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嘉,高 玲,楊孝芳,張 軍,蒲 翔,施楊婉玲
(貴州中醫(yī)藥大學,貴陽 550025)
肝癌是最常見的結締組織瘤之一,每年在全世界范圍有60萬新增患者,其惡性程度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在所有腫瘤相關性死因中排在第三位[1]。中藥對減輕肝癌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和免疫功能、預防復發(fā)和轉移都具有重要作用[2]。課題組以“毒損肝絡”理論為用藥的指導依據(jù),自擬健脾活血祛濕方輔助治療肝癌。前期研究結果顯示,本方可顯著提高肝硬化腹水大鼠線粒體水通道蛋白8、9(aquaporin8、9,AQP8、9)的表達,減輕線粒體水腫,同時促進線粒體ATP合成,改善肝功能,提高細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OX)活性表達,促進肝癌細胞在線粒體途徑的凋亡[3]。為進一步研究本方在治療肝癌中可能存在的作用及作用機制,課題組進行體外培養(yǎng)H22肝癌細胞,在不同劑量健脾活血祛濕方的給藥干預下,觀察細胞的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及線粒體膜電位和AQP9的改變,為中醫(yī)藥治療肝癌提供實驗依據(jù)。
H22小鼠肝癌細胞,購自中南大學湘雅醫(yī)學院細胞保存中心。
健脾活血祛濕方組成:五爪龍30 g,白術30 g,白背葉根30 g,豬苓15 g,田基黃20 g,茜草15 g,土鱉蟲10 g,砂仁5 g(后下),全部藥材均購自貴陽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藥房,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要求。先加蒸餾水浸泡40 min,一煎加藥材量的8倍水,沸騰后煎40 min;二煎加藥材量的6倍水,沸騰后煎30 min過濾,2次所得濾液混合后干燥濃縮至15 ml,-20 ℃保存?zhèn)溆谩R? g/m1的原液,80 ℃水浴30 min,連續(xù)3 d滅活后,1000rpm離心10 min,-20 ℃保存?zhèn)溆?。實驗時以含2%DMEM培養(yǎng)液倍比稀釋。
胎牛血清(美國Gibco公司);DMEM高糖培養(yǎng)基(美國Invitrogen公司);DMSO(美國Sigma公司);胰蛋白酶、PBS緩沖液、Trizol(均為Invitrogen公司);PrimeScriptTMRT reagent Kit withgDNAEraser,RR047 A、TBGreen? Premix Ex TaqTMII,RR820 A(均為TAKARA公司);氯仿、異丙醇、無水乙醇(均購自廣州化學試劑廠);DEPC(上海生工(GAPDH抗體)(1∶4000稀釋液),杭州三箭公司;AQP9抗體(1∶400稀釋液),博世德公司(批號BA3619-2);Bax抗體(1∶1000稀釋液),CST公司(批號5023);Bcl-2抗體(1∶1000稀釋液),CST公司(批號2870);注射用環(huán)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TX):200 mg/瓶,德國Baxter Oncology Gmbh 公司。
超凈工作臺(蘇州蘇潔凈化設備有限公司);倒置顯微鏡(美國thermo公司);低速離心機(湖南湘儀離心機儀器有限公司);酶標儀(美國thermo公司);ABI7500熒光定量PCR儀(美國Invitrogen公司);PCR儀(美國thermo公司);DYY7C型電泳儀電源(北京市六一儀器廠);TY-80B脫色搖床(江蘇金壇市萊華儀器制造有限公司);電泳槽(Tanon公司);濕轉轉膜儀(Tanon公司)。
從液氮中取出凍存的小鼠H22細胞,置于含有1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養(yǎng)基中,于37 ℃、5% CO2條件下連續(xù)培養(yǎng)孵育,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生長情況并用臺盼蘭染色,計算細胞存活率達95%以上,取對數(shù)生長期細胞,用PBS緩沖液清洗2遍,經胰蛋白酶消化后,加入4 mL DMEM高糖培養(yǎng)基終止胰蛋白酶的消化,充分均勻吹打,使H22細胞處于單個懸浮狀態(tài),對H22細胞進行細胞計數(shù)。
H22細胞增殖抑制率將藥物做系列倍比稀釋成高濃度(200 mg/ml)、中濃度(100 mg/ml)、低濃度(50 mg/ml),同時設置不加任何藥物的空白組和CTX組(20 mg/ml),在37 ℃、5% CO2條件下分別培養(yǎng)24 h、48 h、72 h、96 h,標記為A、B、C、D。取對數(shù)生長期細胞,將細胞密度調整為3×103/mL,接種在2塊96孔板中。96孔板外圍孔加入PBS緩沖液0.1 ml/孔,中間60孔每孔加入100μLDMEM高糖培養(yǎng)基,置于37 ℃,5%CO2條件下培養(yǎng)24 h。24 h后取孔板A每孔加入20 μL MTT,繼續(xù)放于CO2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4 h,棄上清加入DMSO 150 μL,充分振蕩溶解結晶,在490 nm波長酶聯(lián)免疫檢測儀測定各孔的吸光度(A),計算藥物作用24 h細胞增殖抑制率。同理測出48 h、72 h、96 h孔板B、C、D各孔吸光度。增殖抑制率=(對照組A490-實驗組A490)/對照組A490×100%。
H22細胞凋亡率取對數(shù)生長期細胞,將細胞密度調整為6×104/mL接種在6孔板中,每孔2 mL,置于37 ℃、5%CO2條件下培養(yǎng)24 h,胰蛋白酶消化細胞,終止消化后離心收集2×104個細胞,雙蒸水稀釋5×Binding Buffer為1×工作液,取500 μL 1×Binding Buffer重懸細胞。每個流式管加入5 μL Annexin V-FICT和10 μL PI,避光靜置5 min。通過FICT檢測通道(FLI)檢測Annexin V-FICT(Ex=488 nm;Em=530 nm),通過PE檢測通道檢測PI(FL2)。
表1示,H22細胞AQP9的表達細胞加1 ml Trizol提取總RNA,室溫放置5 min,加入200 μL氯仿,顛倒混勻后室溫放置15 min,4℃ 12000 g離心15 min,吸取上層水相,至另一離心管中,加入0.5 ml異丙醇混勻,室溫放置5~10 min,4℃ 12000 g離心10 min,棄上清,RNA沉于管底,加入1 ml 75%乙醇,溫和振蕩離心管,洗滌沉淀,4 ℃ 8000 g離心5 min,盡量棄上清,室溫晾干或真空干燥5~10 min,加入50 μL DEPC處理過的H2O溶解并測量RNA濃度。從-80 ℃冰箱中取出樣品RNA 4 ℃下解凍,然后在 0.2 ml PCR 管中配制反應溶液。
表1 引物設計
反應體系:DNA 模板2 μL,PCR Forward Primer(10 μM)0.4 μL,PCR Reverse Primer(10 μM)0.4 μL,SYBR Premix Ex Taq II(Tli RNaseH Plus) (2×)10 μL,ROX Reference Dye II(50×)0.4 μL,dH2O Up to 20 μL。反轉錄條件:37 ℃ 15 min;85 ℃ 5sec4℃。將PCR管置于定量PCR儀中進行反應,反應條件為:95 ℃,30 s;95 ℃,3s;60 ℃,30 s,40 Reps,Melt Curve Stage。使用2^-ΔΔCт計算相對mRNA含量,ΔCт=Cт(目的基因)—Cт(管家基因)GAPDH,ΔCт=ΔCт(各用藥組)—ΔCт(空白組),2^-ΔΔCт表示各用藥組目的基因mRNA的含量相對空白組所改變的倍數(shù)。
H22細胞AQP9、B細胞淋巴瘤-2 (B-cell lymphoma-2, Bcl-2)、Bcl-2相關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 Bax)的表達低溫提取蛋白,蛋白定量,加入含2-ME(巰基乙醇,強還原劑)的5×上樣緩沖液(1∶50)100 ℃變性5 min,12%的SDS-PAGE凝膠電泳、轉膜,用5%的脫脂奶粉于搖床上封閉1 h。一抗孵育:取出封閉好的PVDF膜,用TBST漂洗,根據(jù)目的蛋白分子量大小與內參剪開,放入相應稀釋好的一抗中孵育,4 ℃過夜。二抗孵育:第2天回收一抗,PVDF膜用TBST洗5遍,于搖床上進行洗滌,每次5 min。洗滌結束后,開始孵育二抗,二抗稀釋比例為1∶6000,搖床上室溫孵育50 min。用TBST洗膜5次,每次5 min,預先配好顯影液、定影液、ECL發(fā)光液,每張膜上加200-300ulECL液進行曝光。
JC-1法檢測細胞線粒體膜電位,取制備好的線粒體混懸液使用流式細胞儀按JC-1法檢測。取適量JC-1(200×),按照每50 μL JC-1(200×)加入8 mL超純水比例稀釋JC-1。劇烈震蕩充分溶解并混勻JC-1,然后再加入2 mL JC-1染色緩沖液(5×),混勻后把試劑盒中提供的CCCP(10mM)推薦按照1∶1000的比例加入到細胞培養(yǎng)液中,稀釋至10 μM,處理細胞20 min,共振聚焦顯微鏡觀察。
圖1示,與空白組比較,CTX組在48 h、72 h和96 h對小鼠H22肝癌細胞的抑瘤率明顯升高(P<0.05);與CTX組比較,健脾活血祛濕方各劑量組的抑瘤率呈時間/劑量依賴性增高(P<0.05),其中高劑量組在96 h的抑瘤率達最高。
注:與空白組比較:*P<0.05;與CTX組比較:△P<0.05
圖2示,Q2-UL表達晚期凋亡群體,Q2-UR表達中晚期凋亡群體,Q2-LL表達未凋亡群體,Q2-LR表達早期凋亡群體,圖中箭頭所指部分區(qū)域面積表示整體凋亡率。圖2表2示,與空白組比較,CTX組的凋亡率明顯增加(P<0.05);與CTX組比較,健脾活血祛濕方各劑量組凋亡率均明顯增加(P<0.05),其中高劑量組表達顯著(P<0.05)。
圖2 Annexin V-FITC/PI檢測H22肝癌細胞凋亡
表2 Annexin V-FITC/PI檢測H22肝癌細胞凋亡比較
圖3示,與空白組比較,CTX組的AQP9mRNA轉錄水平明顯增高(P<0.05);與CTX組比較,健脾活血祛濕方高劑量組的AQP9mRNA轉錄水平明顯增高(P<0.05),中、低劑量組的AQP9mRNA轉錄水平明顯下降(P<0.05),各劑量組呈劑量依賴性增高(P<0.05)。
注:與空白組比較:*P<0.05;與CTX組比較:△P<0.05
圖4、5示,與空白組比較,CTX組的AQP9、Bax、Bcl-2蛋白表達水平均有顯著增高(P<0.05);與CTX組比較,健脾活血祛濕方各組AQP9、Bax蛋白表達水平呈劑量依賴性增高(P<0.05),Bcl-2蛋白表達呈劑量依賴性下降(P<0.05)。
注:A.空白組; B.CTX組;C.低劑量組; D.中劑量組;E.高劑量組
注:與空白組比較:*P<0.05;與CTX組比較:△P<0.05
JC-1法檢測細胞線粒體膜電位:紅色熒光表示細胞線粒體膜電位較高,綠色熒光表示細胞線粒體膜電位較低。圖6示,空白組Merge無明顯綠色熒光細胞顯示,以紅色熒光為主要表達(箭頭所示);與空白組比較,CTX組Merge顯示綠色熒光增多(箭頭所示),提示線粒體膜電位有明顯降低;與CTX組比較,健脾活血祛濕方低、中劑量組Merge顯示綠色熒光變淺(箭頭所示),高劑量組Merge主要表達綠色熒光且漸強(箭頭所示),提示健脾活血祛濕方可顯著降低線粒體膜電位,促進細胞凋亡。
圖6 共聚焦顯微鏡觀察JC-1檢測細胞線粒體膜電位(DAB×200)
肝癌屬于中醫(yī)學“肝積”“積聚”“癥瘕”等范疇,一般認為由于情志不暢、飲食勞倦、寒邪侵襲以及久病不愈、耗氣傷血等因素影響臟腑氣機異常變化,絡脈郁滯不通、津血互換失常、痰濕血瘀凝滯脈絡而終成本病[4]。肝癌屬于本虛標實之證。絡病學認為“毒損肝絡”是肝癌形成的基本病理過程,其基礎理論認為毒瘀作祟阻滯于肝絡出現(xiàn)絡虛、毒侵,而化毒為害則是絡病遷延和深化的關鍵所在,此時的疾病處于正虛邪實、病勢膠著狀態(tài)。課題組根據(jù)此理論以健脾活血祛濕方輔助治療肝癌。本方以五爪龍、白術為君,共奏健脾益氣、補益肝絡、化濕行水之功;以田基黃、豬苓、白背葉根三藥為臣,以達健脾通絡、清熱利水之效;土鱉蟲、茜根活血化瘀、通絡為佐,砂仁調理脾胃、辛溫化濕為使,達到利濕而不傷脾胃之效。全方配伍嚴謹,藥味精煉,共奏健脾、通絡、祛濕之功?,F(xiàn)代藥理學實驗證實,五爪龍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抑制腫瘤、免疫調節(jié)等作用;白術具有良好的保肝利膽作用,常用于治療肝硬化腹水、消癥積;白背葉根具有良好的保肝利膽、抗纖維化作用;田基黃具有保肝護肝、抗病毒、增強免疫等作用;豬苓、茜根同樣具有良好的保肝護肝作用。課題組前期研究結果表明, 健脾活血祛濕方能緩解肝細胞線粒體損傷,改善肝線粒體代謝功能,并具有良好的保肝作用。課題組推測其機制可能是通過激發(fā)線粒體細胞凋亡途徑,促進肝臟壞損細胞的早期凋亡。同時本研究結果也提示,健脾活血祛濕方各劑量組可呈時間/劑量依賴性地抑制腫瘤細胞生長。
AQP是一種廣泛存在于細胞膜上的水通透性蛋白,是近年在腫瘤分子生物學領域內研究的一個熱點。目前共發(fā)現(xiàn)有13個成員(命名為AQP0-12),主要介導肝癌細胞凋亡時水的內外膜運動。肝細胞上有多種AQPs且每種表達數(shù)量各異,其中AQP9是最重要的一種[5]。一些水通道蛋白在腫瘤中異常表達,并參與腫瘤的凋亡、增殖、侵襲及轉移[6]。研究證實,AQP9表達于正常肝臟,在肝癌細胞中表達下降,使得肝癌細胞對滲透壓反應和對凋亡的刺激性下降,從而促進腫瘤細胞增殖[7];AQP9在肝臟腫瘤細胞中比正常肝細胞表達顯著減少,離體肝臟腫瘤細胞質膜的水通透性極低,對凋亡誘導信號反應遲鈍,而正常肝細胞反應迅速。本研究表明,健脾活血祛濕方各劑量組的AQP9表達均呈劑量依賴性升高,課題組推測肝癌細胞凋亡可能是因為高表達的AQP9增加了肝癌細胞的通透性,促進細胞內外水代謝的運轉,線粒體基質的滲透壓升高,激活相關凋亡因子,引起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級聯(lián)反應(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Caspase),最終導致細胞核皺縮,核染色凝縮和核碎裂等現(xiàn)象。同時Annexin V-FICT/PI結果也提示,健脾活血祛濕方可呈劑量依賴性地促進細胞凋亡。
線粒體釋放凋亡酶激活因子誘導Caspase家族產生級聯(lián)反應,導致癌細胞的不可逆凋亡,這一過程在肝癌細胞凋亡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8]。線粒體細胞凋亡途徑是三大經典凋亡途徑的中心途徑,以線粒體膜電位下降為標志,引起相關凋亡蛋白Bax、Bcl-2與一些通道蛋白PTP、AQP等變位,形成調亡小體導致凋亡。具體途徑可表現(xiàn)為細胞受外界因素損傷刺激引起線粒體膜電位下降,ATP合成降低,胞質Ca2+升高以及細胞內活性氧種類(reactive oxygenspecies, ROS)的增加,使腺苷酸轉運體(adenine nucleotide tranporter, ANT)的構象改變,進而導致PT孔開放。繼而ATm及內膜腺苷轉位酶(APH)崩解,呼吸鏈解偶聯(lián),線粒體基質的滲透壓升高、內膜腫脹,膜內外形成滲透梯度,水通道蛋白迅速有選擇性地將水排出,使細胞凋亡性容積減小(apoptotic volume decrease, AVD)[9-10],導致細胞水分丟失。同時伴隨線粒體膜間隙的細胞色素c(cytochrome c, Cyt-C)、Smac/DIABLO、細胞凋亡誘導因子(apoptosis induced factor, AIF)、核酸內切酶G(endonucleaseG, EndoG)、Bcl-2蛋白家族等的釋放,通過caspase級聯(lián)反應引起細胞凋亡[11]。本研究發(fā)現(xiàn),健脾活血祛濕方高劑量組細胞線粒體膜電位有下降并出現(xiàn)核皺縮,細胞呈現(xiàn)凋亡趨勢;同時Western Blot檢測結果也提示,健脾活血祛濕方促進AQP9、Bax表達增高、Bcl-2表達降低,增加促凋亡Bax與抗凋亡Bcl-2比值;Annexin V-FICT/PI結果也提示,健脾活血祛濕方可呈劑量依賴性地增高肝癌細胞凋亡率。
隨著對AQP9的進一步研究,尤其針對其在正常肝細胞和肝癌細胞的顯著差異表達,課題組自擬健脾活血祛濕方以研究該方基于AQP9促肝癌細胞凋亡的可能性。實驗結果均提示,健脾活血祛濕方能夠通過線粒體依賴途徑觸發(fā)肝癌細胞凋亡,這可能與AQP9具有一定相關性,但是否直接調控AQP9表達還需后續(xù)實驗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