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7.060
這學期,新學了一門課,《班主任》。課程教學沒有特別之處,教師就是讓我們不斷地讀班主任的案例,然后不斷地寫案例分析,甚至不斷地抄寫案例。從一開始的厭煩,漸漸理解,到現(xiàn)在認同,明白了教師的苦心。怎么做班主任,理論學習始終是紙上談兵,但在校生也少有機會能深入學校去實踐,那么體會優(yōu)秀班主任的帶班經(jīng)驗,便是最適合的途徑。半個學期課下來,感動于那些班主任的智慧和愛心,心里便有了念頭,倘若,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我有了一個新班級,那么我將怎么做?
心中有了理想目標,學生就會感覺到生存的意義和價值,并把重點從過程轉移到結果,同時集中精力把握好現(xiàn)在。在開學軍訓之前,一位班主任給孩子們講了“成功的指南針”這個哲理故事:“比塞爾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顆明珠,每年有數(shù)以萬計的旅游者來到這兒。可是在肯·萊文發(fā)現(xiàn)它之前,這里還是一個封閉而落后的地方。這兒的人沒有一個走出過大漠,據(jù)說不是他們不愿離開這塊貧瘠的土地,而是嘗試過很多次都沒有走出去……肯·萊文在離開比塞爾時,帶了一位叫阿古特爾的青年,他告訴這位漢子,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著北面那顆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爾照著去做,三天之后果然來到了大漠的邊緣。阿古特爾因此成為比塞爾的開拓者,他的銅像被豎在小城的中央,銅像的底座上刻著一行字:新生活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在故事的激勵下,全班同學刻苦訓練,立場奪冠,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班主任又講一個“站起來的次數(shù)”的故事,借拳師之口教育學生要正確看待勝負。教育也一樣,講好故事,用生動有趣的故事來說明普遍深刻的道理,發(fā)人覺醒,烙印深刻,有事半功倍之效,妙不可言。一個合適的故事,可能勝過上百次的說服和嘮叨。
學生是班級的主人,儀式是班主任的智慧。
李鎮(zhèn)西老師被稱為“中國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他在《做最好的老師》中,談了他在實習期間當堂訓斥、辱罵差生的往事,說“喜歡學生”“愛學生”真的不是一句空話,得“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包括差生,包括善待這類學生的缺點,包括寬容此類學生對教師的大不敬。”所以當他接了一個班后,就讓學生為自己所熱愛的班級提出一個奮斗目標,同學們通過反復比較討論后決定了目標。學生是發(fā)展的主體,怎樣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驅力?就是讓學生成為自己的規(guī)則制定者,目標的創(chuàng)造者。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認真反復地思考他們當前的學情,時代賦予他們的任務,他們自己對人生目標的向往,對自身優(yōu)缺點的反思。在此基礎上提出來的目標,是切實的,是可行的。這樣,教育者和孩子的愿望之間找到了一個和諧的結合點,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集體主義教育的實踐,首先在于激勵學生自由地、自覺地實現(xiàn)集體的目標?!睘榱私o學生“我們是與眾不同”的感覺,李教師特意請到了中國流行音樂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谷建芬教師為他們的班歌作曲,作詞家王健為他們填詞!兩位樂壇之神降臨班級,滿滿的儀式感,會給學生多少精神上的激勵?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選擇一所小學,在校內(nèi)隨機抽取了一部分學生,做了一份“未來發(fā)展趨勢實驗”,隨后將一份“最具發(fā)展前途學生的名單”交給了校長與教師,并要求保密。結果,八個月后發(fā)現(xiàn)這些被寄予厚望的學生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這便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自己的心理暗示,教師對學生的暗示,讓學生不斷地以優(yōu)秀生的表現(xiàn)去要求,慢慢地量變變成了質變。真正的教育,是一種基于教育目標和價值的喚醒、引導與建構。而教育的價值期待,需要在學校的教育活動中以各種適當?shù)姆绞絹肀磉_與實現(xiàn)。能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的儀式”,正是對教育價值的一種富有張力、直入人心的隆重表達。這種樂觀期待,是對學生成長的一種有力促進。
紀律是前進的保障,落實是班主任的智慧。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這個社會得以有序發(fā)展,靠的正是無處不在的各項紀律。青少年,是紀律觀的養(yǎng)成期,紀律是學校教育、班級管理的基石。失去了紀律約束的班級無異于一盤散沙,有序、和諧無從談起,科學、民主、健全的學習生活便無法保障。但人的天性是不服管教,紀律問題是師生關系的一個敏感點。一邊是教師千方百計地維護紀律,一邊是某些學生有意無意地掙脫紀律的束縛。教師認為紀律是學習的保證,而學生認為紀律是對自由的壓制。通常教師的聲色俱厲只能換來暫時的安穩(wěn),過不了多久往往有學生老病復發(fā),部分學生甚至會產(chǎn)生越來越強的叛逆心理。
受不少無良媒體影響,不少國內(nèi)的青少年產(chǎn)生了一種錯覺,即國外的月亮都是圓的,覺得在美國,上課可以隨便坐,作業(yè)可以不做?!稉Q個角度談紀律》這個案例從一個獨特新穎的角度給我們教師提供了思路。這位教師就牢牢地抓住了學生的心理:你們不是認為美國是天堂嗎?好,我就讓你們看看天堂里的孩子需要遵守哪些紀律!無疑,效果是令人震驚的,甚至是顛覆性的。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又把視角轉移到身邊的具體事例來,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紀律帶來的好處:街頭的交流規(guī)則保障了道路的順暢和行人的安全,學校嚴格的作息制度則保證了我們充足的學習和休息時間?!案屑ぜo律,感激懲罰”,改變的是學生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變了,前進之路就順了。再讓學生回去寫周記,看看紀律對你本人有哪些具體的幫助,這樣學生就對自己的學習、家庭生活作出了一個客觀積極的反思和評價,真正意識到紀律的重要意義。如果我們的孩子從小就能接受這樣深入人心的紀律教育,他長大后就不會因為亂停車和醫(yī)院保安吵架;就不會置全車人生命安全于不顧和公交司機吵架。如果他從小時刻有紀律意識,那么當他在大是大非面前就不會劍走偏鋒,做出有損于別人有損于自己,甚至危害國家與民族安全的事。一位智慧的教師,他必然懂得怎樣去直抵學生內(nèi)心,改變他的認知出發(fā),觸動他作出自我改變。
學生是一切的核心,尊重是班主任的智慧。想起了去年暑假里偶然聽到的一個報告,是江蘇昆山的一位班主任于潔教師所作,題目為《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這位優(yōu)秀的教師,用自己的愛心和智慧轉化了一大批特別的學生,短期改變了孩子們的生活狀態(tài),長期則改變了他們的人生,更改變了我們的社會。從本質上來說,于教師就是準確地把握住了德育工作的規(guī)律,以人為本,從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給廣大教師做了一個德育工作或者班主任工作的完美示范。德育工作的價值在于塑造人的靈魂,學校德育對象的主體是青少年,而青少年是正在發(fā)展中的人,他們并沒有完全成長成熟,他們會犯各種各樣的錯,教育各種各樣的學生,包括所謂的特別學生,也正是我們德育工作者應盡的義務,是我們的本職工作所在。明白了這兩點,那么我們就能在心理上接納這些孩子,就能明白“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重要意義,就會在面對這樣學生的時候多一些包容少一些埋怨。所以,我們在看于潔教師在接手這樣的班級和學生的時候,她們的心態(tài)是積極的,主動的,而不是抗拒的,甚至破罐破摔的。就像她所說的:“成長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犯錯的過程?!钡掠奶攸c是復雜性,所以需要教師的智慧。
我記得當時于潔教師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對這樣的學生,就是教反復,反復教?!彪m然在案例中,那幾位特殊學生似乎輕輕松松就被她“解決”掉了,但真正放到現(xiàn)實生活中,我相信于教師必然不知多少個晚上在苦苦思索處理問題的對策,不知多少次苦口婆心、口干舌燥后收效甚微,甚至也曾經(jīng)被氣得想撒手不干。學生是千差萬別的,各種條件也千變?nèi)f化,每個受教育者都有自己獨特的精神世界家庭環(huán)境,培養(yǎng)他們不可能像工廠的流水線生產(chǎn)產(chǎn)品一樣。所以,德育工作同樣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它需要我們深入了解德育對象的功力,善于思考、籌劃和預見自己的行為后果,發(fā)揮自己的教育智慧,因人、因地、因時制宜地開展教育。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堅持長期反復的教育,才能使孩子螺旋式的進步。于教師獨創(chuàng)了和學生書信交流的教育方法,感染了許多學生。
總之,德育工作的最高境界是愛學生,智慧只是愛心的附屬品。如果沒有愛的支撐,只靠職業(yè)自律是很難做到長久面對煩瑣的班主任工作的。這種愛,是一種大愛,她的根蒂,是給學生尊嚴!
270750078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