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斌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現代教育技術已經是一項應用非常廣泛的教育手段,其中的微課是教師應用最多,最為青睞的教育手段之一。而高中生物學教學是研究微觀結構,和生物生命活動現象過程的教學,因此如何通過微課來展示不同的生命現象和過程,成為了廣大教育者值得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微課;高中;生物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03-0119-02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a very wide range of educational means,of which micro class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and favored educational means for teachers.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is to study the micro structure,and biological life activity phenomenon process teaching,so how to show different life phenomena and processes through micro class has become a problem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for educators.
【Keywords】Micro class;High school;Biology teaching
微課是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通過信息化手段,制作一段短小精悍的視頻,讓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和視頻的節(jié)奏,開始學習。通過微課的學習,學生可以很清楚的觀察到生命現象的變化,以及微觀生物體的不同的結構。讓非常復雜,難以弄明白的概念瞬時間成為了生動形象直觀的概念。本次研究主要從課前導入、課中講解、課后拓展三方面,來探索微課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
1.微課在高中生物學教學導入中的應用
要上好一堂課,首先必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濃厚的熱情去展開學習。生物學知識是探索自然界現象和變化的學科,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的直觀性,和互聯網資源的豐富性特征,從而保證課堂導入能夠緊密結合自然現象變化,并以其生動形象化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授關于種間關系的內容時,筆者為了在課前能夠讓學生直觀的觀察到,生物界中不同的動物之間的種間關系和特征。在導入的環(huán)節(jié)中,通過播放教師事先做好的微課視頻,視頻以綜藝節(jié)目《動物世界》為主,展示了一只獅子在捕捉一只羚羊的過程;兩只穿山甲為了爭奪領地,而相互之間展開斗爭的過程;蛔蟲在人體的胃中吸收營養(yǎng)的過程;牙簽鳥和鱷魚共同生存的畫面。學生通過微課視頻,可以直觀的感受到大自然中的動物之間的關系,不僅僅只有我們傳統(tǒng)的捕食關系。
本次研究,筆者通過視頻作為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視頻內容,提前直觀的感受新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
2.微課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新課講授中的應用
高中生物學知識所研究的內容是大自然萬物的變化,和生物結構方面的知識,內容結構較為復雜、邏輯性相對來說比較強,如果僅僅憑借著教師的口頭講解,學生有時候很難弄懂,因此我們需要為學生營造直觀化、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情境活動,從而理解知識。
例如,筆者在講授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相關知識時,許多學生對于植物細胞為什么會吸水和失水,原生質層的概念等知識并不是很理解。因此筆者通過制作一段微課視頻來進行講解,視頻中通過動畫的形式來展現,植物的原生質層是從細胞膜到液泡膜,以及中間的物質,并且運用了不同顏色的標記來提醒學生,原生質層的組成成分。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腦海中加深對原生質層組成的理解。在講授細胞失水和吸水這部分知識時,筆者通過動畫的形式向學生展示,當細胞完完全全處于清水的環(huán)境之中,液泡的變化情況,以及處在濃度較高的液體環(huán)境之中,液泡的變化過程。從而引導出細胞失水和吸水的概念,以及再次將兩個動畫進行連續(xù)播放,來引導學生理解質壁分離的概念。
本次教學筆者通過制作微課視頻,結合動畫的形式,讓學生在直觀上理解知識,在腦海中將知識的變化過程,映襯在其中。
3.微課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應用
教師可以利用微課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將問題融入在微課中,同時改變問題的呈現方式,讓問題能夠更好的吸引學生。所提出的問題要和學生的認知結構相吻合,能夠將學生的思維引入“最近發(fā)展區(qū)”,同時問題的設計還應該多層次、結構化,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思考問題。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具有關聯性的問題串 ,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一步步循序漸進地深入思考新知,從而構建具有結構化特征的知識體系,實現思維的暢通。
例如,在學習“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這一節(jié)課時,本節(jié)課要求學生掌握: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既涉及到微觀,同時也涉及到宏觀。教師在微課中可以設計以下問題:生物體內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多少?所有的蛋白質都含有全部種類的氨基酸嗎?寫出氨基酸的結構式,氨基酸是如何形成肽鍵?,寫出肽鍵的結構式;蛋白質是在哪一細胞器中合成的?其功能發(fā)揮的場所在哪?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如何?蛋白質具有多樣性的直接原因?為什么蛋白質會變性?在生活和維持生物體生命活動中,蛋白質承擔著怎樣的功能?以上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遵循生命觀念中的結構和功能觀,從蛋白質組成單位開始,過渡到氨基酸的結構,肽鏈的形成,蛋白質的多樣性等等,是以簡單直觀的結構為基礎,一步步深入到復雜的微觀結構層次。同時在每一個問題旁邊都加入了一些圖片或者動畫,如蛋白質在哪一細胞器中合成的?該問題旁邊教師設計了幾個細胞器正在爭論著自己的功勞,非常有趣味。
利用微課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首先要抓住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圍繞學生已有的認識結構設計問題。同時問題的設計不能夠太枯燥無味,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一些有趣的動畫或者圖片,來吸引學生探索問題。學生在掌握結構的基礎上,將思路從結構向功能進行輻射,讓新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清晰穩(wěn)固的結構,從而保證學生思維的暢通性。
4.微課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課后學習中的應用
課后學習是學生鞏固知識,應用知識的過程,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大多數教師都是通過為學生布置練習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課后進行學習。因此學生只是機械式的完成練習,在新時代的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來開展高效性、趣味性的課后學習,讓學生在課后也能夠帶著極高的興趣來展開學習。
例如,筆者在講授有絲分裂的相關概念時,學生對于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當中的不同特點的理解還不是非常深,這也是教學的一個難點。為了讓學生在課后能夠突破難點,筆者制作了一個微課視頻,視頻中對有絲分裂各時期的特點,和分裂的動態(tài)圖都有了一個比較清楚的展示,同時在講解完每一時期的特征后,列出了相應的練習來引導學生鞏固知識,有效的避免了教師為多個學生解決同一難點的弊端。教師還可以利用微課向學生展示一些生物學科學史知識,以及生物在戰(zhàn)爭、經濟建設等領域的作用,以此擴寬學生的知識面。
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微課引導學生突破重點,具有針對性強的特點,同時還將微課作為拓展學生知識面的主要工具,因此微課不僅僅在課堂教學中有廣泛應用,同時在課外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方式。
5.結語
本次教學筆者著重探索了微課在課前、課中、課后的作用,突出了微課的直觀特征在其中的作用,體現了微課在知識表征、重難點突破、激發(fā)學習興趣方面的作用。因此廣大高中生物教師,應該努力探索微課在其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焦淑紅,賀旭梅.信息化教學背景下通過微課實現高中生物高效課堂的探索[J].高考,2019(26):44
[2]李成芳.“互聯網+”背景下微課在高中生物前置性學習中的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26):187-188
[3]蔡飛.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生物微課設計的思考[J].試題與研究,2019(18):165
[4]楊燕.基于微課輔助的高中生物高效課堂的研究[J].教書育人,2019(16):44
[5]張磊磊,胡志坤,李曉玲.基于微課的高中生物智慧課堂的構建—以“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yǎng)”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19(09):108-109
[6]黃振華.基于微課的高中生物科學史自主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以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為例[J].新課程(下),2019(04):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