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賢彪
欄目編輯:杜 航
鄭板橋在游覽山東萊州的云峰山時,曾借宿一位自稱“糊涂老人”的茅屋。老人向其索字,鄭板橋便在老人的硯臺背面題了“難得糊涂”四字。而在得知老人原是一位隱居此地的高官后,鄭板橋又補寫道:“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轉(zhuǎn)入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后來福報也?!?/p>
縱觀鄭板橋的從政生涯,大是大非面前,他卻不曾有過半點糊涂。當年,他在濰縣任知縣時,正遇山東大澇,濰縣尤烈,餓殍遍野。鄭板橋即令“大興修筑,招遠近饑民赴工就食”。有人提出應先上報朝廷,他斷然拒絕道:“時何時?俟輾轉(zhuǎn)申報,民無孑遺矣。有譴,我任之!”這是何等的情懷!何等的擔當!不覺讓人肅然起敬。還有那首為人熟知的“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七絕詩,連睡覺都豎起耳朵聽民間疾苦,可見他在民生問題上是何等的清醒。至于鄭板橋為何要寫“難得糊涂”四個字,還是魯迅看得清,他在雜文《難得糊涂》中寫道,這不過是發(fā)了個“名士的牢騷”而已。
古人在《君子六德》中,對“智”這一德的要求是“大不糊涂,小不計較”,也就是今人所說的“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一個人倘若真做到了這樣,那無疑近乎完人了。如宋人呂端,一生“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毛澤東借呂端之言,對葉劍英這樣評價:“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痹谥袊锩恍┲卮箨P(guān)頭,葉劍英表現(xiàn)出難得的果敢,以政治上超凡的清醒和堅定,以原則上毫不妥協(xié)和讓步的斗爭精神,堅定地站在真理一邊,維護黨的事業(yè)大局,維護黨的團結(jié)統(tǒng)一。只跟真理不跟人,只服從正義不服從權(quán)勢,老一輩革命家為我們作出了示范、立起了標桿。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清醒”與“糊涂”猶如硬幣兩面。在無關(guān)痛癢、雞毛蒜皮的小事上,“難得糊涂”是一種智慧、豁達的境界;如果把“難得糊涂”濫用、泛用,奉為處世哲學和為官之道,對自己對他人對事業(yè)都有害,自己眼前可能得小利,將來肯定吃大虧。尤其是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shù),要關(guān)注黨中央在關(guān)心什么、強調(diào)什么,深刻領(lǐng)會什么是黨和國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堅定維護的立場。這是對黨員干部的基本政治要求,也是必須時刻遵守的政治規(guī)矩。因此,對“國之大者”,不僅不能有絲毫的糊涂,而且必須頭腦特別清醒、態(tài)度特別鮮明、行動特別堅決。
令人遺憾的是,有的人從思想到行動顛倒了“清醒”與“糊涂”的關(guān)系,在本該糊涂的一些小事上,眼睛睜得大大的,較真的勁頭足足的,生怕吃一點虧、受一點委屈,而在許多該清醒的大事上,卻糊涂得很、昏庸得很。比如,對重大政治問題只表態(tài)、不表率,腦子里渾渾噩噩的有之;對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和指示精神學習不走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有之;在重大原則問題和大是大非面前裝糊涂、玩曖昧,甚至被錯誤信息、錯誤傾向牽著鼻子走的有之……如此“糊涂”發(fā)展下去,必然會變得昏庸、昏聵,昏在思想上不清醒、政治上不堅定,最后必然導致行動上“離經(jīng)叛道”,站到黨和人民的對立面。
忠奸如水火,涇渭兩分明。對于黨員干部尤其是領(lǐng)導干部,劃清“清醒”與“糊涂”的界限太重要了!在“國之大者”上不能糊涂,在大是大非上不能糊涂,在鐵規(guī)鐵紀上不能糊涂,在履職盡責上不能糊涂,在群眾利益上不能糊涂。如此難得不糊涂,人生之舟才能行穩(wěn)致遠,干事創(chuàng)業(yè)才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