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瑾瑜
摘要:在生本思想的背景下,課堂教學需要保證學生的主動性,提升學習理解的參與性,而傳統(tǒng)的課堂提問多為概念性的問題,學生不喜歡被提問,也沒有思考問題的主動性。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需要重視課堂提問對學生學習的引導性,在形式和方法上做出創(chuàng)新,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建立遞進層次、組織開放提問、用問題引導問題的方法,引領課程知識的深度學習理解,培養(yǎng)主動地學習意識和思想,提高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科素養(yǎng)的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課堂提問
課堂是學生完成知識學習理解的主要場所,教師在課堂中能夠傳授知識,培養(yǎng)學習能力。隨著新課改的進行,課堂中的教學關系發(fā)生了轉變,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學方式要引導學生的探究性的學習分析,以此來保證課程知識的深度理解,培養(yǎng)綜合素質。課堂提問是師生之間交互交流的主要方式,應做多元設計,增強知識內容的學習興趣,傳授學習理解的方法,營造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引導正確的知識理解,保證學生自主探究理解的學習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課堂提問開展的前提是學生有學習理解的意識,能夠做課程知識的主動性理解。所以在提問的方式上需要做出創(chuàng)新,減弱學生對提問的抗拒性,并以問題作為資源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知識理解的主動性。方法上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將問題拋出,導入課程知識內容,可以讓學生形成學習的動力,在情境中建立學習理解的目標,從而進行主動性的學習理解。
比如在《親情之愛》的教學中,課堂中可以提出“家庭成員有哪些?”“家人的感受是什么樣的?”這些問題,用問題引出學生客觀的情感認知表達,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出親情的情感情境。在問題情境中,學生有個人思想和認知的思考,并且能夠做課程知識的主動探究,利于道德方面知識的人文性理解,促進主動學習。
二、建立遞進層次
課堂提問是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主要方法,需要建立遞進層次的問題,讓知識的理解從概念認知逐漸形成思想觀念的體會,提問過程培養(yǎng)學習方法,促進思維認識的發(fā)展。在遞進層次的課堂提問設計中,彌補了部分學生能力不足的問題,提高了課堂中討論分析的效益。而在遞進層次的設計上要以深度學習為方向,形成簡單認識、思想觀念分析、自我認知的過程,構建深度學習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
比如在《綻放生命之花》這一課的教學中,課堂提問可以分層次進行。首先提出“生命的意義是什么?”問題,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健全理論性的認知理解;其次提出“生命的意義有什么不同?”問題,促進思想觀念上的交流,使知識認知能夠從簡單的文字理解轉為思想觀念上的思考;最后提出“怎樣實現(xiàn)生命的意義?”問題,將課程知識引入個人思想認知當中,推動自主性的成長與發(fā)展,開展生命教育,培養(yǎng)珍愛生命、重視個人發(fā)展的意識。
三、組織開放提問
現(xiàn)在的學生是教育的主體,課堂教學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保證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在課堂提問的形式上就要轉變傳統(tǒng)的一問一答方式,組織開放提問,讓學生從回答問題轉為提出問題,可以將自身的想法和認識闡述出來,有助于課堂探究學習環(huán)境的樹立,也能提升道法知識的學習感受,利于自主學習的發(fā)展。在組織開放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教育思想,選擇合適的開放提問時機。
比如在《揭開情緒的面紗》課堂教學中,當學生完成基礎知識的理解之后就可以組織開放提問,教師在其中先提出“你們怎樣管理憤怒?”問題,之后由學生做回答,鼓勵提出問題,設計關于情緒的問題,分享生活中控制情緒的情況,以此讓情緒的認知理解可以有個性化的認識,推動自主性的學習與分析。開放提問中,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利于自主性的分析與實踐,學習從接受變成了主動的思考,可以培養(yǎng)探究學習的意識。
四、問題引導問題
課堂提問下學生會回答問題,而在回答過程中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認知情況,知識理解也會出現(xiàn)錯誤。教師在提問中要挖掘和利用學生的差異和錯誤,建立問題引導問題的提問方法,促使學生做知識學習理解的反思,保證知識理解的正確性,培養(yǎng)思維能力。在問題引導問題的過程中,需要落實政治認同、法治意識的核心素養(yǎng)內容,推動思想觀念的健康成長。
比如在《公共生活新平臺》的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表述網(wǎng)絡的作用,分析網(wǎng)絡使用的方法,引導自主提出網(wǎng)絡媒體與安全的問題,而教師針對學生的知識理解情況與問題提出網(wǎng)絡是否會影響生活的問題,讓網(wǎng)絡的認知從概念延伸到生活發(fā)展,促進個人主觀上的網(wǎng)絡認知思考,培養(yǎng)正確使用網(wǎng)絡,注重網(wǎng)絡安全的良好習慣,引出網(wǎng)絡法規(guī)的知識,讓學生有法治意識的發(fā)展。
總而言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提問的開展要注意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在提問的設計上多做認知引導,過程中強調深度學習,以此發(fā)揮出學科德育的作用,幫助學生完善知識理解認識,培養(yǎng)學習能力與學習意識,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林華正.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提問“四法”[J].中學課程資源,2021,17(08):15-16+23.
[2]李小華.優(yōu)化課堂提問 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效果[J].名師在線,2021(2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