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旭
摘 要:數字化建設是博物館信息化發(fā)展的重要體現。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開展數字化博物館建設的作用,并以淄博市博物館為例,細化探討了中小型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策略,最后結合博物館數字化建設現狀,提出可行的優(yōu)化策略,以期為中小型博物館數字化建設工作的推進提供良好支持。
關鍵詞:中小型博物館;數字化建設;三維全景展示
伴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數字化建設逐漸成為博物館的主要發(fā)展趨勢。數字化建設工作的開展可為博物館的日常管理、文物傳承提供良好支持。鑒于數字化建設的重要意義,探討中小型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策略、優(yōu)化建議具有一定必要性。
1 開展數字化博物館建設的作用
結合博物館管理現狀來看,開展數字化博物館建設的作用主要體現為:
1.1 促進資源整合
博物館的藏品資源、固定資產等資源量較大,且種類較多。開展數字化博物館建設后,博物館可利用數字化平臺將館藏文物信息、文物關聯信息(史料)等資源充分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完善的資源平臺①。數字化資源平臺不僅可為博物館管理工作提供有效支持,還可為學術研究、學術交流提供豐富的資料,進而促進文物文化的深度傳播。
1.2 保障文物安全
文物保護是博物館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雖然各博物館均為各類文物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光線、溫度、濕度等),但由于文物傳承時間較長,移動展覽過程可能增加文物受損風險。而開展數字化博物館建設后,博物館可通過推行線上游覽模式、減少線下展覽人次或頻次等途徑,優(yōu)化文物保護質量,進而充分保障各類文物的安全性。
1.3 增加客流量
傳統(tǒng)管理模式下,受限于文物保護要求及博物館內空間條件,博物館的客流量多處于一個相對恒定的水平。而開展數字化博物館建設后,博物館可利用線上游覽這一模式增加客流量。以淄博市博物館為例,自淄博市博物館于2016年11月正式開展數字化博物館建設工作以來,經過多年的深入數字化建設,其客流量較2015年以前明顯增長。
1.4 提高博物館管理質量
博物館管理工作的復雜性在于:一方面,管理工作內容繁雜,既涉及館藏文物的管理工作,又涉及博物館人員、其他資產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博物館管理工作的難度較高,專業(yè)性較強。在實踐管理工作中,一旦出現疏忽,管理工作質量很容易受到影響②。而推行數字化博物館建設模式后,館藏信息管理系統(tǒng)的建立與運行可降低館藏文物的管理難度。此外,信息化技術還可為博物館的其他日常管理工作提供極大助力。在這一模式下,博物館管理質量可得到有效提升。
1.5 助力文化傳承及傳播
傳承、傳播文化是博物館的主要職能。數字化博物館建設工作的開展可為博物館的文化傳承、傳播提供新的方向,在數字技術、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越來越多的游客可通過數字化博物館獲得良好欣賞體驗。而隨著客流量的不斷增長,博物館的文化傳承及傳播職能也可得到良好發(fā)揮。
1.6 改善游客游覽體驗
對于游客而言,數字化博物館建設工作的開展可為其提供更加新穎、現代化的游覽體驗。在通過線上模式欣賞博物館文物期間,游客的游覽滿意度水平可得到一定改善。
2 中小型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策略
目前,我國中小型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就淄博市博物館而言,該博物館在數字化建設中采用的策略主要涉及:
2.1 藏品信息管理系統(tǒng)
藏品管理無疑是中小型博物館管理工作中的關鍵內容。相對于大型博物館而言,中小型博物館的藏品數量較少,但其藏品管理工作難度仍相對較高①。傳統(tǒng)管理模式下,博物館管理人員需通過人工核對、檢查等形式逐一完成館內藏品的管理工作。這一管理模式的耗時較長,且容易因人為誤差而引發(fā)疏漏,進而為藏品管理工作埋下一定安全隱患。而在數字化博物館管理模式下,博物館管理人員則可直接利用藏品信息管理系統(tǒng)這一媒介,高效率完成藏品的清點、核對等工作。
以淄博市博物館為例,作為國家二級博物館,該博物館共有25199件(套)館藏文物,其中國家一級文物50件(套),國家二級文物、國家三級文物數量則分別為99件(套)、540件(套)。自淄博市博物館于2016年11月開展數字化博物館建設工作以來,該博物館的藏品信息管理系統(tǒng)功能不斷完善。到目前為止,該博物館的藏品信息管理系統(tǒng)已經收錄了所有藏品的相關信息(藏品圖片、視頻及相關史料等),且支持藏品查詢、藏品定位、藏品展覽記錄查詢等服務。從該博物館的藏品信息管理系統(tǒng)應用成效來看,相較于傳統(tǒng)人工管理模式而言,以藏品信息管理系統(tǒng)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博物館工作人員的管理操作效率及管理質量。
2.2 數字安防系統(tǒng)
安防管理是博物館管理體系的重要構成。近年來,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博物館安防系統(tǒng)的升級提供了良好支持。目前,各中小型博物館中常用的安防模式包含入侵報警、門禁識別以及視頻監(jiān)控等。
以淄博市博物館為例,經過近4年的數字化建設,該博物館在數字安防系統(tǒng)方面取得的成果主要包含:第一,構建多級安防系統(tǒng)。目前,該博物館建立了由特征信息識別門禁系統(tǒng)(人臉、瞳孔信息)、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異常入侵報警系統(tǒng)等安防子系統(tǒng)構成的多級安防系統(tǒng)。第二,打造主動監(jiān)控模式。有別于傳統(tǒng)博物館管理的被動監(jiān)控模式,在數字化博物館建設期間,該博物館通過對安防系統(tǒng)的升級改造,成功將博物館的監(jiān)控管理由被動模式轉變?yōu)橹鲃幽J健5谌?,安防管理質量的提升。運用數字技術、信息化技術針對安防管理系統(tǒng)進行升級改造后,博物館的安防管理質量明顯提升。此外,從淄博市博物館近年來的安防系統(tǒng)應用效果來看,在多層安防系統(tǒng)的支持下,該博物館的緊急事件應對能力、安??焖俜磻芰霈F明顯提升。由此可認為,數字化博物館建設工作的開展有助于提升博物館的安防管理工作質量。
2.3 新媒體互動
數字化博物館建設工作不僅涉及內部管理方面,對外(游客)方面也有所涉及。近年來,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為人們提供了全新的信息接收途徑。各中小型博物館在開展數字化建設工作期間,多將新媒體作為重點,通過打造新媒體平臺的形式與游客、文物愛好者展開深入交流及互動。
從淄博市博物館的新媒體互動建設經驗來看,該博物館于2017年1月20日注冊“山東省淄博市博物館”微信公眾號,現有問卷調查、在線預約、文博在線三大欄目。其中,文博在線欄目為該博物館通過微信公眾號這一新媒體發(fā)揮教育、宣傳職能的主要媒介,該欄目下設名師講壇、文博通識、云觀展以及全景漫游4個子欄目。游客可通過名師講壇、文博通識這兩個子欄目觀看該微信號提供的相關文章。在線預約即淄博市博物館的線上預約通道,游客可通過該功能提前預約門票,這一功能為游客的游覽提供了極大的便捷。此外,淄博市博物館還通過微信公眾號的問卷調查功能,面向廣大游客群體收集建議、意見。該博物館定期從關注公眾號游客提交的調查問卷中收集有價值的建議、意見,并將其納入博物館管理體系中,以保障游客可獲得良好的游覽體驗。
2.4 文物三維全景展示
中小型博物館開展數字化建設工作的目的在于:利用數字技術、信息技術優(yōu)化各項管理模式以提升博物館管理質量,并優(yōu)化游客的游覽體驗②?;谏鲜鲆?,博物館在開展數字化建設工作期間,多運用信息技術、三維技術等手段打造線上文物觀賞模式以消除空間、時間因素的限制,充分滿足游客的游覽需求。
淄博市博物館在數字化建設工作中,與淄博創(chuàng)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了文物三維全景展示模式。該博物館于2016年11月開始啟動館藏文物的數字化信息采集工作,由三維掃描小組、基礎拍攝小組,同時收集館藏文物的圖片、視頻等資料,隨后利用3D影像軟件(3D處理技術、數字合成技術)重建館藏文物的3D模型,制造720度全景。該博物館主要運用三維全景技術展示了博物館全景、西漢齊王墓陪葬坑陳列品等。
從該博物館文物三維全景展示方面的數字化建設成果來看,以數字化建設為核心的文物三維全景展示的優(yōu)勢在于:
第一,便捷性、經濟性強。在文物三維全景模式下,游客僅需拖動鼠標即可感受淄博市博物館的各種館藏文物。在欣賞文物期間,游客可根據自身偏好選擇感興趣的文物進行縮放、旋轉,以從近距離、多角度欣賞文物。此外,與博物館的傳統(tǒng)文物觀賞模式相比,文物三維全景展示模式的經濟性較強,這一優(yōu)勢有助于提高游客的接受度及滿意度。
第二,真實感較強。相對于傳統(tǒng)虛擬現實技術而言,淄博市博物館所采用的720度三維全景技術更具真實性。該博物館所構建的文物三維全景均以館藏文物的真實場景、實物為基礎,這種展示模式可充分滿足游客的真實性需求。
第三,可進行數字化保存,選擇性強。游客在通過三維全景技術欣賞館藏文物期間,可根據個人偏好,選擇一種或多種文物進行數字化保存(保存視頻、網頁鏈接等)。這一優(yōu)勢可為游客的二次欣賞提供良好條件,同時還可滿足游客的收藏需求。
2.5 全景漫游游覽
開放游覽是博物館發(fā)揮教育、文化傳播職能的主要途徑。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以及文物保護要求的升高,構建線上漫游游覽模式,逐漸成為各中小型博物館開展數字化建設的主要要求。
淄博市博物館在數字化博物館建設工作中,利用虛擬漫游技術、三維重建技術,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全景漫游游覽服務。游客可通過該博物館官方微信公眾號的全景漫游功能,于全景模式下切實感受該博物館的相關館藏文物。淄博市博物館全景漫游游覽模式的特征主要體現為:
第一,具有良好導引功能。經微信公眾號平臺進入全景漫游模式后,游客可根據全景漫游模式提供的明確指示標識(位置、館藏文物名稱等)選擇感興趣的文物進行深入瀏覽。
第二,交互性良好。全景漫游模式下,游客可于舒緩音樂氛圍下自行選擇文物。進入所選文物的觀賞區(qū)域后,淄博市博物館的全景漫游模式可自動為游客播放文物的介紹資料。在該模式下,游客可通過視覺、聽覺等多感官,全面感受文物的魅力。
3 提升中小型博物館數字化建設質量的建議
為提升中小型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質量,可將以下幾種建議應用于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工作優(yōu)化中:
3.1 強化數字庫的更新、完善
隨著數據化建設優(yōu)勢的不斷凸顯,我國各中小型博物館多已開展數字化建設。但從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現狀來看,各博物館的建設進度差異較大,且數字化建設成果良莠不一。而隨著博物館館藏文物件數(套數)的不斷增長,博物館數據庫中的信息也逐漸增加。為確保數字化博物館的建設質量,宜參照數據庫的容量、儲存余量及博物館預計文物信息增長空間等信息合理更新數據庫。例如,當博物館數據庫的剩余容量達到20%以下時,需通過適宜技術,擴充數據庫容量,以確保數字化博物館的建設質量。此外,數據庫作為數字化博物館的核心,其存儲、數據收集等功能的有效性也會影響博物館管理質量。對此,隨著數字化博物館建設的不斷推進,可運用恰當的數字技術、信息技術進一步完善博物館數據庫的相關功能。
3.2 營造良好人機交互環(huán)境
伴隨著虛擬現實、3D建模等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目前,數字化博物館已經基本可以滿足游客的互動需求。但相較于線下游覽模式而言,數字化博物館的人機交互模式仍有一定提升空間。為提高數字化博物館建設質量,可將游客的互動需求作為重點,通過如下模式,為游客營造更加真實的人際交互環(huán)境:第一,加強博物館真實信息收集,實現多感官互動。目前,中小型數字化博物館的人機交互功能,主要以博物館的真實藏品圖片、視頻等為主要支持。為達成優(yōu)化人機交互環(huán)境這一目標,博物館可考慮收集更多的資料,完善三維全景文物展示模式、全景漫游模式的基礎資料,以改善游客的線上游覽體驗。第二,拓展人機交互方式。博物館可根據人機交互技術的發(fā)展狀況,適時引入新技術,以此促進博物館人機交互質量的提升。
4 結論
綜上所述,強化中小型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具有一定現實意義。為加快中小型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進程,可按照數字化建設工作的要求選擇適宜的策略逐步開展數字化建設工作。此外,為進一步提升數字化博物館建設質量,還可參照既往建設經驗,提煉出有效的建設建議,以此為數字化博物館的良性發(fā)展提供良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