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一寧 樊蕓
【摘要】本文基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論述開展紅色教育研學旅行校本課程的策略:幫助學生加強自我認知,客觀地評價自己;注意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學會與同伴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效管理情緒,增強學生的抗挫能力,促進學生健康地成長。
【關鍵詞】初中生 研學旅行 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05-0019-03
2016年教育部等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提出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初中生研學旅行堅持教育性原則,結合初中生的身心特點、接受能力和實際需求,為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提供良好的空間。教育部新出臺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版)》中,進一步規(guī)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我校在紅色教育研學旅行校本課程體系建設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支撐。“紅色教育”是以“紅色”作為精神內涵的教育;研學旅行是學生獲得人生體驗的重要途徑。將“紅色教育”和“研學旅行”進行深度融合,改變以說教為主、過于單調枯燥的教育狀態(tài),讓學生由被動接受教育變?yōu)橹鲃訉W習與研究、探尋未知,在潛移默化中培育民族氣節(jié)、人文精神,陶冶高尚情操,同時為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創(chuàng)造了契機。
一、幫助學生提高自我認識
(一)加強學生對自身興趣特長的認識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是認識自我、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節(jié)、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內容。相比小學生,初中生在心理上的最大變化是自我意識的變化,教師幫助初中生客觀評價自我,直接影響到學生個體自尊、自信的確立,而幫助學生加強自我認識,客觀地評價自己,正確認識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引導其學會欣賞他人的長處和優(yōu)點,是增強學生自我認識的重要途徑。我校在開展紅色教育研學旅行校本課程設計中,要求學生在研學旅行出發(fā)前一周,每兩人一組搜集研學旅行途經(jīng)的景點、項目歷史資料、背景文字、圖片信息,并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深入挖掘,有所側重并進行篩選,制作成推介宣講PPT,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講解。盡管研學旅行目的地一樣,但每個小組學生制作的PPT內容在側重點和風格各不相同,充分體現(xiàn)了小組組合與分工,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特長,形成特色。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選擇完成任務的方式方法,更加客觀地認識自己,準確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在課堂分享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通過展示小組制作成果,能夠欣賞他人的長處和優(yōu)點,認識自身的不足,增強對興趣特長的認知。
(二)加強學生對自己身份的認同
我國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我校充分利用廣西獨特的區(qū)位優(yōu)勢和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選取桂林、興安、百色、北海、東蘭、欽州、合浦等地作為研學旅行點,帶領學生感受靈渠、靖江王府、田州古城、劉永福故居、合浦漢閭文化博物館的歷史厚重感;參觀湘江戰(zhàn)役遺址、桂林八路軍辦事處紀念館、飛虎隊遺址公園、粵東會館、百色起義紀念碑、韋拔群紀念館、韋拔群故居、列寧巖、魁星樓的紅色革命印記;領略北海紅樹林的神奇、桂林山水的自然美景和今朝鐵山港的繁榮景象。通過現(xiàn)場參觀、閱覽史料和聽研學導師解說等,學生被英雄人物身上折射出的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感動。如初166班雷××在研學報告中寫道:“我們去了八路軍辦事處舊址、湘江戰(zhàn)役紀念館等地方參觀,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shù)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應該好好珍惜,并發(fā)憤圖強,像他們一樣為中國奉獻?!惫鹆謩⑷愦笥^園中的壯族工藝品、山歌演出等壯族文化的展示,增強了學生的地區(qū)文化認同感。初166班凌××在研學報告中寫道:“同學們十分開心能見到壯族群眾的傳統(tǒng)生活,都為自己是壯族人而無比自豪。”
紅色教育研學旅行讓學生增強文化信仰,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同時加深學生對廣西紅色文化的理解和身為廣西人的身份認識,增強學生對建設壯美廣西、復興中華民族的使命感。
二、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激發(fā)學習動機
研學旅行的重點在“學”,即在旅行中“研學”。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fā)有效的外部和內部動機,可以使學生對學習任務形成積極的態(tài)度。初中生平時的學習時間比較集中,且地點局限在學校。而研學旅行將課堂拓展到了教室之外,到達不同的城市和地區(qū),讓學生親身感受歷史往昔和時代的發(fā)展,從而通過調整外部動機,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等內部動機。
在確定了紅色教育研學旅行地點之后,筆者把參加活動的學生分成多個研學旅行小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網(wǎng)絡、書籍、訪談等方式收集相關資料,在班級內進行交流討論和探究,引出小組研學的問題方向,激發(fā)學生對研學旅行的興趣。之后,以年級為單位集中組織學生觀看《血戰(zhàn)湘江》《百色起義》《龍之戰(zhàn)》等經(jīng)典電影,提前感受研學旅行目的地的歷史文化,使學生在出發(fā)前對研學充滿期待。
(二)掌握學習方法
在紅色教育研學旅行過程中,學生參觀紀念館、歷史遺址,通過看、聽、訪、談、記等,體會到了與在教室里學習不一樣的感受。通過不同形式、不同地點的體驗活動,配合研學導師的講解,學生感受到了參加紅色教育研學旅行并不是“走馬觀花”式的旅游,而是在游學中仔細觀察、靈活記錄,主動詢問研學帶隊教師或導游搜尋信息,在實地體驗中獲得更多歷史文化、自然科學知識及實踐經(jīng)驗。當天的研學行程結束后,筆者安排學生相互交流研學旅行的得失,整理研學筆記,完成研學日記的撰寫。整個紅色教育研學旅行行程結束后,再布置學生返家后整理研學旅行中收集的材料,通過攝影作品、小視頻、手抄報、PPT制作,撰寫詩歌、散文、游記等形式,自擬題目,完成一份紅色教育研學旅行報告。
從研學旅行前的自主查找資料,與小組同學合作完成預習課件,到研學過程中依據(jù)配套校本教材,完成探究和分享任務(如制作秘拓作品、學習壯族山歌、跳竹竿舞、制作靈渠模型、探究桂北民居建筑風格等),以及研學活動結束后的分享研學所得、學習感悟等,整個紅色教育研學旅行過程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分享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結合起來,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觀念、學習方法以及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初186班龍××說:“這次研學,我學到了許多東西。學習是成長進步的階梯,實踐是提高本領的途徑?!笨梢姡t色教育研學旅行成了學生的“第二課堂”。
三、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一)學會與同伴交往,培養(yǎng)團隊精神
人際交往是獲得情感體驗,參加社會活動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個體發(fā)展過程中,同伴交往對個體的價值觀、人生態(tài)度等存在一定的影響。紅色教育研學旅行是一次集體出行活動,學生常常以小組為小單位,或以班級為大單位,或以年級為集體,在研學旅行過程中需要集體乘車、行進、參觀、就餐、住宿等,相比在校內相對固定的人際交往范圍,研學旅行途中的人際交往范圍更大、變化性更強,更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同伴交往能力。研學旅行的前、中期活動設計都以小組為單位承接任務、展示成果、考核評價,促進團隊合作,培養(yǎng)團隊精神等,學生表示從中有了很大的收獲。如初166班甘××說:“在三天的旅程中,不僅看見了許多美麗的風景名勝,還極大地增進了與同學們的友誼?!背?82班覃××說:“在這一次研學旅行中,我們不僅可以了解一些知識和道理,還能和同學們在一起團結協(xié)作、互幫互助,使大家在這次旅行中相互了解,配合得更加默契,和諧共處。”初175班雷××說:“導游在講解的時候,前排的同學很主動地蹲下以便讓后面同學看清圖畫,同學們相互體諒的場景使我非常感動?!?/p>
紅色研學旅行加深了學生與同伴間的彼此了解,在相互幫助和關懷中增進友誼。加之紅色教育研學旅行與其他研學旅行不同,嵌入了紅色基因,歷史厚重感、責任感和信仰追求等精神認同的因素更濃,于無形中增強學生的人文底蘊和文化內涵,同時,對建立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二)學會與眾人交往,培養(yǎng)獨立能力
在研學旅行中,除了本校的教師,還會面對初次見面的研學導師,以及研學途中其他游客、服務人員等,這對學生獨立處理人際關系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不少學生提出這次研學旅行“第一次離開父母與同學們一起出去旅行,不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獨立的體驗,是一次成長的見證”。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培養(yǎng)和鍛煉積極主動與不同角色的人進行溝通、把握交往尺度,學會禮貌待人、規(guī)范出行、文明參觀,學會互相謙讓、互相提醒、互相體諒等,提升自身的人際交往魅力,從而促進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四、增強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和抗挫能力
(一)增強學生情緒管理能力
初中生處在青春期,身心在矛盾和不平衡中快速發(fā)展,情緒波動體驗劇烈,情感活動廣泛且豐富多彩,有其豐富性和細膩性、有爆發(fā)性和沖動性、有不穩(wěn)定性和兩極性、有外露性和內隱性、有心境化和持久化。初中生處于青春成長發(fā)育期,尚不善于自我控制情緒,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出現(xiàn)各種激烈的情緒反應。在紅色教育研學旅行活動的組織和開展過程中,人員分配、天氣、交通、疾病等情況,可能會影響學生的情緒;在與小組成員行進、生活過程中,發(fā)生人際交往矛盾時,也可能影響學生的情緒(如組建學生小組、就餐安排、分配住房等)。如在桂林研學出發(fā)當天遇到暴雨天氣,很多學生的鞋子濕透了;在北海研學旅行中遇到長時間堵車等,這些突發(fā)情況對學生的情緒造成明顯的影響,但在紅色教育研學旅行的整體大環(huán)境之下,因有導師的引領,學生間相互鼓勵和幫助,學生焦慮、不滿、急躁、憤怒等情緒得到有效緩解。這樣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管理情緒的過程,有助于提高情緒管理能力。
(二)增強學生挫折應對能力
紅色教育研學旅行途中需要有長距離的步行、攀爬,于無形中為磨煉學生的意志力、增強學生的抗挫力,在鼓勵學生學會堅持、克服畏難情緒的過程中,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如初182班文××同學寫道:“攀登了許多級臺階后發(fā)現(xiàn)上面是百色起義紀念碑,上來有314級臺階,這個數(shù)字取于π,象征著百色起義精神世代相傳。站在廣場前時,我的身體有些不適,我想跟老師請求去休息一下。但我想到那些烈士們曾經(jīng)承受多少艱難,我不能連這點苦都承受不了。于是我堅持站到了最后,那一刻,我很自豪,因為我感覺自己沒有愧對先烈!”在紅色教育研學旅行的集體行動中,當學生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有了同類比的對象,充分體現(xiàn)同伴迎難而上的榜樣作用,激發(fā)了學生的自我抗挫力。
總之,初中紅色教育研學旅行的校本課程設計,應注意從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視角著眼,緊密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合理設計適合該階段學生的紅色教育研學旅行體驗內容,并認真實施相關環(huán)節(jié),拓寬對初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場所,豐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有效提高紅色教育研學旅行校本課程的實效性和可操作性,真正讓學生通過紅色教育研學旅行增長社會見識、提升心理素質,并在紅色教育研學旅行體驗中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潘蓓蕾.淺談研學旅行中的生涯教育滲透——以上海市七寶中學“井岡山·金寨”研學旅行為例[J].基礎教育參考,2018(16)
[2]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張?zhí)┏?紅色資源是優(yōu)質教育資源[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4]吳芳,楊業(yè)祥,江紅霞,王英.紅色研學旅行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研究,2019(29)
[5]王偉年.井岡山紅色研學旅行發(fā)展思考[J].井岡山大學學報,2019(4)
[6]楊菲,么聰敏.發(fā)展心理學視角下關于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教育體驗內容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7(17)
作者簡介:余一寧(1992— ),女,廣西桂平人,理學學士學位,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應用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樊蕓(1964— ),女,壯族,廣西忻城縣人,在職研究生學歷,教育學碩士,正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學教育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