詳略不當,中心不突出。
(2)練寫無體系。六年級的習作體系是隨教材的安排進行練習,隨課文學寫。學生練寫作文看似有體系,實則無體系。
(3)數(shù)量無界限。在六年級總復習階段,大小習作越寫越多,甚至一天一篇,大搞“題海戰(zhàn)術”。
(4)炫技無目的。六年級學生為了習作得高分,隨意運用排比、比喻等習作技巧,使用意圖不明顯,卻忘了運用技巧的根本——為突出中心服務。
3.基于提高六年級語文教師能力的需要
(1)教師對整個六年級的習作教學目標不了解,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習作要求不能理性對待,盲目搞“一刀切”,想把每位學生都培養(yǎng)成“小文學家”。
(2)教師對習作育人的認識程度不夠,追求進行習作技巧的訓練。
(3)教師對激發(fā)學生寫作動機重視不足,沒有尊重學生的需求,沒有幫助學生解決“為什么要寫”的困惑。
二、課程基本理念
1.文道結合,創(chuàng)設語境
古人曾說過:“文以載道。”在習作教學中,我們認為應認真、積極地進行“道”的滲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注意正確引導學生從內(nèi)心出發(fā),真實寫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交際語境寫作突破了傳統(tǒng)寫作教學對字詞句段的知識灌輸,突破了僵化的機械技能訓練,力求明確寫作動機、興趣、目的、功能等本質性問題,聯(lián)結了學生的真實生活與能力需求。它是學生在與教師共同認可的真實或虛擬語境中,在師生、生生間多類型交流下,通過向讀者進行特定形式的書面交流,從而達成特定交際意圖的教學活動。
2.基于兒童,取材生活
兒童習作應該作為一種精神指向,從激發(fā)兒童的興趣入手,以兒童的精神成長為目標,以兒童的活動方式為出發(fā)點,堅守兒童立場,全心全意捍衛(wèi)兒童的靈性,不斷為兒童的童年精神“添磚加瓦”。我們大力提倡教師圍繞生活中的各類事物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幫助他們豐富情感體驗,開拓視野,進而熱愛生活,熱愛社會,走向大自然,走向“生活作文”。
3.單元設計,突出主題
教師應確立以“核心素養(yǎng)”為首要目的,進行大單元主題設計,進而從“從思維維度”走向“學習維度”。整體單元設計要注意突出主題,把握重點。教師應基于重點問題,全面分析、整合、改編教材,使單元主題內(nèi)容情境化、任務化、主題化。
三、課程習作目標
1.總目標
(1)豐富情感發(fā)展。貼近生活,用真情抒寫,習作時有積極的情感表達愿望。
(2)增強謀篇能力。突出中心,詳略得當;寫重點段落時有條理,層次分明。
(3)提高描寫水平。語言生動傳神,表達技巧靈動,提高遣詞造句能力。
2.具體目標
(1)寫人類:
①能選擇幾件典型的材料表現(xiàn)人物品質和特點。
②能通過對印象深刻場景的描述,有條理地將事例寫具體。
③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2)記事類:
①能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展開豐富的想象。
②學習列提綱,把重點部分寫具體。
③能把故事情節(jié)寫完整,通過環(huán)境或心理描寫體現(xiàn)人物形象。
④能表達自己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
(3)活動類:
①能采用點面結合的方法把活動過程寫具體,做到詳略得當。
②能用生動的語言對重點部分進行細致描寫。
③能在活動過程中穿插寫好自己的感受。
(4)狀物類:
①能介紹清楚一種風俗,或寫出自己參加的一次風俗活動的經(jīng)歷。
②能知道風俗的主要特點,能選擇具有突出風俗特點的材料來寫。
③能分清詳略,學會抓住特點介紹家鄉(xiāng)風俗的方法。
(5)應用文類:
①寫倡議書能做到格式正確、內(nèi)容清楚。
②能掌握策劃書的結構。明確策劃書的要點,學會擬定活動策劃書。
③能理清書籍內(nèi)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點。能用簡明的敘述性語言概括每個章節(jié)的內(nèi)容。
四、課程內(nèi)容設計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雖然是全國統(tǒng)一的教材,但它不是教學的全部內(nèi)容,也不應該成為控制和規(guī)范教學的“法定文化”。教材應是開放性、包容性、發(fā)展性和可塑性的結合。現(xiàn)行小學語文六年級習作教材與閱讀教材契合度不是很高,教師進行適當?shù)牧曌鹘滩恼希菍崿F(xiàn)輕負高效、解放學生的有效途徑,能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也能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實現(xiàn)主動參與、探究、發(fā)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
“小學六年級寫作課程”內(nèi)容大致分為幾個版塊:
一是寫人類:《有你,真好》;
二是記事類:《變形記》《我的拿手好戲》《筆尖流出的故事》《讓真情自然流露》《插上科學的翅膀飛》《圍繞中心意思寫》《心愿》;
三是活動類:《讓生活更美好》《多彩的活動》;
四是狀物類:《家鄉(xiāng)的風俗》;
五是應用文類:《學寫倡議書》《學寫策劃書》《寫作品梗概》。
1.基于教材,拓展鏈接。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是學習其他知識的載體。語文教材不過是個例子,教師要善于運用這些習作例子,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能力。教師應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適當進行拓展鏈接。如《圍繞中心意思寫》的校本課程《“趣”之挖薺菜》是這樣設計的:
(1)詳寫挖薺菜的過程,略寫田野的自然風光。
(2)圍繞“趣點”——大戰(zhàn)薺菜的過程分步寫,如“用力揮刀”“兩面夾擊”“挖到野菜”。
(3)拓展“放手文”:
①校園求學“趣”:“趣味拔河”“崗位風波”等。
②家庭生活“趣”:“教狗游泳”“全家演唱”等。
③社會歷練“趣”:“坐羊皮筏子”“插秧”等。
2.改編教材,勾連生活。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習作教材大部分是與學生的生活有關聯(lián),習作要求與內(nèi)容也是比較貼近學生的,但是有部分習作教材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缺乏相關生活體驗。這就需要教師對習作教材進行改編,勾連學生生活,使之相通。如《家鄉(xiāng)的風俗》的校本課程《美味的“蟛蜞螯”》是這樣設計的:
(1)詳細寫出“蟛蜞螯”的“色、香、味、形”。
(2)圍繞“蟛蜞螯”,先整體寫“一盆蟛蜞螯”,再分步寫“蟛蜞螯”的各個部位。
(3)拓展“放手文”:
①家常菜類:“番茄炒蛋”“糖醋排骨”等。
②地方糕點類:“馬蹄酥”“蟹黃湯包”等。
③地方名菜類:“紅燒河豚”“雙涇螺螄”等。
3.超越教材,融通學科。
習作教材應注意與各學科之間的融合,教師應注重跨學科的學習,運用一些現(xiàn)代化手段,讓學生在學科滲透與整合中開闊視野。如《多彩的活動》中的校本課程《螞蟻的實驗》是這樣設計的:
(1)詳寫螞蟻和樟腦丸實驗過程,略寫實驗規(guī)則和原理。
(2)圍繞“第一次實驗”,詳寫動手畫線,再寫螞蟻反應,最后寫感受;略寫“第二次實驗”。
(3)拓展“放手文”:
①物理實驗:“巧燃紙張”“鐘擺實驗”等。
②化學實驗:“醋除水垢”“魔棒點燈”等。
③混合實驗:“冰鎮(zhèn)水果”“刀剝土豆”等。
五、教學實施建議
1.創(chuàng)設語境,引發(fā)動力
新課標指出,習作重在培養(yǎng)學生習作的興趣和自信心,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只有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活動中來,他們的感官才會被調動起來,他們的情感體驗才豐富,他們的習作興趣才會被激發(fā)。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習作興趣。
(1)《我的拿手好戲》的交際語境創(chuàng)設:舉行“才藝達人秀”的活動。先展示“拿手好戲”,然后夸夸“拿手好戲”,交流各自優(yōu)點,最后評“班級達人秀”。
(2)《筷子夾豆》的交際語境創(chuàng)設:舉行“導演誰最強”的活動。先找拍攝點,如聚焦比賽選手、環(huán)境、過程等,再形成拍攝方案,最后評“最佳導演”,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可以從哪些方面展現(xiàn)比賽的激烈,從而達到節(jié)目所要的“收視率”。
2.讀寫結合,追求高效
近年來,諸多專家和教師對讀寫結合非常推崇。實踐證明,讀寫結合是行之有效的語文實踐方式之一,采用適當?shù)淖x寫結合能對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帶來很大的幫助。當前,對讀寫結合的課型研究有很多。但是不管何種課型,其中重要的方面是要選定具體的讀寫結合之處。不管是例文的表達方法,還是例文的構段方式,教師都要事前進行謀劃,有的是一課一學,有的是確定好課例,選定好例文,讓學生學習寫作,這是一種比較基本的方法。讓學生感悟例文的寫作特色,并且按照一定的步驟去寫,效果肯定會很好。
3.尊重差別,最優(yōu)發(fā)展
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有差異的,教師的習作教學要幫助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更好的發(fā)展。所以制訂的習作標準中第一層次標準是“詳略得當”,如果學生的習作可以做到,得到70分以上;第二層次標準是“層次分明”,如果學生的習作可以做到,那么就可以得到80分以上;第三層次標準是“生動傳神”,如果學生的習作可以做到,那么可以得到90分。我們提出這樣的習作標準,就是為了幫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分層。
4.因班而異,自定進度
班級之間有差異,教學進度也應該有差異,教師應該要注意進度。教師應該根據(jù)本班學情、開展的活動、經(jīng)歷的事件等,控制習作教學進度,確保每位學生學得扎實,學得輕松,學有收效。
實施小學六年級寫作課程實踐研究,就是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引導學生利用兒童畢業(yè)階段豐富多彩的生活,適當?shù)剡M行開發(fā)教材,將兒童生活、語文教材等進行有效融合,從而形成以交際語境理念為先導,整合教學資源,重組教學內(nèi)容,實行有效教學方式的寫作教學系統(tǒng),幫助學生改善習作語言現(xiàn)狀,提高語言品質,為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文為江蘇省江陰市教育科研專項資金培育項目《小學交際語境寫作教學研究》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市城中實驗小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