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
人際吸引,一塊無形的“磁石”
人際吸引不但影響著個體之間的交往,同樣也在集體的塑造與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在學校生活中,班級由不同個性、品質、能力的個體組合而成。在這樣一個熟悉、親近的空間范圍之內(nèi),如何找到個體之間的共通之處,將人際吸引中的相似性效應發(fā)揮到最大,是我們必須面對的課題。
群組選擇,尊重“相似原則”
在日常生活中,各種情況的相似都能引起不同程度的人際吸引效應。在班集體中,學生有著天然的年齡、空間等的相似性,人際吸引力自然而然地發(fā)揮著作用。為了班級各項活動的有序開展,我們還需要探尋、遵守其他人際吸引規(guī)律,促進班級的良好發(fā)展。
1. 一廂情愿的“互補”組合
每個學校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活動,尤其國家提出每天一小時“陽光體育”健身活動倡議之后,學生在學校里的活動時間大大增加。在集體訓練之外,學校還安排了豐富多彩的自由健身活動。鑒于學生年齡不大,性別意識還沒有完全形成,也是為了學生性格互補,管理的便捷,我選擇將學生按一定的性別比例進行分組,希望達到“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效果??勺詈蟮慕Y果讓我深受打擊。
首先出現(xiàn)的問題是學生活動很懈怠,總是在經(jīng)歷幾天的新鮮期之后熱情迅速退卻,小組內(nèi)學生各自縮在一旁,無聊觀望。緊接著,小組內(nèi)矛盾不斷,我在處理各種學生問題中疲于奔命。在這種情況下,活動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一個月之后,這種“互補”式小組模式宣告結束。
2. 尊重選擇的相似性
“性別互補”小組模式失敗之后,班級里開始嘗試“相似分組”,我讓學生按自己的愛好自由組合,學生很快完成了分組。之后,學生按照老師推薦的游戲進行活動,或者自由選擇活動,只要告知老師并做好安全防護即可。從此,曾經(jīng)讓我大費腦筋的游戲活動變得有序起來。女生基本能按照游戲要求自主活動,即使是自選游戲,也很少發(fā)生沖突或矛盾。而男生則在丟沙包、拍皮球等游戲中樂此不疲,偶爾有爭吵,也能在老師的干預下及時解決。
這次的活動群組組合過程讓我深深感受到,人際吸引的相似性原則在學校、班級集體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這種相似性原則既體現(xiàn)在性別相似方面,也體現(xiàn)在學生能力、品性等方面的相似性吸引。這一規(guī)律告訴我們,在任務分配、小組合作、團隊活動方面,班主任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度及選擇權。學生會在這種人際相似吸引力的支配下迅速分成各個群組,提高群組活動效率。
集體構建,塑造“相似信念”
人際吸引力具有相似性原則,這種相似不僅是性別、年齡、共同特征等固有的相似性,也包含共同的態(tài)度、信仰、價值觀、興趣等深層次的相似。在班集體的建設過程中,信念、追求的認同與相似起著更大作用,關乎著集體理念、集體精神與發(fā)展活力。
1. 信念相似是一個長期過程
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風格特點,有著獨屬于一個班級的特質,也就是經(jīng)常被大家所提及的班級氛圍。這種班級氛圍雖然無法用感官直接碰觸,卻能夠在第一時間讓人用心靈感知。所謂“如沐春風”,“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莫不如是。這種班級氛圍一定程度上是班級“相似性”的最終呈現(xiàn)。學生在信念、精神、對班級認可程度方面的終極相似性,鑄就了班級品質,班級靈魂。
在班級建設中,信念、精神的相似性是一個長期潛移默化的過程。在班級建立之初,學生的集體意識并不明顯,班級只是一個學習、活動的空間,同學也只是共處一室的同行者。甚至有學生會在最初階段以“我不認識他”為由拒絕交流、討論。這時候,對于班級精神、信念的塑造,班主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一直以“積極向上、團結友好”的信念鼓勵全班學生,并將這種觀念融入所有的班級活動、學生關系處理當中。在每次學?;顒忧拔叶家浴氨M最大努力,爭最好結果”鼓勵學生,并以此激勵學生加強訓練、積極備戰(zhàn)。一兩年之后,學生已經(jīng)可以自行喊出這個口號。看著學生臉上的笑容和自信,我知道,在班級信念方面,學生已經(jīng)接納了這種相似,并積極為這種精神方面的相似添磚加瓦。這種觀念的認同與形成,意味著班級集體意識、榮譽意識的樹立。
2. 相似信念的鑄成需要積極體驗的激發(fā)
班級信念的相似性具有極大吸引力,就像一個無形的光圈,將班級里的學生緊緊團結在一起;也像一個熔爐,迸發(fā)出最熾烈的光與熱。但信念的形成并非一帆風順,也不是只靠語言激勵就能一蹴而就的,它更需要積極的情緒體驗,需要成功感、獲得感的激發(fā)。
曾經(jīng)有一次體操比賽,為了踐行“盡最大努力,爭最好結果”的班級格言,我?guī)ьI學生努力訓練。但只要是訓練,就一定是枯燥、疲憊的。我聽到一個女生抱怨:為什么我們要這么辛苦地訓練?當時我的內(nèi)心也頗為掙扎,該怎么消減學生心中的抵觸情緒?后來,我只是告訴全班同學:等我們獲得了好成績,你就會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結果證實了這一點,比賽結束后,學生歡呼雀躍,自信、自豪的精氣神又再次得到了增強。后來的活動準備中,再也沒聽到學生抱怨過。班級的風貌、學生的精神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礪與回報中越來越好,真正達成了“積極向上、團結友好”的班級目標。
成敗共擔,筑牢“相似底線”
人際吸引中的相似原則是班級里小型群組構成的基本原則,在班集體的形成與構建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一個班集體中,相似性絕不會,也不可能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對于相似性原則的追求,是以尊重、接納個體的特異性為前提的。
1. 相似原則不能忽略個體差異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復制性。相似的是部分特性與精神氣質,但終究是不同的個人。相似原則必須以尊重個體的特殊性為前提。
班級里,學生發(fā)生矛盾、相互告狀是常事。哪怕是平時親密無間的朋友也有相互爭吵,互不理睬的時候。有時,我會這樣問:那你們以后還會在一起玩嗎,還會是好朋友嗎?盡管學生年齡小,但還是很少直接回絕,大部分會陷入沉思,最后回答“會”。這種在接受不同和差異基礎上的磨合與共行,才是人際吸引力中相似性原則的本質,也是一個團隊、班集體能夠發(fā)展、進步的基礎。
2. 追求積極情緒體驗相似的最大公約數(shù)
在一個群組、團隊之中,總有人扮演領袖者的角色,發(fā)揮主導作用,光彩奪目。但也總有更多的追隨者一起努力,直至達成奮斗目標。甚至,還會有個別人被忽視,甚或被排斥。但一個具有最高程度信念相似性的班集體,應該讓所有人都擁有積極的情緒體驗,都有成功感與獲得感。
曾經(jīng)有一名學生運動能力相對缺乏,在體育競技活動中總是處于末位,尤其是在集體比賽中,更容易招來批評。后來,學校在設定競技項目的同時,也設計了趣味性項目,比賽過程有很大的偶然性與隨機性。在這些項目中,這個學生大放異彩,展現(xiàn)出從未有過的自信與活力。因為他的精彩表現(xiàn)與好運氣,各個群組都搶著要他。這種獲得與滿足感對學生個人來說極為珍貴,也至關重要。積極情緒體驗是班集體持久發(fā)展、平衡發(fā)展、活力四射的根基所在。
人際吸引普遍存在并影響著人際交往的各個情境,學校生活也不能例外。在群組與集體的構建當中,人際吸引的相似性原則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教育者細細思考、研究。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勝利第十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