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濤
摘?要:從最初的嘗試探索,到現(xiàn)在的蓬勃發(fā)展,區(qū)域游戲已經(jīng)成為幼兒園活動的主流。但對幼兒區(qū)域活動中教師參與的原則和實踐路徑的研究不足。在實踐中,教師并不能達成有效的參與,包括介入意識不足、參與時機不佳、參與形式單一、參與方法無針對性。因此,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價值和意識,充分認識參與的重要性,增強其介入的意識;通過觀察,把握好參與時機;以自身和材料多種方式參與游戲;靈活運用多方法參與游戲。
關鍵詞:區(qū)域游戲;教師參與原則;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G6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03-0090-02
【Abstract】From the initial attempt to explore,to the current vigorous development,regional games have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kindergarten activities. However,the research on the principle and practice path of teachers' participation in children's regional activities is insufficient. In practice,teachers can not achieve effective participation,including lack of awareness of intervention,poor opportunity to participate,single form of participation,and non targeted participation methods. Therefore,teachers should change the traditional value and consciousness,full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participation,enhance their awareness of involvement;grasp the opportunity of participation through observation;participate in the game in various ways of their own and materials;and flexibly use multiple methods to participate in the game.
【Keywords】Regional game;Teacher participation principle;Practice path
區(qū)域游戲也是增強幼兒身心發(fā)育,促進各方面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重要方式。而在區(qū)域游戲中,各界應達成共識,應以幼兒自主游戲為主體,但同時也強調(diào)了教師參與的重要性。那么教師如何把握好自主游戲和適度參與的平衡,發(fā)揮出區(qū)域游戲的真正價值,最終促進幼兒發(fā)展,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在筆者看來,教師首先應把握好參與的原則,才能在實踐中事半功倍。
1.幼兒園區(qū)域游戲中教師參與的原則
(1)要有有效介入的意識。所謂有效介入,就是要把握好教師參與的行為方式和行為動機,讓教師可以適時、適度的介入幼兒的區(qū)域游戲之中,并且能夠刺激幼兒參與游戲的進程發(fā)展,促成游戲最終的有效展開。但是在調(diào)研中,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對參與的意識把握不夠,導致介入意識不強,許多教師把有效介入僅僅理解為當幼兒發(fā)生危險時、出現(xiàn)“搗蛋鬼”時,教師只要把握好場地和游戲材料即可。這種錯位的思潮使得教師錯過很多有效的參與時機,使得幼兒的游戲價值大打折扣。
(2)要注重參與的時機。區(qū)域游戲本身就是一個需要幼兒去不斷摸索的過程性行為。但是很多教師往往操之過急或者不急不躁,不能很好的把握參與的時機。首先,等待對于教師而言是應該的。游戲是幼兒自主的游戲,里面的門門道道需要幼兒自己去探索、思考。其次,這種等待也要有一定的限度。如在搭建游戲中,兩個幼兒準備搭建一匹馬,已經(jīng)分組進行了一定的創(chuàng)作,搭建好了馬的大框架,為下一步不知如何進行創(chuàng)造而面露疑色時,教師不能只在一旁看,而不作出具體指導。這個時候就是很關鍵的時刻,因為教師此時不出手倆個孩子很可能就會放棄。因此教師參與一定要注重參與時機的適宜、恰當。
(3)要保證參與形式的多樣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受慣了言傳身教,更多講究的是在教育中交流互動的不平等性。所以教師的對于其身份多是以“師長”參與。但是這種身份是否合理,答案是顯然的。在游戲中,幼兒有自己的“王國”,而自己就是“國王”。教師以師長身份的插入,會讓“王國”中迸發(fā)兩個主人,使幼兒喪失對游戲的信心。因此教師要努力保證參與形式的多樣化,不要僅僅停留在師長的身份上,一定要注重平等性和扁平化。
(4)要豐富參與方法的針對性。在參與方法上,教師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也可以通過動作、物質(zhì)、神態(tài)等多方面展開。這些方法各有側重點,需要教師根據(jù)其時的需要來恰當使用,保證效果的恰到好處。如一個幼兒用沙子堆積出了“城堡”,但由于戶外風較大而將“城堡”吹壞了。這時候幼兒非常的傷心,老師走了過來,不斷用言語安慰幼兒,但最后無濟于事,幼兒還是很傷心。這個案例就告訴我們語言并非是參與的唯一方法。還有很多非語言工具。如此時,教師可以用多種方式巧妙化解幼兒內(nèi)心悲痛,如鼓勵幼兒用園所的橡皮泥重新搭建更加堅固的“城堡”,又或者和幼兒重新復原城堡。
2.幼兒園區(qū)域游戲中教師參與的實踐路徑
(1)強化教師參與的價值和意識。一是充分認識有效參與的重要性。教師的有效參與一方面可以幫助幼兒解決游戲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使得區(qū)域游戲順利開展。另一方面,也能不打破幼兒的探索情緒和熱情,使得幼兒的思維能力持續(xù)得到提高。這就需要教師對參與度的重要把握,參與并不是當幼兒遇到危險時教師才會“降臨”,也不是所有的游戲都是需要教師去“橫插一杠”。二是增強有效介入的意識。這種有效介入,既要考慮到幼兒的愿望,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也要發(fā)揮出教師的聰明智慧。根據(jù)具體情況隨機應變,注重策略性和實用性。如在戶外區(qū)域游戲中,有幾個小伙伴參與角色戰(zhàn)斗游戲。由一個大班的幼兒進行分配任務,幼兒對A和B都分配了炮手和士兵的任務,但對于C沒有分配角色。C很傷心,大班的幼兒也不知道如何是好。這時候教師走了過來,問C你將來想當什么?C說我將來想當醫(yī)生。教師說那你戰(zhàn)斗游戲中就扮演軍醫(yī)吧。C愉快地答應了。這個案例中教師有效介入,促進了游戲的有效開展。并且教師并未有強行給C扣上身份,而是結合C的理想而進行身份賦值,具有一定的策略性,挖掘了C心中的潛在意愿,很好的滿足了C的自主性需求。如果教師不管不問此事或者說過來用給C不滿意的角色形象時,C肯定對游戲是有所消極的,游戲的有效開展也就大打折扣了,這樣的介入就是無效的了。
(2)提升教師區(qū)域游戲參與的能力。首先,把握好參與時機。重要的途徑就是觀察。如何觀察呢?一是需要明晰區(qū)域幼兒自主游戲的觀察要點。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班級游戲開展的現(xiàn)實情況進行觀察表的制作,圍繞以下幾個狀況進行記錄。如幼兒整體情況、對于材料的使用情況、幼兒之間的合作和矛盾情況。從觀察度來說,幼兒教師可以在工作的開端先選取一到兩名幼兒將其放入整體的區(qū)域游戲中進行觀察。這樣可以由點及面的展開分析,最終幫助教師認識客觀普遍狀況,幫助教師更全面的了解幼兒。在了解的基礎上,就可以適當時機介入游戲了。二是選擇適當?shù)臅r機參與游戲。如進行游樂場活動時,到了小朋友最喜愛的騎車環(huán)節(jié)。小朋友各騎著各的車向終點奔去。但是由于場地有限,車輛筆直路道,很快就“堵車”無法前進了。教師首先幫助第一個小朋友拐彎,可是隨后,過了幾位,又發(fā)生了堵車。這時教師終于引導小朋友為什么會堵車呢?小朋友說隊伍太筆直了。教師說那么我們做個彎道好嗎。在老師幫助下,小朋友們用塑料玩具搭了一個彎道出來,果然不再堵車了。此案例中,教師第一次參與治標不治本,根本原因是觀察不細致,只看到了第一個人的問題,果斷采用介入?yún)s忽視了其后幫助所有小朋友解決問題的事件。于是在細致的觀察后,鼓勵小朋友從深處思考問題,和小朋友們合力完成了一個“彎道”,終于解決了隊伍過長容易“堵車”的問題。這種出于觀察基礎上的參與不僅是教師高水平把握游戲教學的體現(xiàn),更能夠幫助幼兒體驗生活,學以致用,學會腦筋轉彎。
其次,應該選擇適當?shù)姆绞絽⑴c游戲。前面我們說過,教師以自身為媒介參與是可以的,但不能一味的固化為師長。而應當以普通游戲參與者身份平行游戲、共同游戲。還應注重以材料為媒介的參與??傊畱鶕?jù)實際狀況進行。如幼兒在“立柵欄”時怎么都無法成功,而教師直接展示了拼插積木法,直接用新材料和新方法向幼兒展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最后,教師還需靈活運用方法參與游戲。這就需要教師積極考慮以下幾種狀況。當幼兒遇到困難無法繼續(xù)游戲時。如幼兒進行高梯游戲時害怕高度而不敢跳下來(實際落差很?。處熅涂梢灾苯訁⑴c,用肢體拉住幼兒的手,用言語鼓勵幼兒要勇敢,幼兒輕松完成跳躍。當游戲開展紊亂,教師可以以參與者身份間接參與游戲,保證游戲順利開展。而當游戲出現(xiàn)停滯時,教師則應給與啟發(fā)式鼓勵,在保證幼兒參與主體性的前提下,幫助解決問題。
3.結語
兒童中心論是幼兒活動中需要遵守的一項基本原則,基于此,教師應在區(qū)域游戲中適時、恰當?shù)膮⑴c,通過參與時機、參與方法、參與方法的不斷優(yōu)化,成為幼兒游戲的支持者、合作者、鼓勵者。最終在區(qū)域游戲中塑造良好的師幼關系,最終促進游戲的順利開展,為發(fā)掘幼兒的潛能保駕護航,為促進幼兒的個性發(fā)展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高述翠.論幼兒園區(qū)域游戲中教師介入指導的原則與策略[J].華夏教師,2018(11)
[2]朱 穎.幼兒園區(qū)域游戲中教師介入指導的原則與策略研究[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9(12)
[3]李雪梅.淺談幼兒園區(qū)域游戲中教師的指導方法[J].活力,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