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瑜,袁 凱,徐秀榮,王慧敏,蘭鄒然
(1.淄博市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山東淄博 255000;2.山東省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山東濟南 250100)
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是嚴重威脅全球養(yǎng)禽業(yè)健康發(fā)展的禽病之一,為此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OIE)將其列為須通報動物疫病[1-2],我國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2004 年開始,我國對H5 亞型HPAI 實施強制免疫,并要求開展免疫效果評估[3]。2020 年以前,開展免疫效果評估主要根據(jù)《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技術》[4](GB/T 18936—2003,以下簡稱“舊版標準”)中的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試驗,并結合《國家動物疫病監(jiān)測方案》要求進行,但舊版標準對某些內容闡述不清。2020年12 月14 日,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lián)合發(fā)布了新版《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技術》[5](GB/T 18936—2020,以下簡稱“新版標準”),內容較舊版標準有所變化。本文中,筆者對新、舊版標準HA 和HI 試驗進行比較分析,以期為廣大獸醫(yī)實驗室檢測人員更好地理解新、舊版標準差異以及新版標準優(yōu)點,從而提高試驗結果準確性提供參考。
舊版標準HI 試驗3.2.2.1 中,只對4 HAU 抗原如何稀釋進行了闡述,但對如何驗證配制是否準確并沒有介紹。直接根據(jù)HA 試驗結果進行4 HAU 抗原配制,使HI 試驗結果存在一定不準確性。在新版標準發(fā)布之前,檢測人員通常根據(jù)試驗原理開展“回歸試驗”驗證4 HAU 抗原準確性。盡管“回歸試驗”能有效驗證4 HAU 抗原準確性,但舊版標準中并無明確闡述。
新版標準HI 試驗7.4.1 中,增加了對4 HAU抗原配制的驗證內容,而且要求對4 HAU 抗原進行系列稀釋,可根據(jù)檢測結果進行抗原效價調整,這大大提高了4 HAU 抗原配制的精確性和最終結果的準確性。根據(jù)新版標準7.4.1 示例“血凝的終點滴度為1:256(28或8log2)”,4 HAU 抗原系列稀釋度為1:2、1:3、1:4、1:5、1:6 及1:7,這樣能很大程度地避免抗原效價落入29和210之間的配制困惑。如果配制的抗原液是4 HAU,則1:2、1:3、1:4 稀釋度會出現(xiàn)100%凝集,1:5、1:6、1:7稀釋度會出現(xiàn)淚珠樣流淌,因此1:4 稀釋度即為凝集終點。如果凝集終點沒有落在1:4 稀釋度,則代表配制的抗原液不是4 HAU。因為配制4 HAU抗原液體積比為1:64(256/4=64),如果凝集終點落入1:5 稀釋度,則血凝的終點滴度為1:320(64×5=320),配制4 HAU 抗原液體積比則應改為1:80(320/4=80)。
新版標準7.4.1 示例中給出了4 HAU 抗原配制和驗證的操作方法,但對剛接觸該試驗的實驗室操作人員來說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因此筆者所在實驗室相關人員對該試驗進行了實操分析,并對操作過程進行了通俗易懂的闡述。具體為:
第1 步:在96 孔V 型微量反應板第1 排第1孔加入0.020 mL PBS,第2~6 孔依次加入0.020、0.030、0.040、0.050、0.060 mL PBS。
第2 步:在第1 排第1 孔加入4 HAU 抗原0.020 mL,第2~6 孔各加入4 HAU 抗原0.010 mL。
第3 步:從第1 排的第1~6 孔各吸取0.025 mL加至第2 排相應孔中,此時第2 排第1~6 孔抗原稀釋度依次為1:2、1:3、1:4、1:5、1:6、1:7。
第4 步:第2 排第1~6 孔加入0.025 mL PBS。
第5 步:第2 排第1~6 孔加入1%雞紅細胞懸液0.025 mL。
第6 步:室溫(約20 ℃)放置40 min 或4 ℃放置60 min,進行結果判定。
某些禽類(尤其是水禽)血清,在HI 試驗中可能呈現(xiàn)非特異性凝集現(xiàn)象。稀釋度低的孔出現(xiàn)凝集,而稀釋度高的孔出現(xiàn)淚珠樣流淌,和正常結果相反,從而干擾試驗人員對結果的判定。
針對禽類血清的非特異性凝集現(xiàn)象,新版標準7.4.3 提到了“鴨、鵝血清在檢測時建議進行預處理”,且專門在附錄C 里說明了血清非特異性凝集和非特異性抑制因子的處理方法。檢測人員可以參考附錄C.1 中處理方法對可能產(chǎn)生非特異性凝集的血清樣品進行預處理。
根據(jù)筆者多年開展HA 和HI 試驗操作的經(jīng)驗,并不是所有水禽血清都出現(xiàn)非特異性凝集現(xiàn)象,試驗人員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來確定是否需要對樣品進行預處理。當實驗室大批量檢測水禽血清樣品時,可以先按常規(guī)操作開展試驗,結果判定發(fā)現(xiàn)有非特異性凝集的,再單獨挑出相應血清樣品按照附錄C.1 方法進行處理,然后對該樣品重新進行HI 試驗;當實驗室檢測少量水禽血清樣品時,可以將所有樣品先做HA 試驗,如果待檢樣品出現(xiàn)紅細胞非特異性凝集現(xiàn)象,則說明樣品中有非特異性凝集因子存在,選取相應樣品再按照C.1 方法進行處理操作即可。
新版標準HI試驗7.4.6結果判定中,增加了“用于檢測抗體”的結果判定,豐富了該標準HI 試驗的檢測用途,既可以檢測抗原,又可以檢測抗體。
舊版標準HI 試驗3.3 結果判定中,HI 效價為4log2 時判為可疑,需進行重復試驗。新版標準HI 試驗7.4.6 結果判定中,則改為HI 效價不低于4log2 時均判為陽性。相比舊版標準,新版標準省去了重復試驗,大大縮短了檢測時間。
此外,舊版標準3.3 結果判定中,HI 效價只用log2 來表示,而新版標準7.4.6 結果判定中HI效價可以用1:16、24、4log2 3 種方式來表示,更便于試驗結果記錄。
舊版標準HA 試驗3.2.1.7 結果判定中,僅描述為“將板傾斜,觀察紅細胞有無呈淚滴狀流淌”。在新版標準發(fā)布之前,試驗人員往往通過個人習慣傾斜反應板以方便讀取結果。新版標準7.3.6 結果判定部分對反應板傾斜角度進行了明確闡述:“判定時,將反應板傾斜60°(此處原文為℃),觀察紅細胞有無淚珠狀流淌”。這可以使試驗人員有據(jù)可依,確保了結果判定的準確性。
新版標準HA 試驗7.3.6 結果判定中,有“判定時,將反應板傾斜60 ℃”的描述。錯將幾何單位的度(°)寫成了溫度單位的攝氏度(℃),建議修訂為“判定時,將反應板傾斜60°”。
HA 和HI 試驗是目前我國對HPAI 免疫抗體評估的主要手段。整個試驗過程難度不大,但是步驟繁瑣,如果操作不規(guī)范,將會影響整體試驗結果。同時,新、舊版標準發(fā)布時間間隔長達17 年之久,在新版標準出臺之前,舊版HA、HI 試驗操作標準不能完全滿足實際檢測要求。HI 試驗中,4 HAU抗原配制和驗證是該試驗能否成立的關鍵所在,新版標準對4 HAU 抗原的配制驗證進行了補充,這提高了抗原配制的精確性,從而確保了最終結果的準確性。本文總結提煉了新版標準中4 HAU 抗原配制和驗證的操作方法,使得整個操作過程更為簡單易懂,便于試驗人員理解掌握。
此外,新版標準增加了鴨、鵝水禽血清的預處理,避免了HI 試驗中非特異性凝集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確保結果更加準確;新版標準規(guī)定,HI 效價不低于4log2 時均可判為陽性,因而減少了重復試驗,提高了檢測效率;新版標準中HI 效價的表示形式更加多樣化,可以用1:16、24、4log2 3種方式來表示,在結果記錄時更加人性化。但是,新版標準7.3.6中錯將幾何單位的度(°)寫成溫度單位的攝氏度(℃),提示標準制定時應該更加嚴謹,注意細節(jié),及時更正存在的不足之處。
新版標準的發(fā)布實施,使得HPAI HA、HI 試驗在操作步驟上更精準詳細,在結果判定上更科學準確,彌補了舊版標準存在的諸多不足。它使試驗人員更加有標準可依,有步驟可循,提高了試驗流程的規(guī)范性,為進一步指導HPAI 防控提供了技術支撐與標準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