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超
[摘要] 目的 分析對乳腺癌患者實施保乳手術或改良根治術后對其并發(fā)癥及生存預后的影響比較。 方法 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50例乳腺癌女性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按其入院日的奇偶數(shù)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5例。觀察組接受保乳手術的治療方式,對照組接受改良根治術的治療方式。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指標、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及近期治療效果。 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20.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2.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較(88.00% vs. 80.0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乳腺癌患者實施保乳手術的治療方式,能減少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減少其術中出血量,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使其有較好的術后恢復狀態(tài),使其術后仍能保持較好的乳房外形。
[關鍵詞] 乳腺癌;保乳手術;改良根治術;并發(fā)癥;生存預后
[中圖分類號] R737.9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21)04-0057-04
Comparison of the impacts of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or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on complications and survival prognosi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ANG Zhichao
Department of Mammary, Jiamus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Jiamusi ? 15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pacts of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or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on complications and survival prognosi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50 female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Ma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according to the odd and even number of admission days. The operation indexe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short-term treatment efficacies in both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e volume of intraoperative hemorrhage was les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0.00%, which was lower than 52.00%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hort-term treatment efficacy rate(88.00% vs. 80.00%)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reduce the volume of intraoperative hemorrhage, ensure the treatment efficacy of patients, and give them a better postoperative recovery state, so that they can still maintain a better breast shape after operation.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Modified radical operation; Complication; Survival prognosis
乳腺癌是一種發(fā)生在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多發(fā)于女性,其常見的臨床癥狀為乳腺腫塊、乳頭溢液、乳頭乳暈異常等,乳腺癌在病程早期有較好的治愈率,但一旦患者病情有所惡化則易發(fā)生腋窩淋巴結轉移,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使得乳腺癌后期患者有較高的死亡率[1]。因此對乳腺癌患者一般會采取保乳手術或改良根治術的治療方式,在治療腫瘤的同時,還需對其腋窩淋巴結進行清掃,以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乳腺癌復發(fā)率,避免患者在術后出現(xiàn)其他并發(fā)癥,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2]。本研究中對50例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療效展開觀察和討論,旨在分析對乳腺癌患者實施保乳手術或改良根治術后對其并發(fā)癥及生存預后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50例乳腺癌女性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按其入院日的奇偶數(shù)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5例。對照組接受改良根治術的治療方式,觀察組接受保乳手術的治療方式。觀察組已婚15例,未婚10例,年齡21~55歲,平均(42.31±7.10)歲,病程2~9個月,平均(5.94±1.23)個月。對照組已婚13例,未婚12例,年齡22~56歲,平均(43.04±7.04)歲,病程3~10個月,平均(6.06±1.33)個月。所有乳腺癌患者及其家屬皆已簽字同意,并自愿納入本研究中,同時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兩組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經(jīng)病理學檢查[3]均為乳腺癌者;②年齡21~56歲者;③腫瘤直徑<30 mm者。
排除標準:①有精神病史,或無法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護理工作者;②有嚴重的器質性疾病者;③已有遠端轉移現(xiàn)象[4]者;④有其他惡性腫瘤疾病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者。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均接受保乳手術的治療方式,其治療方法具體如下。在手術前醫(yī)師需確定好腫瘤的具體位置,手術時在標注的腫瘤投射表面作放射狀切口,將腫瘤邊緣的乳腺組織切除,并做病理檢查,若檢查結果為陽性,則需擴大檢測邊緣,以確定具體的乳腺組織病變范圍,若范圍過大需采取其他治療方式,以避免患者出現(xiàn)病情復發(fā)的現(xiàn)象。若經(jīng)病理學檢查,腫瘤邊緣乳腺組織的檢查呈陰性,則表明此部位乳腺組織未出現(xiàn)病變,再對腫瘤及其周圍乳腺組織進行完全切除即可,此切除只是將部分乳腺組織切除,患者乳房得到保留。然后對患者的腋窩淋巴結進行清掃,以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術畢,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處進行縫合。
1.2.2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均接受改良根治術的治療方式,其治療方法具體如下。同樣需在術前通過影像學檢查明確患者腫瘤的具體位置,手術時在其腫瘤病灶邊3 cm處做切口,并通過電刀對乳腺皮瓣進行游離處理,同時將乳腺和胸大肌筋膜進行分離,保留其胸大肌,并對患者實施全乳切除。然后同樣需對腋窩淋巴結進行清掃,并留置引流管,術畢,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處進行縫合,術后3 d將引流管拔除。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3.1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 ?包括患者術中所需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住院時間,通過對以上三項手術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兩種治療方式的治療情況。
1.3.2 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統(tǒng)計術后出現(xiàn)感染、水腫、積液、上肢感覺障礙等癥狀的發(fā)生率,分析兩種手術治療方式對患者術后愈合情況的影響。
1.3.3 兩組患者經(jīng)治療后的近期治療效果 ?近期的治療效果是指對患者術后1年內的身體情況進行跟蹤調查,并統(tǒng)計在這1年的恢復期內出現(xiàn)局部復發(fā)、遠處轉移、死亡這三種情況的例數(shù),通過對患者經(jīng)治療后的預后情況進行跟蹤調查,分析兩種治療方式的治療效果。其中總有效率是指未出現(xiàn)局部復發(fā)、遠處轉移、死亡這三種情況的發(fā)生率,總有效率=(總例數(shù)-局部復發(fā)例數(shù)-遠處轉移例數(shù)-死亡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 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乳腺癌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乳腺癌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20.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2.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乳腺癌患者經(jīng)治療后近期治療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經(jīng)治療后在近期出現(xiàn)局部復發(fā)、遠處轉移、死亡的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近期內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乳腺癌主要是指患者的乳腺上皮細胞在多種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發(fā)生增殖失控的現(xiàn)象,乳腺癌多發(fā)于女性,男性乳腺癌的發(fā)病率極低,此病癥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為乳房腫塊、乳頭溢液等,乳腺癌具體的發(fā)病因素尚不明確,但就其發(fā)病危險因素而言,主要有遺傳、物理等因素,即患者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或胸部受過放射線治療等,且月經(jīng)初潮時間過早、絕經(jīng)年齡過晚、不孕、初次生育年齡晚及哺乳時間短等因素皆易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患病風險,因此該類人群需定期入院進行體檢,以盡早發(fā)現(xiàn)是否患有乳腺癌。在乳腺癌早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患者通過保乳手術或改良根治術的治療方式基本能治愈,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發(fā)展速度,但若其病情出現(xiàn)惡化,癌細胞發(fā)生遠處轉移現(xiàn)象,則易出現(xiàn)多器官病變現(xiàn)象,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對乳腺癌患者進行及時救治,以提升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保障其基本生命安全。
保乳手術和改良根治術是較為常見的兩種乳腺癌手術治療方式,這兩種治療方式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保乳手術只清除部分乳腺,即能最大程度地幫助患者保留乳房外形,而改良根治術則會清除全部乳腺,即會對患者的乳房外形進行破壞,這兩種手術方式對患者的乳房形狀有不同影響,但在實際手術治療過程中具體治療方式還需根據(jù)患者的實際病情進行選擇[5]。改良根治術則主要是在腫瘤邊緣的3 cm處做切口,并用電刀使皮瓣游離,再將乳腺和深面的胸大肌筋膜進行分離,使醫(yī)師能更好地行全乳切除手術[6]。但由于手術切口過大,且對患者胸部的手術治療范圍過廣,涉及到對整側乳腺的手術治療,游離和手術切除范圍過廣,則除致患者恢復速度較慢,且在恢復過程中易出現(xiàn)感染等并發(fā)癥外,也易對其胸部的其他組織、神經(jīng)系統(tǒng)造成損傷。同時由于患者全乳皆被切除,因此患者易因乳房的美觀問題在術后出現(xiàn)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影響患者術后的恢復效果。由于此治療方式涉及面積較廣、切口過大,則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術后住院時間等手術指標,相比于保乳手術,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造成一定影響,使患者在術后不能有較好的恢復效果[7-8]。
而保乳手術主要是在患者腫瘤處作放射狀切口,并對切緣處的乳腺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若為陰性則將腫瘤和部分周圍的乳腺組織切除后,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即可[9-10]。若切緣處乳腺組織的病理學檢查呈陽性,則需擴大檢測范圍,以確定具體的乳腺組織病變范圍,并對呈陽性范圍的乳腺組織進行切除,以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避免有未切除的病變乳腺組織對正常的乳腺組織造成損傷,減少復發(fā)率[11-12]。此手術方式切口較小,涉及乳腺切除范圍小,因此患者術后的恢復速度也更快,術后不易因創(chuàng)傷較大而出現(xiàn)感染、積液等并發(fā)癥,不易對患者胸部的其他組織、神經(jīng)系統(tǒng)造成損傷[13]。同時由于乳房是女性身體的重要部分,保乳手術能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患者的乳房形狀,幫助患者保持乳房的美觀,避免女性因乳房外形而有整體外形方面的擔憂,因此在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在術后1年內的治療效果無明顯差異的情況下,選擇保乳手術的治療方式有更好的治療效果[14]。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保乳手術和改良根治術這兩種手術治療方式進行比較,雖兩組患者經(jīng)兩種手術治療后,在近期時間內其局部復發(fā)、遠處轉移及死亡的發(fā)生情況比較,即在經(jīng)手術治療后兩組近期手術治療效果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接受保乳手術治療方式的患者,其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術后感染、水腫、積液、上肢感覺障礙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少,患者手術后有更好的恢復狀態(tài),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乳房外形,能在更短時間內幫助患者恢復較正常的生活狀態(tài),有效避免患者因術后對乳房外形的擔憂而出現(xiàn)抑郁癥等不良情緒,保障其精神健康,使患者整體的手術治療效果更佳。余中國等[15]的研究顯示,接受保乳手術治療方式的患者,其手術指標更佳,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少,雖經(jīng)治療后近期的治療效果無明顯優(yōu)勢,但患者術后有更好的乳房外形,使其術后能保持較積極的治療心態(tài),能更好地配合術后的治療、護理工作,術后有較好的治療和康復效果,與本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對乳腺癌患者實施保乳手術的治療方式,能保留患者的乳房,其手術切口較小,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有明顯縮短,術中出血量也有明顯減少,患者術后恢復速度更快,能更有效地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避免因手術治療而影響上肢功能,使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有效保障。且因未全部切除患者的乳腺,其術后也有較好的乳房外形,患者術后不易因對身體外觀的擔憂,而誘發(fā)焦慮、抑郁,能保持較好的治療心態(tài)。
[參考文獻]
[1] 王懿,王奕,吳龍風.保乳術與改良根治術對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指標生命質量及生存率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9):1568-1570.
[2] 宗洪飛.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的治療效果比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8,9(4):116-117.
[3] 王恩遠.保乳手術和改良根治術治療早期乳腺癌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9,5(4):16-18.
[4] 唐睿,趙春英,鄭潔.保乳手術對中青年乳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癌癥雜志,2018, 13(1):130-133.
[5] 張義龍.乳腺癌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治療早期乳腺癌的臨床對照研究[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9,11(19):3-5.
[6] 胡勇,馬國浪,鄧聰.Ⅰ期和Ⅱ期乳腺癌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臨床療效對比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6,22(34):76-77.
[7] 王磊,張磊,黃貴. 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治療乳腺癌Ⅰ期、Ⅱ期患者的近遠期療效對比[J]. 醫(yī)學臨床研究,2018,35(11):2220-2222.
[8] 鄒莉,王晶,竇順吉.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保乳術與改良根治術治療的優(yōu)勢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9,12(17):98-100.
[9] 胡斌,鄧劍,趙健.保乳手術治療早期乳腺癌的臨床療效分析[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7,19(4):472-474.
[10] 梁開惠,譚明錄,莫紅光.乳腺癌保乳改良手術方式的臨床研究[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7,18(6):799-801.
[11] 李崎,吳偉主.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治療早期乳腺癌的臨床療效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6,54(34):46-48.
[12] 郭邦振,申昌軍.改良根治術與保乳手術對早期乳腺癌的臨床效果、術后并發(fā)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8,3(16):51-52.
[13] 劉美宏,畢潔領,唐文,等.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治療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的療效及生存狀況比較研究[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8,18(14):148-151.
[14] 鄧林.保乳術與改良根治術治療早期乳腺癌療效及生存質量分析[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19(6):93-96.
[15] 余中國,王元正.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對乳腺癌患者并發(fā)癥及生存預后的影響比較[J].河北醫(yī)藥,2018, 8(2):235-238.
(收稿日期:20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