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晟
摘 要:新課改下的語文學科,重視對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具體體現在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使學生在鍛煉語言思維能力的同時,能夠提升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但是在實際的語文課堂中,課堂鮮有思辨的內容,由于教師缺乏對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引導和培養(yǎng),因此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十分匱乏,而這種情況與新課標的要求和目的是截然相反的。故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著重于培養(yǎng)學生思辨類作文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思辨性作文;教學方式;寫作教學
思辨性的文章需要學生立足于現實生活,從現實生活中發(fā)現問題,作為自己的寫作素材,并且要思考和分析問題,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對于思辨性作文的評判標準就是考查文章的邏輯性,具體體現在考查觀點的準確與否、語言的組織是否嚴謹準確以及論證的過程是否有漏洞等方面。
一、高中思辨作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概念問題
由于對概念本身不清晰或偷換概念而導致的跑題。這是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錯誤,文章主題思路清晰、也有邏輯性,但是由于審題時對概念比較模糊或者理解錯誤,而導致審題出現偏差,對此材料的理解浮于表面或過于片面,會導致文章立意出現問題,立意太淺或者直接偏題,以至于判定為跑題作文。所以,在審題的時候,就要求學生要在理解材料內容的基礎上,按照作文的要求進行書寫。另外,在列舉論據時,個別同學由于理解出現偏差,以至于出現列舉一至兩個材料敷衍了事,更有甚者直接照抄材料,或者擴寫題目,這些都是對思辨性作文的理解不足,認為只是簡單地列舉相關材料即可,使文章流于表面,對主題的理解不清晰。
(二)結構語言混亂
中心論點和分論點關系混亂,重復疊加,使得文章結構和語言較為混亂。思辨性的文章先要提出中心論點,然后進行列舉分論點,以具體的材料作為論據,而論據與分論點相結合來佐證中心論點。所以思辨性文章中的中心論點、分論點和材料論據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互相聯(lián)系的,只有這三者之間的邏輯關系是清晰地,這樣得出來的最終結論才是嚴謹無誤的。文章結構、比例失衡會導致中心論點和分論點混亂。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容易受到主觀情感的影響,自己比較感興趣的部分、比較了解的內容就寫得很多、很詳細,占很大篇幅,而忽略寫分論點的作用是為了佐證中心論點,以至于作文的結構和比例嚴重失衡,導致文章中心論點不突出[1]。
二、高中思辨作文寫作教學策略
(一)指導素材選擇
思辨性作文的寫作,材料越多、越豐富,越能夠更好地打開思維。但是受現代信息技術的影響,學生對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越來越少,多數學生認為課外閱讀僅僅只是課本中所提及的相關片段,或者直接從工具書中了解故事的大概。但是,閱讀的積累是寫作質量提高的基石,只停留在閱讀皮毛,對寫作的提升沒有絲毫幫助。
1.引入邏輯思維
首先,教師要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明白邏輯推理的重要性,且將邏輯的三要素概念、判斷和推理牢記于心。同時針對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要有一定的積累,只有具有確定性的事物,才能具有邏輯思維的確定性。但是多數人眼中的邏輯,僅僅限于通過確定的條件來推理出結論的過程。
其次,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來認識邏輯思維。在日常學習過程中能夠運用理性的邏輯思維來看待問題,在聽到相關的信息時,能夠先自行判斷其可信度,在對待書中呈現的觀點,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
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恰當地補充相關的內容。比如:在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四中提到的“梳理探究”,其指出的“邏輯與語文學習”提到,一個人的語言程度的高低與他的邏輯性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課文中詳細地介紹了廣義概念與狹義概念的區(qū)別。在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五中,更加詳細地介紹了議論文的寫作方法,普及寫法的同時,也指出了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將邏輯思維能力與語文知識相結合,使之滲透到聽說讀寫中。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會忽略這部分內容的講解,只是讓學生自行閱讀。這部分內容能夠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其的講解,在講解過程中及時為學生補充、介紹相關的邏輯常識,引導學生在思辨性文章的寫作中運用到這些邏輯思維[2]。
2.閱讀思辨文章
高中階段的學生課業(yè)壓力很大,能夠抽出時間來閱讀課外書籍的學生少之又少,且主動閱讀思辨文章的學生更是寥寥無幾,幾乎沒有學生會去背誦經典的思辨片段。雖然會舉行閱讀分享活動,但是種類單一,局限性大,多數學生分享的都是小說、散文等,對議論性的文章的分享寥寥無幾。因此,教師要有目的有策略地引導學生重視對議論性文章的閱讀和背誦。
首先,重視課本中的思辨文章。能夠被選入課本中的思辨性文章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教師應該帶領學生認真地分析每一篇文章,不僅僅是對文章語言文字的賞析,要著眼于對文章論證過程和其中的邏輯的理解,借此機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部編版高中語文中有代表性的《師說》《寡人之于國也》《勸學》等,分析文章中體現的理性思維,能夠幫助對思辨性文章的寫作思路樹立正確的認識。在講授這些古代說理文時,教師不能只局限于對古詩詞的講解和翻譯上,要突破文言的局限,讓學生體會到說理文的魅力,給學生樹立一種文章不僅可以用來欣賞,也是在論辯中據理力爭的證據??梢酝貙拰W生的眼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課外議論文[3]。
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課外經典的思辨文章??梢栽诎嗉壷信e行思辨閱讀周,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廣泛地閱讀和搜集思辨文章,然后在讀書會上展開分享,教師可以適當地進行補充,讓學生能夠認識到邏輯思維的魅力。除了積累經典的閱讀之外,教師也要鼓勵學生記錄校園生活的細節(jié),對此展開理性的思考,慢慢提高思辨能力。比如:可以針對學生中比較流行的“追星”,讓學生在班級分享會上,分享自己的“追星”過程,教師根據“追星”這個話題,引導學生思考周圍支持和反對追星這兩類人的區(qū)別。
(二)疏導寫作過程
1.就事論事
傳統(tǒng)的寫作中認為思辨性寫作可以簡單概括為分析、綜合。雖然角度正確,但是在具體的寫作中學生難以把握。因此要從對具體事件的分析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一種就事論事的能力,以免學生在審題時出現混淆概念的情況。
高中階段的作文大多為材料作文,高考也是同樣。面對這一類型的文章,不能急于提煉觀點,要根據材料,確定自己的寫作思路,也就是提煉論點前思維的確立,與人們常說的審題類似,但又有不同之處。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多種形式的訓練,來培養(yǎng)學生分析時間的能力,比如:讀后感、小評論等,讓學生體會材料作文的發(fā)端,培養(yǎng)學生提煉觀點的能力。針對小評論的訓練,范圍非常廣泛,可以選取社會熱點,用短片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之后將自己的觀點寫下來,不做字數的要求,在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之后,教師可以以此開展訓練。在課堂上以辯論會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辯論,真切地體會不同思想的碰撞過程,教師再講解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定式。高中階段,寫讀后感的學生已經寥寥無幾,教師也很少會布置寫讀后感的作業(yè),但是讀后感卻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在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時,將其布置下去,讓學生針對書中的人和事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4]。
2.打破思維定式
所謂思維定式,是指一種完備的心理狀態(tài)。知識的形成,是經歷了千百年的沉淀,而在知識沉淀的過程中會形成某種認識和思維上的定式,正是這種定式為人們解決問題提供了方式方法,因此也有利有弊。對學生來說,在長期的應試教育制度下以被動的形式接受知識,使得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和思辨的能力,趨向于求同,在這種思維影響下的學生寫出的文章是公式化的,因此,教師鍛煉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維習慣,并且能夠靈活地運用到思辨文的寫作中,突破原本的公式化。
通過分析事物中涵蓋的事理來提出論點,同時聯(lián)系生活中的相關事件進行議論的能力,稱為引申能力。在分析具體事件的基礎上,增強文章的論辯性。在實際的寫作中,體現在對補充事件的分析上,使論據更完整,內容更加充實。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學生不會運用材料或者論證過程混亂、比例失衡的情況出現。
3.培養(yǎng)個性心理
寫作要求作者必須擁有堅定的意志,但是如果沒有寫作興趣,那就是紙上談兵。大部分學生書寫議論文主要是因為考試需要,或者老師要求的,很少有因為真心喜歡議論文而進行寫作的。所以,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前提是激發(fā)學生對議論文的興趣,在興趣驅使下寫作。
思辨性的文章相比較語言優(yōu)美的散文、情節(jié)跌宕的小說,本身就缺少趣味性。對高中生來講,他們更傾向于散文、小說的寫作,思辨文章不僅枯燥且邏輯性強。幫助學生對思辨文章產生興趣,是教學的首要任務,教師可以讓學生推薦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這樣更能調動寫作的積極性,但是教師要對其內容進行篩選、整合,要在符合科學要求的同時,能夠適應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
結束語
在高中階段學生對于思辨性寫作,一是動機不強烈,二是知識量不足,具體呈現在作文中的邏輯不清晰、概念不明確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強化學生對生活的感知能力,提高選擇材料的水平。高中階段是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的黃金時期,教師要清楚地了解學生在思辨寫作中常犯的錯誤,尋找更好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丹萍.高中思辨性寫作教學指導方式分析[J].天津教育,2021(11):150-151.
[2]黃柳紅.高中“思辨性作文”寫作教學指導方式分析[J].高考,2021(13):25-26.
[3]李春旺.培養(yǎng)思辨性思維,提升寫作素養(yǎng):以“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中語文為例[J].作文,2021(24):29-30+37.
[4]陳永艷.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要求下的思辨性寫作教學策略研究:評《高中作文·哲學思辨與議論文寫作二十課》[J].語文建設,2020(15):81.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立項課題“基于寫作核心素養(yǎng)框架的高中語文交際語境寫作實踐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FJJKXB20-980)。
328850190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