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嬌,馬曉君,趙艷艷,郭 豐,吳麗娜,馬笑堃,陳珊珊,張?zhí)?,秦貴軍
1)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 鄭州 450052 2)鄭州市金水區(qū)總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 鄭州450000
隨著生活方式的轉(zhuǎn)變、城鎮(zhèn)化及人口老齡化,我國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患病率持續(xù)攀升,現(xiàn)有CVD患者已超過2.9億[1]。2016年,我國CVD死亡人數(shù)高達434.4萬,其中腦卒中死亡209.8萬,位列疾病死因譜的第一位,冠心病死亡173.6萬[2-3]。腦卒中、冠心病等CVD已是造成我國疾病負擔和居民死亡的首要病因[4]。同時,CVD也給社會帶來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2015年我國重大CVD患者出院人次高達1 887.72萬,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住院總費用為153.40億元,腦梗死直接住院總費用高達524.26億元[1]。因此,加強CVD的一級預防和健康管理,采用簡單、方便、快速、經(jīng)濟、無創(chuàng)、易于接受的方法評估CVD患病風險,對于CVD的防控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采用Framingham 10年風險評分(Framingham risk score)[5]探討鄭州市中老年人群未來10 a CVD的發(fā)生風險,為CVD的防治提供一定的臨床依據(jù)。
1.1研究對象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從鄭州市東風路、經(jīng)八路、豐產(chǎn)路、人民路、鳳凰臺、龍子湖6個社區(qū)中選擇年齡40~74歲的常駐居民;排除已確診心、腦血管疾病,腫瘤,慢性腎功能不全,高血壓急性并發(fā)癥,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肝功能衰竭的居民。納入的研究對象均填寫調(diào)查問卷、測量血壓、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排除資料不全者,本研究共納入1 993人。所有研究對象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調(diào)查內(nèi)容和常規(guī)檢測指標對參與本研究的社區(qū)醫(yī)生及護士進行培訓并考核,保證研究方案及研究方法的一致性。采用問卷形式調(diào)查一般情況,并測量身高、體重、腰圍、血壓。血壓為研究對象坐位休息5~10 min后測量3次的平均值。隔夜空腹10 h,抽取靜脈血,2 h內(nèi)離心、分裝,-20 ℃冰箱冷凍保存。采用酶法在日立公司7600-0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測定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血肌酐等生化指標。行OGTT,服糖后2 h抽取靜脈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糖化血紅蛋白(HbA1c)。測空腹血糖(FPG)。留晨尿,采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檢測試劑盒(Kjelsasveien 161,NO-0884 Oslo,挪威)測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根據(jù)MRDR腎小球濾過率估算公式預估腎小球濾過率(eGFR)[6]。診斷標準如下。超重:24 kg/m2≤體重指數(shù)(BMI)<28 kg/m2,肥胖:≥28 kg/m2[7]。腹型肥胖:男性腰圍≥90 cm,女性腰圍≥85 cm[8];隨機尿UACR≥30 mg/g為尿白蛋白異常[7]。
1.3CVD風險評估參考Framingham 10年冠心病風險評分評估標準[5],F(xiàn)ramingham 10年風險評分>10%為未來10 a有CVD高患病風險。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3.0處理數(shù)據(jù)。采用χ2檢驗比較CVD低風險組和高風險組性別、肥胖、腹型肥胖、尿白蛋白異常者分布的差異,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2組BMI、腰圍、TG、eGFR的差異;UACR為非正態(tài)分布,采用中位數(shù)及四分位數(shù)表示,并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比較2組間的差異。采用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法分析CVD高患病風險的危險因素。檢驗水準α=0.05。
2.1研究對象的一般情況納入的1 993人中男631人,女1 362人,年齡(56.6 ± 8.6)歲。CVD低風險者1 184人,高風險者809人,占40.6%。高血壓692人(34.7%),糖尿病634人(31.8%)。CVD高風險組的男性比例、BMI、肥胖比例、腰圍、腹型肥胖比例、TG和尿UACR水平、尿白蛋白異常比例均高于CVD低風險組,eGFR水平低于CVD低風險組(P<0.05)(表1)。
表1 CVD低風險組和高風險組各指標比較
2.2CVD高發(fā)生風險相關(guān)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以是否存在CVD高發(fā)生風險為因變量,以表1中性別、肥胖、腹型肥胖、TG、eGFR和尿白蛋白異常為自變量,采用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的結(jié)果顯示:男性、腹型肥胖、TG、尿白蛋白異常均是CVD高發(fā)生風險的危險因素,而高eGFR是CVD高發(fā)生風險的保護因素(表2)。
表2 CVD高患病風險相關(guān)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
CVD相關(guān)危險因素的管理和風險評估是預防CVD的重要基礎,其風險評估是依據(jù)多個CVD危險因素的水平和組合來評估個體在未來一段時間內(nèi)發(fā)生CVD的概率[4]。本研究CVD風險評估采用著名的Framingham 10年冠心病風險評分評估標準[5],該方案主要針對40~74歲無冠心病基礎的人群未來10 a患冠心病的風險進行預測評分,預測指標有:年齡、TC、LDL-C、HDL-C、收縮壓、舒張壓、糖尿病以及吸煙。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河南省鄭州市中老年常駐居民CVD高患病風險的比例為40.6%,男性高于女性(OR=1.690),其原因推測與男性吸煙有關(guān)。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腹型肥胖(OR=2.031)、高TG(OR=1.102)均是中老年人群CVD高患病風險的危險因素,同以往研究[9]結(jié)果一致。此外,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中老年人群尿白蛋白異常的患病率高達12.6%(252/1 993),其原因可能與本研究人群的年齡大(平均年齡56.6歲),肥胖(31.6%)、腹型肥胖(55.8%)、高血壓(34.7%)和糖尿病(31.8%)患病率高有關(guān)。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尿白蛋白異常(OR=1.955)是CVD高患病風險的危險因素,同既往研究[10]結(jié)果一致。
本研究探討了鄭州市中老年人群未來10 a CVD的發(fā)生風險,并分析了CVD高患病風險的相關(guān)危險因素,為中老年人群CVD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臨床依據(jù)。然而,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為橫斷面研究,暴露變量和結(jié)局變量同時存在,不能鑒別暴露和結(jié)局之間的時間相關(guān)順序,故不能得出因果關(guān)系;其次,本研究的女性明顯多于男性,這可能與女性的社會參與度較高有關(guān)。
綜上所述,鄭州市中老年人群未來10 a CVD的發(fā)生風險很高,加強對中老年人群尤其是男性,合并腹型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糖尿病高危人群的CVD一級預防和管理,可能有效降低CVD的發(fā)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