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原創(chuàng)話劇《千古一圣王陽明》注重歷史真實與藝術(shù)真實的統(tǒng)一,該劇通過對王陽明成圣歷程的深刻把握,以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塑造,清晰地再現(xiàn)了王陽明波瀾壯闊、九死不悔的人生畫卷,將其立志成圣的人生傳奇用戲劇的方式演繹了出來。全劇除王陽明以外共有十二個人物,從他們與王陽明之間的關(guān)系來看,可以將他們分為王陽明的支持者、敵對者和陽明心學的傳播者三類。正是這些人物關(guān)系的設置,話劇《千古一圣王陽明》重現(xiàn)了王陽明在家國情、父子情、夫妻情和朋友情中的不斷淬煉,并由一個狂狷少年逐步邁向儒家圣賢。
關(guān)鍵詞:話劇《千古一圣王陽明》 人物關(guān)系 成長
隨著近年來“陽明熱”的升溫,王陽明題材的話劇也在不斷涌現(xiàn),話劇《千古一圣王陽明》就是一部新近創(chuàng)排的大型歷史話劇。該劇以王陽明的成長歷程為線索,通過對陽明精神的深刻把握,以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塑造,清晰地再現(xiàn)了王陽明波瀾壯闊、九死不悔的人生畫卷,將其立志成圣的人生傳奇用戲劇的方式演繹了出來。全劇除王陽明以外共有十二個人物,從他們與王陽明之間的關(guān)系來看,可以將他們分為王陽明的支持者、敵對者和陽明心學的傳播者三類。正是這些人物關(guān)系的設置,話劇《千古一圣王陽明》重現(xiàn)了王陽明在家國情、父子情、夫妻情和朋友情中的不斷淬煉,并由一個狂狷少年逐步邁向儒家圣賢。
一、成圣志向的理解與支持
在話劇《千古一圣王陽明》中,王陽明從小便立志做圣賢,希望成為如孔子般的圣人。他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付出了許多艱辛和努力,這一切離不開家人和朋友對他人生志向的理解與支持,尤其是妻子諸玉和父親王華等便扮演了其成圣路上的理解者和支持者角色。
王陽明的妻子諸玉對他的成長有著極大的支持作用。作為劇中為數(shù)不多的女性角色,諸玉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下了生活的重壓,而且不斷從精神和情感上支持王陽明,從而“助推了王陽明思想境界的提升”a。當王陽明因與道士論道而忘記入洞房時,諸玉并沒有過多地埋怨他,反而對其成圣之志給予贊賞,并啟示了他圣人必可學而至的道理。當王陽明為南京言官上書勸諫而受到迫害時,諸玉勸說他不可遇難而退,不然又何談為萬世開太平呢?當王陽明受到同僚的嫉恨和皇帝的指責,諸玉從沒有抱怨生活的艱難與動蕩,而是耐心安慰:“夫君,玉兒一直相信,夫君成圣的志向必然會實現(xiàn),因為夫君你便是這樣一個堅定的人。”寥寥數(shù)語,沒有華美的辭藻,卻顯示了諸玉對王陽明的堅定支持以及與夫君共同進退的決心。也正是有這樣賢惠知禮的妻子,王陽明在面對人生的痛苦與磨礪時依然保持對未來的希望。諸玉的性格中擁有中國傳統(tǒng)女性的美麗特質(zhì)——包容、堅韌等品質(zhì),這些都為王陽明成圣道路奠定了基石。
父親王華對王陽明的成圣之路也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劇中,王陽明從小便有立志成圣的遠大志向。父親王華曾對少年王陽明的所作所為給予了嚴厲斥責,但最終也理解了兒子一直以來所堅持的理想,成為他成圣路上的支持者。話劇《千古一圣王陽明》就從少年王陽明與私塾老師爭辯“何為人生第一等事”講起。王陽明既不愿埋頭讀書考功名,也不愿做不問世事的酸腐文人,而是想成為如至圣先師孔子般的圣人。但這一切卻不為時人所理解,包括他的父親都認為他是在癡人說夢。劇中,王陽明獨自跪在地上,但嘴里仍是念念有詞:“守仁不知!這圣人難道便不是人!而圣人與我又有什么不同的!這小兒笑我,同窗笑我,連先生父親都在笑我,我王守仁不服!偏偏卻要做一個開萬世太平的圣人!”但父親王華并不是單純?yōu)橥蹶柮髁⒅境墒ザ鷼猓嗟氖菍鹤拥那巴緭鷳n,擔心兒子好高騖遠,丟失了正確的人生目標而荒廢一生。一句“陽明,你可知這自古求圣無坦途呀?!钡辣M了父親王華對兒子未來的憂心。面對周圍人的不解和譏諷,王陽明沒有就此放棄,他的心中是對理想信念的堅持。正是這樣堅持與求索,父親王華也逐漸明白了兒子并非是那夸夸其談的狂妄之輩,而是心懷天下、言行一致的堅毅之人。
除了妻子諸玉、父親王華以外,劇中還有許多王陽明立志成圣的支持者,如王陽明的好友——湛原明。兩人同朝為官,都對劉瑾的專權(quán)和朝廷的腐敗痛心不已。當王陽明執(zhí)意為南京言官辯護時,湛原明害怕他觸怒劉瑾,惹來殺身之禍。二人惺惺相惜,自是人生知己。當王陽明因為彈劾劉瑾而鋃鐺入獄時,湛原明心系好友,為王陽明的處境而憂心不已,他在劇中所吟的“匡時在賢達,歸哉盍耕壟”,正是王陽明在獄中所作的詩句。詩句的大意為挽救危難時局就靠賢達之士了,而自己只愿歸隱鄉(xiāng)間,種田度日,這樣巧妙地將王陽明對時局的無奈,對人生的困惑融入其中。
二、人生困境中的抗爭與磨礪
王陽明立志成圣,但也屢遭磨難,可謂是百死千難。在話劇《千古一圣王陽明》 中,劉瑾、張忠、寧王,乃至皇帝都為王陽明制造諸多困境與險惡,讓他經(jīng)受了許多的挫折與磨礪。也正是這樣的艱難險阻淬煉了他的精神人格,促進了他思想的成熟,讓他獲得了“無比強大、無比光明的內(nèi)心”b。
太監(jiān)劉瑾是王陽明人生中的首個敵對者和迫害者。他權(quán)傾朝野,氣焰囂張,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王陽明為了天下安危,不顧之前諸多官員被貶被殺的慘況,毅然選擇了彈劾劉瑾。劉瑾自然對之深惡痛絕,便痛下殺手。劇中,并沒有直接描寫劉瑾對王陽明的追殺,而是用妻子諸玉和劉瑾的對話來表現(xiàn)。劉瑾說:“咱家與王大人交情深厚,本早就暗中派人加以保護,可王大人一心要逐這清風明月而去,咱家也是不好阻攔啊?!边@樣一句反話正說,體現(xiàn)了劉瑾陰險狠毒和詭計多端。所幸,王陽明假死逃脫,平安到達了貶謫地貴州龍場。為了體悟生死,王陽明躺在石棺之中,恍惚間與劉瑾、王華、諸玉、朱熹等人先后相遇,展開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思想碰撞。在面對劉瑾的張揚跋扈時,他不禁動搖了對程朱理學的堅持。他閉眼哀嘆:“圣人之路,到底該怎么尋得?我王陽明的志向全為這天下,卻為何不能通達?為何連劉瑾這小人都能問心無愧,而我卻在此迷茫,‘匪兕匪虎,率彼曠野,不是那犀牛,不是那老虎,為何是我王陽明,在這曠野之上徘徊!”這時的王陽明再次陷入了痛苦之中。曾經(jīng)當作立身之本的理學在此刻竟是這樣的軟弱無力。但是和他們的心靈對話卻讓他堅定了“我心便是天理”的準則。在這新舊思想、心學理學的火花碰撞下,王陽明爆發(fā)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吶喊。與其窮究虛無縹緲的天理,不如遵從己心,付諸實踐。“龍場悟道”是王陽明在思想上的一次新生。王陽明內(nèi)心無數(shù)的心理活動和思想交鋒無法讓臺下的觀眾明晰。于是話劇將王陽明與劉瑾等人那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搬上了舞臺,讓觀眾明確了王陽明思想轉(zhuǎn)變的過程與結(jié)果。那一聲“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吶喊是對程朱理學條條框框的掙脫。在龍場的那一夜,本性之美在舞臺之上熠熠生輝。王陽明掙脫了來自程朱理學的束縛,為心學開辟了疆域。這也意味著王陽明由依附轉(zhuǎn)向了自立。他不再是那個需要依靠理學中的“天理”來規(guī)范自己言行的少年。王陽明的精神真正地走向了獨立。劉瑾的小人行徑?jīng)]有使王陽明跌入塵埃,而是在龍場瘠薄的土壤里開出了新生的花。舞臺上主要人物逐個出場,將主角王陽明和各個人物拉近,凸顯了各個人物間的思想交流和情感動態(tài),讓觀眾領略到他們思想上的碰撞。
作為一個野心勃勃的梟雄,寧王朱宸濠企圖奪取大明江山。他欣賞王陽明的才華,希望王陽明能夠為己所用,于是強擄王陽明的妻子諸玉來要挾。劇中,王陽明為救妻子諸玉只身來到寧王府。寧王對這位有著過人才智的王陽明十分賞識,不惜以諸玉之命為要挾,又以高官厚祿為誘餌,讓王陽明效忠于他,但王陽明不為所動。因為他明白無論誰為帝王,他所求的不過是為黎明蒼生謀求太平。寧王起兵造反,百姓又將因為戰(zhàn)火而流離失所。王陽明這樣說道:“陽明自知寧王的才能更甚于陛下,可陽明所求知行合一,不為陛下,不為寧王,全為這世間蒼生?!蓖蹶柮髅爸粚幫鯕⑺雷约汉推拮拥娘L險,卻依然不為所動,其風骨可見一斑。為了逃脫寧王的陷阱,王陽明慧眼如炬,一下就戳中了寧王的軟肋——天下權(quán)柄。因為他知道寧王蟄居數(shù)年,只為韜光養(yǎng)晦,不可能為他而自毀長城。果然,寧王只能放了他們夫婦。
當王陽明擒獲寧王后,立下不世奇功之時,他也隨即迎來了人生的至暗時刻。在平叛寧王之亂后,皇帝受到張忠等宦官蠱惑,堅持要求再與寧王一戰(zhàn),全然不顧戰(zhàn)爭給百姓帶去的災難。王陽明據(jù)理力爭,卻被張忠等小人污蔑謀反。這時的王陽明才是真正陷入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刻。為同儕所記恨,為君上而不喜。這世上似乎再無王陽明的立錐之地?;实刍杪槦o能、聽信讒言;張忠蠱惑君上、搜刮民脂。他們都是王陽明人生中的反對者。但正是這樣的對手成就了王陽明悟得良知。王陽明正在這逆境之中如鳳凰涅槃,再次開辟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劇中,王陽明再次與各個角色產(chǎn)生對話。此時的父親王華和妻子諸玉也作為他人生的支持者而出現(xiàn)。愈是危難,愈見人生底色。王陽明終于領悟了其人生的真諦,他呼喊道:“陽明到了今天才最終明白,唯有良知,唯有我這一顆本心才是這世間唯一的真,唯一的理。我王陽明這一生,便是成那圣人的一生!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如此致良知,求大道!”在百死千難之中,王陽明沒有向皇權(quán)搖尾乞憐,也沒有向同儕諂媚討好,這些顯然凸顯了他堅持初心,寧折不彎的圣人品格。
另外,與王陽明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好友湛原明。在劇中,湛原明也曾與王陽明一起為鏟除閹黨而上書朝廷,但二人結(jié)局卻是大不相同。湛原明在張忠的威逼利誘之下,選擇同奸臣茍合。在面對王陽明與寧王“私相授受”這樣的淺薄謊言面前,湛原明只能怯懦地選擇保全自己,迎合權(quán)奸張忠。他說:“我人在京城,身不由己,陽明切莫怪我?!弊鳛橥蹶柮饕秊橹旱呐笥眩陨淼男摒B(yǎng)學識是不必說的。但在人生這樣大是大非的選擇面前,他退卻了,選擇了明哲保身。由此可見,即使有著極高的學問素質(zhì),而沒有實際的行動,君子也會變成小人。對觀眾而言,湛原明和王陽明之間的對比是極大的震撼。大火煉真金,大考見膽識。在這樣激烈的政治旋渦中,湛原明與王陽明之間截然不同的人生選擇就說明了一切。“此心光明,亦復何言”這干脆響亮,擲地有聲的八個字說盡了王陽明一生的信念操守。王陽明與劉瑾、寧王、皇帝和張忠等人的關(guān)系設置,再一次刻畫了王陽明“百死千難”的人生之路,而正是這樣的人生路磨礪了王陽明的成圣志向和人格精神。
三、心學思想的闡釋與傳播
話劇《千古一圣王陽明》不僅描寫了王陽明的成圣之路,也以戲劇藝術(shù)的方式對陽明心學思想進行了闡釋與傳播。陽明心學深奧難懂,普通觀眾一般難以理解。若是在舞臺上照本宣科王陽明心學思想,則必然會使話劇喪失了戲劇應有的藝術(shù)魅力。話劇《千古一圣王陽明》以錢德洪和弟子文清的對話穿插在王陽明的成圣路途中,讓錢德洪以老師教導學生這樣的方式向觀眾解釋陽明心學的內(nèi)涵與精髓。這一設計讓舞臺的完整性有所提升,使觀眾的視聽感受更佳。
在話劇第一幕剛開始,弟子文清就有了這樣的困惑:“弟子近來研讀陽明先生的《傳習錄》,總覺這心學之道實在太過玄奧,哪有理學格物的功夫來得踏實?”錢德洪為了讓弟子文清明白知而行的道理,讓陽明心學得到傳承,便向他講述了陽明先生波瀾壯闊的一生,故事也隨之開始。當王陽明被貶謫時,錢德洪與弟子文清也講述了王陽明在貶謫之地貴州龍場,陷入了生死之問的困境中。為了體悟生死,他在棺中悟道,拷問內(nèi)心。錢德洪為弟子文清講述了陽明先生“生死窮達,不易其志”的信念。而這樣的曠達也正是與孔子一脈而來的。由此可見,此時的王陽明已初具圣人氣象。在龍場悟道后,錢德洪詢問弟子文清王陽明先生是否可稱圣人。弟子文清說:“自古圣人的作為,遠及孔圣,周游列國開講學之風,奠萬世教育之基業(yè),近到朱子,門人學生遍及九州天下,定理學道統(tǒng)之尊位。這二位都是實實在在開了后世之先的人物,與之相比,此刻陽明先生的思想,還沒有給這天地留下獨屬于自己的印記?!钡茏游那暹@番話說得十分中肯。這時王陽明的所有覺悟只是一人之覺悟,還未到如朱子般成熟完整的體系。但王陽明并沒有就此離開險惡的官場,去完善自己的學說。而是“立于危墻之下”,去實踐自己的知與行。他不想做那只知不行的偽圣人,而是希望自己能知行合一,為天下求得太平。但他也隨之迎來了生命中最險惡的境地。弟子文清在明白了陽明先生最為兇險的境地后,他終于明白即使為君王所猜忌,為臣僚所嫉恨,依然要堅持“吾心光明”。最終,弟子文清立下了莊重的誓言:“文清不才,卻愿以身證道!”
話劇中,老師錢德洪和弟子文清所扮演的正是陽明心學思想的傳播者與繼承者角色。弟子文清本是一個什么也不懂的懵懂學子。但在老師的指引下,弟子文清隨著戲劇中陽明先生的人生發(fā)展而成長。他經(jīng)歷了陽明先生立志成圣卻備受奚落,棺中悟道的凄清彷徨,打敗寧王后的坐困愁城。這樣百死千難的人生經(jīng)歷讓弟子文清明白了陽明先生以身證道的卓絕和知行合一的偉大。也正是有錢德洪、弟子文清這樣的仁人志士代代相傳,陽明心學才能得以傳承發(fā)展。
四、結(jié)語
總之,紹興文理學院的原創(chuàng)歷史話劇《千古一圣王陽明》從主角王陽明與各個人物間的關(guān)系入手,以巧妙的人物關(guān)系設置,凸顯刻畫了王陽明堅持本心,知行合一的堅毅品質(zhì)。劇中,不僅有王陽明這樣立體豐滿的主角人物,諸玉、王華、湛原明、劉瑾、寧王、張中和錢德洪等一些次要角色也同樣十分出彩。正是有了這些人物和王陽明之間相互關(guān)聯(lián)與沖突,才更好地展示了王陽明的人物性格。正如一些學者所言,話劇《千古一圣王陽明》“集中展示中國智慧和精神氣派”c,該劇“向觀眾展示了一代宗師和‘心學的集大成者可敬可佩、光輝偉岸的形象”d,觀眾也可以從劇中領略到一代大儒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傳奇人生。
(指導老師:卓光平)
a 王敏霞:《一部話劇激活王陽明文化新動能》,《紹興日報》2019年5月20日。
bc沈衛(wèi)莉:《文理學子創(chuàng)排〈王陽明〉》,《紹興日報》2019年5月20日。
d 鄭榮?。骸对拕 辞Ч乓皇ネ蹶柮鳌翟谡憬B興首演》,《中國藝術(shù)報》2019年10月18日。
基金項目: 本文系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項目“如何讓傳統(tǒng)文化‘活起來——基于新世紀以來浙江陽明文化傳播的考察”(202010349025)、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新苗計劃”項目“讓陽明文化‘活起來——‘陽明戲的研究、創(chuàng)排與傳播實踐”(2020R444001)的階段性成果
作 者: 孟庭渝,紹興文理學院人文學院本科生。
編 輯: 趙紅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