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藕
【摘? ? 要】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從“尊重學生主體,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借助信息技術,帶給學生直觀呈現(xiàn)”“立足實際生活,建立生活與語文的聯(lián)系”以及“積極給予評價,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這四個方面入手,針對提升小學語文學科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這一主題進行了初步分析與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尊重主體;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34-0099-02
Study on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The First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of Guangrao County, Dongy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CHANG Ou
【Abstract】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respecting the main body of students, guiding students to think actively", "bringing students intuitive presentation with the help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stablis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life and Chinese based on actual life" and "actively giving evaluation, narrow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n the theme of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is carried out.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quality; Respect for the main bod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一、尊重學生主體,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學習是學生參與的活動,其應當占據(jù)著絕對的主體地位?,F(xiàn)代素質教育理念也提倡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所實施與組織開展的教學活動。身為小學語文學科教師應當積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語文學科學習中來,這樣學生才能經歷思考語文、分析語文、獲得語文知識及其學習經驗的過程,并由此在收獲知識。同時切實具備起良好的語文學習能力。這樣既傳授了知識,又促進了能力發(fā)展的小學語文課堂顯然是效率與質量兼具的優(yōu)質課堂。從這一層意義展開來講,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是提升小學語文學科教學質量的重要切入點之一。
筆者在自身的小學語文教育實踐中就很好地貫徹與落實了這一觀點。例如,在教學《蝙蝠和雷達》這一課文時,筆者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蝙蝠和雷達兩者之間的關系,而是鼓勵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并在閱讀的基礎上嘗試找出正確的答案。這一任務的情境設置便很好地將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促使著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分析課文中所出現(xiàn)的細節(jié)。在這一探索的過程中學生會依據(jù)課文相關信息得出“雷達的天線就像蝙蝠的嘴巴”“雷達發(fā)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從嘴里發(fā)出的超聲波”“雷達的熒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等結論。而有了這一結論,學生再嘗試著理解“研究生物可以對人類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有所啟”這一中心思想也便自然而然變得簡單起來。由此,足可以看出,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全身心融入語文課堂中來,對教師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所具有的重要意義與價值。
二、借助信息技術,帶給學生直觀呈現(xiàn)
當前已然處于信息化的時代,信息技術早已普及與融入各個領域及其行業(yè)中,為其快速發(fā)展與進步插上了堅強而有力的翅膀。身為新時代、新時期的基層語文教育工作者,教師也應當積極科學而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技術直觀化、形象化的特點帶給學生強烈的感官沖擊,從而促使著學生更愿意學習語文知識,且能更快、更好地吸收與理解語文知識。從這一層意義展開來講,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也是小學語文學科教師提升自身語文教育質量及其效率的重要突破方向。
筆者在自身的小學語文教育實踐中就很好地踐行了這一觀點,獲得了來自學生的積極反饋與回應。例如,在教學《海上日出》這一優(yōu)秀的寫景抒情散文時,學生僅透過文字表面很難設身處地、感同身受般的理解作者對日出這一偉大奇觀的欣喜、熱愛之情,而這對本節(jié)語文課的教學來講多多少少會存在著些許不利影響。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在自身的小學語文教育實踐中便有意識地引進了信息技術,借助其信息含量豐富、操作方便簡單等特點直觀而生動地向學生呈現(xiàn)了晴朗天氣和有云時海上日出的恢宏景象。在觀看信息技術呈現(xiàn)的圖片以及動態(tài)視頻的過程中,學生仿佛身臨其境一般置身于真實的海邊去靜靜欣賞一幕幕日出奇景。這種直觀的沖擊留給學生的印象勢必是非常深刻的,以此為前提學生換位思考再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也便變得輕松而簡單了。由簡單的信息技術呈現(xiàn)方式入手,學生得以對《海上日出》這一課文有了更多的認知與理解,也更能把握與體會其中所蘊含的細膩思想感情,教學重難點得以輕松突破與解決。巧妙借助信息技術優(yōu)化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效益及其質量的方式方法由此得以充分彰顯。
三、立足實際生活,建立生活與語文的聯(lián)系
生活是我們所學知識的來源,也是我們習得知識將其加以靈活運用的歸宿。大量的教育實踐已經充分表明了,若是教師能將所教學的知識與學生已有的實際生活經驗之間建立起密切的聯(lián)系,一來很容易營造出學生熟悉的、親切的學習氛圍,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二來由學生已有的實際生活出發(fā)還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知與理解。從這一層意義展開來講,立足實際生活實施教學,踐行生活化的教育觀點也不失為提升我們小學語文學科教學質量的重要突破方向。
筆者自身的小學語文教育實踐便可以有力地論證這一點。例如,在教學《鐵杵成針》這一文言文的時候,除了帶領學生學習其中的字詞,梳理該文言文所蘊含的思想主旨之外,筆者還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社會生活嘗試著針對“鐵杵成針”這一現(xiàn)象發(fā)表個人認識與看法。這樣一來,就很好地建立起了學生實際生活與所學語文知識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在經歷了一番思考之后,學生也都能做到積極發(fā)言。像有的學生便說道“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我們的印象中鐵杵怎么會變成繡花針呢,可是,老奶奶卻用她實實在在的行動告訴了我們只要功夫深鐵杵也可以變成繡花針。身為學生,我們在學習中會遇到種種問題,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堅信‘鐵杵成針’,一直努力,一直克服,我們也能獲得學習上更好地成長?!睆摹惰F杵成針》的課文內容入手加以分析,再聯(lián)系、延伸到當前的學習實踐,又將其升華到日后學習上應當做的做法,學生立足實際生活進行語文知識學習的做法無疑對他自身獲得更深刻的語文學習認知起到了極大的幫助作用。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師引導學生立足實際生活,建立生活與語文的聯(lián)系的意義所在。
四、積極給予評價,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中的兩大主體,師生之間的關系和諧、融洽,對教師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顯然有著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為此,教師有必要且必須想方設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以此保障教師課堂教學效益及其質量也能由此獲得顯著的提升與發(fā)展。
教師在自身的小學語文教育實踐中就會積極而及時地給予學生語文學習的科學評價,以評價為載體密切師生關系,帶動學生更積極而主動地融入語文課堂學習中來。這一做法獲得了非常理想的教育效果。例如,當學生的語文作業(yè)完成的工整且積極時,教師應當在語文課堂上予以學生積極而充滿肯定的鼓勵,用鼓勵堅定學生學習語文、學好語文的信心。又如,當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正確回答出問題之后,也應給予以學生積極的肯定與鼓勵,用實際行動告訴更多的學生上課認真聽講所具有的重要意義。當然,教師對學生所給予的評價并不僅僅局限于積極的方面,當學生語文學習上表現(xiàn)出停步不前甚至是退步的情況時,教師應及時與學生溝通,幫助學生梳理語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存在的困難,以及明確努力改進的方向。就這樣,來自教師的肯定與督促便使得學生很好地感受到了教師所給予自身的關注與重視,也更容易對教師所執(zhí)教的這門語文學科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說的便是這個道理。由此,可以看出,密切師生關系對教師做好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工作所發(fā)揮出的突出價值。
綜上所述,提升語文學科教學質量是作為一名基層語文學科教師致力于實現(xiàn)與追求的教育方向。在日后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將進一步積極探索,大膽嘗試與努力實踐,力爭得出更多符合實際同時又能顯著改善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效益的方式方法,以切實為語文學科教學工作的更好組織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發(fā)展奉獻自己應有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溫娟.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策略[J].江西教育,2018(06).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