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紹敏
摘 要:小學數(shù)學課程中的知識點是非常注重基礎的,而在傳統(tǒng)教學之中,教師會采取逐章節(jié)的講解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引導,這樣一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對每一個章節(jié)的知識點的理解更加深刻,但當學生需要用到整體的知識點時,可能會遇到一定的問題,因為學生并不會在自己學習完一個章節(jié)的知識點時進行一個歸納整理。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開展整體性教學,并以單元為單位去對學生進行一個正確的引導。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實踐經(jīng)驗,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教學設計
學生在小學階段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好基礎,讓自己在后續(xù)的學習中能夠更加輕松,而數(shù)學課程更是從小學開始便學習的主要課程之一,如果學生沒有辦法打好基礎的話,對于學生后續(xù)的提升肯定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為小學生的學習過程就相當于一個摩天大樓的建造過程,如果沒有將地基打牢,那摩天大樓的建造肯定會受到影響,因此教師需要通過一些關聯(lián)性較強的教學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引導。以單元為整體的教學方式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因為學生在后續(xù)的學習中肯定會在自己的基礎上進行延伸,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點之后,無法將相似的知識點聯(lián)系在一起,那學生在后續(xù)的學習中就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對于其后續(xù)的成長和復習鞏固都會造成影響。
一、小學數(shù)學主題單元教學整合的意義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上開展單元主題教學的意義幫助學生有一個良好的知識框架,也對小學數(shù)學課程中所學習的知識點有一個清楚的認知,因為小學階段正是一個打基礎的階段,如果學生沒辦法在這個階段上構建一個良好的知識框架,那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點,并想要將新的知識點與自己的基礎相聯(lián)系的時候,就會遇到一定的問題,而單元主題教學可以避免這種情況出現(xiàn),并通過知識框架來讓學生的成長和復習更加清楚。
二、小學數(shù)學單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缺乏探究精神
單元主題教學還有一個明顯的優(yōu)勢,就是可以讓學生以單元為基礎,對其中自己無法掌握的知識點進行一定的探索,但當前部分教師在開展單元主題教學的時候,并不會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換句話說教師會用傳統(tǒng)教學的理念去開展單元主題教學,這樣開展的單元主題教學是沒有任何的意義的,而探究精神對于小學生的成長也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教師需要通過單元主題教學來讓學生去探索未知的事物,讓學生對自己所不了解的知識點進行主動的探究,以此來提升自身。
2.思維方式固化
思維方式固化的問題是大部分學生都具有的,而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便是傳統(tǒng)教學所帶來的局限性,因為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被動的進行學習來促進學生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只能跟隨著教師的講解思路去進行學習,導致學生的思維無法延伸,學生的思維會慢慢的固化,只能被動的跟隨著他人的思路去進行學習。
3.獨立思考能力較差
獨立思考能力也是小學教學之中的重點,但因為傳統(tǒng)教學的限制,教師會引導著學生去進行學習,導致學生無法進行獨立的思考,也導致學生的這種能力越來越差,教師需要通過一些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學生的成長終究要面對各種各樣的挫折,如果學生在教師或者家長的保護之中,沒有一個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會導致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并且學生的成長本身就需要經(jīng)歷這樣那樣的挫折,如果學生在經(jīng)歷挫折之后,沒辦法獨立地進行思考,而是一味的依靠他人的幫助,會讓學生養(yǎng)成一個依賴他人的心理,最終導致學生自身出現(xiàn)更多的問題。
三、小學數(shù)學主題單元教學整合的策略
1. 基于問題解決的自主探究式整合
開展單元整體教學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而小學生對于探究這個事情并沒有過多的了解,他們可能認為探究就是認真高效的進行學習,但探究絕不僅僅是這么簡單的想法,教師在開展單元主題教學并且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時,需要以問題解決為核心,因為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只有自身知道,也只有通過自身去進行解決,而當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問題式教學,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探究的方式去解決自身的問題。
例如,教師在講解“大數(shù)的認識”相關的知識點的時候,就可以對學生進行一個正常的講解,但需要盡可能的加快自己的講解速度,留出足夠的多的時間讓學生去進行自主的探究整合,因為大數(shù)的認識這一課程之中包括了一以內(nèi)的數(shù)字認識也包括了公頃平方千米等各種各樣的知識點,學生在學習完大數(shù)的認知之后,學生是無法將大數(shù)與公頃或者平方千米等知識點相結合的,因此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公頃或者平方千米與我們常見的米有什么區(qū)別?這是學生認知上的差異,當學生對這一個問題有一個清楚的認知時,學生對這一課程的了解也會更加清晰,但學生很難回答這樣一個問題,教師就可以給予學生一個方向,公頃是否可能代表的是平面積,而米只是一個長度單位。當學生有了方向之后,教師就需要讓學生能夠說明理由,讓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究來對這一課程的知識點進行一個整合。
2. 基于思想方法的自主遷移式整合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個體,因此教師在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時,也需要注意這一點,讓學生能夠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去進行自主的潛意識整合,因為每個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都會有自身存在的問題,也會有自己的優(yōu)點,教師通過大部分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將自己掌握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提升,但對于一小部分學生來說,他自身的優(yōu)點和缺點沒辦法與大眾重合,可能會導致學生自身對知識點的整合出現(xiàn)問題,并且單元整體教學的重點在于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上,因此教師不妨將課堂主體交給學生,讓學生能夠依靠自己的思維方式,并結合自身的優(yōu)點和缺點去開展自主遷移式整合來,將自己在單元教學中所掌握的知識點整合。
例如,教師在講解“平行與垂直”相關的知識點的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遷移式整合,因為平行與垂直是空間幾何方面的知識點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學生連最基礎的平行和垂直相關的知識點都無法理解的話,學生在后續(xù)學習幾何空間體方面的知識點時會遇到非常多的問題,而平行和垂直兩個看似完全不同的知識點,其實都可以歸咎到幾何方面,而教師要做的就是讓學生有這樣一個意識,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平行和垂直之間有著什么樣的聯(lián)系?因為平行線的原理就是兩條永遠不會相交的線,而垂直就是兩條線相交的夾角形成90度,兩種形容模式看起來沒有任何的聯(lián)系,但學生只要往一些宏觀的角度上去進行思考,還是可以將其進行整合,并且教師只是給予學生一個明確的方向,學生的遷移整合過程是依靠自身能力解決的。
3. 基于數(shù)學史的自主體驗式整合
因為小學數(shù)學課程中所學習的知識點都是最為基礎的,隨著學生年級的不斷增大,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點也會慢慢的深奧,而基礎是較為重要的一點,教師可以在小學階段變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體驗式整合,因為學生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終究需要將后續(xù)的延伸與基礎相結合,如果學生對這樣的整合沒有較為深刻的體驗,學生在整合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了一定的問題,而隨著后續(xù)學習的開展,學生的時間會變得越來越緊迫,在初中或者高中階段開展自主體驗式整合,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不妨在小學階段便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能力,并以此為基礎來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講解“線段、直線、射線”相關的知識點的時候,就可以基于數(shù)學史來開展一個自主體驗式整合,因為線段直線射線三個知識點是學生所必須要掌握的基礎知識點,而這三個知識點的掌握也是比較簡單的,教師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對線段,直線射線這三個知識點有一個清楚的認知,并能夠嘗試著將其整合在一起,因為線段是兩個點截成的線段,而直線則是可以無限延伸的線,而射線是由一個點發(fā)射出去的,可以延伸的線。三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但他們歸根結底都屬于現(xiàn)教師,只需要基于數(shù)學史來對學生進行一個自主體驗式整合,讓學生能夠嘗試著找到三者之間的共同點并讓學生將其歸納在一個單元的知識點之中,這樣的話學生能夠?qū)ζ溆幸粋€更加清楚的認知,對于學生后續(xù)的知識框架的構建有著一定的幫助。
四、結語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上開展單元整體教學的設計,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并且小學數(shù)學課程中的知識點是非常注重基礎的,教師通過整體教學的方式可以引導學生對一個單元的知識點進行探究,并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解決自身的問題,而學生的成長本身就相當于一個雪球越滾越大,當雪球的某個方面出現(xiàn)問題時,需要學生自己把控方向去解決自身的缺陷,這個問題在傳統(tǒng)教學之中很難得到解決,也是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單元整體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意識,并以此為基礎來讓學生的成長更加全面。
參考文獻:
[1]朱俊華,劉晉揚.大觀念視角下的小學數(shù)學單元整體教學[J].基礎教育課程,2020(14):38-43.
[2]高子林.基于學力提升的小學數(shù)學單元整體教學[J].教學與管理,2018(26):42-44.
[3]李燕.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shù)學單元整體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
249850078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