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紅,朱四元,嚴理,劉頭明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麻類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205)
小RNA(miRNA)是一段長22 bp左右、具有頸環(huán)結構的小分子非編碼RNA,其在生物體內含量較rRNA、tRNA、mRNA等主要RNA要低得多。miRNA雖然不編碼蛋白,但具有轉錄因子的作用,通過多種酶的剪切加工作用形成成熟的miRNA沉默復合體后,通過堿基互補配對靶向沉默mRNA,抑制靶基因的翻譯或靶向降解靶基因,進而調控植物的生長發(fā)育[1-7]、逆境脅迫[8-9]等多種生物過程。例如miR319調控靶基因TCP4在擬南芥中的表達,miR319表達下調會使TCP表達量上升,促進了次生壁細胞的合成,篩管增厚[10]。在番茄中,miR319的過表達下調了幾個TCPs基因,導致小葉變大,葉片邊緣持續(xù)生長,而miR319表達水平的降低或TCP表達水平的提高會使番茄葉片變小。在柑橘中,miR397通過調控LAC基因調節(jié)細胞壁多糖的二次沉積,調控細胞壁的形成[11]。對于miRNA的研究引起生物學界廣泛關注。
苧麻(BoehmerianiveaL.Gaud)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宿根性,纖維含量豐富,早期通過抽取纖維制作麻繩等,是中國主要的紡織纖維作物,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苧麻作為重要的天然纖維作物,其產量決定因素在于韌皮部,韌皮纖維次生壁的生物合成決定纖維產量。纖維素合成酶是植物纖維合成的關鍵酶,基于轉錄組序列,Liu等[12]發(fā)現(xiàn)苧麻中36個可能與韌皮纖維發(fā)育相關的纖維素合成酶基因。miRNA也可能參與了苧麻的韌皮纖維發(fā)育調控。Wang等[13]構建了苧麻纖維伸長、胞壁增厚和端壁溶解階段miRNA表達譜,并在纖維伸長增厚和端壁溶解階段識別到298個miRNA,推測他們可能與苧麻的纖維發(fā)育相關。在擬南芥、水稻、柑橘等中也有關于miRNA調控纖維發(fā)育功能的報道,如在擬南芥中,miR397b通過調控其靶基因AtLAC4的表達進而影響木質素的含量,miR397b過表達株系木質素含量降低,次生壁厚度變?。?4]。在陸地棉中,調控纖維發(fā)育的GhLAC4基因與miR397b的堿基互補區(qū)域發(fā)生了mRNA的切割,也說明了miRNA對棉花纖維發(fā)育的調控作用[15]。研究表明,具有較高同源性的基因在不同植物體中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學功能,例如mir397a在番茄中主要參與非生物脅迫過程[16],而在梨果肉中主要調控石細胞的發(fā)育形成[17]。在苧麻中關于纖維發(fā)育的miRNA研究較少,所以本研究擬針對苧麻莖皮進行miRNA測序,并進行表達分析,以研究和發(fā)現(xiàn)苧麻中可能與纖維發(fā)育相關的miRNA,旨在為闡明miRNA在苧麻纖維發(fā)育中的生物學功能奠定基礎。
苧麻材料為中苧1號,取自中國農業(yè)科學院麻類研究所試驗基地,所取材料均經過清水沖洗,取葉(中部葉)、5芽(頂端芽)、頂皮(頂端韌皮部)、中皮(中間韌皮部)、莖(中間木質部)、根(根尖)6個部位迅速轉入液氮后移至-80℃冰箱中保存?zhèn)溆?,以防止RNA降解。
將0.5 g苧麻組織在液氮中迅速研磨至粉末狀,按照植物RNA提取試劑盒說明書(Takara)的要求提取RNA,-80℃保存。苧麻根部含有大量多糖多酚類物質,在研磨樣品后按說明書提取方法二(去除多糖多酚法)進行操作。
取1μL RNA樣品,用微量分光光度計(NANO 100,中國)測其A260/A280和A260/A230的比值和RNA濃度。取所得的RNA約2μL,加2μL無RNAase的水和1μL 6×loading buffer后制備1.0%的瓊脂凝膠,在1×TBE緩沖液中電泳檢測總RNA的完整性。
分別取苧麻6個部位RNA 1μg,按照cDNA合成試劑盒(TransgenAT311)上的說明書操作進行反轉錄。反應體系為 20μL,反應條件:30°C 10min,42°C 20min,95°C 5min,反轉錄完成后再加無菌水稀釋5倍至100μL。反轉錄后的cDNA置于-80℃冰箱保存。
對中苧1號苧麻中韌皮部進行miRNA的提取、文庫構建和高通量測序,對miRNA測得的原始數(shù)據(jù)需進行質量控制,得到高質量序列,為了識別miRNA,將miRNA序列中的優(yōu)質數(shù)據(jù)分別采用AASRA[18]和 CMsearch軟件[19]與 miRbase[20]和 Rfam[21]數(shù)據(jù)庫進行比對。通過使用 PIPmiR[22]和默認參數(shù),未匹配到這兩個數(shù)據(jù)庫的序列被認為是新的miRNAs。與已知miRNA數(shù)據(jù)庫miRBase(v21)中的成熟miRNA序列進行比對,完全相同的序列被認為是已知miRNA。
所選內參基因要具有穩(wěn)定表達的特性,且與要定量的基因表達量相近,為了獲得可靠的qPCR結果,必須為每個研究物種和需要定量的基因選擇合適的內參基因[23]。內參基因的穩(wěn)定性取決于樣本和條件,因為苧麻沒有完善的qPCR內參設定體系,因此從常用作內參的管家基因中選擇18s、ACT、TUB、UBQ4個基因。設計引物,凝膠電泳檢測引物設計是否合適,然后進行qPCR檢測。
在NCBI中查找測序鑒定到的候選基因的保守序列,用Primer 5.0軟件設計引物(表1)。引物的退火溫度為53~57°C,引物長度為18~21 bp,擴增產物長度為150~250 bp。引物序列由擎科生物有限公司合成,實時定量PCR使用的引物見下表1。
表1 qRT-PCR檢測中基因的引物序列Table 1 Primer sequences of genes in qRT-PCR analysis
miRNA為具有負調控作用的轉錄因子,其所調控的靶基因才可能具有實際調控纖維發(fā)育的作用,為了進一步闡明miRNA調控纖維發(fā)育的生物學機制,取苧麻韌皮部轉錄本進行測序,構建RNA文庫并進行高通量測序,根據(jù)miRNA與靶基因堿基互補配對高度的保守性進行具有差異表達的miRNA的靶基因預測。常用的靶基因預測軟件有TAPIR[24]和TargetFinder[25],參數(shù)設置為默認參數(shù)。
PCR試劑采用Transgen公司的熒光定量PCR試劑盒,采用SYBRGreen熒光染料法在CFX96實時熒光定量PCR儀上進行定量。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選取管家基因18s為內參基因。PCR體系按照TB GreenPremix酶(Transgen公司)說明書的要求設置,對6個部位進行3次生物學重復,體系為20μL,擴增程序95℃預變性3 min,40個循環(huán)的程序為95℃變性30 s,62℃退火30 s,72℃延伸30 s。
采用Excel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分析,CFX96分析軟件制作擴增曲線。用BestKeeper軟件分析內參基因表達的穩(wěn)定性。相對表達量的計算以18s為內參基因,計算Ct值(Ct代表目標擴增產物達到設定閾值所經歷的循環(huán)數(shù)),參照魏敏[26]計算方法,得到RQ值(表達量變化倍數(shù))。即通過計算 ΔCt(ΔCt=Ct目的基因-Ct內參),獲得 ΔΔCt(ΔΔCt=ΔCt(實驗組)-ΔCt(對照組),再計算RQ值(RQ=2-ΔΔCt),取3次生物學重復的平均值作為該基因在該處理組的表達量,并計算RQ的誤差。
通過對苧麻韌皮部miRNA的測序,在苧麻韌皮部共計378個miRNA中,將測序序列進行注釋,共鑒定出176個已知miRNA和202個新miRNA,為了研究miRNA在苧麻不同部位是否具有表達差異,選定了3個在模式生物中同源且與纖維發(fā)育相關的常見miRNA進行了實時定量PCR檢驗,分別為miR828、miR166和miR156。
通過與擬南芥同源序列對比發(fā)現(xiàn)有許多和擬南芥一致的靶標,如HDZIP基因、MYB基因、NAC基因等,被miRNA(分別為miR166、miR828、miR156)靶向調控,具體見表2。而擬南芥中的HDZIP基因、MYB基因、NAC基因具有調控纖維發(fā)育的功能,由于miRNA具有反向調控靶基因表達的作用,通過抑制靶基因的表達調控植物生長發(fā)育。在擬南芥纖維發(fā)育過程中,莖頂端miRNA基因的表達量高,從而抑制靶基因的程度也高,在莖中部,miRNA基因表達量降低,使靶基因表達量上升,從而引起次生壁細胞發(fā)生增厚或增多,莖稈增粗,纖維量增加[27]。推測在苧麻中miRNA表達也具有這種規(guī)律性。
表2 miRNA靶基因功能注釋Table 2 Functional annotation ofmiRNA target genes
對4對候選內參基因18s、ACT、TUB和UBQ進行測試,Ct值在6~37,表達豐度分布范圍較廣(圖1)。由此可初步判斷,18s和ACT表達較為穩(wěn)定,TUB和UBQ表達差異較大。通過比較兩個基因的變異系數(shù)(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和平均標準偏差(standard deviation,SD)來確定基因的穩(wěn)定性[28]。一般穩(wěn)定的內參基因具有較低的SD值和CV值。而SD的臨界值為1.5,若SD>1.5,則表明穩(wěn)定性較差[29]。但是在對目標基因進行校準時,不僅要求所用內參基因的表達水平穩(wěn)定,而且要求其穩(wěn)定的表達,與目標基因的表達量相近,表達量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導致定量結果出現(xiàn)明顯偏差[30]。由表3可知,18s在不同部位中表達量較為穩(wěn)定,為了保證試驗的準確性,選定18s作為標準內參,取相對變量。
圖1 苧麻內參基因的Ct值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Ct values of reference genes in ramie
表3 4個候選內參基因在苧麻不同部位的表達穩(wěn)定性Table 3 The expression stability of 4 candidate internal reference genes in different tissues of ramie
對miR156、miR166和miR828進行定量分析,得到溶解度曲線見圖2,采用表達量變化倍數(shù)(RQ值)對3個mirRNA基因在中苧1號不同部位的表達情況進行分析。以中苧1號根的表達量作為對照,設定表達量為1。由圖3可知,miR828、miR166和miR156在頂皮和芽中表達量較高,miR828在芽中表達量最高,miR166其次,miR156最低。miR828、miR166和miR156在頂端韌皮部中表達量高,miR828表達量最高,miR156其次,miR166最低。miR828、miR166和miR156在苧麻的葉、莖和根中表達量均較低。
圖2 苧麻中miR828、miR166和miR156擴增曲線Fig.2 Amplification curves of miR828,miR166 and miR156 in ramie
圖3 候選基因在中苧1號不同部位的相對表達量Fig.3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s of candidate genes at different sites of Zhonghu No.1
將miRNA在頂皮和中皮兩個部位進行定量表達見圖4,由圖4可以看出,3個miRNA在頂皮中的表達量要顯著高于中皮,也進一步證明其與苧麻纖維發(fā)育相關。
圖4 miRNA在頂皮和中皮的表達差異Fig.4 Expression differences of miRNA in the apical and mesothelial
苧麻頂端韌皮部與中間韌皮部中的纖維發(fā)育差異明顯,中皮纖維處于生長期,次生壁處于正在加厚或增厚結束時期,而頂皮纖維處于剛開始生長期,纖維發(fā)育相關基因的表達必定活躍。
本研究在苧麻中共檢測到378個miRNA,其中包括176個已知miRNA和202個新miRNA。Wang等[31]對苧麻纖維發(fā)育莖皮中miRNA的表達譜進行了表征,得到51個具有差異表達的miRNA??梢?,本研究中識別的miRNA數(shù)量上更加全面和豐富。在所選的4個管家基因中,18s在苧麻各個部位都能夠穩(wěn)定表達,建議在苧麻研究中作為內參基因。在測定的378個miRNA中選取的3個miRNA經實時定量PCR鑒定,在韌皮部頂端和中部具有差異表達。而頂端韌皮和中部韌皮主要存在纖維發(fā)育方面的差距。在模式植物擬南芥中miRNA具有調控纖維發(fā)育的作用,如miR319可以通過靶向調控TCP4轉錄因子激活次生壁的生物合成。miR319過表達導致莖中TCP4豐度降低和次生壁的形成,表明miR319介導TCP4發(fā)育過程中次生細胞的生物合成[32]。據(jù)此,推測苧麻中miRNA具有調控纖維發(fā)育的作用。
在擬南芥的纖維組織中,Yang等[33]發(fā)現(xiàn)MYB26過表達會引起木質素的異位沉積,導致表皮纖維組織次生增厚。并發(fā)現(xiàn)在兩個NAC結構域基因NAC次生壁促因子1(NST1)和NST2的表達也發(fā)生了變化,這兩個基因與花藥內膜的次生增厚有關。NAC基因作為MYB26基因的上游基因,共同調控了纖維組織次生壁的增厚。擬南芥基因組包含47個HDZIP基因,具有調控纖維發(fā)育的作用。薛宇[34]比較不同發(fā)育時期棉纖維的表達譜深度測序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大量HD-Zip家族基因可能參與棉纖維發(fā)育過程。這說明MYB、NAC和HDZIP在纖維發(fā)育中具有重要調控作用。
在本研究中,通過生物信息學預測miR166、miR828和miR156分別靶向調控MYB、NAC和HDZIP基因。通過對比擬南芥同源序列發(fā)現(xiàn),具有纖維發(fā)育相關的HDZIP基因、MYB基因、NAC基因的同源基因被miRNA(分別為miR166、miR828、miR156)靶向調控。一般來說,如果預測的靶基因具有調控苧麻纖維發(fā)育的作用,那么莖頂端miRNA基因的表達量高,從而抑制靶基因的程度也高,在莖中部,miRNA基因表達量降低,會使靶基因表達量上升,從而會引起次生壁細胞發(fā)生增厚或增多,莖稈增粗,導致苧麻纖維量增加。而HDZIP基因、MYB基因[35]和NAC基因在擬南芥等模式生物中對纖維發(fā)育的調控作用已被證實。MYB作為一類轉錄因子廣泛參與木質部中木質素、細胞壁的合成。這說明miR166、miR828、miR156可能通過調控MYB、NAC和HDZIP基因來進一步參與到苧麻纖維發(fā)育的生物網(wǎng)絡中去。本研究只對miRNA在苧麻不同部位的表達進行了定量分析,表明miRNA可能通過調控相關基因表達來調控苧麻纖維發(fā)育。對于以上推測需要對預測靶基因的表達量開展進一步的研究。因此,本研究為探究miRNA在苧麻纖維發(fā)育調控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