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倩 呂發(fā)金 郁仁強
[摘 要] 為響應國家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能力的號召,院系探索實施了三屆的本科生導師制教學。本科生導師制是對傳統(tǒng)本科教育模式的補充,讓師生之間的溝通更為緊密,為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在大部分本科生中反響較好。但在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文章對本科生導師制教學實踐做了總結和思考,分析目前本科生導師制面臨的問題,探討解決的方案,不斷完善本科生導師制。
[關鍵詞] 導師制;本科生;醫(yī)學影像技術;本科教育模式
[基金項目] 2017年度重慶市特色學科專業(yè)群建設項目“醫(yī)學影像與微無創(chuàng)治療專業(yè)群”(渝教高發(fā)〔2017〕10號);2019年度重慶市本科高校一流專業(yè)立項建設項目(渝教高發(fā)〔2019〕7號);2018年度重慶醫(y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教育教學研究重點項目“基于醫(yī)學影像技術本科社會需求和培養(yǎng)質量調查對改進培養(yǎng)計劃的研究”(CMER201801)
[作者簡介] 林小倩(1998—),女,浙江江山人,重慶醫(y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2016級醫(yī)學影像技術專業(yè)本科生,研究方向為醫(yī)學影像技術教育、CT/MRI檢查技術;郁仁強(1985—),男,山東棗莊人,醫(yī)學碩士,放射科技師,重慶醫(y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醫(yī)學影像技術學系教學秘書(通信作者),主要從事醫(yī)學影像技術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02-0101-04? ? [收稿日期] 2020-04-15
本科生導師制是提高本科人才培養(yǎng)質量,提高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能力,促進教育內涵化發(fā)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在導師制中,導師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導師從以往的教書的教師角色轉為教書育人的導師角色。這種培養(yǎng)模式實現(xiàn)了教書與育人的完美結合,更好地貫徹了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適應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轉變,有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1]。
一、實施導師制的原因
導師制起源于14世紀英國的牛津大學,19世紀末又將導師制應用于高校本科教育中,至今已有600多年的發(fā)展歷史[2,3]。在學生入學時,安排兩個導師:生活導師負責學生的生活和日常,注重學生的思想品德和生活習慣;學術導師負責學生的學術和學業(yè),注重學生的學術品德和學業(yè)水平。導師制的實施要求導師經常與學生見面討論,每次討論時間約1小時,地點選擇在教室、宿舍、圖書館、咖啡廳等場所均可,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見解,導師向學生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引導學生自我解決問題,學生再根據(jù)導師的建議,培養(yǎng)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
不同于研究生導師制,本科生導師制主要是通過導師的言傳身教對本科生各方面進行綜合指導的教育制度,重點提高本科生的道德修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及創(chuàng)新能力。本科生導師制能夠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體作用,提升教師的教學熱情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xiàn)個性化培養(yǎng),教師對學生能因材施教,學生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興趣選擇學習方向,從而形成教師愿意教、學生愿意學的良好氛圍,最終實現(xiàn)高校的應用型人才和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4]。本科生導師制講究因材施教,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及合理解決所遇問題的能力,目前成為各大高校實施學分制的有效補充,近年來進入快速發(fā)展階段[5]。
由于近十多年國內高等院校招收本科生越來越多,從而我國絕大部分高校為面對個性差異的眾多本科學生,設置了標準化和統(tǒng)一化的課程目標和方案,解決了高校教學中的效率問題,但是同樣也模糊和淡化了學生作為個體的獨特性[6],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導師制的實施,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指導學生的思想、學習與生活[7]。自2002年開始,國內的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先后實行了本科生導師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實施導師制后,強化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注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和思維創(chuàng)新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是我國深化高校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新嘗試。
二、實施導師制的過程及初步效果評價
由于目前高校的教育模式無法滿足培養(yǎng)個性差異的眾多本科學生,導致本科生遇到問題后,無法通過有效的途徑尋求成熟的指導。重慶醫(yī)科大學醫(yī)學影像技術學系辦公室秘書在收到眾多類似的學生求助,經請示系主任后,召集系內高年資教師及教學管理人員,通過多次教學會議的溝通,產生了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構想:先經過校內專家論證,再邀請具有較高思想覺悟和專業(yè)素養(yǎng)的教師為導師;要求學生每月進行一次生活、思想、學習的匯報,在生活中、實習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與導師進行交流,提出自己的疑問;導師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提出指導性意見,多讓學生嘗試培養(yǎng)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組建科研導師團,實施科研培訓小講座,系統(tǒng)教授科研寫作的相關知識;鼓勵導師帶領學生進行臨床科學研究,并進行畢業(yè)論文答辯,對于完成并通過畢業(yè)答辯的學生,給予導師一定的經濟獎勵及職稱晉升的優(yōu)待。
重慶醫(yī)科大學醫(yī)學影像技術系四年制醫(yī)學影像技術本科專業(yè)自2014級開始小范圍實施導師制,采用學生自愿報名及導師自愿參加的原則,實行師生雙向選擇,至今已實施三屆。通過對42個自愿實施導師制學生的調查,其中69.05%(29/42人)的學生對導師制非常滿意,23.81%(10/42人)的學生對導師制滿意,7.14%(3/42人)的學生對導師制滿意,無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學生。對于自愿加入導師制實踐的學生來說,實施導師制在提升自我道德修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及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具有明顯效果。
三、實施導師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導師缺乏積極性
教師的積極性是影響導師制實施的關鍵。本專業(yè)實施導師制中的導師并非專職教師,在平時肩負著繁重的教學、科研以及臨床醫(yī)療任務,不能及時有效與學生進行交流,也沒有受到過專業(yè)的導師技能訓練,導致導師對學生的了解程度不夠,同時導師缺乏有效指導學生的專業(yè)技能,使導師制的效果大打折扣。不同導師的專業(yè)素質和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導師制下的教學質量也有很大的差異,部分導師對指導學生做科研沒有專業(yè)的經驗,指導方式過于空泛,指導計劃缺乏系統(tǒng)性,也會影響學生跟導師學習科學研究的積極性。
(二)學生缺乏主動性
學生的主動性是導師制實施的重要保證,然而大部分學生參加導師制時的動機不純,將參加導師制作為一種新鮮嘗試,或者作為一種可能加分的行為。在后續(xù)的學習工作中,由于對導師制不夠積極參與,把導師制當成是一個擺設,認為本科生導師制沒有多大的意義,也沒有具體的考核壓力,就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及對導師制的期待。還有部分學生在導師制教育中,沒有擺脫以往的被動式學習模式,不能在導師的引導后自己主動思考,主動去解決遇到的問題,處于導師怎么說學生就怎么做,導師不說學生就什么也不做的被動學習狀態(tài)中。
(三)導師制體系不夠完善
導師制缺乏相應的監(jiān)督體系,嘗試實施導師制之初,沒有對導師的具體職責、與學生的交流次數(shù),科研指導成果及參與導師制結業(yè)的條件等做出詳細的規(guī)定。參與導師制僅僅時憑教師和學生的個人興趣,沒有強制規(guī)定相應的獎罰機制,導師做與不做,做得多與少都是一個樣,并沒有區(qū)別;學生學與不學,配合與否也是一個樣,導師及學生都缺乏動力及壓力,師與生之間在導師制中都沒有緊迫感。導師制體系不夠完善,缺乏相應的監(jiān)督和獎懲,使得導師制流于形式。
(四)學生考研問題影響了導師制的實施
隨著近幾年大學不斷擴招,高等教育深入普及,大學生的數(shù)量增加明顯,隨之而來的大學生就業(yè)問題日益突出,考研成了很多大學生更好的選擇方向??佳袑W生的重點在復習考研的知識點,準備考試,以取得較好的成績參加研究生復試。所有考研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復習考研知識,對實習敷衍了事者較多,對導師制規(guī)定的思想匯報以及科研培訓等活動并不積極,同時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科研訓練及畢業(yè)答辯,考研同學參加導師制更多需求是咨詢導師考研經驗及復試經歷等相關信息。
四、導師制擬改進的措施
(一)建立優(yōu)秀的導師團隊
選拔優(yōu)秀教師擔任導師是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重點[8]。導師是導師制中的核心及靈魂,培養(yǎng)選拔具有精湛的專業(yè)知識和較高的科研能力,對教育工作具有高度的熱情,能夠積極參與導師制的優(yōu)秀教師,建立優(yōu)秀的導師團隊。建立培養(yǎng)師資長效機制,資深師資應該承擔引導請青年師資的責任,定期對導師團隊的青年師資進行專業(yè)培訓和指導,優(yōu)秀的導師團隊應該具有層次合理的師資力量、不斷補充優(yōu)秀新師資能力的隊伍。
(二)加強學生培訓,調動學生積極性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學生對導師制的認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導師制的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在實施導師制過程中,可以收集學生對導師制的意見及想法,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解答,對導師制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正確解讀,讓學生充分了解和認識導師制。學生是導師制中的主體,也是導師制中的受益方,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生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技能提高和較強的成就獲得感,導師制才能是成功的一項教學嘗試和改革。
(三)完善導師制的監(jiān)督及考核體系
有效的監(jiān)管體系是導師制有效運行的保障。導師應將每次的指導工作記錄在案,并對指導情況進行分析、總結,針對問題做出相應調整。管理層應建立相應的獎懲機制,落實導師的考核要求,對指導成效顯著的優(yōu)秀導師進行獎勵,在職稱晉升中給予認可,對于敷衍了事的導師采取一定的懲罰措施。通過學生對導師評分、學生測評成績、科研表現(xiàn)設立具體的考核指標,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優(yōu)秀的導師和學生給予獎勵,敷衍了事的導師和學生給予警示,使導師制培養(yǎng)持續(xù)運行不斷改進。
(四)指導模式多元化
在分配導師的時候,不能隨意化及隨機化,應針對不同需求的學生分配相應的導師:準備考研的同學需要具有考研經歷的導師;有科研需求的同學需要勝任指導科研能力的導師;計劃畢業(yè)后工作的學生需要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導師。對于不愿意參加導師制的學生,不分配特定的導師指導,采取自愿原則,不勉強參加思想匯報及科研培訓。這樣根據(jù)不同需求分配不同方向的導師,在滿足學生需求的前提下,有助于學生個性化培養(yǎng),實現(xiàn)導師制的教學初衷。
五、結語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大時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的教學質量問題日益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如何進一步提高國內高校的教育質量水平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已成為目前我國發(fā)展高等教育的重點與難點問題。本科生導師制是具有現(xiàn)代理念的高校教學制度,推行本科生導師制為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培養(yǎng)高校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9]。高校在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后,導師對學生實施教學指導、思想引導與科研培訓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自我反思及自我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可以全面提升本科生在學習能力、科研能力及思想覺悟能力,增強本科生的綜合競爭力,為今后的職業(yè)發(fā)展打好基礎。
由于我國的教學條件、教育理念差異及教育配套資源不完善,與國外評價學生的體系有很大的不同,本科生導師制在我們很多高校沒有取得良好效果,甚至在個別高校存在一定爭議和質疑,這都是有可能的。要理性看待導師制,導師制并不是萬能的,并不能解決高等教育中的主要矛盾,導師制不能被神化[ 10 ],導師制也不是對所有高校都有成效。只有在具有優(yōu)秀的導師團隊、充足的教育配套資源、完善的獎懲制度及充足的經費支持下,在對學生評價體系不單一化的高校中,導師制才會取得理想的成效。實施初期,各高??梢愿鶕?jù)自己已有的條件,小范圍實施導師制實驗,切不可盲目全面實施導師制,導致導師制名存實亡。在實施過程中,應多多關注本科生導師制中的不足,給予導師足夠的指導時間和實質性獎勵,激勵導師積極指導學生主動學習,發(fā)現(xiàn)和解決專業(yè)學習上的問題,積極轉變學習方式和態(tài)度[ 11 ]。
綜上,實施本科生導師制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需要一系列基礎條件的支持,由于每個高校的實際情況不同,推行本科生導師制的高校必須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探索出一套適合自己學校和專業(yè)的本科生導師制,這樣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12 ]。
參考文獻
[1]張蓉,侯思陽.我國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實踐與發(fā)展[J].教育與職業(yè),2016(24):106-108.
[2]張玉磊,賈振芬.地方本科院校本科生導師制有效實施的思路對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20(02):39-41.
[3]吳一旻,董芳芬,宋建元,等.精準醫(yī)學理念在醫(yī)學影像技術專業(yè)本科生導師制中的實踐與探索[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19,39(08):861-864.
[4]于春偉,張軍,文少白.本科生導師制在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的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9(34):249-251.
[5]車路,劉旭,王海強.本科生導師制——個性化培養(yǎng)與因材施教的典范[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4,43(12):178-179.
[6]楊云娟邵永杰.高等教育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其思考[J].教育現(xiàn)代化,2019,10(82):191-193.
[7]黃曉巍,林喆,陶貴斌,等.高等院校本科生導師制研究進展[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9,10(2):33-34.
[8]楊仁樹.本科生全程導師制:內涵、運行模式和制度保障[J].中國高等教育,2017(06):58-60.
[9]侯昭升.本科生導師制在化學類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中的必要性[J].教育教學論壇,2020(25):41-42.
[10]劉愛生.本科生導師制是一流本科教育的有力保障嗎?[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9(5):52-54.
[11]李杰,李政霖,王傲云,等.導師制在醫(yī)學本科生培養(yǎng)中的積極作用[J].中華醫(y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7,16(7):693-696.
[12]文斌,李嵐,劉秀娟.普通高等學校實施本科導師制的實踐與反思[J].教育與職業(yè),2011(35):36-38.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Taking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LIN Xiao-qian1,2, L?譈 Fa-jin1,2, YU Ren-qiang1,2
(1.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6, China; 2. Department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The First Clinical College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6, China)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country's call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alent training, the colleges and departments have implemented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for three years. Th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s a supplement to the tradi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model, which make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more convenient, and provides a new way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However, some problems have also been encounter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teaching practice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faced by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discusses the solutions so as to continuously perfect th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Key words: tutorial system;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