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玲
【摘要】隨著近些年來素質教育不斷推進,各大職業(yè)院校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開設了思想政治課堂來不斷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作為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需要適當地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讓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和價值,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實踐應用型高素質人才奠定基礎。本文從課程思政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的意義分析入手,探究將其落實到語文教學中的具體對策,使中職學生在不知不覺的過程中感受課程思政的陶冶,實現中職語文教書育人功能最優(yōu)化。
【關鍵詞】中職語文;語文教學;課程思政教育
中職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一方面他們尚未形成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另一方面隨著生理和心理的發(fā)育、發(fā)展,他們會在學習、生活甚至以后的實習、工作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影響自身價值觀的發(fā)展。在中職語文的課程思政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及語言文字的訓練,還需要抓住語文課程教學契機,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程思政教育環(huán)境,幫助學生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養(yǎng),建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更好地服務于工作崗位、科學規(guī)劃人生目標。
一、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課程思政教育的意義
中職語文課程和其他課程相比,教學內容豐富,理解難度較小,非常容易得到學生的青睞。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課程思政教育,一方面可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運用多樣化方法加強課程思政教育滲透,能夠讓學生以更加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投入語文課程學習,塑造學生價值觀,完善學生的人格,讓學生正確認識個人的責任與義務,明確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可在潛移默化當中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讓學生在文學作品的熏陶下深化道德認知,學會對自身的行為進行約束。在課程思政的教育環(huán)境下,語文教學主動肩負起”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使命,與社會思想政治相融合,以語文知識為基礎,思想政治為主導,錘煉學生品格,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做一個對祖國有奉獻精神的引路人。
二、中職語文教學中落實思政策略
1.挖掘教材資源,構建思政教育環(huán)境
教材是開展中職語文教學的基礎資料,也是對學生進行課程思政教育不可缺少的支撐。在借助語文課堂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選取一些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聯系較為緊密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進行有效的塑造。比如在屈原的《離騷》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文章的社會背景,引導學生感受屈原不被君王信任的苦悶與痛苦、被奸臣所迫害的氣憤與無奈,體會屈原滿腔的愛國情誼和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品質;在《離太陽最近的樹》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和表演,將學生帶入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體會紅柳被愚昧無知的人類砍伐挖掘的痛苦和悲涼,最后自然設問:人類為什么要這樣做?你如何看待文中司務長的所作所為,幫助學生在欣賞文學之美的同時感受到世間更多的美麗;在《第六枚戒指》一文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相關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理解善良、寬容、尊重、良知、理解、平等這些人性之美永遠是精神底色。
2.導入聯系的方式開展教學,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導入的方式是語文教學過程中最開始的環(huán)節(jié),但其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通過好的導入方式,可以有效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方式,能有效的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逐漸走入較好的學習氛圍。在課程講解的時候,通過情感注入的方式,將一些相關聯系的內容進行協調,更好的提升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教學通過導入的方式,需要有意識地展開相關聯系的有效結合,通過其中的銜接性加深記憶,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中職語文中很多教師只是對學生理論知識較為重視,忽視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應該只是被動的學習,應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課堂學習中,提升學習效率。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養(yǎng)成,需要借助導入相關聯系的內容,更好的從中發(fā)覺出問題的根本,展開范圍性的知識學習,以點帶面更好的掌握學到的知識,從中也能發(fā)掘出更好的學習方法。在中職語文課程教學的時候,要善于把課本內容中的作者進行發(fā)散性拓展,不僅把文章作者背景了解,也要對他寫這篇文章的關系進行闡述,更好的發(fā)現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3.重視主題寫作,引導學生表達自我
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進一步將思想道德教育和語文教學結合到一起,教師可以加強學生在閱讀和寫作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在寫作活動中表達自我,加強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參與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意義。比如在這次疫情戰(zhàn)役中,許多的白衣天使、鐵路工人與家逆行,奮不顧身投入工作崗位,毅然沖在了防疫的最前線,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生命防線。這群“美逆行者”的選擇源自對國家的責任,對社會的擔當。教師可以巧設寫作主題如“中國夢,我的夢”、“我在戰(zhàn)疫中成長”、“愛國心·強國志·報國情”等征文比賽活動,讓學生結合自身,談談自己對將來職業(yè)的向往,對未來崗位的期待。他們將來會成為汽修工、快遞員都將是這個國家中普通又平凡的一員,但是,他們都應有著自己的責任與擔當,在國家社會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在自己崗位上默默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共同守護我們的國,守衛(wèi)我們的家。讓學生在動筆寫作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
4.設立課程思政目標方式,激發(fā)學生注入感情學習
“課程思政”不僅僅是比較簡單的教學方式,更是一種鐘愛有的課程觀,是影響學生長久發(fā)展的教育理念。在日常課程思政在中職語文教學的時候,教師對課程思政要做到清晰的認知,把相關的理念引導到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設立“課程思政”為目標的方法,不斷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感情注入,更好的提升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政治信仰、民族精神和對社會的責任。通過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引導,更好的讓學生在中職語文學習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罢n程思政”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在日常中職語文教學中不斷滲透,在細節(jié)中把控其中的重點,更好的為學生的長久發(fā)展提供基礎。
5.從專業(yè)的角度出發(fā),結合時政熱點開展教學
在思政課程以及立德樹人教學目標下,堅持以三全四方五平臺,來積極的相應思政課程的建設理念,置身其中,從專業(yè)的角度來說,重點的問題就是在教學實踐中,結合時政問題開展教學,采取有效的策略與方法,進行學生的語文專業(yè)知識教學,正如習主席所說:“種好責任田”,使得各類的課程都能與思政課程同步開展,形成協同效應,把握好思政教學的總源頭。因此,從語文與思政教學的專業(yè)課教師角度來說,需要深度發(fā)掘專業(yè)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及所承載的教育功能,將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以及社會注意價值觀的要求,結合起來,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與責任有機融合。發(fā)揮好課堂教學的主渠道,成為了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經過教學實踐,在潤物細無聲的教學中,春風化雨。比如,以外國文學課程為例,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語言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將中西方的漫長發(fā)展史進行列舉,在進行外國文學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的對文學現象進行了解,不僅主張對學生文學現象的創(chuàng)作,還深度對現象背后的根源進行挖掘,從而引申出同一時期的中國歷史現象,文學文化背景;與之相比較,實現課程目標的教學,更為重要的是,在比較重,有效的對問題進行看待,可以充分的認識課程的教學目標,這恰似”不識廬山真面目,只源身在此山中。比方說,在介紹意大利作家但丁相關課程的教學中,在教學主題的設計環(huán)節(jié),我會首先考慮到但丁處于久遠的中世紀作家,從時間序列上來說。屬于古代,比較久遠,因此,生活中會存在較多的矛盾,尤其是在面對前途未卜之時,時代的迷亂會導致人心出現迷惘,但但丁在此時比較困惑,學生會因為是外國作家而覺得較為久遠,此時,教師就將屈原和但丁進行比較,充分考慮二者之間的相似性,在這些課程上,首先從所處時代的背景以及個體對時代的關注以及對未來的思考以及置身時代的選擇等,然后在教學組織的活動中,就主要從國內的屈原所處的戰(zhàn)國時代開始,從而培養(yǎng)學生在時代條件下,保持自我清醒與獨立個性,不隨波逐流的性格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獨立、仁愛等優(yōu)秀的性格特色。
6.組織實踐活動,提高學生思想素養(yǎng)
在中職院校語文教學中,向學生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具有多樣性,不僅包括立足于課文對其中包含的思想內涵進行深入挖掘,也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化的德育教育主題實踐活動達到理想的教育目標。因為教育教學要走進實踐,才不失生機與活力。因此教師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形式,讓課程思政聯系生活,使學生感受到語文教學的多元化特點的同時,得到積極思想觀念的熏陶,以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比如教師可以結合一些社會熱門的事件、現象,如高鐵霸座事件、校園霸凌、留學生許可馨的驚人言論等,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看法,并及時對他們的見解和看法進行點評,對于這些事件、現象的分析,不僅可以使學生的眼界更加開闊,逐漸形成關心與關注國家、社會與民生的情懷,還可以讓學生明辨是非對錯,明白應弘揚什么,拒絕什么,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念、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信念,為學生的人文素質培育奠定堅實的素材基礎。
7.注入愛國主義情懷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
通過愛國主義情懷的注入,更好的引導學生對祖國的熱愛,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不僅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是挖掘課程思政的重要組成部分,找到學校里面的有價值的育人因子。充分發(fā)揮實踐活動提升教學,運用實踐相關的活動達到育人的目的,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課程思政在中職語文實踐中的拓展是通過相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切身感受對自身的影響。例如:在中職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舉辦一些小活動或者比賽,舉辦一些朗誦比賽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投入感情朗讀,更好的抒發(fā)個人的感情,體會在投入感情的過程中詩歌中所蘊含的思想和情感,更好的促進學生思想價值觀念的形成。如學生在朗讀《登鸛雀樓》的時候,通過“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再配上相關的音樂和視頻,刺激學生的情感注入,認識到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闊景色,無形之中便可以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懷。
三、結語
語文是一門極具綜合性與基礎性的學科,不但有著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作用,同時也肩負著培養(yǎng)新時代接班人的重大責任。中職語文教師應當堅持更新教學觀念,確立課程意識和課時價值觀,豐富教學形式,讓課程思政與中職語文教學更好融合,使得語文學科的育人優(yōu)勢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也為學生今后的職業(yè)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舒海斌.職業(yè)教育文化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策略探究——以中職語文教學為例[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21(1):192-193.
[2]宋軍華.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中職語文教學分析與研究[J].現代職業(yè)教育,2021(16):112-113.
[3]張旭.讓思政教育之“苗”在中職語文課堂“開花結果”[J].語文課內外,2021(6):96.
[4]鄒廣德.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人文之友,2019:127.
[5]王毓章,劉轉利,孫莉峰,任宛莉.在高職化學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的探討[J].科技風,2020: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