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斌波
宮頸炎是婦科常見病,其發(fā)病主要原因為沙眼衣原體和解脲支原體感染。宮頸炎的發(fā)病率近年來呈上升趨勢,主要是由于宮頸黏膜損傷引起的炎性反應所致,多出現(xiàn)白帶異常、外陰瘙癢、腰痛腹痛等癥狀,嚴重時可引起外陰出血,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健康,故必須采取科學的治療方法,防止病情不會進一步惡化。臨床治療時,應保證藥物選擇的合理性,因?qū)m頸炎具有反復發(fā)作的特點,使得治療難度增加。以往單一的抗生素治療效果欠佳且存在較大的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1]。新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在原有的抗生素單一治療基礎(chǔ)上加用鹽酸左氧氟沙星治療宮頸炎療效較佳。本研究觀察鹽酸左氧氟沙星聯(lián)合阿奇霉素治療宮頸炎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紅安縣婦幼保健院收治的宮頸炎患者70例,均伴下腹痛、外陰瘙癢、白帶異常增多等癥狀;宮頸檢查示宮頸嚴重充血,宮頸糜爛、肥大。排除存在精神與意識障礙患者與肝、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觀察組年齡27~51(39.34±5.85)歲;病程1~11(6.66±0.42)個月。對照組年齡27~51(39.21±5.21)歲;病程1~12(6.61±0.45)個月。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核準開展,患者及家屬均已知曉研究內(nèi)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阿奇霉素片(石藥集團歐意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10980218,規(guī)格:0.25 g)每次服用0.25 g,每天2次,以2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加用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江蘇奧賽康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113526,規(guī)格:2 ml ∶0.1 g(按C18H20FN3O4計)]0.3 g混合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靜脈滴注,每天2次,以2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治療效果,癥狀(白帶異常、外陰不明原因瘙癢、腰腹部疼痛、外陰出血等)消失時間,治療前后炎性因子[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血清降鈣素原(PCT)、白細胞介素-1β(IL-1β)、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變化及不良反應(惡心、嘔吐等)發(fā)生情況。TNF-α、IL-1β、IL-6采用雙抗體夾心方法檢測,hs-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PCT采用免疫發(fā)光測定法測定。
1.4 療效評定標準[2](1)顯效:白帶異常、外陰不明原因瘙癢、腰腹部疼痛、外陰出血等癥狀和體征消失,月經(jīng)恢復正常,B型超聲顯示盆腔積液和腫塊完全消失;(2)有效:白帶異常、外陰不明原因瘙癢、腰腹部疼痛、外陰出血等癥狀改善,月經(jīng)基本恢復正常,B型超聲顯示盆腔積液減少、腫塊減少;(3)無效:病情無改善,腹痛、盆腔痛、發(fā)熱等癥狀仍然存在??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2.1 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2個療程,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29%,高于對照組的74.2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85,P=0.022)。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例(%)]
2.2 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白帶異常、外陰不明原因瘙癢、腰腹部疼痛、外陰出血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2組患者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2.3 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TNF-α、hs-CRP、PCT、IL-1β、IL-6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個療程后,2組上述各項因子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2.4 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出現(xiàn)惡心2例,總發(fā)生率為5.71%;對照組出現(xiàn)惡心、嘔吐各1例,總發(fā)生率為5.71%,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宮頸炎屬婦科常見病,該疾病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經(jīng)宮頸炎檢查,可發(fā)現(xiàn)宮頸充血,呈水腫狀,黏膜質(zhì)地脆弱,易誘發(fā)出血。如肉眼可見到宮頸標本及拭子,黏液性膿性分泌物或用拭子擦拭宮頸,易導致宮頸出血。鏡檢提示白細胞在宮頸或陰道分泌物中增多,可初步診斷為宮頸炎。淋球菌和衣原體需要進行初步診斷。發(fā)現(xiàn)淋病和沙眼衣原體的患者需要采用抗生素治療。病原不明的患者可采取細菌性陰道病治療。宮頸炎主要由以下病原體引起: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和厭氧菌是宮頸炎的主要病原體,其次是性病。淋球菌、沙眼衣原體、單純皰疹病毒和生殖支原體是性傳播疾病的主要病原體,是性傳播疾病的常見危險因素。部分導致宮頸炎的病原和導致細菌性陰道病的病原一樣。但有些患者的病原體仍不明。宮頸管柱狀上皮均感染沙眼衣原體和淋球菌,并沿黏膜表面擴散,導致淺層感染。病灶體現(xiàn)在宮頸管。淋病不僅侵襲子宮頸管柱狀上皮,而且侵襲尿道移行上皮、尿道旁腺和前庭腺。大多數(shù)宮頸炎患者無明顯癥狀[3]。患者以黏液膿性陰道分泌物增多為主,呈黏液膿性。刺激性的陰道分泌物會引起外陰瘙癢和燒灼感。此外,在性交后可能會有出血。如合并有尿道感染,可出現(xiàn)尿急、尿頻、尿痛等癥狀。臨床治療宮頸炎的主要藥物是抗生素,治療7 d即可治愈急性宮頸炎,慢性宮頸炎需采取冷凍、激光等物理治療。如有白帶異常,應及時診治腰骶部疼痛,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消除惡性病變、控制特異性感染后,以局部治療為主。
鹽酸左氧氟沙星是第3代喹諾酮類抗菌藥物,治療宮頸炎時對細菌DNA有明顯的作用,可有效抑制盆腔病原體的 DNA復制[4]。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體,與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相比,它具有明顯的抗菌作用。鹽酸左氧氟沙星可以抑制 DNA復制,并直接阻斷細菌 RNA和蛋白質(zhì)的合成,縮短細菌 DNA的長度,對核酸外切酶有明顯的抑制作用[5-6]。同時,左氧氟沙星能明顯改善患者下腹痛、白帶異常及附件壓痛,抗菌范圍廣,抗菌活性強,生物利用度高,病灶內(nèi)藥物濃度高,臨床應用廣泛。阿奇霉素是一種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藥物,廣泛應用于生殖道病原體和呼吸道病原體感染的治療[7-8]。在作用機制上,阿奇霉素與紅霉素具有明顯的相似性[9]。在病原菌中,阿奇霉素可與核糖體結(jié)合,有效抑制細菌 RNA蛋白的合成,從而控制細菌的繁殖。但針對宮頸炎癥,單一用藥難以獲得預期效果,故現(xiàn)多與左氧氟沙星聯(lián)用[10]。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4.29%,高于對照組的74.29%;觀察組白帶異常、外陰不明原因瘙癢、腰腹部疼痛、外陰出血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治療后,2組TNF-α、hs-CRP、PCT、IL-1β、IL-6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2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鹽酸左氧氟沙星聯(lián)合阿奇霉素治療宮頸炎的臨床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癥狀和控制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