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聽
摘要:紅色文化作為一種革命精神的特色文化,在當今時代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初中道德與法治作為發(fā)揚紅色文化與落實革命教育的主要課程之一,理應在實際教學中植入紅色文化資源,以中華民族特色的奮斗精神、革命精神塑造學生正直向上的品格,并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使得紅色革命精神代代相傳。因此,本文將對紅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紅色文化;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
前言:紅色文化源于中國戰(zhàn)爭革命時期,在后期制度改革與構建新征程的過程中,紅色文化被授予了全新的含義。初中時期的學生無論是心智還是思維能力,都正處在成長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接受的文化教育應該是正面的、積極的,要運用道德與法治知識點的收集,改變自己的思想價值觀。紅色文化中所含有的愛國、奮發(fā)圖強等進取精神,對學生們可以起到正面的文化教育影響。所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老師要懂得運用開拓紅色文化教育資源,進行各式各樣的有關紅色文化的教學活動。
一、紅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意義
1.有利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紅色精神當中涵蓋了愛國、集體主義等思想觀念,其從本質(zhì)上展現(xiàn)出黨的理念與思想,并為我國革命的成功和創(chuàng)建帶去了強烈的信念和驅動力。紅色文化的教育資源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教學的基礎條件。
2.有利于凈化社會道德風氣與校園道德環(huán)境。
紅色文化資源是共產(chǎn)黨人引領人民群眾從抗爭、革命戰(zhàn)斗中拼搏而來的,其有著感化和培養(yǎng)人民群眾尊崇傳統(tǒng)美德、奮發(fā)圖強、節(jié)儉、自強不息、為華夏民族偉大復興而全力奮發(fā)進取等特征,這種思想意識的建立有利于潔凈社會不正之風,潔凈學校道德環(huán)境,促使學生養(yǎng)成較好的品德修養(yǎng)。
3.有利于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紅色文化能夠與多種文化進行有機結合,從而強化思政教育的實際效果。大力弘揚改革開放的精神能夠讓初中學生進一步了解、感受我們中華兒女奮發(fā)圖強、不畏強敵的堅定意志,感受他們?yōu)榱送瓿芍腥A民族偉大復興而奉獻青春的精神力量。
二、紅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的策略
1.開展多樣化課堂活動形式,增添學習趣味性
受應試教育理念影響,部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仍不能有效變通教學手段,繼續(xù)沿用老舊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在紅色文化的滲透中表現(xiàn)得也較為死板,往往是利用某一節(jié)課對革命文化進行集中宣講,且未與學生形成有效互動,此類單一教學方法下,教師與學生都難以真正領會革命精神的精髓,紅色文化教育則流于表面化。為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正確解讀革命文化內(nèi)涵,教師應積極引進多種多樣的課堂活動項目,讓學生在活動中思考感悟紅色文化的深層含義。
例如,在《綻放生命之花》一課教學時,采用講故事的形式為學生們增加革命人物英勇事跡及名言警句的講述。本課的教學目標為引導學生理解生命的意義,并活出生命的精彩,但由于初中生認知水平與生活經(jīng)驗都有所不足,在探討生命意義這類深刻話題時往往難以形成共鳴。教師可以列舉了眾多革命先烈的故事,以一個個激越感人的故事啟發(fā)學生明白平凡的生命也能造就偉大,我們不僅為自己而活,也為社會與國家而活。同時也幫助學生認識到如今幸福平靜的生活來之不易,要愈發(fā)珍愛生命。聽故事是學生們普遍喜愛的活動,將之引入課堂中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從而在用心聆聽中感悟故事的內(nèi)涵。
2.加強紅色文化與教學內(nèi)容的融合
初中時期在開展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必須要依據(jù)所處地區(qū)紅色革命擁有的時期特性,把有關的人物、精神和故事導人到教學活動之中,將其和課堂教學進行密切的結合。
比如,在開展“我們神圣的國土”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就依據(jù)本堂課程的內(nèi)容來帶領著學生進行“可愛的中國”的主題活動,領著學生一起誦讀《可愛的中國》這篇文章,讓學生了解到這篇文章是無產(chǎn)階級革命志士方志敏撰寫的,而他進行創(chuàng)作的地方正是在陰暗潮濕的監(jiān)獄里面學生們在誦讀鑒賞的時候就會深刻地感受、體會這位愛國人士的家國情懷。方志敏在參與革命活動的過程中被抓捕,盡管他一直待在監(jiān)獄里,但是他還是用自己的方式:“寫作”來呼吁我國百姓,能夠共同保護我們的國家。又例如在開展“凝聚文化力量”的教學活動中,老師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加入視頻、圖像來向學生進行展示,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進行感受,隨后老師還可以講一些關于抗日戰(zhàn)爭方面的事件,講一講在抗戰(zhàn)之中,這些隊伍這些戰(zhàn)士為國家抗戰(zhàn)勝利所做的奉獻如果條件允許的話,老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內(nèi)容,使學生的感受更為形象化,直觀化老師所講的這些故事能夠讓學生擁有深刻的體會,利用講紅色故事的形式,讓他們?nèi)ンw會紅色文化當中的精神品質(zhì)。
3.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豐富學生認知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特殊性表明了教學效果的評價不能單一依據(jù)學生的測驗成績,而是要綜合學生日常的知識運用能力與行為表現(xiàn)。當前學科教學質(zhì)量有待提高的原因也是教學場所受課堂限制,教學內(nèi)容受課本限制,教師沒有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在實踐中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自身的行為指導理念。因此,教師要積極開辟“第二課堂”,即開展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通過親身感受內(nèi)化課本知識。課外實踐活動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例如,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教師可借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具有時代特征的課外實踐活動,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參與到紅色文化活動中。如每年的清明節(jié)和國家公祭日來臨之際,教師都可組織學生在網(wǎng)上有序地祭掃烈士,發(fā)表自己的感想。網(wǎng)絡是當代初中生日常接觸較多也是接納程度較高的一類事物,將互聯(lián)網(wǎng)與紅色文化教育活動結合能夠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
三、結語
綜上所述,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關乎學生的德治與法治學習效果,尤其對于初中階段學生來說,道德與法治課程起著引導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認知和建立良好法治素養(yǎng)的重要作用,將紅色文化融入課堂可以培養(yǎng)學生社會王義核心價值觀,凈化學校、社會道德風氣,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開展多樣化課堂活動形式,增添學習趣味性;加強紅色文化與教學內(nèi)容的融合;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等方法滲透紅色文化,實現(xiàn)學生個人發(fā)展和弘揚特色文化等多重目標。
參考文獻:
[1]夏楠,楊亞楠,趙兵.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1(08):49-51.
[2]邱蘭英.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友善”主題教學融合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26):71-72.
[3]邵璐瑤.紅色家書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對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9.
1911501186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