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嗣倫
摘 要:橋梁改擴建,本文通過三種方案進行技術分析、綜合比較后得出最佳橋梁改造方案。
關鍵詞:T梁;空心板;優(yōu)點;缺點;比較
一.概述
原橋全長43米,角度為90°,橋梁全寬為凈7.5米+2×0.5米防撞墻,上部結構為3×13米裝配式鋼筋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結構為柱式墩、柱式臺,鉆孔樁基礎;原路為三級公路,原橋結構設計安全等級為二級,汽車荷載等級為公路—Ⅱ級,設計洪水頻率為1/50。
原橋于2018年進行橋梁檢測,檢測結果為所有空心板底均有橫向裂縫,鉸縫也均有開裂狀況,橋面鋪裝墩臺頂處均有橫向裂縫,伸縮縫混凝土剝落;墩臺蓋梁均有水刷麻面病害。橋梁技術評定等級為二類。
二.設計基本資料
1.設計標準
荷載等級:公路—I級
環(huán)境類別:Ⅱ類
設計安全等級:一級
設計基準期: 100年
設計洪水頻率:中橋:1/100
設計使用年限:50年
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g
橋梁全寬:13米=凈12.0米+2×0.5米防撞墻;
護欄防撞等級:A級
2.設計依據(jù)
1) 交通部交公路發(fā)[2007]358號《公路工程基本建設項目設計文件編制辦法》
2)《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14
3)《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JTG D20-2017
4)《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 D60-2015
5)《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 3362-2018
6)《公路圬工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 D61-2005
7)《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guī)范》JTG 3363-2019
8)《公路工程抗震規(guī)范》JTG B02-2013
9)《公路橋梁抗震設計規(guī)范》JTG/T2231-01-2020
10)《公路工程水文勘測設計規(guī)范》JTGC30-2015
11)《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規(guī)范》JTG D81-2017
12)《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細則》JTG/T D81-2017
三.原橋承載能力驗算
1.計算方法
空心板及墩蓋梁采用同濟大學“橋梁博士V3.6.0”計算程序計算部分單項作用效應,按照《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 3362—2018)、《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 D60—2015)及《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14)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組合,并使計算結果滿足相應條款的要求。
2.驗算結果
經(jīng)計算,原路公路技術等級為三級公路,設計汽車荷載等級為公路—Ⅱ級,原橋上部普通鋼筋混凝土空心板結構滿足原路設計荷載標準要求,但現(xiàn)公路技術等級提級為二級公路,設計汽車荷載等級提高為公路—I級,原空心板結構不能滿足現(xiàn)行設計荷載標準要求;原橋下部蓋梁結構滿足原路設計荷載標準要求,但不能滿足現(xiàn)行設計荷載標準要求;原路設計洪水頻率為1/50,現(xiàn)提升為1/100,經(jīng)計算橋下局部沖刷以及一般沖刷加大,下部樁基礎樁長可以滿足原橋基礎承載力以及沖刷要求,但無法滿足加寬后現(xiàn)橋梁基礎承載力以及沖刷要求。
四.設計方案比較
1.推薦方案
采用拆除原橋,新建先簡支后橋面連續(xù)預應力混凝土T梁:
根據(jù)相關文件要求,路線為省級公路,綜合考慮安全、耐久、適用、環(huán)保、經(jīng)濟、美觀等因素,選擇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T梁結構形式,具有外觀簡潔、美觀,線形流暢,抗彎抗扭剛度大,整體受力性能好,結構耐久性好,后期維修養(yǎng)護費用小,施工經(jīng)驗成熟等特點
橋梁跨徑布置為3×13m,橋梁全長45m,橋梁全寬為凈12.0+2×0.5m,上部采用先簡支后橋面連續(xù)T梁結構,下部為柱式墩、0#臺為柱式臺、3#臺為肋板臺、樁基礎。
優(yōu)點:結構安全更加穩(wěn)定,結構耐久性更好,后期維修養(yǎng)護費用及難度相對較小。
缺點:拆除新建,工程造價略高。
2.比較方案一
采用上部空心板結構加固利用方式,下部結構蓋梁加固、加寬新建。
跨徑布置為3×13m,角度90°,橋梁全長45m,橋梁全寬為凈12.0+2×0.5m,原橋上部空心板中板采用粘貼碳纖維板方式加固,邊板以及其余中板采用新建裝配式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
下部結構選擇加固加寬新建方式,原橋蓋梁采用增大正截面的方式加固,以滿足現(xiàn)橋梁承載力要求。墩柱以及樁基礎采用加寬新建方式,考慮沖刷深度加大,橋下設置漿砌片石鋪砌,橋梁上游10米和下游20米處分別設置一道攔水墻以減小沖刷對基礎的沖刷影響,新建樁基礎設計加長。
優(yōu)點:節(jié)省部分材料以及成本,充分利用原橋結構。
缺點:加固設計新舊結構連接處容易出現(xiàn)裂縫,增加后期養(yǎng)護成本以及難度;橋下鋪砌以及攔水墻河水沖刷過程中容易開裂脫落,后期需要持續(xù)維修及養(yǎng)護,增加后期養(yǎng)護成本及難度;空心板以及鉸縫位置容易產(chǎn)生嚴重病害,增加后期養(yǎng)護成本以及難度。
3.比較方案二
采用上部結構拆除新建,下部結構蓋梁加固利用、加寬新建。
跨徑布置為3×13m,橋梁全長45m,橋梁全寬為凈12.0+2×0.5m,上部采用先簡支后橋面連續(xù)T梁結構。
下部結構選擇加固加寬新建方式,原橋蓋梁采用增大正截面的方式加固,以滿足現(xiàn)橋梁承載力要求。墩柱以及樁基礎采用加寬新建方式,考慮沖刷深度加大,橋下設置漿砌片石鋪砌,橋梁上游10米和下游20米處分別設置一道攔水墻以減小沖刷對基礎的沖刷影響,新建樁基礎設計加長。
優(yōu)點:節(jié)省部分材料以及成本
缺點:加固設計新舊結構連接處容易出現(xiàn)裂縫,增加后期養(yǎng)護成本以及難度;橋下鋪砌以及攔水墻河水沖刷過程中容易開裂脫落,后期需要持續(xù)維修及養(yǎng)護。上部T梁結構梁高提高,本橋控制高抬高。
4.綜合比較表
三種方案綜合比較
五.結論
預應力T梁為常規(guī)橋型,施工工藝成熟、安全、周期短;橫向穩(wěn)定性較好、梁高較高、結構剛度較大,運營過程中的撓度較小,行駛舒適性較高;結構斷面為開放式斷面,施工過程中沒有芯模,施工簡單質量容易控制,后期養(yǎng)護維修也較為方便。
考慮設計洪水頻率提高,橋下局部沖刷以及一般沖刷加大,對橋梁樁基礎影響加大,橋下鋪砌方案不利于長期使用,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沖刷問題。加固部分施工需有資質單位專業(yè)人員進行施工,施工困難度提升。
綜上所述,本橋采用拆除新建方式,上部結構采用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T梁,下部柱式墩臺、樁基礎。
參考文獻:
[1] JTG 3362-2018.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
[2] 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術標準.
[3] JTG D60-2015.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