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超 唐 強 包增濤 高善廷
目前,結直腸癌是全球范圍內(nèi)發(fā)病率居第3位的惡性腫瘤,也是腫瘤相關死亡的第4大原因[1]。結直腸癌患者中約有30%為直腸癌患者[2]。近年來隨著新的診療方法的發(fā)展,直腸癌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均有所降低,但情況仍不容樂觀[3]。目前,根治性手術切除是治療直腸癌的主要方法,但術后仍有40%~50%的直腸癌會復發(fā)或轉移,最終導致患者死亡[4]。探尋用于直腸癌預后評估的生物標志物是目前的研究熱點。微RNA(miRNA)是一種由20~22個核苷酸組成的、不具備編碼蛋白質功能的RNA[5]。有多項研究表明,miRNA可通過調(diào)控細胞增殖、遷移、自噬及凋亡等過程參與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并且有部分miRNA可預測病情及患者預后情況[6-7]。有報道指出,miR-3174可參與胃癌的發(fā)病,其可靶向Rho GTP酶激活蛋白10,調(diào)控胃癌細胞凋亡和自噬性細胞死亡[8]。此外,有研究表明miR-3174可靶向蝶呤-4α-甲醇胺脫水酶2,加速直腸癌細胞周期進程,并抑制直腸癌細胞凋亡[9]。目前關于miR-3174與直腸癌患者的臨床病理學特征及預后關系的報道較少,本文對此展開研究,以期為直腸癌患者的預后評估提供參考。
選取2013年3月至2018年2月在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確診的86例直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病理確診為直腸腺癌;(2)直腸癌組織和匹配的癌旁組織(距離腫瘤邊緣5 cm)標本均保存完好;(3)能夠配合完成隨訪;(4)簽署了知情同意書;(5)術后接受輔助化學治療(FOLFOX方案)。排除標準:(1)隨訪3個月內(nèi)死亡;(2)取病理組織前接受過抗腫瘤治療;(3)臨床信息不完整。86例直腸癌患者中男性57例,女性29例;年齡36~73歲,平均年齡為(58.42±9.26)歲;腫瘤直徑≤5 cm者35例,>5 cm者51例;TNM分期為Ⅰ~Ⅱ期有48例,Ⅲ期有38例;分化程度為低分化者10例,中、高分化者76例;有淋巴結轉移者38例;浸潤深度為T1+T2者37例,T3+T4者49例。
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法檢測直腸癌組織和癌旁組織中miR-3174的表達水平[10]。步驟如下:(1)應用總RNA提取試劑盒提取各組中的總RNA,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檢測其純度;(2)使用反轉錄試劑盒對提取的總RNA進行反轉錄反應,生成cDNA;(3)使用PCR擴增儀進行擴增反應,擴增條件為95 ℃ 10 min預變性,之后95 ℃ 45 s,60 ℃ 45 s,72 ℃ 45 s,共40個循環(huán)。以GAPDH為內(nèi)參,采用2-ΔΔCt表示直腸組織中miR-3174的相對表達量。引物序列見表1。
表1 引物序列
采用電話隨訪及復診方式了解患者的生存情況?;颊叱鲈汉?周開始隨訪,每月隨訪1次,了解其生存、復發(fā)及轉移等情況,隨訪終點為患者死亡或末次隨訪時間(2019年12月5日)。中位隨訪時間為60個月(14~60個月)。
miR-3174在直腸癌組織中的相對表達量為1.04±0.13,高于癌旁組織(0.23±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2.231,P<0.001)。見圖1。
圖1 miR-3174在直腸癌組織和癌旁組織中的表達水平
以miR-3174在直腸癌組織中表達的中位水平(1.04)為界值,將患者分為高表達組和低表達組。結果顯示,miR-3174的表達水平與直腸癌患者的腫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結轉移和浸潤深度有關(P<0.05),而與年齡、性別、分化程度無關(P>0.05)。見表2。
表2 miR-3174與直腸癌患者臨床病理學特征的關系/例(%)
隨訪顯示miR-3174高表達組生存率為40.91%(18/44),低于低表達組[76.19%(32/4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589,P=0.002)。miR-3174高表達組的平均生存時間為43.14(95%CI:37.80~48.48)個月,低于低表達組[52.64(95%CI:48.36~56.92)個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圖2。
圖2 miR-3174表達水平與直腸癌患者預后的生存曲線
將直腸癌患者的預后情況作為因變量,將年齡、性別、腫瘤大小、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浸潤深度和miR-3174表達水平作為自變量納入Cox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TNM分期、淋巴結轉移、浸潤深度和miR-3174表達水平與直腸癌患者的預后有關(P<0.05)。按照納入標準α≤0.1,將可能影響直腸癌患者預后的因素,包括TNM分期、淋巴結轉移、浸潤深度和miR-3174表達水平納入Cox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TNM分期和miR-3174表達水平與直腸癌患者的預后密切相關(P<0.05)。見表3。
表3 直腸癌患者預后的Cox回歸分析
全球每年約有100萬人被診斷為直腸癌,預估每年有71.5萬人因直腸癌而死亡[11]。雖然部分患者接受了直腸癌根治性切除手術治療,但仍有約半數(shù)復發(fā)或轉移,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12-15]。因此,探尋敏感度、特異度均較高的生物標志物用于評估直腸癌患者的預后情況具有重要意義。
miR-3174位于染色體15q26.1上,可在人胃癌組織[8]、直腸癌組織[9]和乳腺癌腦轉移組織[16]中特異性表達。目前細胞學實驗已證實miR-3174可調(diào)控胃癌細胞、直腸癌細胞的凋亡[8-9]。本研究結果指出,直腸癌組織中miR-3174的表達水平高于癌旁組織,提示miR-3174可能參與了直腸癌的發(fā)病。本研究進一步比較了miR-3174高表達組和低表達組的臨床病理參數(shù),結果顯示miR-3174高表達于腫瘤大小>5 cm、TNM分期為Ⅲ期、有淋巴結轉移和浸潤深度較深的直腸癌組織中,表明其與直腸癌患者的腫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結轉移和浸潤深度有關,提示miR-3174參與了直腸癌的發(fā)病和進展過程。
本研究進一步比較了miR-3174高表達組和低表達組患者的生存情況,結果顯示高表達組的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時間均低于低表達組,提示miR-3174的表達水平與直腸癌患者的預后有關。本研究采用Cox回歸方法分析影響直腸癌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結果顯示TNM分期和miR-3174與直腸癌患者的預后密切相關。已有多項研究表明TNM分期與直腸癌術后患者的預后密切相關[17-20],與本研究的結果相符。此外,miR-3174的表達水平與直腸癌患者預后有關,推測原因是miR-3174可通過調(diào)控蝶呤-4α-甲醇胺脫水酶2抑制直腸癌細胞凋亡[9],增大腫瘤體積,進而影響直腸癌患者的預后,但具體的病理生理機制仍有待進一步研究闡明。
綜上所述,miR-3174在直腸癌組織中高表達,且與腫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結轉移、浸潤深度有關。miR-3174高表達提示直腸癌患者的死亡風險較高。因此,檢測直腸癌組織中miR-3174的表達水平有助于評價患者的預后情況。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下一步將開展多中心研究,避免因個體差異影響試驗結果;同時開展基礎性研究,分析miR-3174影響直腸癌預后的病理生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