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月婷,王 宇,石曉丹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yī)院 清華大學臨床醫(yī)學院 北京市102218)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國肺癌發(fā)病人數(shù)逐年遞增,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威脅[1]。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的常見類型,臨床以呼吸困難、胸痛、咳嗽等癥狀為主[2]。由于非小細胞肺癌對放化療敏感性較低,現(xiàn)階段胸腔鏡手術逐漸成為該疾病的首要治療方式,具有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安全性高等優(yōu)勢[3]。通過直接切除病灶組織,起到改善患者生存質(zhì)量的效果。但大部分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后主訴疼痛,若不及時控制,會對治療效果和預后產(chǎn)生嚴重影響。常規(guī)護理重點關注疾病康復本身,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和疼痛程度缺乏重視[4]。放松訓練對放松全身肌肉、神經(jīng),緩解負性情緒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將基于放松訓練的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手術治療患者中,取得滿意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將2018年12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行胸腔鏡手術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術后病理學診斷為非小細胞肺癌;②符合胸腔鏡手術指征;③病史資料齊全;④患者及家屬知情本研究內(nèi)容并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肝、腎等器官功能不全;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③合并造血系統(tǒng)障礙及嚴重感染、免疫性疾??;④合并精神系統(tǒng)疾病,認知障礙;⑤不配合治療中途退出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0例。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44~69(52.36±5.47)歲;TNM分期:Ⅰ期23例,Ⅱ期27例。實驗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46~68(52.14±5.56)歲;TNM分期:Ⅰ期22例,Ⅱ期28例。兩組性別、年齡、TNM分期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聯(lián)合基于放松訓練的綜合護理干預。①放松訓練:囑患者輕閉雙眼,取仰臥位,保持精神專一,護士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放松訓練的目的和重要性,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展示治療成功案例,通過專業(yè)的心理溝通技巧指導患者進行16組的全身肌肉放松訓練,包括收縮運動和放松運動。收縮運動:緊握拳頭、五指張開;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進行收縮;聳肩、提肩;肩部平直向左右轉頭;伸長、卷起舌頭;屈頸;張大嘴巴;深呼氣;張大和緊閉雙眼肩胛抵住椅子,拱背;臀部肌肉抵住椅背,收緊臀部肌肉等。所有收縮運動和放松動作依次完成,收縮運動保持10~15 s,放松運動保持15~20 s,每個動作反復3次,早、晚各運動1次。同時指導患者進行深淺呼吸運動,目的在于放松其全身肌肉,緩解負性情緒。讓患者坐在沒有把手的椅子上,雙腿平放,大腿與地面保持平行,背部挺直,然后深呼氣,緩慢吐氣,感受到身體完全放松,并和意象放松訓練相結合。②心理干預: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溝通,傾聽患者的內(nèi)心感受,提供心理指導課程,通過聽音樂、看書等方式保持心態(tài)放松,緩解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鼓勵患者家屬和朋友增加探視頻率,給予良好的家庭和社會支持,增強其治療的信心,改善治療依從性。必要時請心理醫(yī)生會診,指導患者通過放松訓練法減輕心理負擔。③疼痛護理:邀請麻醉科醫(yī)生對患者進行授課,使患者了解術后疼痛的相關知識,正確認識疼痛,掌握如何通過放松訓練緩解疼痛。護理人員采用圖片、視頻等方式向患者講解疼痛的原因和潛在的并發(fā)癥,指導患者正確掌握放松訓練的方法。④生活指導:結合患者受教育程度、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為患者制定詳細的生活指導方案,與患者一對一交談,讓其充分發(fā)泄內(nèi)心苦悶,心情得到放松,減輕負性心理壓力。
1.3 觀察指標 ①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定患者護理前后疼痛程度,總分0~10分,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4~6分為中度疼痛,7~10分為重度疼痛。②心理狀態(tài):護理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焦慮、抑郁情緒。SAS共20個條目,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為重度焦慮。SDS共20個條目,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3分為重度抑郁。③血清腫瘤標志物:護理前后抽取5 ml空腹靜脈血,通過3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置于冰箱保存。檢測方法為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檢測指標包括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9-9(CA19-9)、糖類抗原72-4(CA72-4)水平,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④治療依從性:采用自制依從性量表評價患者治療依從性。不依從:拒絕醫(yī)務人員和家屬全部治療和護理工作;部分依從:在醫(yī)務人員和家屬的監(jiān)督下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完全依從: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依從率(%)=(完全依從例數(shù)+部分依從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⑤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滿意度問卷表調(diào)查護理滿意度情況,包括不滿意、滿意、非常滿意3個等級??偡?00分,0~60分為不滿意,61~80分為滿意,≥81分為非常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兩組護理前后VAS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VAS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護理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2.4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例(%)]
2.5 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 見表5。
表5 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例(%)]
胸腔鏡手術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夠極大程度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5]。但術后由于疼痛等因素的影響,患者易出現(xiàn)負性情緒,不利于康復[6]。因此,加強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手術治療后的護理干預,對改善預后意義重大[7]。常規(guī)護理干預覆蓋范圍較小,護理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目標,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和疼痛程度改善效果一般[8]。研究發(fā)現(xiàn),放松訓練作為心理護理的一種方式,能夠減輕手術治療后患者負性情緒,緩解疼痛感[9]。放松訓練主要通過對患者的心理暗示,輔以肌肉松弛、音樂松弛等訓練,加強機體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穩(wěn)定程度,使患者全身神經(jīng)、肌肉及血管得到放松,促進其身體各項機能向有利方向發(fā)展,改善生活質(zhì)量[10]。其中心理暗示能夠幫助患者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緩解心理負擔,改善治療依從性,促進術后康復[11]。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護理后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表明基于放松訓練的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減輕患者術后疼痛。在該護理模式下,通過放松訓練在患者大腦皮層發(fā)揮作用,減輕機體心理和生理的應激反應,改善患者控制自身心理和生理的能力,降低交感神經(jīng)的興奮性,從而緩解疼痛[12-13]。實驗組護理后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治療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1),表明基于放松訓練的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提高治療依從性。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和家屬充分認識到心理狀態(tài)和放松訓練對疾病康復的重要性,使患者更加配合治療,從而緩解負性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14]。CEA、CA19-9、CA72-4是具有代表性的腫瘤標志物,具有良好的特異度,其水平變化一定程度體現(xiàn)了患者預后質(zhì)量。護理后實驗組CEA、CA19-9、CA72-4水平低于對照組(P<0.01),表明基于放松訓練的綜合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預后。通過護理干預使患者心理狀態(tài)和疼痛程度得到改善,干預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免疫軸,提高免疫功能,從而促進疾病康復[15]。實驗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1),該護理模式下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使患者感受到優(yōu)質(zhì)的護理體驗,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護理滿意度[16]。
綜上所述,基于放松訓練的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手術治療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減輕疼痛,提高治療依從性,降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普遍認可滿意,值得廣泛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