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玲
有些家長經(jīng)常跟我說:“孩子在家調(diào)皮搗蛋,就是不聽我們的話。老師您說一句,甚至能頂我們家長說十句、百句?!?/p>
班主任是家長和學校聯(lián)系的紐帶,是班集體的直接領(lǐng)導者和管理者。家長要想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就需要多和班主任溝通。班主任與家長溝通時,態(tài)度要真誠友善,介紹學校的教育教學與管理,請家長理解班主任的工作,多給班主任提一些對班級未來發(fā)展的建議,搞好家校合作,共同創(chuàng)設(shè)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氛圍。
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溝通,家校合作達成共識
有些家長經(jīng)常跟我說:“孩子在家調(diào)皮搗蛋,就是不聽我們的話。老師您說一句,甚至能頂我們家長說十句、百句?!爆F(xiàn)實生活中的確存在這樣的情況。為了達到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當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自己無法解決時,要積極主動地與班主任溝通,只有這樣,才能讓班主任了解孩子在家的各種表現(xiàn),家長也能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各種情況。
有位家長找到我,說孩子在家里怎么說也不聽,還經(jīng)常跟父母頂嘴,每天早晨上學或者放學都要錢買零食吃,不給錢他就自己拿,有時候甚至偷,作業(yè)也不好好完成,總是讓姐姐幫他做。聽了這位家長的話,我非常吃驚,感到有點不可思議。這個學生在班里成績很不錯,還是班干部,在同學中的威信比較高,在學校也非常懂事聽話,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
針對家長反映的情況,我進行了反思,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結(jié)果呢?我覺得是家校聯(lián)系不緊密導致的,在我看來,這個孩子在學校各方面表現(xiàn)都不錯,在家里肯定也不會差,然而事實卻與我想的截然相反。從這個事例說明,家長要加強和班主任的溝通,及時告訴班主任孩子在家的表現(xiàn)。只有家校溝通,才能有的放矢地制訂讓孩子在校和在家都能表現(xiàn)如一的教育對策。另外,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或班主任不要過分寵溺優(yōu)等生,以免讓他們感覺自己高高在上,最后滋生出驕傲自滿的心理。同時,家長在家教育孩子時要樹立正確的家教理念,并不是孩子只要聽話懂事、成績突出就行了,孩子年齡小,當看到別的同學吃零食也會羨慕。所以,家長要指出吃零食尤其是垃圾食品帶來的危害,讓孩子養(yǎng)成正確的飲食和消費習慣。
抓住溝通時機,擴大溝通范圍
家長在和班主任交流時,一定要抓住溝通的時機。很多家長為了對孩子有更多的了解,總是抓住一切機會去問這問那。比如,在開家長會之前,有些家長總想和班主任單獨談?wù)労⒆拥那闆r,這種迫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班主任在開會之前有很多事情要做:家長的到校情況、本班成績和上學期的比較分析、準備在會上所講的內(nèi)容等,此時的班主任非常忙碌,不會有太多時間和家長交談。要想跟班主任深入溝通,家長可以與班主任進行預約,最好是家長會的一星期之內(nèi),這樣班主任會有充足的時間與家長交流,也能對孩子各方面的情況了解得更透徹。
當然,家長和班主任的交流不要只局限在成績上,要從多方面了解孩子的情況,尤其是近階段孩子的思想變化、學習主動性、習慣養(yǎng)成等,都是和班主任交流的內(nèi)容。
另外,家長有事想和班主任咨詢或交流時,最好先給班主任發(fā)微信或留言,因為班主任事情很多,不是開會就是上課,冒冒失失地給班主任電話,班主任可能不方便接。所以,使用微信比較方便,班主任有時間也會及時給予回復。有位家長給孩子請病假沒有找到班主任,回家后給班主任發(fā)了這樣的一條微信:“老師,今天中午孩子發(fā)燒,找您請假沒有找到,就讓孩子和班長說了一聲,我?guī)Ш⒆尤チ酸t(yī)院,剛剛退燒,下午我們看看不再發(fā)燒就回去,謝謝老師一直以來對孩子的關(guān)心?!卑嘀魅慰吹竭@樣的微信后會感覺心里很溫暖。
傾聽孩子心聲,消除心理隔閡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傾聽是一門藝術(shù),是一種心靈的升華、靈魂交融的過程,教師善于傾聽,一定會給課堂教學帶來無限生機與活力?!蓖瑯?,家長善于傾聽孩子的心聲,積極與班主任溝通,也會使孩子消除心理隔閡,心情愉快地學習。
有一個孩子回家對家長說:“我們的歷史老師只會照本宣科,我們都預習好了,重點內(nèi)容也畫出來了,她卻在那里不停地讀課本上的文字,我們又不是不認識字,純粹是耽誤時間,對她的課我們沒有一點興趣,很多同學都在干別的,根本不聽課?!睂τ谶@種情況,這位睿智的家長對孩子的說法沒有妄下結(jié)論,只是對孩子說:“聽不進去了可以做一些練習題鞏固一下,不能影響課堂秩序。再說,你感覺會了,別的同學有可能還不會呢,老師講課是面向所有同學,不只是為了優(yōu)秀的同學或基礎(chǔ)差的同學。”事后,針對孩子反映的情況,這位家長又和班主任進行了溝通,班主任對家長的做法大加贊揚。
一段時間后,這個孩子回去又和家長說:“我們的歷史老師不那樣講課了,改變了方法,我們都愿意聽。”家長問是怎么改變的,孩子告訴家長,班主任采用問卷調(diào)查的方法,讓學生提意見,于是大家都給歷史老師提了意見,所以老師改變了教學方法。
這一事例說明,家長通過和班主任的良性溝通,消除了老師和學生間的心理隔閡,歷史老師及時調(diào)整了自己的教學策略,并了解學生的所需、所愛,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遇到問題相互理解,心平氣和正確對待
很多家長為了給班主任留下好印象,平時在班主任面前說話總是小心翼翼,只是問問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或者打個招呼就過去了。有的家長逢年過節(jié)甚至會給班主任送份禮物表示一下。收受禮物、“看人下菜碟”的班主任只是個例,如果真遇到這種班主任或老師,家長一定要堅定態(tài)度,堅決杜絕這種不良風氣的滋生。
在工作中,我發(fā)現(xiàn)有很多家長總是說,最怕的就是班主任給自己打電話,只要打電話,不是孩子有病,就是違反紀律或者出現(xiàn)打架等問題。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一定要鎮(zhèn)定,和班主任溝通時更要心平氣和,不管孩子是打架吃了虧還是違反了紀律,在沒有了解具體情況時不要太過激動或者暴跳如雷,也不要為自己孩子過多辯解,那樣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家長來到學校,要先聽班主任講講事情的經(jīng)過,看看班主任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和處理方案,家長自己有什么想法也要及時提出來,相互商量共同解決問題。是自己孩子的問題要及時承認錯誤,需要上醫(yī)院檢查的要及時配合,盡量本著寬容、理解的心態(tài),這樣和班主任的溝通會更加順暢,問題也會解決得更為圓滿。
同時,家長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加強對孩子的教育,真正做到家校合作,促進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系山東省沂源縣實驗中學教師)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