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紅?吳勝偉
摘 要:當前信息技術在中職課堂領域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泛。但大量信息技術的使用還僅局限于展示學科知識和增加課堂知識容量等方面,在知識體系的建構、思維的辨析等方面的深層次應用較少。本文以中職電子商務專業(yè)為例,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以知識表達的知識可視化、語義情境化、思維結構化、認識情感化“四化”模型為基礎,分析中職信息化教學模式,提出注意事項,以期打造現代、高效、靈動的中職課堂。
關鍵詞:信息化?? 教學模式 知識表達“四化”模型
長期以來,中職課堂教學基本上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呈現出低質、低效狀態(tài)。不少教師反映,即使把課程難度降低,基礎薄弱的學生還是經常難以理解和接受,教學效果差。如何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使學生樂學并有所得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在試驗并對比了多種教學方式之后認為,基于知識表達“四化”模型構建全新、高效的中職課堂,是一種比較符合中職課堂教學現狀的信息化教學模式。
一、知識表達“四化”模型研究
為了強化知識之間的關聯,幫助學生形成長時記憶,筆者通過視頻、微課等技術視覺化地呈現知識,并利用思維導圖等工具對知識進行結構化呈現,在知識整體框架下教授細節(jié),強化新知識與原有知識的關聯,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同時,有效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學生技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化核心素養(yǎng)。
(一)知識可視化
人們日常生活中93% 的交流依靠的是非語言行為。例如,在逛淘寶時,人們先是被賞心悅目的圖片所吸引,然后才會仔細閱讀商品細節(jié)信息。在非語言環(huán)境下,視覺在傳遞信息過程中的角色中尤為重要。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通常會采用口頭敘述或文字敘述的方法向學生傳遞信息和強調重點。但依據心理學揭示的規(guī)律,視覺是人腦中最具優(yōu)勢的感覺,它獲取到的信息占人腦能感知到所有信息的83%,信息量最大;而聽覺獲得的信息量僅占全部信息的11%左右,遠少于視覺。因為視覺信息傳遞的信息量更大、更容易記憶,也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師在知識的傳達和表述中,采用圖片、視頻等方式代替文字,就能極大地提高信息傳遞效果。
(二)語義情境化
所謂語義情境化,就是將對學生來說陌生的知識,放到學生所熟知的情境之中,將環(huán)境、人物、情節(jié)等作為隱喻,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情境是一種氛圍,認知心理學的雙重編碼理論認為,如果想象不出知識所對應的情境的話,學習者是無法開展有效學習的。例如,學生如果從來沒看見過舞臺,他是無法想象在舞臺上是如何表演的。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會借助各種軟、硬件設施來營造一種學習氛圍,這樣做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達到“以情動人”的目的。為什么情境對于知識如此重要?那是因為,如果沒有情境,知識很容易處于抽象固化、不可遷移的境地,學生將難以消化。
(三)思維結構化
人們利用手機進行碎片化知識的學習,往往感覺好像學到了不少知識,但最終會發(fā)現時間一長便忘了。在認知負荷理論看來,要長時間記憶這類碎片化知識,需要將它們與大腦中的原有信息產生聯系,借助特定情境,形成新的知識結構。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知識的結構化呈現,注重新舊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將知識細節(jié)放在整體知識框架之下詳細展開,以助于學生形成長時記憶。
結構化思維是高效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人類大腦在處理信息的時候,因為負荷有限,所以一次載入的信息量不能太多,要有規(guī)律,否則大腦會覺得負荷過大。如果人們在解決問題、面臨選擇以及與別人溝通的時候,能夠找到一個框架,把所有的想法放進去,就能大大減輕大腦的負擔,更容易解決問題。這就是所謂的結構化思維。
(四)認知情感化
在中職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認為教學就是照本宣科地講授知識,這些教師上課時語言枯燥乏味、表情嚴肅無趣,導致部分學生對教學內容毫無興趣,學生上課時睡覺、玩手機是常態(tài),學生厭學、逃學甚至退學也屢見不鮮。
情感是人格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核心價值之一。教學真正的價值不僅在于傳授給學生知識,還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使其在學習過程中有內心愉悅的感受,激發(fā)他們對未知世界探求的渴望。教師除了傳授知識外,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在日常教學中融入情感,將知識性和情感性統(tǒng)一起來,用興奮的情緒和飽滿的熱情喚醒沉睡的學生,鼓舞學生勤學向上。
二、基于知識表達“四化”模型的中職信息化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
(一)知識可視化教學模型的設計與應用
中職學校很多專業(yè)的知識內容是抽象的,不同的學生理解力不一樣。運用可視化理念把這些抽象的內容以圖片、視頻等方式進行展現,通過可視化技術讓知識顯性化,可以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例如,有位電子商務專業(yè)的教師在講授營銷活動策劃一課時,發(fā)現營銷理論抽象又枯燥,學生由于缺少實踐經驗,對這些理論不能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有一天,他突然看見了海底撈的故事,覺得用這個案例來講述營銷理論非常貼切。于是,他將海底撈的經典營銷模式和營銷理論進行融合,改編成故事“我和海底撈”。他精心制作了微課,采用經典的微課設計手法——視覺化講故事。在微課中,這位教師講述了他在海底撈發(fā)生的有趣故事,配上精致的畫面、精心設置的懸念、恰當的音樂和多角色配音,使得這個故事情感內涵非常豐富,營造出強烈的情境感,牢牢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這種情境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愉快地理解和掌握了原本非常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
(二)語義情境化教學模型的設計與應用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常用項目教學法來進行教學,將學習和生活相結合,以工作崗位任務為核心,創(chuàng)設職業(yè)情境,將教學內容、教學任務中的抽象概念和原理以圖片、動畫或視頻的方式進行展示。有的教師還通過組織競賽、模擬工作場景、角色扮演等方式,充分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為了更好地營造職業(yè)情境和氛圍,教師可以課前聯系行業(yè)專家,請他們錄制相關行業(yè)工作環(huán)境的微視頻,制作相應的微課,放在教學微信群和教學云平臺上供學生提前預習。
創(chuàng)設情境時要注意的是,情境要真實、有趣,并且應為教學內容服務。例如,有位教師在講授網絡營銷一課時,用了當時火爆的電影《復仇者聯盟》的片花作為開場導入,電影精湛的表演、酷炫的畫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仿佛身處夢境。但后來很尷尬的事情是,到課程結束時,學生發(fā)現這個電影片花和整個教學內容完全沒有關系,純粹是為營造氛圍而創(chuàng)設的一種無關情境。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非但無助于學習,往往會適得其反。
(三)思維結構化教學模型的設計與應用
專業(yè)課的知識點繁多且零散,學生們普遍感覺思緒雜亂。思維導圖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它能引導學生整理出章節(jié)綱要,然后依據章節(jié)綱要進行知識點細化。經過整理思維導圖后,章節(jié)的要點和難點羅列清楚、結構清晰,對學生消化知識、強化記憶大有裨益,這也體現了思維結構化的理念。
(四)認識情感化教學模型的設計與應用
在中職學校專業(yè)課教學中,“沖關”的游戲教學模式經常被教師采用。教師將教學任務進行分解后,設置重重關卡。學生們使用學習大綱和微視頻輔助學習,在不斷地嘗試、糾錯、再嘗試的過程中完成任務、獲得新知識,體驗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樂趣。
三、基于知識表達“四化”模型的中職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注意事項
應用基于知識表達“四化”模型的信息化教學模式時,必須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保障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一)選擇合適的在線學習平臺
近年來,各類在線學習平臺層出不窮。對于大多數不具有強大技術和資金實力的中職學校而言,可選擇比較成熟的、能滿足日常教學、用戶服務到位的在線學習平臺,如藍墨云班課等在線學習平臺,它們的功能相對較為全面。教師可在這些在線學習平臺上創(chuàng)建班級群,學生注冊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供教學服務,如在線測驗、問卷調查、分享電子教案等,這可以極大地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但這類平臺也存在著學生接受程度不高、學習的積極性不夠等問題。另一類平臺是功能相對單一但學生接受程度很高的社交軟件。如微信、QQ等,使用此類軟件推送教學資源,方便快捷,易于學生接受。但其缺點在于功能模塊單一,無法統(tǒng)計學習痕跡。所以,筆者建議兩類平臺同時使用,取長補短,提高教學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釘釘推出的在線課堂和群學習圈、視頻直播等功能,有助于師生方便、高效地進行在線授課與學習。
(二)合理選擇信息化教學資源
職業(yè)學校教學強調真實的工作情境和完整的工作過程,重視學生在復雜工作情境下的主體性發(fā)揮。合理選用基于虛擬現實、三維仿真技術的教學資源,能夠很好地模擬職場的氛圍和工作過程,還能把復雜的工作現實轉變?yōu)橐环N學生可以駕馭的學習情境,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但在選擇信息技術、數字資源和信息化教學設施時,要堅持科學、合理、充分原則,合理、系統(tǒng)地優(yōu)化教學過程,不能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專業(yè)團隊制作的教學資源雖然擁有炫目的感官效果,但存在制作周期長、靈活性差的問題。因此,教師可以借助現有的工具自己制作教學資源。如通過“手機拍攝+后期軟件處理”的方式生成視頻,也可以通過“計算機操作+軟件錄屏”的方式制作微課。這兩種方法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可以在課程資源制作時得到普及應用。
(三)線上教學模式和線下教學模式有機結合
線上教學模式能夠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能夠跨越時空,全方位、多視角、生動地提供知識內容,可以使學生自由選擇學習時間、地點和進度,滿足不同基礎學生的需求,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條件,這種教學模式在展示陳述性知識方面優(yōu)勢很明顯。線下教學模式則能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能夠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師生和生生間的情感交流,教學質量高、效果好,適用于需要教師具體指導的程序性知識。一般建議采用“線上教學+面對面教學”的交替式教學模式,兩類模式循環(huán)往復,貫穿課程教學全過程。
四、小結
理念革新教學,技術助力課堂。基于知識表達“四化”模型的中職信息化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探索,讓課堂不再枯燥,學生樂學、趣學,學有成效,學有發(fā)展。一門優(yōu)質的中職信息化專業(yè)課程,必然是可視化、情境化、結構化、情感化的。中職教師要致力于打造以工作崗位任務為核心、目標任務為支架,融合知識表達“四化”模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現代化課堂。
參考文獻:
[1]李克東.可視化學習行動研究[J].教育信息技術,2016(7).
[2]李良,高娜.基于概念圖的可視化教學設計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4(5).
[3]魏海波.基于微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策略[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9(14).
(作者單位:吳春紅,麗水市職業(yè)高級中學;吳勝偉,麗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