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健林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生知識接觸面也越廣。如果教育的方式、方法跟不上,班級浮躁的現(xiàn)象就會越來越普遍了,處理這樣的現(xiàn)象,更需要教育者的耐心、精心和恒心。
【關鍵詞】班級管理;班主任;教育
學情分析:本班男多女少,學生活潑好動,聰明有余而踏實不足。部分調皮、好動,愛張揚起哄,玩心很重的孩子在班級里起到了不好的影響,甚至是鯰魚效應,班級總出現(xiàn)各種光怪陸離之事,但比較欣慰的是,孩子性格比較陽光。
既然有陽光,自然也需要雨露了。三年級的學生,一個躁動期最嚴重的年齡段,知識的轉變,性格的變化,林林總總,恍如一個染缸,就看如何調色了。
有些老師可能不喜歡這樣的班級,因為覺得班級躁動的太厲害了,而我卻頗為愛惜他們所特有的活躍與奔放,這樣有很高的可塑性。
在這樣的班級中,老師就是“靈魂”,如何的性格就會熏陶出如何的學生,藝術作品都需要就雕琢,總有些殘缺才叫美,哪怕是人,何況是那么稚嫩的學生,那如何去熏陶這樣一伙“神獸”呢?這就需要一些另類的藝術了。
一、源于學生、歸于學生
若要改變浮躁的班級就得追根溯源,這樣才更有針對性,才能收到初衷效果。
我們必須多留意學生課堂的表現(xiàn),發(fā)掘他們在課堂反常的行為。如一次課堂上,一個學生總喜歡隨意發(fā)出聲音,影響課堂秩序與其他同學的學習環(huán)境,屢次好言或嚴斥仍然如故,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后來經(jīng)過多方的了解才知道這學生從小就表現(xiàn)欲都很強,自我意識也很強。清楚原因后,對癥下藥,運用符合他心理需求的激勵方式。既然該學生那么喜歡表現(xiàn)欲,于是在課堂教學到某個知識點時,臨時插入了一次對某個問題的看法討論與演講,好好觀察一下該生的表現(xiàn),并適時作出鼓勵與引導,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后在每次課堂中總是或多或少的滲透這種方式,該生果然如沐春風,既自信又積極性得到了提高,無謂的話語也減少了。
因此,我們做老師的要記住千萬不要有這樣的誤區(qū),“學生需要的你不給,學生不要的你硬塞”,否則學生怎么可能對你有所期待?[1]我們又怎能走進學生的心靈,如何豐盈學生的世界?
我們要設計一些適合他們性格特點的方式去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源于學生身上的問題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歸于學生,這樣既適合了他們的口味又為教學事半功倍,更減少了課堂中因起哄而起的浮躁氣氛。
二、抓源頭,學生親力親為
前面學情了解到班級中有部分調皮、好動,愛張揚起哄,玩心很重的孩子在班級里起到了不好的影響甚至是鯰魚效應,這就要把這些小鯰魚挑出來單個調教。這些孩子一般都有一個共性就是人很聰明而且過于活潑、好動,喜歡風頭,樂于表現(xiàn)自己,一點小事就起哄,喜歡個性張揚,而自我約束力很差,卻又頗有市場。既然如此,老師就該干脆給他們親力親為一點任務。紀律方面的,管紀律,衛(wèi)生方面的,管衛(wèi)生。可以公開任命他們紀律委員、衛(wèi)生委員等,讓他們自己討論設立自己職責的負責要求,同時讓他們公開發(fā)表職演講并表明決心。他們要去管理別的孩子,就首先要管好自己。只要他們責任到位有閃光點,就及時公開表揚肯定。隨著日子,他們自然會自我矯正,壞習慣也自然會慢慢改正。
老師千萬不要因為他們剛開始在管理班級時不能帶好頭就免去他們的職務,凡事都要循序漸進,千萬不可操之過急,想要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是不可能的,否則他們仍然如故。
三、民主班規(guī),自我約束
這里所謂的班規(guī),非老師去設立,而是讓學生討論而定。雖然現(xiàn)在網(wǎng)上充斥著各種所謂的有效班規(guī),教師可以下載設立成自己班級的班規(guī),這往往是不切合實際的。學生只能被動受約束,心里總有不爽,可能會想,那只是老師設立的班規(guī)而已。老師如果按自己的意愿設立班規(guī),既讓學生沒有可以張弛的空間,也過于功利性。
因此,引導全體學生參與討論并制定《班規(guī)》,摒棄假大空,就從實際出發(fā),在《規(guī)定》中也要給老師自己提出明確的要求。每個班干部亦需按要求定職責?!栋嘁?guī)》一旦確定,各條款、要求老師要逐個解讀并加以強化,做到任何學生都必須心中有規(guī),有則,從制定一刻做起,不得違反。班干部、班中優(yōu)秀的學生必須帶頭嚴格遵守《班規(guī)》,同時要做到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廢,任何人都沒有豁免權(包括老師自己),都要接受相應的處罰。既然是學生自己設定的班規(guī),自己當然有了一種約束自己的意識,通過一段時間的整頓,浮躁的班風會得到改善。
四、自身修養(yǎng),發(fā)揮人格魅力
教師要做到言傳身教,甚至是身教勝于言傳,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 也就是一個人沒有仁德,他怎么能實行禮呢? 先賢認為沒有仁德的人,根本談不上什么禮,如果教師是如此之人,身教卻可能會毀三觀,又如何能教導出陽光而又正氣的學生。
受教育者往往就是教育者之影子,然身教者也必須具有陽光仁者之氣質。教師平時要注意提高本身的修養(yǎng),一個心理陽光,充滿正氣的教師,自然也會帶出三觀正的學生。
如有一次,有個學生的卷子被其他畫得一塌糊涂,有學生說是一個叫甄然的小組長做的,而甄然是一個不善言語的學生。我當時由于了解情況時,見他吞吐不清,有點做賊心虛的感覺,于是覺得就是他做的小壞事,對他進行了訓斥,還撤銷了他小組長的職務。后來,甄然鼓起勇氣找我進行了辯解他的委屈??吹剿臉幼?,我猛然醒悟,我過于武斷,犯了偏聽偏信的毛病了,我的做法已經(jīng)傷害了一個孩子的自尊心。于是我再一次深入了解,終于真相大白。為了補救我的過失,也為了換回孩子的自尊與他在同學心中的形象,在課堂上,我把事情的原委一一向全班學生作了說明,并當著全班學生的向甄然道歉。老師向學生道歉,全班同學嘩然了,也讓他們感受到了知錯就改,懂得了責任擔當,全班學生被深深的信服了。
因此,教師把人格魅力化為無聲的“號令”這才是最行之有效的。
五、結語
在面對各種形形色色的班級時,教師需要的是教育的智慧與耐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循循善誘,持之以恒”十六個字,千萬不能一曝十寒,半途而廢。只有這樣再浮躁的班級也一樣能重回正途。
【參考文獻】
[1]錢梅娟.做一個內心豐盈的教育者[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