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紅
摘? 要:語文是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對學生進行人文思想啟蒙,培育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重要課程。語文學科是國學的重要分支,把國學教育融入到語文教學當中已然成為了當前階段語文教師不可忽視的教育任務。通過國學的普及與運用,學生能夠深層次品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豐富知識儲備,開拓視野,促進正確價值觀的塑造。對此,教師要優(yōu)化國學教育,加大對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指導,實現對中華文明的傳承。
關鍵詞:小學;語文;國學教育;經典
分類號:G623.2
新課標針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全新要求,指出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融入傳統(tǒng)文化綜合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強化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在傳承文明和受到國學文化熏陶的情況下實現長足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以新課標為指導,帶領學生誦讀國學品味經典,把國學教育作為語文教學當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增強學生學習國學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在不斷完善學生國學素養(yǎng)的過程中,為學生主動傳承發(fā)揚祖國文化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一、融入國學故事,調動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故事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學習材料也契合學生的學習,需要以及理解特征,于是要降低國學教育的開展難度,讓學生更加輕松愉悅的接受國學知識熏陶,就可以把國學故事和語文課程結合起來,利用古代小故事引出國學教育,重點增進學生對國學經典的理解和感悟水平,讓學生對進一步的國學學習與探究產生濃厚興趣和動力,為學生主動投身于國學學習奠定基礎。對此,教師可以精心篩選容易理解的經典國學故事,讓學生對國學課程學習產生興趣,同時激勵學生踴躍思考,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選擇的國學故事要簡單易懂,具備一定的趣味性,也能夠通過故事說明一定的哲理,對學生的思想認識進行積極熏陶,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比如教師可以用形象生動的語言為學生講解聞雞起舞、懸梁刺股、立木為信、毛遂自薦等經典的國學故事,讓學生把學習國學和學習成語聯系起來,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的國學課程學習更加的輕松自如。這樣原本深奧的成語就可以用故事的方法呈現在學生面前,促使學生在大腦當中勾勒故事情節(jié)與相關畫面,活躍課堂氛圍,增進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當然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收集國學經典成語故事,提高學生的信息收集和篩選利用能力,真正將國學教育落到實處。
二、挖掘國學資源,加強文化熏陶
國學資源多種多樣,要讓學生主動接受國學教育,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就需要給學生呈現豐富多樣的國學資源,讓學生認識到國學是現實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國學經典更值得我們傳承和發(fā)揚,為學生夯實國學基礎奠定根基。首先,小學語文教材當中就包含著不少的國學資源,其中古詩詞就是一個代表古詩詞當中包含的國學知識,對于學生有著很強的啟發(fā)作用,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國學經典學習的重要性,也能夠讓學生生在古詩詞學習當中感知國學藝術的魅力。教師可以用生動的語言為學生描繪古詩詞呈現的場景,增強學生對古詩詞意境的理解,并在這一過程中滲透國學文化,帶領學生品味國學的魅力。其次,在國學經典備受關注的情況下,經典誦讀活動也開始廣泛推進,大量留下來的國學經典作品,比如《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論語》等成為了小學生學習國學必不可少的資源。教師可以在帶領學生誦讀國學經典的過程中,將其作為國學學習的必要資源,進一步夯實國學基礎。最后,教師可以基于網絡平臺為學生拓展大量的國學信息,比如讓學生觀看“經典永流傳”“ 詩詞大會”等節(jié)目,在調節(jié)課堂氛圍的同時,促進國學資源的創(chuàng)新普及。
三、加強國學實踐,促進文化理解
小學語文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國學教育,不能夠只是在理論層面著手,還應該在實踐活動的組織設計方面,體現出對國學的重視和對引導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關注。要是應該積極打破課堂限制改變過去教師講解學生學習的課程模式,注意把國學和語文課外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讓國學教育融入到學生的實際生活當中,給學生帶來更加充盈的學習生活,也為國學教育帶來多樣化選擇,促進新型課堂模式的構建。如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國學主題系列活動,比如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國學故事競賽活動、國學作品分享活動等等,讓學生在交流互動當中得到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邀請國學專家開設專題講座,并讓學生與家長共同聆聽講座,促進國學教育的深化普及,提高家庭和學校的配合度,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體驗。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正是有了國學的滋養(yǎng)才有了國人的長足發(fā)展,通過對國學經典進行認真分析與品味,可以從中吸收豐富的文化營養(yǎng)與內在情感,也可以推動人人文素質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對于小學生來說,國學經典的學習是學生在成長關鍵期接受正確價值觀教育以及文化素養(yǎng)教育的重要途徑,能夠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強大的助理。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抓住時機,對小學生進行國學教育指導,進一步豐富人文素質教育內涵,體現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 叢龍梅.國學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融合策略探討[J].華夏教師,2018,(35):26-27.
[2] 卞文靜.試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國學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4):126.
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qū)培豐田地小學 福建 龍巖? 36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