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
【摘要】高中階段的教學一直是教育部門重點關注的環(huán)節(jié),因為這一階段的教學工作若出現了問題,那么學生未來的人生發(fā)展就會受到影響,甚至學生的學習生涯都會結束于此.所以在發(fā)展過程中教育部門就要求高中階段教學工作一定要融入素質教育,以保證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進而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雖然教育部門提出了素質教育,但是反觀高中數學課程教學工作卻仍舊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數學文化教育的缺失,本文就針對這一問題進行總結,并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學課堂;文化教育;解決措施
高中數學課程知識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十分重要,因為高中數學知識其實用性與理論性都很強,若是學生沒有牢牢掌握所學知識,那么其未來的學習道路就會十分艱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合理的方式去引導學生,例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數學文化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形成數學基本素養(yǎng),最終有效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一、數學文化教育的意義
在進行課程教學前教師一定要了解什么是數學文化,因為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概念混淆的情況,這就導致數學文化滲透工作的效率受到了影響,其實數學文化不僅僅有利于開展教學工作,其中所包含的數學歷史、語言、精神等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認知,進而激勵學生主動對課程進行深入探索.數學課程教學工作能夠有效開展的基礎就是數學文化,通過文化滲透可以將數學知識直觀地展現出來,同時還能夠通過數學文化去深入探索數學,這樣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雖然說數學文化與數學有著一定關聯,但是數學文化其實也屬于眾多文化中的一種,具有一定的特點,若是深入總結可以將數學文化的特點歸納成以下兩點.首先,數學文化具有極強的統(tǒng)一性,因為數學文化雖然屬于文化的一種,但是其表達形式以及語言相比于廣泛流傳的文化要簡潔很多;其次,數學文化具有極強的可塑性,數學文化教育基本上都是通過教師引導進行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會利用相應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激勵,以保證學生對數學文化產生形象認知
,同時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目前高中數學文化教育的現狀
(一)高中數學教材中沒有數學文化
高中階段的課程教學十分緊湊,基本上學生每天都沉浸在各種學科不斷變換的學習環(huán)境中,這就導致教師很難找到空閑時間對學生進行文化教育,特別是數學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教材內容全部講解完成都需要很長時間,就更不要提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文化了.再加上教材中沒有數學文化內容,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經常會出現忽視數學文化滲透的問題.
(二)數學文化培養(yǎng)概念缺失
雖然近幾年在教育部門的關注下,很多高中都在積極地舉辦數學競賽活動,但是其活動內容卻都千篇一律,基本上都是對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能力進行測驗,沒有對學生數學文化的掌握程度進行測試的內容.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會不斷提高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長此以往數學文化就成為被教師與學生忽視的“冷門”知識.
(三)數學課堂模式以應試教育為標準
在我國多年應試教學觀念的影響下,大多數學生以及家長都將數學課程當作了進入大學校園的“鑰匙”,再加上大部分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無法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在教學中還利用傳統(tǒng)的“灌輸”教學去引導學生,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只會通過分數進行劃分.因此在當前教學環(huán)境中,高中數學課程根本就沒有數學文化教育的“容身”之地.
三、導致高中的數學文化教育缺失的因素
(一)受到數學教學目標的影響
傳統(tǒng)數學教學工作存在著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會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教師的基本教學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生是否能夠將所學知識靈活應用并不是教師的關注重點.由此可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沒有文化教育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教師的教學目標本就存在偏差,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文化的教育就不會引起教師的重視,也就不會將數學文化教育當作教學工作的組成部分,最終嚴重影響數學文化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在課堂中占據核心地位的是教師
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那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會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課程教學,并將自己放在課堂的主體位置上,長此以往,學生在課堂中感受不到參與感,就會產生對課程學習的抵觸情緒.此時就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開展了數學文化教育,學生也不會認真學習文化知識,這就導致數學文化教育工作無法有效開展.
(三)陳舊的數學評價體系
教師的教學評價體系不僅僅是影響數學文化教育工作開展的因素,也是導致數學課程教學工作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利用學生分數對其進行評價,并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等級,根據學生的等級為其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這就導致教師教學思路陷入了滯后的狀態(tài),在教學中教師根本沒有注意到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但是學習數學知識的根本目的就是靈活應用,若是一味地利用這種體系對學生進行教學,那么不僅學生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會受到限制,就連教師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也會成為問題.
四、高中數學課堂文化教育缺失問題的改善措施
(一)發(fā)揮榜樣作用
首先,文化教育要從基礎開始,教師在進行文化教育前就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同時要通過榜樣的力量去激勵學生.因為現在大多數學生都存在自理能力不強的問題,嚴重的更是將這一習慣帶到了學習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坐等收獲別人的勞動成果,也就是“抄作業(yè)”,若是一味縱容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就會導致班級中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既然要開展文化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感化學生,讓學生了解到通過付出獲得收獲要比其他方式來得更快,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父母辛勤的工作進行引導,但是千萬不要刻意貶低任何一個職業(yè),因為有時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傷害,并使學生出現更加嚴重的抗拒情緒.在此基礎上還可以為學生樹立榜樣,例如將一些學習刻苦認真的學生當作例子對學生進行引導,同時自己也要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控制,比如在列計算公式時將每一步都進行細化,使學生能夠受到影響并認真對待數學公式解析.
(二)改善教學方式增加數學歷史教育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深化改革,教育部門對于高中數學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并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數學文化成為課程教學工作的一部分,進而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那么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圓錐曲線及其方程”的教學時,就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相關視頻或圖片對學生進行引導,同時還可以利用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fā)布的海爾中波普彗星的消息進行課程帶入,進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同時培養(yǎng)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對數學家的精神進行學習.很多學生無法理解數學也無法進行正確的課程學習就是因其對數學歷史的不理解,并認為數學與其他文化課程相比其文化底蘊并不深厚,因此就不會對數學進行深入探索.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利用合理的方式去引導學生,并向學生講述一些數學家在探索數學時遇到的趣事,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學生對數學課程的理解,提升學生對數學課程的興趣,使學生可以產生一定的數學文化認知.
(三)注重傳播數學美與實際生活相互結合
其實數學中也包含很多美的表現內容,例如在教材中出現的符號、曲線等,這些雖然看似是數學公式的組成部分,但是若對其進行深入了解還是可以發(fā)現其美的一面.就如將一些數學符號融入生活中,不僅可以將其的應用價值展現出來,同時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授課時教師可以通過銀行存款利息的方式幫助學生緩解學習壓力,使學生能夠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產生探索欲望,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四)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既然教師在課堂中的位置是領導者,那么教師就要將領導者的作用充分展現出來,繼而有效提高教學工作的質量與效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去總結相關知識,同時還要對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優(yōu)化,進而利用自己掌握的現代化知識去引導學生,并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進一步深化數學文化教育工作.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物測量活動,并向學生提出一些與所學知識相關的問題,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五、結束語
文化教育無論在哪一學科教學中都有著十分深遠的教育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以保證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保證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能夠正確看待數學知識.最重要的是教師一定要將數學文化教育重視起來,不要一味地對學生進行基礎運算公式的教學,只有通過合理的方式滲透了數學文化,學生才能養(yǎng)成正確的數學學習理念,進而利用更加飽滿的狀態(tài)進行課程學習.
【參考文獻】
[1]楊勇.數學文化融入高中數學教學的實踐[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20(9):47-49.
[2]陳剛.數學文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融合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20(21):37-38.
[3]張藝宏.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途徑分析[J].讀與寫,2020,17(20):202.
[4]安麗微.滲透數學文化思想的高中數學教學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20(7):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