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微循環(huán)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yè)委員會
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可能導致肺栓塞和(或)血栓后綜合征,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生命健康。DVT和肺栓塞合稱為靜脈血栓栓塞癥(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隨著老齡化的加劇,慢性腎臟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發(fā)病率逐漸升高,在中國,其發(fā)病率為10.8%[1]。CKD患者有較高的VTE風險,而且在接受抗凝治療時,受腎功能不全和合并癥等因素的影響,出血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這使VTE合并CKD患者的抗凝治療存在較大挑戰(zhàn)性。目前,對于VTE合并CKD患者,還缺乏高質(zhì)量研究證據(jù)和指南指導抗凝治療。4~5期CKD及終末期腎?。╡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通常被VTE抗凝治療的Ⅲ期臨床研究排除在外。而在臨床工作中,亟待建立VTE合并CKD患者的抗凝治療策略。為指導和規(guī)范VTE合并CKD患者的抗凝治療,經(jīng)中國微循環(huán)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yè)委員會相關專家多次討論,并基于現(xiàn)有的文獻資料與專家臨床經(jīng)驗總結(jié),制定《靜脈血栓栓塞癥合并慢性腎臟疾病的抗凝治療微循環(huán)專家共識》,供臨床參考使用。
本共識由中國微循環(huán)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yè)委員會發(fā)起,共識專家組由該委員會委員及其推薦的相關領域?qū)<夜餐M成,按照“共識形成方法”[2],達成共識意見。專家組擬定關鍵問題和共識提綱后,確定文獻檢索策略(表1)。執(zhí)筆人在復習國內(nèi)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根據(jù)所收集信息,經(jīng)會議討論及反復修訂,制定共識第一稿。主要圍繞九個方面的內(nèi)容:(1)共識形成方法;(2)VTE合并CKD患者的腎功能評價方法;(3)VTE與CKD的相關性;(4)可應用于VTE合并CKD患者的抗凝藥物;(5)VTE合并CKD患者的出血風險評估;(6)抗凝劑相關性腎??;(7)結(jié)合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和抗凝階段選擇合適的抗凝藥物;(8)其他VTE合并CKD的臨床抗凝實踐要點;(9)展望等內(nèi)容。共識第一稿以郵件方式向共識專家組成員發(fā)送,由所有專家對第一稿進行函審并提出書面意見,共收集函審意見204條。由主要執(zhí)筆人根據(jù)第一稿函審意見,在會議上進行逐條討論確認并修訂共識,形成第二稿。以郵件方式向共識專家組成員發(fā)送共識第二稿,征求反饋意見,最終經(jīng)過再次會議討論定稿,形成共識終稿。
表1 文獻檢索策略
腎臟疾病影響VTE的發(fā)病率、復發(fā)率及抗凝相關出血風險,腎功能水平更會直接影響抗凝藥物的代謝和治療劑量的選擇。因此準確評估患者的腎臟功能對VTE合并CKD患者的抗凝治療至關重要。目前主要有3種常用的eGFR計算方法:Cockcroft-Gault(C-G)公式、慢性腎臟病流行病學合作研究(chronic kidney disease epidemiology collaboration,CKD-EPI)公式和腎臟病膳食改良實驗(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MDRD)方程[3]。目前,對于VTE合并CKD患者,尚無確切證據(jù)表明哪種公式是eGFR最佳計算公式。C-G和CKD-EPI公式是臨床最常用的eGFR計算方法。目前較多的直接口服抗凝藥物(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DOACs)的Ⅲ期臨床研究采用了C-G公式評估eGFR[4-6]。但需注意,女性、高齡、體重較輕、基線時肌酐水平較低的患者,C-G公式計算的eGFR可能比實際eGFR偏低[7]。另外,用C-G公式評價CKD患者eGFR時,正常體重人群可以使用實際體重,而超重人群應當使用理想體重計算eGFR[8]。經(jīng)過肌酐(creatinine,Cr)和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校正的CKD-EPI公式,估算的eGFR準確率較高[9]。因此本共識建議將CKD-EPI或C-G公式作為VTE合并CKD患者的eGFR估算公式。在老年患者、體重較輕或超重的特殊人群中,可以考慮聯(lián)合應用C-G公式和CKD-EPI公式來提高對重大出血風險的預測能力[7]。MDRD公式在VTE人群中研究較少,故本共識不做推薦。
eGFR<30 ml/(min·1.73 m2)被稱為嚴重腎功能不全。eGFR<15 ml/(min·1.73 m2)被定義為ESRD。根據(jù)eGFR將CKD分為5期(表2)。
專家共識1:建議將CKD-EPI公式或C-G公式作為VTE合并CKD患者的eGFR估算公式。
專家共識2:在老年患者和體重較輕或者超重的特殊人群中,建議聯(lián)合應用C-G公式和CKD-EPI公式來提高重大出血風險的預測能力。
CKD患者較健康人群,其VTE發(fā)病率更高。VTE患者中,合并eGFR下降的患者占所有VTE患者的30%~41%,其中eGFR低于30 ml/(min·1.73 m2)的嚴重腎功能不全患者占8%~11%[10-11]。eGFR降低且因其他原因住院的患者中35%~45%的患者會發(fā)生VTE[10]。eGFR下降是VTE的獨立危險因素,同時CKD患者中促凝血因子和炎性生物標記物如D-二聚體、VⅢ因子和C反應蛋白水平等升高,進一步增加了VTE風險[9,12]。隨著eGFR的下降和CKD分期增加,VTE的風險逐步升高[13]。嚴重腎功能不全患者,患VTE的風險可達到正常人群患VTE風險的2倍[13]。
VTE復發(fā)率也與eGFR水平和CKD分期密切相關。eGFR越低,CKD分期越高,VTE復發(fā)率越高。CKD 2期患者,VTE復發(fā)率是eGFR正?;颊叩?.84倍;而CKD 3~5期患者,VTE復發(fā)率升高至eGFR正?;颊叩?.69倍[14]。同時,VTE復發(fā)率會隨著時間延長逐年升高[14]。一項全球VTE抗凝注冊研究顯示,CKD 3~5期患者與CKD 1~2期和非CKD患者相比,12個月內(nèi)VTE復發(fā)率、大出血發(fā)生率和全因死亡率顯著增加[15]。
CKD 5d期即腎透析患者VTE發(fā)病率為8.4%,為普通患者VTE發(fā)病率的4.5倍[16],肺栓塞病死率升高至2.56倍[17]。即使在腎移植患者中,VTE風險也增加。文獻顯示,腎移植患者血栓風險是健康人群的7.9倍,在腎移植術后第1年,血栓風險甚至可以高達26.1倍[18]。男性、住院、低血紅蛋白血癥、合并使用雷帕霉素和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抑制劑等因素進一步增加腎移植患者的血栓風險[18-19]。同時,腎移植患者的血栓復發(fā)風險也顯著升高。
目前對于CKD患者VTE發(fā)病率和復發(fā)率升高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可能存在以下幾個機制[20]:(1)血管內(nèi)皮破壞,抗凝功能下降;(2)慢性炎性反應導致纖維蛋白原、VⅢ因子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等凝血因子增加;(3)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水平升高;(4)血液黏稠度增加;(5)血小板活化并聚集等。
專家共識3:CKD患者VTE發(fā)病率和復發(fā)率升高,eGFR下降是VTE的獨立危險因素。
專家共識4:eGFR越低,CKD分期越高,VTE發(fā)病率和復發(fā)率越高。
專家共識5:腎透析患者和腎移植患者,VTE發(fā)病率和復發(fā)率升高。
合并CKD的VTE患者,在接受抗凝治療時出血風險增加。嚴重腎功能不全[eGFR<30 ml/(min·1.73 m2)]的VTE患者,抗凝所致大出血風險的比值比(odds ratio,OR)為2.26,致死性出血風險的發(fā)生率為1.4%[7]。一方面,腎功能不全會影響抗凝藥物的代謝和血藥濃度;另一方面,VTE合并CKD的患者中,高齡患者占比高,患者合并疾病和合并用藥多,這些都是導致抗凝治療過程中出血風險進一步升高的原因[10]。合并VTE的腎透析患者,抗凝治療出血風險是其他腎透析患者的2倍,全因死亡率是其他腎透析患者的2.4倍[16]。
專家共識6:VTE合并CKD患者抗凝治療出血風險升高。
抗凝治療是VTE患者治療關鍵,由于CKD患者的VTE發(fā)病率高、復發(fā)率高且抗凝治療相關出血風險也較高,VTE合并CKD患者的抗凝藥物選擇存在巨大的挑戰(zhàn),因此臨床醫(yī)師需在臨床工作中充分考慮抗凝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根據(jù)抗凝藥物的種類,可以分為口服抗凝藥物(oral anticoagulants,OACs)和胃腸外抗凝藥物(圖1),其中,直接口服Xa因子抑制劑和直接口服凝血酶抑制劑合稱為DOACs。本共識將從抗凝藥物的藥理分類、給藥途徑、代謝途徑、在腎功能不全時的藥代動力學(pharmacokinetics,PK)和藥效動力學(pharmacodynamics,PD)、給藥劑量、監(jiān)測措施及出血拮抗等方面對現(xiàn)有的抗凝藥物分別進行闡述。
華法林是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藥物之一,盡管在臨床應用時有較多缺陷,但由于其代謝通過肝臟細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酶,不依賴腎臟(僅通過腎臟排泄無活性的代謝產(chǎn)物),所以一直是CKD患者,尤其是ESRD患者長期服用抗凝藥物的首選,這也被2019美國心臟協(xié)會指南認可。在eGFR<30 ml/(min·1.73 m2) 的CKD患者中,華法林的平均血藥濃度是健康受試者的1.6倍,而半衰期延長了20%[21]。由于CYP450酶水平的下調(diào),CKD患者通常只需較小劑量華法林就可以使國際標準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達標[22]。同時,在華法林長期抗凝的過程中,CKD患者INR值波動較大(不達標或超標),易出現(xiàn)過度抗凝(INR異常升高),因此需要頻繁監(jiān)測INR。可以采用INR在治療范圍內(nèi)的時間百分比(time in therapeutic range,TTR)作為監(jiān)測華法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指標,在CKD患者中,TTR目標值是≥70%。
圖1 常用抗凝藥物及分類
即使在INR達標的情況下,CKD患者使用華法林抗凝治療期間出血風險也高于非CKD患者。華法林抗凝發(fā)生出血時,可以使用維生素K、凝血酶原復合物濃縮物(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PCC)、重組因子Ⅶα(recombinant factor Ⅶα,rFⅦα)和新鮮冰凍血漿(fresh frozen plasma,F(xiàn)FP)進行拮抗。由于CKD患者尤其是ESRD患者出血時間和嚴重性超過非CKD患者,因此需要臨床醫(yī)師根據(jù)實際情況,反復多次使用拮抗劑以保證拮抗效果[23]。
除了出血風險外,VTE合并CKD患者應用華法林抗凝還存在特殊風險。(1)加重血管鈣化的風險:腎功能衰竭相關的高磷血癥會刺激平滑肌細胞的成骨特性,導致動脈血管鈣化。華法林拮抗維生素K,干擾了維生素K依賴的基質(zhì)蛋白對血管鈣化的抑制作用,會進一步加重動脈血管鈣化風險[24]。(2)華法林相關腎?。╳arfarin-related nephropathy,WRN)的風險:WRN是由Brodsky等[25]提出定義,當華法林出現(xiàn)過度抗凝(INR≥3)的一周內(nèi),血清肌酐不明原因升高超過0.3 mg/dl,其機制可能為華法林過度抗凝、凝血酶耗竭引起的腎小球出血和紅細胞管型阻塞,所導致的急性腎損傷(acute kidney injury,AKI)。CKD患者中,WRN發(fā)生率為33%,是非CKD患者的2倍;WRN的發(fā)生也會導致CKD進一步惡化,使CKD患者病死率進一步升高[25]。所以在VTE合并CKD的患者應用華法林抗凝治療過程中,需要密切監(jiān)測腎功能情況。
正在接受透析的VTE患者,雖然缺少大型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研究證據(jù),但仍然可以考慮在充分權衡風險收益比和密切監(jiān)測的前提下使用華法林進行抗凝治療。
專家共識7:華法林是VTE合并CKD患者,尤其是ESRD患者長期服用抗凝藥物的首選。應用華法林抗凝過程中,應注意密切監(jiān)測INR、TTR和腎功能,并密切關注出血風險、血管鈣化風險和華法林相關腎病風險。
DOACs抑制Xa因子或凝血酶,不同DOACs的代謝途徑及在腎臟的清除率不同。同時,不同的eGFR水平,DOACs的PK/PD也不相同。因此,合并CKD的VTE患者中,需個體化選用DOACs藥物及確定劑量。很多DOACs的Ⅲ期臨床試驗排除了eGFR<30 ml/(min·1.73 m2)的患者,而阿哌沙班的Ⅲ期臨床試驗排除eGFR<25 ml/(min·1.73 m2)的患者[4-6],使得DOACs在合并CKD的VTE患者中更顯得證據(jù)匱乏。
4.2.1 利伐沙班
利伐沙班是口服的直接Xa因子抑制劑,通過肝、腎雙通道代謝,2/3的活性藥物經(jīng)肝臟CYP450酶代謝為無活性代謝產(chǎn)物,經(jīng)過腎臟和腸道各排出一半;另外1/3以活性藥物原形的形式,通過腎臟主動分泌的方式從尿液中排出。PK/PD分析顯示:CKD患者利伐沙班血藥濃度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隨eGFR降低而升高,提示利伐沙班在CKD患者中有蓄積[22]。研 究 數(shù) 據(jù) 顯 示,eGFR 15~29 ml/(min·1.73 m2)的患者利伐沙班血藥濃度顯著增加[26]。因此,VTE合并CKD患者需要根據(jù)eGFR調(diào)整利伐沙班用量:(1)eGFR 50~80 ml/(min·1.73 m2),利伐沙班無需調(diào)整劑量; (2)eGFR 30~49 ml/(min·1.73 m2),前3周利伐沙班15 mg,2次/天,之后維持劑量降低為15 mg,1次/天[27-29]; (3)eGFR 15~29 ml/(min·1.73 m2),利伐沙班慎用,如必需使用,建議劑量為15 mg 1次/天[27-29],并監(jiān)測抗Xa活性或血藥濃度;(4)eGFR<15 ml/(min·1.73 m2)的非透析患者,利伐沙班禁用。
透析患者中利伐沙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還缺少大樣本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研究證據(jù)。文獻顯示,無殘存腎功能的血液透析的患者,10 mg 利伐沙班的AUC相當于健康受試者服用20 mg 利伐沙班的AUC,提示兩種情況下,藥物暴露量相當[30]。透析不能清除利伐沙班,對血漿中利伐沙班的濃度無明顯影響[30]。高劑量利伐沙班(15 mg及20 mg)會導致透析患者出血風險增加[31],利伐沙班10 mg,1次/天,可能是透析患者較為合適的劑量[32]。
利伐沙班可以通過抗Xa活性進行監(jiān)測[33],經(jīng)利伐沙班校準的抗Xa活性與利伐沙班血藥濃度具有較好的線性相關性??筙a活性的測量時間點是在利伐沙班服藥前測得谷值,在利伐沙班服藥后2~3 h測得峰值[33]。但現(xiàn)有研究仍未明確CKD患者理想的抗Xa活性范圍。
使用利伐沙班抗凝發(fā)生出血時,可根據(jù)情況考慮使用PCC、活化的PCC(activated PCC,aPCC)或r-FⅦα逆轉(zhuǎn)抗凝作用。Andexanet alfa是利伐沙班的特異性拮抗劑,但目前在國內(nèi)尚未上市。
專家共識8:利伐沙班可選擇性應用于CKD合并VTE患者的抗凝治療。
(1)利伐沙班可用于eGFR≥50 ml/(min·1.73 m2) 的CKD合并VTE患者的抗凝治療,且無需調(diào)整劑量。
(2)利伐沙班可減量用于eGFR 30~49 ml/(min·1.73 m2) 的CKD合并VTE患者的抗凝治療,維持劑量為15 mg, 1次/天。
(3)利伐沙班應慎用于eGFR 15~29 ml/(min·1.73 m2)的CKD合并VTE的患者;不建議未透析的ESRD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抗凝。
(4)透析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抗凝,建議劑量為10 mg, 1次/天。
4.2.2 阿哌沙班
阿哌沙班也是口服的直接Xa因子抑制劑,其主要通過肝臟的CYP450酶和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代謝,從胃腸道及腎臟等多種途徑排泄,腎臟的排泄量占總清除率的27%。CKD患者阿哌沙班血藥濃度AUC隨eGFR降低而升高[34]。VTE合并CKD患者需要根據(jù)eGFR調(diào)整阿哌沙班用量:(1)eGFR≥30 ml/(min·1.73 m2),阿哌沙班無需調(diào)整劑量,為5 mg,2次/天;(2)eGFR 15~29 ml/(min·1.73 m2),阿哌沙班劑量降低為2.5 mg,2次/天[27-28];(3)eGFR<15 ml/(min·1.73 m2)的非透析患者,阿哌沙班禁用。
透析患者中,阿哌沙班的用法存在爭議。文獻顯示,透析患者的藥物暴露量較健康受試者升高39%[35]。無殘存腎功能的血液透析患者,阿哌沙班2.5 mg,2次/天與健康受試者服用5 mg,2次/天相比,藥物暴露量相當[36]??紤]到出血風險,歐洲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建議透析患者使用2.5 mg,2次/天劑量抗凝[36]。但Kufel等[37]認為,透析能部分清除阿哌沙班,透析患者可以安全耐受為5 mg,2次/天劑量。因此,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xiàn)DA)批準透析患者可以使用阿哌沙班5 mg,2次/天劑量,如果患者體重<60 kg或年齡>80歲,則需要將阿哌沙班劑量降低為2.5 mg,2次/天[35]。阿哌沙班在中國透析人群中的用法尚無相關研究,考慮到出血風險,本共識建議在透析患者中采用2.5 mg,2次/天劑量抗凝。
使用阿哌沙班抗凝發(fā)生出血時,可根據(jù)情況考慮使用PCC、aPCC或rFⅦα逆轉(zhuǎn)抗凝作用。Andexanet alfa也是阿哌沙班的特異性拮抗劑,但目前在國內(nèi)尚未上市。
專家共識9:阿哌沙班可有選擇性地應用于CKD合并VTE患者的抗凝治療。
(1)阿哌沙班可用于eGFR≥30 ml/(min·1.73 m2)的CKD合并VTE患者的抗凝治療,且無需調(diào)整劑量。
(2)阿哌沙班可減量用于eGFR 15~29 ml/(min·1.73 m2)的CKD合并VTE患者的抗凝治療,維持劑量為2.5 mg, 2次/天。
(3)阿哌沙班禁用于eGFR<15 ml/(min·1.73 m2)的非透析患者。
(4)透析患者可使用阿哌沙班抗凝,建議劑量為2.5 mg, 2次/天。
4.2.3 艾多沙班
艾多沙班同樣也是口服的直接Xa因子抑制劑,腎臟可代謝50%。在治療VTE時,初始5~10 d胃腸外抗凝,之后序貫使用艾多沙班60 mg,1次/天。CKD患者艾多沙班AUC隨eGFR降低而升高。eGFR≥50 ml/(min·1.73 m2),無需調(diào)整劑量;eGFR 15~49 ml/(min·1.73 m2),劑量減量為30 mg,1次/天[27-28]。艾多沙班較難被透析清除[22]。透析患者單次用藥的PK分析顯示,15 mg,1次/天是透析患者可以耐受的劑量,但該劑量并未在多次給藥的PK/PD研究中證實[38]。
使用艾多沙班抗凝發(fā)生出血時,可根據(jù)情況考慮使用PCC、aPCC或r-FⅦα逆轉(zhuǎn)抗凝作用。Andexanet alfa是Xa因子抑制劑的特異性拮抗劑,但在國內(nèi)尚未上市。
專家共識10:艾多沙班可有選擇性地應用于CKD合并VTE患者的抗凝治療。
(1)艾多沙班可用于eGFR≥50 ml/(min·1.73 m2) 的CKD合并VTE患者的抗凝治療,且無需調(diào)整劑量。
(2)艾多沙班可減量用于eGFR 15~49 ml/(min·1.73 m2)的CKD合并VTE患者的抗凝治療,維持劑量為30 mg, 1次/天。
(3)艾多沙班禁用于eGFR<15 ml/(min·1.73 m2)的患者。
4.2.4 達比加群酯
達比加群酯是口服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劑,在體內(nèi)經(jīng)過酯酶代謝為具有活性的達比加群,腎臟可清除80%。CKD患者中達比加群酯的PK/PD研究相對較少。Alena等[39]發(fā)現(xiàn),CKD3b期患者血藥濃度明顯高于CKD3a期患者。VTE合并CKD的患者需根據(jù)eGFR調(diào)整達比加群酯劑量:(1)eGFR≥50 ml/(min·1.73 m2),無需調(diào)整劑量,為150 mg,2次/天[27-29];(2)eGFR 30~ 49 ml/(min·1.73 m2),劑量降低為110mg,2次/天[27-28];(3)eGFR 15~29 ml/(min·1.73 m2),說明書建議為禁用,但也有文獻表示,可將劑量降低為75 mg,2次/天[27,29];(4)eGFR<15 ml/(min·1.73 m2)時禁用。
達比加群酯是唯一能被透析有效清除的DOAC[35]。4 h透析能清除體內(nèi)50%~60%藥物。因此,出血時如正在使用達比加群酯抗凝,可采用透析來削弱抗凝作用[35]。透析患者如需抗凝,目前尚不清楚達比加群酯的合適劑量。如果已經(jīng)服用達比加群酯的患者,在透析后需要補充適當劑量或者換用其他抗凝藥物。
艾達司珠單抗(Idarucizumab)是達比加群酯抗凝發(fā)生出血時的特異性拮抗劑,其用法是5 g靜脈注射,能在30 min內(nèi)起效拮抗達比加群酯的抗凝效果。透析也可以清除過量的達比加群酯。除透析和艾達司珠單抗以外,文獻顯示還可以使用aPCC逆轉(zhuǎn)達比加群酯抗凝效果[40]。
專家共識11:達比加群酯可選擇性地應用于CKD合并VTE患者的抗凝治療。
(1)達比加群酯可用于eGFR≥50 ml/(min·1.73 m2) 的CKD合并VTE患者的抗凝治療,且無需調(diào)整劑量。
(2)達比加群酯可減量用于eGFR 30~49 ml/(min·1.73 m2) 的CKD合并VTE患者的抗凝治療,維持劑量為110 mg, 2次/天。
(3)達比加群酯禁用于eGFR<30 ml/(min·1.73 m2)的患者。
DOACs在VTE合并CKD患者中的特性及用法用量見表3~4。需要注意,VTE合并CKD患者應用DOACs抗凝的劑量并非一成不變。除了需要根據(jù)eGFR的情況進行劑量調(diào)整以外,還需要考慮患者是否存在合并情況,例如高齡、低體重及其他容易出血的并發(fā)癥和合并用藥情況等。隨著出血危險因素個數(shù)的增加,DOACs的劑量要做相應的下調(diào)。
表3 DOACs在VTE合并CKD患者中的特性
表4 VTE合并CKD患者DOACs抗凝的推薦維持劑量
腎臟移植患者可以使用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進行抗凝治療[41]。但需要注意,腎臟移植后所使用的抗排異藥物,如他克莫司、環(huán)孢素和雷帕霉素等,是CYP450和P-gp的代謝底物,在肝臟中,可能會競爭性影響經(jīng)CYP450和P-gp的藥物代謝,導致該類藥物血藥濃度上升并增加出血風險。
普通肝素半衰期短,甚至在嚴重腎功能不全患者中,停藥后其抗凝效果也能在1~4 h內(nèi)快速消除。同時,普通肝素可以使用魚精蛋白快速拮抗?;谝陨蟽?yōu)點,VTE合并CKD患者可使用普通肝素。但由于普通肝素需要靜脈輸注或皮下給藥,所以通常僅用于VTE合并CKD患者的初始抗凝治療。在嚴重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中,需要降低普通肝素的初始負荷劑量和維持劑量,同時根據(j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調(diào)整肝素具體劑量[40],將APTT維持到基線水平的1.5~2.0倍(表5)。除APTT外,肝素抗凝作用也可以用抗Xa進行監(jiān)測。如非必需抗凝的緊急情況或患者面臨高危出血風險,可不給予負荷劑量,僅采用維持劑量持續(xù)靜脈輸注[42]。另外需要注意,肝素可能抑制血小板功能或?qū)е卵芡ㄍ感栽黾樱@些因素會導致采用肝素抗凝的CKD患者出血風險增加[42]。
表5 VTE合并CKD患者應用胃腸外抗凝藥物的推薦劑量和監(jiān)測措施
專家共識12:普通肝素可用于CKD合并VTE患者的初始抗凝治療,需根據(jù)APTT調(diào)整劑量。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主要經(jīng)肝臟代謝和腎臟排泄。不同分子量的LMWH在腎臟中的清除情況略有不同。隨著eGFR下降,LMWH排泄減弱,可能在體內(nèi)蓄積。尤其在CKD 4~5期的患者中,需要調(diào)整LMWH的劑量。為了保證抗凝療效,獲得最佳治療效果,建議對CKD 4~5期患者監(jiān)測抗Xa因子活 性[20,43]。監(jiān)測的方法是:第1次監(jiān)測是在用藥前和用藥后的2~4 h,之后可考慮每周規(guī)律監(jiān)測2次。用于治療VTE時,抗Xa因子活性峰值的有效范圍是0.4~1.0 IU/ml[20],不同LMWH的抗Xa活性范圍略有不同[27](表5)。對于出血風險較高的CKD患者,可以考慮將LMWH的24 h總劑量拆分為2次,間隔12 h時給藥,以減少抗凝相關的出血風險[40]。不同LMWH在eGFR不同的CKD患者中的用法用量詳見表5。那屈肝素鈣主要通過腎臟排泄,禁用于eGFR<30 ml/(min·1.73 m2)患者。LMWH需要皮下注射,一般用于VTE的初始抗凝,在特殊情況下也可用于VTE 3~6個月的長期抗凝。在應用肝素或LMWH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癥(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的風險。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如果透析設備發(fā)生意外管道凝血,這種現(xiàn)象即使發(fā)生在血小板下降50%前,也要考慮HIT。嚴重CKD患者,如果出現(xiàn)HIT,需要停用所有肝素和LMWH,常規(guī)也不建議使用磺達肝癸鈉,而可以考慮阿加曲班、華法林或阿哌沙班進行抗凝。華法林不建議用作HIT的初始治療藥物,但可以備選作為HIT患者長期抗凝治療藥物。
專家共識13:LMWH可選擇性地應用于CKD合并VTE患者的抗凝治療,需根據(jù)eGFR水平調(diào)整LMWH劑量和用藥間隔。建議對CKD4~5期患者監(jiān)測抗Xa因子活性。
阿加曲班是直接凝血酶抑制劑,能可逆地與凝血酶活性位點結(jié)合,其抗血栓作用不需要抗凝血酶Ⅲ輔助。阿加曲班在肝臟代謝,16%原形從尿液排泄[44]。文獻顯示,阿加曲班PK/PD在CKD患者中無變化[45]。從機制上表明,對于CKD患者不需要改變劑量,僅需要根據(jù)APTT調(diào)整劑量。已有的Ⅲ期臨床研究排除了CKD患者,CKD患者使用阿加曲班的劑量建議多數(shù)來源于藥物上市后的研究數(shù)據(jù)[42],建議eGFR每下降30 ml/(min·1.73 m2),阿加曲班劑量應降低0.1~0.6 μg/(kg·min)。另一項研究顯示,eGFR<30 ml/(min·1.73 m2)的CKD患者,APTT達標時阿加曲班用量為0.8 μg/(kg·min);eGFR 31~ 60 ml/(min·1.73 m2)的CKD患者,APTT達標時阿加曲班用量為1.2 μg/(kg·min);而eGFR >60 ml/(min·1.73 m2)的CKD患者,APTT達標時阿加曲班用量為2.2 μg/(kg·min)[45]。對于HIT伴eGFR<30 ml/(min·1.73 m2)的嚴重腎功能不全患者,阿加曲班是首選抗凝藥物。關于透析患者應用阿加曲班的文獻相對較少[44],文獻所報道的阿加曲班劑量不一致。有文獻顯示,在透析合并HIT的患者中,應用阿加曲班與肝素的兩組患者出血發(fā)生率一致,但阿加曲班組患者的病死率升高[46]。
專家共識14:阿加曲班可用于CKD合并VTE患者,尤其是發(fā)生HIT患者的抗凝治療,需根據(jù)APTT調(diào)整用量,eGFR越低,阿加曲班需要的劑量越小。
磺達肝癸鈉是一種合成的戊糖抗凝劑,其抗凝活性是抗凝血酶Ⅲ介導的對因子Xa選擇性抑制結(jié)果?;沁_肝癸鈉64%~77%被腎臟以原形藥物形式代謝。在中國,磺達肝癸鈉有預防DVT的適應證,或者是用于治療HIT的適應證。如VTE合并CKD患者出現(xiàn)HIT,考慮到腎功能水平對磺達肝癸鈉代謝的影響,原則上不建議使用磺達肝癸鈉。如需使用,需根據(jù)eGFR的水平進行劑量調(diào)整:(1)eGFR<20 ml/(min·1.73 m2)的CKD患者中盡量避免使用;(2)eGFR 20~50 ml/(min·1.73 m2),慎用磺達肝癸鈉;(3)eGFR>50 ml/(min·1.73 m2)時,正常劑量應用。在VTE合并CKD的患者中,建議監(jiān)測抗Xa活性,根據(jù)抗Xa活性峰值水平調(diào)整磺達肝癸鈉劑量,目標值為抗Xa活性峰值1.5 IU/ml[42]。有文獻顯示,發(fā)生HIT的透析患者,可隔天1次應用磺達肝癸鈉2.5 mg抗凝[42]。
專家共識15:eGFR<50 ml/(min·1.73 m2)的CKD合并VTE患者的常規(guī)抗凝治療不建議使用磺達肝癸鈉。
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VTE合并CKD患者的出血風險評估量表,出血風險的評估仍然使用HAS-BLED評分(表6)。
出血風險高?;颊?,并非抗凝治療的絕對禁忌,而是提示這類患者抗凝治療要謹慎,需在啟動抗凝治療前充分評估風險-效益比,以制定抗凝決策;在抗凝期間,注意復查和監(jiān)測,定期評估風險-效益比。該評分應用于CKD合并VTE患者,仍存在缺陷,如無法對腎功能不全者進行細分。但鑒于目前尚無更好的出血風險評估量表的研究證據(jù),本共識仍推薦采用HAS-BLED評分。
專家共識16:建議采用HAS-BLED評分評估VTE合并CKD患者抗凝治療的出血風險。
Brodsky等[25]提出的WRN,其本質(zhì)是因為華法林過度抗凝引起的AKI。隨著研究進展證實過度抗凝與AKI相關,其他抗凝藥物如達比加群酯、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等也可以誘發(fā)AKI,被稱為抗凝劑相關性腎?。╝nticoagulant-related nephropathy,ARN)[47]。除 過 度抗凝導致的腎小球出血和管型阻塞外,也有研究指出抗凝藥可能對腎小管具有直接毒效應,成為ARN可能的發(fā)生機制[48]。發(fā)生ARN的患者病死率是未發(fā)生ARN患者的2倍[47],伴有CKD或使用華法林治療的老年患者發(fā)生ARN的風險最高。避免ARN的最好方法是注意藥物之間相互作用,合理選擇抗凝藥物劑量,進行必要監(jiān)測,盡量減少過度抗凝。對于CKD患者合并VTE在應用抗凝治療期間,要加強腎功能監(jiān)測,對于發(fā)生不明原因的腎功能惡化患者,要考慮ARN的可能性,必要時應進行腎臟活檢。如果活檢顯示ARN(與腎小球損傷程度不成比例的大量腎小球出血),需要將正在服用的華法林切換成DOACs;而接受DOACs的患者則需要減少DOACs劑量。如果腎活檢顯示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腎小球病變,而非ARN,則繼續(xù)抗凝治療并治療腎臟疾病[25]。
專家共識17:CKD合并VTE患者抗凝治療期間,應監(jiān)測腎功能,如出現(xiàn)腎功能不明原因惡化,應考慮ARN可能,必要時需進行腎臟活檢以確認。
專家共識18:避免過度抗凝是最好的防治ARN的方法。
VTE合并CKD患者的抗凝藥物需結(jié)合eGFR和抗凝階段進行選擇(表7),具體分述如下。
表7 根據(jù)eGFR和抗凝階段選擇抗凝藥物
這部分患者的腎功能正?;騼H有輕度下降,可以選擇絕大多數(shù)的抗凝藥物進行抗凝治療。(1)在急性VTE的初始抗凝階段,可以選擇起效較快的抗凝藥物,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或LMWH。艾多沙班和達比加群酯初始需要至少5 d以上胃腸外抗凝,之后序貫使用艾多沙班或達比加群酯口服,因此不作為初始抗凝治療首選。普通肝素因用藥相對不方便,故多用于出血風險高?;蛞坏┌l(fā)生出血就需要盡快拮抗的患者。阿加曲班和磺達肝癸鈉雖然可以應用于這部分患者的抗凝治療,但由于國內(nèi)適應證的限制,不建議作為這部分患者抗凝治療首選。(2)在VTE的長期抗凝階段,考慮到用藥的方便性,可選擇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達比加群酯等DOACs或華法林進行長期抗凝。DOACs的Ⅲ期臨床研究亞組分析證據(jù)表明,在輕度腎功能不全或腎功能正常的CKD患者中,DOACs可以替代華法林作為長期抗凝的治療方案[20,49]。長期抗凝期間需要注意加強監(jiān)測,警惕出血風險和ARN風險。
這部分患者的腎功能中度減低,抗凝治療原則上需選用受腎臟功能影響較小的藥物。(1)基于前文所提及證據(jù),在急性VTE的初始抗凝階段,可以選擇起效較快的抗凝藥物,如阿哌沙班、利伐沙班、LMWH或普通肝素。同7.1艾多沙班和達比加群酯不作為初始抗凝的首選。LMWH雖無需常規(guī)調(diào)整劑量,但建議要通過抗Xa活性監(jiān)測進行調(diào)整,使抗Xa活性達到目標范圍(表5)。阿加曲班可作為這部分患者的初始抗凝,但是由于國內(nèi)適應證的限制,不作為常規(guī)推薦?;沁_肝癸鈉慎用于eGFR中度減低VTE患者的初始抗凝。(2)在VTE的長期抗凝階段,可選用阿哌沙班、利伐沙班、艾多沙班、達比加群酯等DOACs或華法林。除阿哌沙班無需調(diào)整劑量外,其他DOACs(如利伐沙班、艾多沙班和達比加群酯)均需要降低用藥劑量(表4)。長期抗凝期間需要注意加強監(jiān)測,警惕出血風險和ARN風險。
CKD 4期患者的腎功能嚴重降低。(1)在急性VTE的初始抗凝階段,可以選擇普通肝素、低劑量LMWH(依諾肝素、達肝素、亭扎肝素)或低劑量阿哌沙班(2.5 mg, 2次/天)抗凝,而利伐沙班在CKD 4期患者中應慎用 (表4)。同7.1艾多沙班不作為初始抗凝的首選。達比加群酯禁用于CKD4期患者。阿加曲班可作為這部分患者的初始抗凝,初始劑量為0.8 μg/(kg·min),然后根據(jù)APTT調(diào)整劑量?;沁_肝癸鈉大部分經(jīng)腎臟以原形藥物代謝,不推薦用于CKD4期患者。(2)在VTE的長期抗凝階段,可選擇華法林或低劑量阿哌沙班、艾多沙班。有研究顯示,阿哌沙班與華法林相比,用于CKD4期和透析患者,在開始治療的前3個月內(nèi),兩組患者在VTE的復發(fā)風險和出血事件發(fā)生率基本相同[50-51];但是在持續(xù)抗凝6~12個月時,華法林組的出血風險明顯高于阿哌沙班組[50]。CKD4期患者抗凝過程中,需根據(jù)抗Xa活性調(diào)整LMWH和DOACs劑量,警惕出血風險和ARN風險。
在這部分患者中,大多數(shù)抗凝藥物是禁止使用。如必須進行抗凝治療,(1)在急性VTE的初始抗凝階段,可以選擇普通肝素,根據(jù)APTT調(diào)整劑量。多數(shù)LMWH不推薦用于ESRD人群,若必須應用,需減低劑量并根據(jù)抗Xa活性調(diào)整(表5)。阿加曲班可作為這部分患者的初始抗凝藥物,需根據(jù)APTT調(diào)整劑量。DOACs和磺達肝癸鈉禁用于CKD 5期患者。(2)在VTE的長期抗凝階段,可應用華法林。
因為透析對各種抗凝藥物的清除率不同,需仔細篩選,鑒于針對這部分患者的研究相對較少,所以本共識僅在現(xiàn)有文獻基礎上對必須進行抗凝治療的情況作出如下推薦:(1)在急性VTE的初始抗凝階段,可應用普通肝素、LMWH、利伐沙班(10 mg,1次/天)或阿哌沙班(2.5 mg,2次/天)抗凝;(2)在VTE的長期抗凝階段,可選擇利伐沙班(10 mg,1次/天)或阿哌沙班(2.5 mg,2次/天),也可選擇華法林進行長期抗凝。
專家共識19:eGFR≥50 ml/(min·1.73 m2) 的VTE合并CKD的患者,初始抗凝可以選擇利伐沙班、阿哌沙班、LMWH或普通肝素;長期抗凝可選擇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和達比加群酯等DOACs或華法林。
專家共識20:eGFR 30~49 ml/(min·1.73 m2)的VTE合并CKD的患者,初始抗凝可以選擇阿哌沙班、利伐沙班、LMWH或普通肝素;長期抗凝可選擇阿哌沙班、利伐沙班、艾多沙班、達比加群酯等DOACs或華法林。利伐沙班、艾多沙班和達比加群酯需減量,阿哌沙班和LMWH無需常規(guī)調(diào)整劑量。
專家共識21:eGFR 15~29 ml/(min·1.73 m2)的VTE合并CKD患者,初始抗凝可以選擇普通肝素、低劑量阿哌沙班或阿加曲班,慎重選用部分低劑量LMWH(依諾肝素、達肝素、亭扎肝素);長期抗凝可選擇華法林或低劑量阿哌沙班、艾多沙班。
專家共識22:eGFR<15 ml/(min·1.73 m2)的未透析VTE合并CKD患者,初始抗凝可以選擇普通肝素或阿加曲班;長期抗凝可選擇華法林。
專家共識23:透析患者,初始抗凝可以選擇普通肝素、LMWH、低劑量利伐沙班、阿哌沙班;長期抗凝可選擇低劑量利伐沙班、低劑量阿哌沙班或華法林。
目前由于研究證據(jù)匱乏,在指導VTE合并CKD的患者進行抗凝治療時,還難以給出確切答案。但結(jié)合CKD患者特點,以及VTE抗凝治療中普適原則,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1)VTE合并CKD的患者,必須在抗凝開始以前評估基線腎功能;開始抗凝治療以后應定期監(jiān)測腎臟功能。
(2)在開始抗凝治療前,要針對每例VTE合并CKD的患者進行抗凝治療的風險-效益分析。開始抗凝治療以后,應定期評估風險-效益比,以決定是否繼續(xù)進行抗凝治療。
(3)確定VTE合并CKD患者的抗凝療程應參照VTE抗凝療程確定的原則,結(jié)合患者發(fā)病因素、出血風險、初發(fā)還是復發(fā)以及風險-效益比確定抗凝療程。除此以外,抗凝藥物的轉(zhuǎn)換、出血情況的應對等措施均應參照VTE抗凝治療的標準流程及措施,本共識中不做贅述。
(4)關于抗凝藥物的選擇,除了結(jié)合患者CKD分期外,還必須考慮患者的臨床概況和聯(lián)合用藥情況等。
(5)嚴重腎功能不全或高危出血風險患者,因抗凝治療出血風險大,抗凝治療期間應加強監(jiān)測,盡可能將抗凝藥物劑量維持到可以有效抗凝的最低限度,以減少抗凝治療期間的出血風險。
(6)本共識推薦的抗凝藥物劑量并非固化,臨床實際應用過程,除了需要根據(jù)eGFR及其變化和具體監(jiān)測指標進行劑量調(diào)整外,還需考慮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可能導致出血風險增加的高危因素,如高齡、低體重、肝功能損害及其他容易出血的并發(fā)癥等。隨著出血危險因素的增加,抗凝藥物的劑量要進行相應的個體化調(diào)整。
(7)既往研究顯示,中國人應用抗凝藥物的代謝特點與西方人有所不同,中國人可能由于體重較小和基因多態(tài)性差異等因素,DOACs的血藥濃度偏高,提示中國人抗凝可能需要更低劑量。這還需要進一步基于中國人臨床研究提供證據(jù)[52]。
(8)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的抗Xa活性監(jiān)測和肝素、低分子肝素的抗Xa活性監(jiān)測,所用試劑相同,但定標曲線不同,建議臨床送檢時和實驗室溝通所使用的藥物和監(jiān)測目的,同時標注抽血距離服藥的時間。
專家共識24:VTE合并CKD患者,在抗凝治療前,應評估基線腎功能和風險-效益比;在抗凝治療中,應監(jiān)測腎功能,定期評估風險-效益比。
關于VTE合并CKD患者的抗凝治療,未來進展及潛在研究方向主要集中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關于各類抗凝藥物在CKD患者中的PK/PD研究進一步深化,為抗凝藥物的選擇和劑量調(diào)整提供證據(jù);(2)增加VTE合并CKD患者尤其是合并嚴重腎功能不全患者為研究對象的臨床研究,為臨床實踐提供證據(jù);(3)發(fā)展監(jiān)測技術,尤其是DOACs的監(jiān)測技術,確定DOACs的抗Xa活性或血藥濃度在CKD患者中的安全范圍,指導臨床應用;(4)增加在VTE合并CKD患者抗凝治療中具有潛在優(yōu)勢的藥物(如阿加曲班)的臨床研究證據(jù),拓展適應證,為臨床用藥提供選擇;(5)發(fā)展?jié)撛趯KD患者有優(yōu)勢的新型抗凝藥物。如文獻已有報道的替卡法林,其作為一種新型維生素K拮抗劑,不被CYP450代謝。CKD對它的血藥濃度和半衰期幾乎無影響[21]。另外,貝曲沙班是一種新型的直接口服Xa因子抑制劑,僅有5%~7%經(jīng)過腎臟清除,也可能是VTE合并CKD患者的潛在可選藥物,但仍還需要高質(zhì)量研究證據(jù)證實[35]。(6)進一步發(fā)展抗凝拮抗劑,用于救治VTE合并CKD患者的抗凝相關出血并發(fā)癥。例如Aripazine(PER977,ciraparantag),這是一種非腸道給藥的合成分子,目前正在進行Ⅱ期臨床試驗階段,有望成為DOACs、普通肝素和依諾肝素的解毒劑[40]。(7)獲得更多中國人抗凝研究的證據(jù),指導中國人抗凝治療。
主要執(zhí)筆人(按姓氏漢語拼音排名):
陳躍鑫(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都麗萍(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張麗新(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鄭月宏(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
參與本共識討論、審校的專家(按姓氏漢語拼音排名)
卞策(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總醫(yī)院)、陳倩(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陳躍鑫(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鄧鴻儒(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yī)院)、都麗萍(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高紅(北京婦產(chǎn)醫(yī)院)、龔娟妮(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郭明金(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黃曉鐘(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賈玉龍(北京天壇醫(yī)院)、李哈莉(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李擁軍(北京醫(yī)院)、劉建龍(北京積水潭醫(yī)院)、陸清聲(海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祿韶英(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陸信武(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yī)院)、史旭波(北京同仁醫(yī)院)、史振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唐筱婉(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王磊(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楊濤(山西白求恩醫(yī)院)、張麗新(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張望德(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張小明(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張征(北京安貞醫(yī)院)、鄭可(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鄭月宏(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周為民(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朱鐵楠(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竺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