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濤,劉偉鑫
(廣州華立科技職業(yè)學院,廣東廣州 511325)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革命戰(zhàn)爭和生產建設中所形成的,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中國革命取得了勝利的曙光。中國共產黨從革命戰(zhàn)爭一直到新中國成立,逐漸地從幼稚走向成熟,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在中國共產黨光輝燦爛的革命斗爭和國家建設過程中所體現(xiàn)的紅色文化,是當下社會寶貴的精神財富。紅色文化既有有形的場所,也包括無形的精神內涵。目前,全國各地有豐富的革命戰(zhàn)爭遺址、革命紀念館、烈士陵園等場所,同時流傳下的革命事跡、偉人故事、革命戰(zhàn)爭史記,以影像資料、圖書畫冊等多種形式存在。這些紅色文化所體現(xiàn)出的是一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艱苦奮斗、無私奉獻、不怕犧牲、實事求是等豐富的崇高精神,對于鼓舞人民群眾投身社會主義的建設以及下一代的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1]。
在文化多元化的當下社會,高校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也呈現(xiàn)多元化的趨勢。這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學生的價值觀念的建立,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有十分深遠的影響。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是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也是實現(xiàn)綜合素質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在當代社會環(huán)境中,互聯(lián)網等多種信息媒體十分發(fā)達,因此社會也呈現(xiàn)出十分繁榮的文化氛圍。除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外,西方的一些不良文化也在網絡等媒體平臺上廣泛流傳,嚴重影響到高校學生的正確思想價值觀念的建立。在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下,通過紅色文化的學習和熏陶,以革命歷程中優(yōu)秀的民族精神來貫穿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的塑造,將是十分有效的教學手段。
紅色文化所表現(xiàn)出的時代精神,是具有一定現(xiàn)實意義的。從國家方面來說,我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建設的任務是十分艱巨的。在這個階段,我國需要大量的人員投入到國家建設中[2]。尤其是廣大的高校學生,更是需要發(fā)揮新時期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tǒng),才能實現(xiàn)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復興。從個人方面來說,一個人的發(fā)展和進步離不開個人的奮斗。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各個領域的產業(yè)經濟也在逐步地提升。對個人的專業(yè)技術能力和自身素質有很大的要求。在未來的社會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只有不斷加強和完善自身的精神意志,建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以此來實現(xiàn)個人的成就[3]。
高校學生作為黨組織培養(yǎng)和選拔黨員干部的主要群體,必須要具備良好的政治修養(yǎng)。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對學生政治修養(yǎng)的層面上,承擔著十分重要的責任。目前來看,高校的黨團組織建設比較弱化,組織不夠嚴謹,一些學生對于加入黨團組織不夠積極,對于黨團組織舉辦的活動和任務,也表現(xiàn)出敷衍的態(tài)度。同時,也有許多學生入黨動機不純、入黨的手段不正確的現(xiàn)象。這樣的現(xiàn)狀,不僅表現(xiàn)出人才培養(yǎng)的缺陷,同時還可能會污染黨團隊伍。因此,加強高校學生的政治修養(yǎng),就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紅色文化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通過艱苦卓絕的拼搏奮斗,所凝聚而成的偉大的革命精神,是所有民眾尤其是共產黨員終身學習的典范。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紅色文化來加強學生的政治修養(yǎng),是必不可少的內容。
高校思政課堂教學是主要的教學形式,應該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將紅色文化融入其中。首先,要深入的發(fā)掘教材中的紅色文化素材,以教材為依托,來開展紅色文化的教學工作。比如,對思想政治教材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及毛澤東思想的相關內容,除了要介紹其基本內容外,還應該介紹一下相關的革命歷史進程。比如,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是如何利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建立革命隊伍。包括黨史上一些著名的關于革命理論成果的重要會議和歷史事件,都可以融入教材的理論教學中。其次,要利用社會時事或者政治熱點,來積極拓展紅色文化內容。比如,在黨的十九大過程中,教師要有效地利用黨代會的時政熱點,對學生開展黨史和我國國家發(fā)展史的教學。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形式,同時也是黨和國家重要發(fā)展轉變的標志[4]。通過對黨代會的觀摩與學習,能夠讓當下的高校學生深入的了解黨和國家的治國理正方針,實現(xiàn)高度的政治參與感。同時也通過黨的十九大等會議的觀看,了解和學習黨的發(fā)展史上重要的會議及革命進程。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紅色文化學習與國家政治參與能力。另外,要增加多種有效的教學形式,來提升課堂教學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將紅色文化以一種形象具體的形式來展現(xiàn),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紅色文化的了解和學習中。比如,教師可以在介紹一些革命歷史中,通過多媒體設備來展示一些優(yōu)秀的影視劇資料或者紀錄片。還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知名學者關于紅色文化的講座或者演講等[5]。以這樣的形式作為紅色文化的教學,除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外,還可以將紅色文化更加具體的展現(xiàn)。一些紅色題材的影視作品在藝術表現(xiàn)上十分逼真和動人,能夠引起學生觀眾的強烈的情感共鳴,使得學生能夠對紅色文化產生更加感性的認識。
社會實踐活動是高校思政教學的另一種形式,既是思政課堂教學的補充,也是教學效果的提升。同時,也是大學生比較熱衷的教學形式,長期以來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地利用社會實踐,來將紅色文化深入到高校學生的教學中。首先,教師利用該校所在城市的紅色文化資源,如烈士陵園、革命紀念館等場所,來對學生進行現(xiàn)場教學。廣州是中國最早的沿海開放城市,也是先進思想的主要發(fā)源地。中國共產黨在早期的發(fā)展和革命中,廣州是十分重要的城市。在黨的革命斗爭中,留下了許多足跡。比如,中共三大就在廣州召開,目前在廣州還保留中共三大的會址。另外,廣州農講所、廣州起義紀念館等,都是十分重要的紅色文化場所。這些場館除了對外開放和文化交流之外,還相繼開設了“新時代紅色文化講習所”,來發(fā)展和弘揚紅色文化[6]。其次,教師還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造親自參與紅色文化傳播的機會,使學生能夠通過親身實踐來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比如,可以與這些紅色文化場館進行溝通協(xié)商,使學生能夠擔任紅色文化講習所的講解員,為前來參觀的人員講解紅色文化。對學生參與這樣的活動,能夠在客觀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的動力,從而實現(xiàn)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感觸。
校園文化活動是高校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重要內容,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來實現(xiàn)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新時代的社會環(huán)境下,高校的思政教育,應該能夠廣泛的利用多種資源和手段,來對學生實行全方位的教學。校園文化活動就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形式,將紅色文化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對于學生的紅色精神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教師可以在校園內建立多種文藝活動,來對紅色文化進行宣傳。利用黨史或軍史的紀念日來創(chuàng)建紅色文化主題,邀請學生參與到文藝演出或者文學創(chuàng)作中。比如,在建軍節(jié)及其他軍史相關的節(jié)日,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表演紅色歌曲,或者紅色音樂舞臺劇。也可以邀請具有文藝特長的學生,來創(chuàng)作和表演具有時代特點的紅色文藝內容?;蛘?,在相關的節(jié)日,組織學生進行詩歌、作文及繪畫的創(chuàng)作[7]。在學習和了解紅色文化的同時,還能夠展現(xiàn)學生的藝術水平。其次,教師還可以在黨和國家的重要會議期間,集體組織學生進行觀看和學習。使學生能夠深入?yún)⑴c到國家的政治生活中,建立一定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8]。比如,在黨的十九大會議期間,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禮堂或者階梯教室等場所,集體觀看黨的十九大相關會議,并且在思政課堂上就相關主題進行分析和討論。使學生能夠就觀看的內容,積極踴躍地提出問題,由教師進行解答。以此形式,來使學生了解國家治理中的相關常識性內容,并且具備良好的政治理念,建立堅定的政治信仰。
在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逐步開展紅色文化歷史的整理和宣傳,目前已經形成了十分完善的紅色文化形式。這些紅色文化內容,不僅是革命歷史的積淀,在新的社會和時代發(fā)展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學習和了解紅色文化精神內涵,全面繼承和發(fā)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先烈所的凝聚的崇高精神,在新的社會時代發(fā)展下,積極投身到國家的建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