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野杰
近些年人們的飲食結(jié)構(gòu)在不斷發(fā)生改變,所攝入的食物也越來越多樣化,這會對于牙齒產(chǎn)生一定的損害,導致牙齒磨損嚴重。還有一部分人平時不注意口腔衛(wèi)生,在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之下很容易使牙齒出現(xiàn)早脫,這也導致近幾年我國人群牙齒的脫落年齡大幅度提前[1]。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進行口腔修復。很多人在進行義齒佩戴的時候,所佩戴的義齒和牙根之間要應用磁性體相互連接,以便實現(xiàn)對于牙齒的修復。這樣的牙齒修復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義齒的牢固性和穩(wěn)定性,確?;颊咴谘例X使用的過程中具有更高的舒適性。從臨床的角度而言,合理的應用附著體也能夠保證牙齒的美觀性。本文主要研究磁性附著體在口腔修復中所發(fā)揮的作用,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3 月~2020 年1 月來本院進行治療的58 例牙體缺損需行口腔修復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女為28/30,年齡23~41 歲,平均年齡(30.38±7.06)歲。所有患者均存在完整的根管治療史;均存在有牙列缺損和缺失的表現(xiàn),但牙齒牙根可得以利用;患者的基牙均存在單頜保留健康牙齒>2 顆,根長>8 mm,松動度均在1°以內(nèi),患者牙槽骨吸收均不超過1/3 根長;對所有患者將腐蝕質(zhì)祛除以后,殘留的根端斷裂水平均在0.5 mm 以上,或者均位于牙齦上;患者行X 線檢查,提示患者破壞的根周組織水平位于牙齦一半以上,患者不存在牙根組織病變;經(jīng)過診斷均得以確診,患者的臨床資料完整,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所有調(diào)查對象的臨床資料遞交倫理委員會審核并獲得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患者均被確診為牙體缺損需要進行修復的患者,診斷符合牙體缺損的標準;②均為單顆牙齒缺損修復的患者;③患者均不存在牙體修復禁忌證[2];④患者均未伴隨嚴重的頜面部病癥;⑤患者年齡均>18 周歲;⑥所有患者均沒有溝通和認知障礙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臨床資料完整。
1.2.2 排除標準 ①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②合并有其他嚴重的頜面部病癥患者;③對本文所應用的藥物或治療材料過敏或不耐受的患者[3];④精神病或存在難以配合相關(guān)研究的病例;⑤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完成調(diào)查而退出研究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磁性附著體進行口腔修復。
1.3.1 基牙預備 修復前先行根管治療,磨平牙齦邊緣,根據(jù)患者的情況來確定是否要截斷患者的基牙,磨拭截斷后的基牙中心,使中心成為凹面,同時還要保證所磨合的程度可以和根帽緊密的結(jié)合在一起,而根管口這一側(cè)需要預備長度2.0 mm、直徑0.7 mm 的防旋轉(zhuǎn)溝,至少保留2.0 mm 根尖區(qū)域,以此作為預備區(qū)[4]。
1.3.2 根帽制作 首先需要在患者根管中注入硅橡膠,確保硅橡膠可以覆蓋整個根面,采用印模法進行基牙、頜弓的印模制作,再進行石膏灌注以便形成印模。印模成型后進行根管內(nèi)蠟型的制備,選擇根帽蠟型,在其中放置銜鐵,可以實現(xiàn)對頜平面的平行位的保持,然后對蠟型作包埋處理,可選擇采用鈷鉻合金灌注根帽。
1.3.3 制作義齒 當完成對患者牙齒根帽的制作工作以后,就需要著手進行試戴,如果試戴合適,則可為患者選擇合適的粘接劑將根帽粘結(jié)在患者的基牙之上,應用磁性附著體和銜鐵固定位置,檢查制作結(jié)束以后的穩(wěn)定性,確定穩(wěn)定性良好可以選擇合適的模子制作義齒[5]。
1.3.4 義齒試戴 患者試戴義齒2 周,以確定義齒和患者口腔的吻合性,如果吻合良好可將磁性附著體粘結(jié)在患者的義齒基托之上,并在粘結(jié)以前注意選擇銜鐵和固位體之間放置錫箔紙一層,確保兩者具有0.1 mm 的間隙,可以將溢出的多余的塑料清除掉。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患者修復優(yōu)良率 ①如果修復后,牙齒邊緣完整,牙齒表面和外形恢復正常,則為優(yōu);②如果修復后,牙齒邊緣完整,牙齒表面和形態(tài)大致恢復,則為良;③如果修復后牙齒邊緣不完整,牙齒表面和外形沒有恢復或存在異常,則為差[6]。修復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shù)×100%。
1.4.2 患者滿意度 采用自制的量表評分進行患者滿意度評價,主要從牙齒完整性、牙齒色澤和美容外形3 個角度進行評估,分值范圍為0~100 分,分數(shù)>90 分為滿意;分數(shù)為60~90 分為基本滿意;分數(shù)<60 分為不滿意[7]。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shù)×100%。
1.4.3 并發(fā)癥及牙齒固定力、咀嚼效率 統(tǒng)計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并對患者修復前后的牙齒固定力和咀嚼效率進行比較。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58 例患者經(jīng)過修復以后,效果優(yōu)38 例,良20 例,差0 例,修復優(yōu)良率為100.00%(58/58)?;颊咧袧M意36 例,基本滿意20 例,不滿意2 例,滿意度為96.55%(56/58)。共出現(xiàn)并發(fā)癥3 例,占比為5.17%?;颊咝迯颓暗难例X固定力、咀嚼效率分別為(1.36±0.24)N、(0.33±0.15)%,修復后分別為(4.13±0.25)N、(0.65±0.11)%,患者修復后的牙齒固定力、咀嚼效率均明顯優(yōu)于修復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58 例患者修復前后固定力、咀嚼效率比較()
表1 58 例患者修復前后固定力、咀嚼效率比較()
注:與修復前比較,aP<0.05
近些年口腔修復中應用磁性附著體變得越來越普遍,其是一種可靠的復位技術(shù),這種技術(shù)可有效的將義齒依附在基牙之上,能夠有效的固定義齒。通過磁性附著體進行治療加大了義齒修復的范圍,使得對患者進行治療的范圍更加的廣泛,能夠適用于義齒種植,同時也能夠?qū)θ诹x齒和局部義齒進行修復治療[8]。
通過本文的治療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在粘結(jié)磁性附著體以后患者的舒適度、美觀性和滿意度都得到了提升,體現(xiàn)出其應用價值。如果磁性附著體治療時支撐板沒有做到嚴格的就位(無就位通道),那么應該注意保持磁性附著體和支撐板之間必須存在>0.1 mm 的間隙,這樣才能有效的減少義齒所承受的咬合力,以避免患者治療后出現(xiàn)基牙損傷。治療的過程當中盡量不要先進行磁性附著體的粘結(jié),當患者佩戴一段時間以后義齒下沉,此時在對患者進行粘結(jié)處理,可以有效的減少壓力,同時也能保證磁性附著體和支撐板直接的嚴密性。除此以外,因為磁性附著體的使用可能導致牙槽骨存在嚴重的吸收,還有一些患者口腔存在少量的牙齒殘根,所以進行全口義齒修復的時候,需要通過2~4 個磁性附著體才能有效的發(fā)揮效果[9,10]。
綜上所述,臨床進行口腔修復的過程中應用磁性附著體的效果顯著,可提升整體治療的優(yōu)良率,整體上提高患者的滿意度,降低并發(fā)癥對患者的影響,提高患者的牙齒固定力和咀嚼效率,是一種理想的修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