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臣
[摘 要]由于社會的進步和現(xiàn)代家庭結(jié)構(gòu)的變化,單親家庭和獨生子女數(shù)量不斷增加,家庭問題越來越復雜以及時代背景下的教育理念的更新加快,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課題。由于學生處在青少年懵懂的生長階段,有其獨特的心理特點,成人有時很難理解。他們有許多心理沖突,或被自己掩蓋,或者被成年人忽略,以致于不少學生覺得孤立無援,只好隱藏在內(nèi)心深處,倍受煎熬,甚至引發(fā)各種心理疾病,或者是心理上的障礙。在不斷的教育實踐中,教師應對這些問題進行積極思考與探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和建議。
[關(guān)鍵詞]中學生;心理問題;應對策略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是實現(xiàn)21世紀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學生心理素質(zhì)的教育,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fā)育和發(fā)展,社會閱歷的擴長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yè)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而單親家庭的子女和獨生子女在這方面往往更為突出。因此,在中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的需要。
一、單親家庭子女存在的心理問題
1.心理脆弱敏感
大多數(shù)單親家庭的學生心理很脆弱,承受不住任何的挫折失敗。順心時會歡天喜地,如晴日里美麗天空中的一只小鳥;只要一點不順心,沒有機會得到一點滿足,便會抑郁沮喪。這樣的學生如果不學會謙讓和適當遷就,很容易與其他同學發(fā)生矛盾,鬧別扭。這種類型學生的獨立學習思維相對較差,遇到了挫折很難及時振作精神,學習成績不穩(wěn)定,時好時壞,且特別易出現(xiàn)偏科現(xiàn)象。
2.情緒低落,沉默不語
部分單親家庭的學生情緒低落,沉默不語。這類學生的父親或母親的工作也很不順心,處境不好,這樣心理和性格的家長要么說不出話來,要么說得很粗暴,缺乏對孩子的暖心關(guān)懷。在這樣家庭生活的學生,情感容易陷于憂郁、悲傷和苦澀的狀態(tài),缺乏活力,對學習方面的許多內(nèi)容都沒有濃厚的興趣,既不滿意現(xiàn)狀,又不主動改變實際,雖然平時還會和要好的同班朋友玩笑,聊天,談話,但一想起煩惱的家庭事務,便比其他學生更容易陷入悲傷之中。這類學生缺乏自信,敏感自卑,不愿被同學、老師問及家事,不愿意父母來開家長會,對教師的批評雖不會當面反駁,也不愿主動說出自己的困惑。這種類型的學生生活自理能力較強,獨立性較強,不過對別人的依賴性也較強,渴望溫情。
3.思想偏激,品德不良
這類學生的父母離異后,由于工作繁忙,對孩子的管理缺乏有效性,特別是在孩子放學的時候,常常不能在家里陪伴監(jiān)督他們。這樣,學生絲毫感受不到家庭對他(她)溫情的關(guān)愛,對家人不留戀,覺得世界比家人更有魅力,外面的友誼比父親、母親更能讓自己覺得有人情味,更能關(guān)照自己。故此,放學后便直奔更精彩的世界,與朋友們一起泡網(wǎng)吧、游戲室,深夜不愿回家,容易受到“朋友”或消極者等社會影響,不易直接受到其他學校、父母積極引導教育。
二、獨生子女心理方面的主要問題
1.以自我為中心
父母和祖輩的溺愛嬌寵,容易使孩子變得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凡事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從不知為別人著想。獨生子女幼時往往缺乏與其他小伙伴一起學習玩游戲的集體娛樂活動,既不容易真正養(yǎng)成與其他人團結(jié)合作的團隊精神,又容易缺乏集體競爭力,對于社會環(huán)境適應性差,容易造成孤僻、缺乏熱情等多種個性不良傾向。
2.缺乏自覺性和對他人的尊重
家長對獨生子女百般呵護,更不愿放手并嚴格管束他的孩子,在現(xiàn)代家庭中這個最早開始進入的初級社會組織結(jié)構(gòu)里,孩子不僅沒能真正養(yǎng)成對家庭長輩的充分尊重和遵守紀律的自覺,而且任性驕傲,家庭成員的人際關(guān)系本末倒置,不知道如何尊重他人。
3.生活自理能力差
在獨生子女家庭中,父母長期做了許多原本應該孩子獨立自理的生活工作,使其容易形成家庭依賴,自主勞動意識和獨立勞動能力差,缺乏集體勞動自覺性。物質(zhì)條件好了,家長們卻忽視了自己應該對孩子的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容易形成大手大腳、不注意愛惜他人財物的不良習慣。
三、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應對策略
1.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一些學生由于心理比較脆弱,經(jīng)過挫折和困難之后被嚇壞了,可能會走下坡路。針對這些情況,教師應多安慰,多鼓勵,多談心,幫助學生分析失敗的原因,肯定他們的能力,讓他們體悟到老師不歧視自己,不放棄自己,從而再次鼓起信心的風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理解和尊重學生,對學生評價要多鼓勵,少批評,多說溢美之語,對學生的贊揚體現(xiàn)在具體的細微之處,學生的進步都要得到教師的重視。
2.教孩子學會寬容
做人要有一些“雅量”,也就是容人的德,要力爭做到“待人寬,責己嚴”,不動輒指責、怪罪他人。每個人都會犯錯,過錯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動機失誤,它常與水平的高低、能力的強弱和方法的合適有關(guān)。你認為別人犯錯了,不一定是別人的錯誤,也許是你自己認識上的偏頗。即使同學犯了錯誤,我們要寬容大度,幫助同學改正錯誤。教師經(jīng)常如此推心置腹,與學生談話,并逐步開導學生,讓他們慢慢地學會寬容。
3.塑造模范典型,增加長效影響
孩子寬容的心靈最主要來自父母。也就是說,父母的模范行為會給孩子以努力的目標,讓他在這個模范的方向上塑造自己,更多的是得到贊賞和稱道,這對他們非常重要。孩子每天都會跟父母接觸,從父母處學到待人接物的方式,因此,父母的寬容、大度,與鄰里同事相處融洽的態(tài)度,都會成為孩子的典范。通過長時間的影響,孩子也會變得寬容、善良,與人為善。
4.學會與人交流,常作換位思考
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人人有缺陷,缺點與不足是人的必然,與同伴共處,應給別人一個寬容與理解的機會。寬容并非盲從,這一點必須對學生說清楚,讓他們明白寬容是在明辨是非之后的退步。寬容能使人性情和藹,能使心靈有回旋的余地,能使人消除許多無謂的矛盾,化干戈為玉帛。
5.培養(yǎng)熱愛勞動的意識,端正勞動態(tài)度
高爾基說:我們相信世界上最好的任何事物,都可能是通過艱苦勞動和聰明的人用雙手不斷制造生產(chǎn)出來的。其實,我們自己是一個普通勞動者,正在努力創(chuàng)造這個美麗七彩的勞動世界,并珍惜勞動成果。很多家庭忽視了兒童對家務勞動的教育,過于愛惜孩童,因而對家庭勞動的輕視是非常常見的現(xiàn)象,這一問題必須受到重視。父母應適時對孩子實施熱愛勞動的教育,提高他們對勞動的認識,端正他們對勞動的態(tài)度,有意識地安排兒童進行家庭勞動,使他們能夠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集體勞動、自我服務等。培養(yǎng)學生的家庭勞動習慣是一本“生活的小百科全書”,對他們提升智力、健全品德都有積極意義。此外,應有意識地在家庭中培養(yǎng)道德素質(zhì),培養(yǎng)學生成為一名道德高尚、有理想的勞動者。在給學生安排工作任務時,不僅要滿足他們身體的能力需求,還要發(fā)展智慧,培養(yǎng)出巧干的精神。打掃房間時,不僅要求清潔干凈,而且要求他們用腦子來美化房間。在為他們提供勞動任務的同時,除了某些比較穩(wěn)定的工作之外,還增加一些暫時的工作,從而提高對勞動的適應度,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
6.增強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
一些學生因為缺少集體觀念,與大家無法和睦相處,慢慢被排除在集體之外。這時,師生要齊心協(xié)力地做好他們工作,向他們伸出溫暖的手,把他們拉回群體,讓他們重新感受到集體的溫暖,逐漸培育起對群體的熱愛,樹立群體思想。春游、運動會或其他活動都能讓學生發(fā)揮合作精神,為了贏得集體的榮譽,同學們可以自行組織,不計個人得失,一切事物都要放在大局上。這樣做可以讓每個人都把自己最好的東西獻給團體或小組成員,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得到快樂。
總之,心理輔導是教師發(fā)自內(nèi)心的,用行動和愛去感染學生,讓學生看到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能夠?qū)ψ约旱男袨檫M行評價,選擇方式,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從而更好地適應新環(huán)境,保持恰當?shù)纳硇慕】?,使生活豐富多彩,踏步在成功的道路上,為社會做貢獻。
參考文獻:
[1]田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2] 史寶中.依法治國背景下青少年道德意識現(xiàn)狀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06).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