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曉宏
新生兒護理一直深受家長們的關注,但是新生兒疾病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復雜,如何準確判別并提供有效的治療與護理更顯困難。新生兒黃疸就是新生兒較多發(fā)的疾病之一,其生理性及病理性成因與危害各不相同,所采取的護理方法也有其區(qū)別,如果不對其清晰認知、規(guī)范應對,很可能對新生兒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筆者下面和大家簡單聊聊新生兒黃疸的有關問題,希望家長們能對其多些了解,以正確應對。
黃疸是由于膽紅素增高引起的,而膽紅素是紅細胞代謝過程中生成的廢物。成人也會產(chǎn)生膽紅素,但是成人肝功能完善,膽紅素生成少,且可以及時通過大便排出去;新生兒由于剛出生時體內存在大量胎兒紅細胞,且肝功能發(fā)育不成熟,加之出生后的幾天內喂養(yǎng)不足導致大便排出少,所以黃疸發(fā)生率很高,足月兒中有60%的寶貝會有黃疸,早產(chǎn)兒更有高達80%會發(fā)生黃疸。
新生兒黃疸又被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
生理性黃疸是一種暫時性的狀態(tài),僅單純因為新生兒體內膽紅素濃度偏高引起,無需特別治療也可逐漸消退;多在出生后2~3天開始出現(xiàn),一周之間達到黃疸反應的高峰,隨后逐漸減輕,可在第10天左右恢復健康狀態(tài)。期間,新生兒可能出現(xiàn)輕微食欲不振,此外并無其他不良反應。
病理性黃疸成因比較復雜,多在新生兒出生的24小時之內出現(xiàn),或者是在出生一周之后才出現(xiàn)黃疸癥狀,持續(xù)時間較長,多可達2周以上,如果是早產(chǎn)兒,時間會更長;癥狀反應也會更加嚴重,除黃染,可伴隨呼吸困難、抽搐、拒奶等表現(xiàn)。病理性黃疸最好能夠及時給予檢查、治療,因為其很可能是在溶血癥、膽道阻塞等原因下發(fā)生,要避免這些問題持續(xù)加重對新生兒造成嚴重危害。
眼睛觀察可以進行初步判斷,如果單純臉部黃染屬于輕度黃染;臉加軀干黃染屬于中度;而臉部+軀干+四肢至手、足心黃染屬于重度黃染。這里不建議家長自己判斷,當嬰兒出現(xiàn)異常時,應該到醫(yī)院檢查,尤其是在生后3~7天黃疸的高峰期內。臨床判斷黃疸是否超標需要根據(jù)嬰兒出生胎齡及生后日齡、血膽紅素水平(注意不是經(jīng)皮測膽紅素,黃疸超標需要抽血檢查),還要考慮有沒有高危因素。
黃疸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藍光照射。如果符合光療標準,建議住院治療;如果黃疸沒有超標,通過多喂養(yǎng)、多排便的方式,2周內可消退。
此外,一些研究證實,益生菌對黃疸有一定效果,主要機理是通過調理腸道菌群促進大便排出,達到加速黃疸消退的作用,但是對于大便排出正常尤其是已經(jīng)達到光療標準的嬰兒,益生菌作用有限。
首先,要注意觀察新生兒的大便。假如黃疸是由于肝臟膽道問題所致,膽紅素就會堆積在肝臟沒辦法排出,新生兒的大便就會變白,但不是一下子變白,而是越來越淡。假如再加上身體又黃起來了,這時候就必須去看醫(yī)生。同時還要對新生兒的狀態(tài)表現(xiàn)進行觀察,如果發(fā)現(xiàn)其出現(xiàn)精神萎靡、嗜睡、斜視等異常狀況,也要及時到醫(yī)院檢查,以免因溶血癥等對新生兒造成嚴重危害。
其次,要注意保護新生兒皮膚,定期使用溫熱水對其臍部、臀部等部位清洗,確保過程中動作輕緩;選用柔軟布料的衣物,同時要避免新生兒抓撓皮膚,以免因皮膚破損引起感染。
最后,要保證新生兒母乳喂養(yǎng)頻次的充足,盡量保持在每天8次以上,除了可增加排便,足夠的母乳喂養(yǎng)也能幫助新生兒盡早建立正常的腸道菌群,以減少腸肝循環(huán),使黃疸更快褪去。