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銀鵬,相蕾
高血壓屬于臨床上常見心腦血管疾病,也是腦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主要誘發(fā)因素。近年來,隨著我國老年人口數(shù)量的增多,高血壓發(fā)病率也呈增長趨勢[1]。有研究顯示,在我國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中,清晨血壓不達標率達到54%左右,已經(jīng)成為影響患者血壓控制效果及引起腦梗死、心肌梗死等疾病的主要原因[2]。因此,對患者清晨血壓水平進行管理與控制,是提升血壓管理整體水平、預防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的關鍵。因高血壓治療藥物種類較多,且不同藥物的治療效果也存在明顯差異?;诖?,本研究選取診治的高血壓患者94例進行分組治療,旨在觀察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聯(lián)合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治療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北京市豐臺區(qū)婦幼保健院診治的高血壓患者94例進行分析,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7例。觀察組中男27例,女20例;年齡37~73(56.20±4.35)歲;病程4~17(9.50±1.74)年;高血壓分級:Ⅰ級9例、Ⅱ級18例、Ⅲ級20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21例;年齡38~71(55.69±4.61)歲;病程3~16(9.43±1.80)年;高血壓分級:Ⅰ級10例、Ⅱ級19例、Ⅲ級18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符合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學要求,并獲得批準開展?;颊呒凹覍倬獣匝芯績?nèi)容,且同意參與。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清晨高血壓診斷標準,即清晨清醒后1 h診室測量血壓水平>140/90 mmHg,家庭測量血壓水平>135/85 mmHg;入院患者無肺部感染等感染情況,無溶血性疾病。排除標準: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及惡性腫瘤者;半年內(nèi)使用皮質(zhì)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等藥物者;對本次研究用藥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單獨給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10950224)5 mg于清晨口服,每天1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浙江華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58709,規(guī)格:150 mg/12.5 mg*28片)每次1片清晨口服,每天1次。2組均連續(xù)服藥30 d后觀察治療效果。
1.4 觀察指標 (1)2組患者治療前后清晨血壓(收縮壓、舒張壓)、心率情況,采用臺式水銀柱血壓計對患者晨起1 h血壓水平進行測量,采用全科診療儀對患者心率進行測量;(2)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情況,包括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漿黏度、全血黏度及凝血因子等指標水平,于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10 ml,在3 h內(nèi)對各項指標采用血液常規(guī)分析儀(希森美康,xs500i型)進行檢測;(3)治療總有效率;(4)統(tǒng)計比較2組用藥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5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治療后患者舒張壓下降20 mmHg以上或降至正常;有效:治療后患者收縮壓下降30 mmHg以上,或舒張壓下降10~20 mmHg;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傆行?1-無效率。
2.1 清晨血壓及心率比較 治療前,2組清晨收縮壓、舒張壓、心率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0 d后,2組清晨收縮壓、舒張壓、心率值均較治療前降低(P<0.01),且觀察組血壓、心率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1)。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清晨血壓及心率比較
2.2 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治療前,2組血漿黏度、全血黏度及凝血因子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30 d后,2組血漿黏度、全血黏度及凝血因子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P<0.01),且觀察組各項指標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2.3 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30 d,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74%,高于對照組的74.4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393,P=0.004)。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例(%)]
2.4 不良反應比較 用藥期間,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14.89%,對照組發(fā)生率為12.77%,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89,P=0.765)。見表4。
表4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以患者血壓水平升高為主要表現(xiàn),如果對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控制不理想,則該病癥極易誘發(fā)腦卒中、腦出血等嚴重并發(fā)癥,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3]。因此,需對高血壓患者采取積極的降壓治療,以控制患者血壓水平,預防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在高血壓疾病研究中,大量研究顯示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隨著晝夜變化而呈現(xiàn)出節(jié)律性變化,其中清晨6:00~8:00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上升較快,即血壓晨峰[4]。有報道顯示,清晨時間段,高血壓患者發(fā)生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較高,超出其他任何時間段[5]。因此,在高血壓治療中,對患者清晨血壓進行控制與治療是關鍵,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在高血壓治療中,降壓治療是重要的一方面,同時預防血栓形成及減少用藥不良反應也是治療中需要關注的重點,對降壓治療效果有直接影響。苯磺酸氨氯地平屬于常用降壓治療藥物,該藥屬于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對Ca2+跨膜進入心肌細胞、平滑肌細胞可選擇性進行抑制,對平滑肌鈣通道進行阻滯[6]。此外,苯磺酸氨氯地平對外周動脈血管有擴張作用,可通過對血管平滑肌直接產(chǎn)生作用,達到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效果,進而實現(xiàn)降壓目的[7]。厄貝沙坦氫氯噻嗪屬于高血壓治療的新型藥物,該藥物主要用于厄貝沙坦及活氫氯噻嗪單獨治療高血壓中無法有效控制血壓的患者中。厄貝沙坦氫氯噻嗪屬于復合制劑,包含厄貝沙坦與氫氯噻嗪2種藥物成分,厄貝沙坦能夠?qū)騽┮鸬拇鷥敊C制進行抵消,使利尿劑降壓效果得到強化,同時對血管緊張素亞型受體可選擇性抑制,發(fā)揮降壓效果;氫氯噻嗪則可激活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與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活性,對降壓作用進行對抗,使機體血鉀水平降低[8]。因此在必須使用聯(lián)合用藥降壓的患者治療中,厄貝沙坦氫氯噻嗪是一種合理的選擇方案。且2種藥物的半衰期時間較長,每天用藥1次即可長時間維持血藥濃度,發(fā)揮長效降壓作用。而在高血壓治療中,在苯磺酸氨氯地平用藥基礎上聯(lián)合厄貝沙坦氫氯噻嗪治療,對患者血壓水平有更好的控制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清晨收縮壓、舒張壓及心率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提示對高血壓患者治療時,苯磺酸氨氯地平聯(lián)合厄貝沙坦氫氯噻嗪治療,對患者清晨血壓有顯著控制效果,且對患者心率水平也有明顯控制作用。而在治療后血漿黏度、全血黏度及凝血因子等血液流變學指標方面,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提示聯(lián)合用藥對高血壓患者治療時,可明顯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引起機體血液循環(huán)障礙的因素較多,其中血液流變學性質(zhì)改變或異常是主要原因,尤其以血液黏度改變的影響最為直接。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其病程進展中必然經(jīng)歷多個血液流變學性質(zhì)改變的過程。而治療中,因苯磺酸氨氯地平對外周動脈血管有擴張作用,對血管平滑肌直接產(chǎn)生作用,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達到降壓效果,其降壓原理只是通過擴張血管實現(xiàn)降壓,對患者血液流變學改變并不顯著[9]。而厄貝沙坦屬于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抑制中的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抑制劑,進入人體后通過對血管緊張素Ⅱ進行抑制,達到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的目的,發(fā)揮擴張血管的作用,同時對血流動力學有明顯改善效果[10]。在用藥不良反應方面,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在高血壓治療中,觀察組雖然增加了用藥種類,但不良反應并未明顯增加,提示聯(lián)合用藥安全性較高。原因在于厄貝沙坦氫氯噻嗪作為利尿藥,在降壓時對腎臟有保護作用,可減輕藥物性損傷,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高血壓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聯(lián)合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治療,可顯著控制患者清晨血壓,同時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治療效果較好,且用藥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